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
2、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
3、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
4、,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
5、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完成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摘编自童作
6、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材料三: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
7、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相结合。“文革”时
8、期的诗歌写作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写作,诗歌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C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D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本
9、质不同。2根据上面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B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B“
10、诗歌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都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就能够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使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C“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D“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我之舞(节选)史铁生那年夏天我十八岁,两腿瘫痪着,便一天到晚耗在园子里。在园子里,我经历了许多奇异的事。有件事说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在一片
11、茂密的草丛中,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人死在了那儿。最先发现的是我、世启、老孟和路。一连几天我们都说,草丛中那两蓬白亮亮的东西不知是什么,后来便把轮椅摇着推着走近去看。世启和我一样,腿坏了,坐手摇轮椅。老孟不单腿坏,眼还瞎,只能让人推着。路推着他,路的父母是近亲,路一生下来大夫就说是个傻子。路说老孟的腿是年轻时跳舞坏掉的,眼睛是后来跳不成舞急瞎的,我和世启不信。我们走进草丛才发现是两个老人,已经死了。世启说他们身上什么都没带,没法知道他们是谁。老孟说何必要知道他们是谁呢?说话时酒气冲天。那两张脸除了有些苍白,看起来很坦然很轻松,嘴角似有微笑。这表情让我想起学生放假回家时的心境。 路忽然说:“他们跳得一
12、塌糊涂是吧,老孟?”我问:“什么跳得一塌糊涂?”“他说跳舞,瞎说呢。”我问老孟:“什么跳舞?”“你不懂。你才十八,说你也不懂。”连着几天大雨,电闪雷鸣昼夜不停,倾盆决堤一般。天放晴时我再到园里去,独自在坛上坐着,看太阳西垂把石柱影子拉长,石柱染红得如同二十四根巨大的蜡烛,暮霓紫气缭绕在祭坛上空。我忽然有个预感,不容细想,这预感便被证实:有人在说话,是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说:“你要是说我们早晚得死,我就跟你打个赌,我说我们永远不会死。”女的说:“好吧,我跟你打这赌。”“我劝你别打,我肯定不会输而你注定赢不了。因为我们活着我就一直没输,我们死了呢,你还赢个屁呀。”这声音太清晰了。我摇起轮椅飞快地
13、把每根石柱都绕一圈,没人;围着石台转一周,没人;再后退十米朝石台上望,空荡荡唯见紫气蓝烟飘飘摇摇。我心里一点不糊涂,这不是幻觉。我不敢乱动,我知道碰见什么了那对老人!我的头皮一阵紧,心想不如跑吧,握住轮椅摇把使劲摇,却不能动。“不管我对谁这样说,都没错。原因很简单:你要是死着你就不能对我这句话作出判断,你要是能作出判断你就一定是活着。”“狡辩。”“你明明活着,这不是狡辩所能办到的呀。”“不错,活着。又怎么样呢?”“活着才能继续谈下去,活着才能知道一切呀”像哈姆雷特中鬼魂消失时那样,一切归于沉寂,流雾飘烟瞬间散尽。我摇了一下摇把,轮椅动了。远处,老孟、路和世启来了。“十八,你怎么了?”老孟问我,
14、酒气扑鼻。我惊魂未定,一时什么也说不出来,脑子里乱糟糟。月亮上来的时候,我跟他们讲了。世启不屑一听,笑我并不喝酒也说疯话傻话。那事毕竟离奇,我有口难辩,自己发愣。“一定是真的,十八没有胡扯。”老孟说。世启问他:“你怎么知道一定是真的呢?”他说:“有一年我像盼望放假一样地盼望过死,那时我碰见过。”“他们为什么要去死呢?”我问。“也许是别人都看不起他们,他们痛苦极了。”世启说。老孟说:“为什么不是他们自己太看不起自己,所以痛苦极了呢?”“也许是儿女不孝,他们伤心透了。”世启说。老孟说:“为什么不是他们相信自己是废物累赘,而伤心透了呢?”我对老孟说:“照你说,死是挺可怕的了?”“我没这么说。”“反正
15、我知道死一点都不可怕。”我说。“那你为什么没去死?”我心里知道,活着的一切梦想还在牵动着我。我说:“他们走了吧?”“他们哭呢。”老孟说。他一口接一口地喝酒,开怀大笑,癫癫狂狂。路兴奋起来:“他们跳得一塌糊涂是吧老孟?”“他们本来跳得不坏,可是在还有力气去死的时候,这两个傻瓜却想不跳了。”“我不傻是吧老孟?我能跳是吧老孟?”“什么时候你不用问别人了,你就能了。”路呆呆地微笑,算计着跳舞的事。我后来把鬼魂的事跟几个人说,他们都不信。老孟当初就料到这一点,劝我不必就这些事的真假与别人争。我问为什么?老孟说,死过的人自己会知道,没死过的人不可能不认为你在胡说。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一天清晨,园子里来了个
16、女人,穿着雪白的长裙,一会儿在古殿旁,一会儿在老树下,像个精灵一样默默地周游。她再次走近我的时候,我问她:“您找什么?”“找一个说好了在这园子里等我的人。”“您找的人什么样儿?”“腿坏了,眼还瞎。”“老孟!”“他在哪儿?他还是每天都来吗?”我把老孟工厂的地址告诉她。等她穿过古树消失不见,我才想起每次世启问今天几号时,老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一连几天晚上,老孟和路都没到园子来。一天傍晚世启来告诉我,他碰见路了。他说路说,那个女人带回来一辆能够跳舞的轮椅,老孟便和她一起跳舞,像他们年轻的时候一样。他们从黄昏跳到半夜,从半夜跳到天明,从天明跳到晌午,从晌午跳到日落。谁也没有发现是什么时候,老孟用尽所有
17、的力气了,那奇妙的轮椅仍然驮着他翩翩而舞。我和世启去找路,想问老孟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找到他家,人们说路去跳舞了;我们找到他的工厂,人们说路去跳舞了;我们找了所有的地方,找到半夜,人们说不知道他到哪儿跳舞去了。我们又回到园子门口,天已经快亮了。暗淡的街灯熄灭,那条小路微白而清静。世启说他要去几千里外的大山找回老婆和三岁的儿子。他老婆回娘家一年多了,别人都说她们娘俩不会回来了。“到哪儿?大山里去?你这腿行吗?”我问。“反正我得去。十八,你呢?”“别再管我叫十八了。太阳一出来我就过了十八了。我妈说我是太阳出来时生的。”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讲述了由一对老人的死
18、亡引发的我与老孟等四人探究生死的故事,语调略显忧伤,却掩藏不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B世启和老孟都确认两位老人死亡是痛苦所致,但对痛苦的根源看法不同,世启认为主要是外部因素,老孟则认为主要来自内因。C“他们跳得一塌糊涂是吧老孟?”这话看似疯疯傻傻,实则是作者借路之言将人生比作一场舞蹈,启发读者思考如何跳好人生之舞。D世启最终决定到几千里外的大山里去寻找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说明他已经能够直面人生的困境,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境遇。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部分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世启、老孟和路三个人的情况,突出了“我们”相似的人生经历都遭受了命运的打击。B“酒气冲天”“酒
19、气扑鼻”“一口接一口地喝酒”“癫癫狂狂”等细节刻画了老孟的“酒鬼”形象,从侧面反映出老孟内心的痛苦。C小说末尾与开头相照应,写老孟终于等到舞伴,实现了跳舞的梦想,直到用尽所有力气;他和路的结局都带着奇幻色彩,令人回味。D小说在苍凉的回忆、迷幻的氛围中表达着人生况味,无论内容、风格还是创作手法,都与感情真挚、蕴涵哲理的我与地坛截然不同。8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9两个鬼魂的对话,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匠心,请从内容、结构及其效果等角度分析其作用。二、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苗,字子宣,梓潼涪人。正光末,二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民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曰:“臣闻
20、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日有降纳,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天下久泰人不晓兵奔利不相待逃难不相顾将无法令士非教习以骄将御惰卒不思长久之计务奇正之通必有莫敖轻敌之志恐无充国持重之规如今陇东不守,汧军败散,则二秦遂强,三辅危弱,国之右臂,于斯废矣。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兵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则汧岐之下,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与别将淳于诞俱出梁益,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军,深见知待。尔朱世隆屯据河桥,还逼都邑。孝庄集群臣博议。百僚恇惧,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而起曰:“臣虽不武,请以一旅之众
21、,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舟师夜下,去桥数里便放火船,河流既驶,倏忽而至。贼于南岸望见火下,相蹙争桥,俄然桥绝,没水死者甚众。苗身率士卒百许人泊于小渚以待南援。既而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左右死尽,苗浮河而殁,时年四十六。帝闻苗死,哀伤久之,曰:“苗若不死,当应更立奇功。”谥忠烈侯。太保、城阳王徽,司徒、临淮王彧重之,二王颇或不穆,苗每谏之。及徽宠势隆极,猜忌弥甚。苗谓人曰:“城阳蜂目先见,豺声今转彰矣。”及庄帝幽崩,世隆入洛,主者追苗赠封,以白世隆。世隆曰:“吾尔时群议, 更一二日便欲大纵兵士焚烧都邑,任其采掠。赖苗京师获全。天下之善士也,不宜追之
22、。”(节选自魏书李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久泰/人不晓兵/奔利不相待/逃难不相顾/将无法令士/非教习以骄将/御惰卒/不思长久之计/务奇正之/通必有莫敖轻敌之志/恐无充国持重之规/B今天下久/泰人不晓兵/奔利不相待/逃难不相顾/将无法令/士非教习以骄将/御惰卒/不思长久之/计务奇正之通/必有莫敖轻敌之志/恐无充国持重之规/C今天下久/泰人不晓兵/奔利不相待/逃难不相顾/将无法令士/非教习以骄/将御惰卒/不思长久之/计务奇正之通/必有莫敖轻敌之志/恐无充国持重之规/D今天下久泰/人不晓兵/奔利不相待/逃难不相顾/将无法令/士非教习/以骄将御惰卒/不思
23、长久之计/务奇正之通/必有莫敖轻敌之志/恐无充国持重之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辅: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指其管辖的地区。B行台:指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出征时临时在其驻扎的地方设立的临时性机构。C殁:依照礼记的说法,其和下文中“庄帝幽崩”的“崩”都是指王公大臣的死。D京师:周代时指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在文中指北朝时期北魏的都城洛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苗善于分析形势,正确应对,他认为陇兵强悍但资粮不足,而已方现在对作战不熟,故应采取坚守城池和偷袭敌后相结合的策略。B李苗注意作战
24、策略,以少胜多。为了切断河梁交通,他招募了人员顺流而下,并在接近敌营时采用火船进攻的方式,最终克敌制胜。C李苗常被委以重职,深受信任,他曾被委任为统军,郎中等,深得魏子建等人信任;皇帝对他的死感到非常哀伤,封其谥号为忠烈侯。D李苗劝谏元徽、元彧,识人准确。李苗一直劝说元徽、元彧要和睦相处,但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元徽得势后,李苗称其为蜂眼豺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2)贼于南岸望见火下,相蹙争桥,俄然桥绝,没水死者甚众14魏书评论李苗:仁必有勇,其斯人之谓乎!”请举出李苗的一个事迹对此评论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秋兴
25、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
26、、所感结合一起。16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化“走出去”,在更广阔的话语系统中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已经成为急速的时代命题。甲然而,典籍外译与接受历史,以及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到的障碍,再次
27、凸显了翻译过程中“谁来译”的问题。杨宪益与戴乃选合作,乙把楚辞史记选青春之歌鲁迅选集等百余种中国古今文学名著译成英文,总量逾千万字,在中外文学史上极为罕见,从先秦文学到现当代文学,跨度之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深,被盛赞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20世纪70年代末,杨宪益与戴乃选合译的红楼梦与霍克斯译的石头记几乎同时出版,三人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但也同时揭开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不足四十年的时间里,关于两种译文比较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丙不仅有词语、称谓、服饰、意象、语篇转换等具体翻译技巧探讨,更有对译本背后传达的文化背景以致意识形态的剖析。17文段中的
28、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凸显B经久不息C汗牛充栋D以致18文段中面横线的甲、乙、丙,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梁衡的语言瓷实且不缺乏弹性,诗化的意象里充满睿智的妙语,含着耐人咀嚼的理趣之美。他创设出了各种美妙的意境,如把栏杆拍遍中形容辛弃疾,“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不仅能让人在跳跃中快乐地阅读,还可 地浅吟低唱。梁衡还善于联想,想象,使文章生动,传神。如读韩愈中这样描写韩愈:“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 地走向海边天涯。”梁衡丰富的想象力,加之形象地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当年韩愈在路上孤寂的身
29、影。梁衡作品中的人物大都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柳永、辛弃疾、李清照、林则徐、瞿秋白、彭德怀、张闻天他们有时身处命运的逆流却能在逆境中奋起,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人在感叹唏嘘之外,更体会一种悲壮之美。书中,梁衡善于用如刀之笔,剖析一个个孤独英雄的灵魂,指出了他们在历史坐标系中应有的位置。他常说:“复杂的背景,跌宕的生活,严酷的环境,悲剧式的结局更能考验和拷问一个人的人格。”此刻,困厄对于英雄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它能凸现英雄、伟人人格中的悲壮之美。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运用与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子的成熟就像
30、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 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而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倨后躬,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 那些肩不
31、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21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比拟夸张排比B比拟比喻排比C夸张比喻引用D对偶比拟引用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4下图为2015年
32、与2020年新增电力装机结构对比图,请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综合上图内容,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不得出现数字。(2)2021年迎来了第31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假如你是社区的青年志愿者,请你为本次节能宣传周拟一个宣传标语。要求:句式整齐,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不超过20个字。四、作文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和青春模样。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
33、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青春模样是怎样的?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模样呢?请以“青春模样”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 11 页 共 24 页参考答案:1C 2C 3A 4用两个问题提出论题,分别统摄两个文段,使论述集中;先论述“为什么”,再论述“怎么办”,递进式
34、结构使论证层次清晰、有力;综合运用了因果论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5观点一:能改变。诗歌回归现实能使诗人融入社会和时代,从而使诗歌内容有生命体验和现实关怀,拓展诗歌语言空间。内容和语言的改变可使诗歌具有影响力,赢得读者。观点二:不一定。诗歌回归现实仅仅使诗歌创作有了重建的方向,但真正介入现实还需要诗人正确处理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兼顾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诗人具有对时代和生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错误,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原因不
35、是因为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根据原文内容“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可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的弱化,是因为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同时根据“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可知,诗歌是需要介入现实生活的,不能以“沉淀和发酵”为借口。B项,“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错误,从原文“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可知,诗歌创作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当前。D项,“有不同意见”不准确;“
36、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本质不同”错。根据材料二原文可知,材料二的“现实关怀”指“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材料三的“现实主义精神”指“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的创作的精神和态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故选C。2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错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是诗歌创作的手段之一。故选C。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材料二的论述中心看,一是谈“诗
37、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诗歌“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怎么写”的问题。A项符合论述中心。B项,谈的是诗歌的功能和作用。C项,谈的是坚守传统,并且与材料所说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相矛盾。D项,谈的是诗歌语言运用的问题。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论证特点的能力。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才能提出“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的问题,接着对其进行论证分析;接着提出“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对其进行论证分析,第一个问题是解答“为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解答“怎么办”,这样就使文章的论述集中,层次清晰。在论
38、证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是道理论证;“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是引用论证,“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是因果论证。5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明确自己看法的题目。首先要“明确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
39、的困境”,答能改变,则需要思考,诗歌回归现实对诗坛的作用,材料一提到“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这说明诗歌回归现实,可以贴近时代和生活,打动读者,材料二写道“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说明现实生活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思想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
40、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说明现实生活使诗歌创作更具有深刻意义。“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说明现实生活使诗歌创作更具有影响力。答不能改变,则需要思考,“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究竟要如何,“诗歌回归现实”还有什么不足。材料一提到“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
41、失了进入的能力”说明诗歌回归现实之后,还需要诗人在现实中找到自己,正确处理自己和现实的关系,诗歌和现实的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完成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说明走出困境还需要诗人正确的理解现实,把握现实。材料三提到“诗歌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说明诗歌仅仅回归现实是不够的,还要保留它的独立性。所以说仅仅是诗歌回归现实是不够的。【点睛】非
42、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6B 7D 8
43、老孟认为两位老人没有用尽全力与困境抗争就放弃生命,这种做法是愚蠢的。这句话体现了老孟积极的人生观:人要以不惧死亡的勇气顽强地面对人生困境。 9鬼魂的对话富有哲理,启示人们思考“活着”的意义。(内容的角度)鬼魂的对话引出下文我和老孟等四个人关于“是否有鬼魂”和“为什么要死”的讨论。(结构的角度,答“铺垫”也可)鬼魂的对话增加了文章的魔幻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B.“世启和老孟都确认两位老人死亡是痛苦所致”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也许是别人都看不起他们,他们痛苦极了”“也许是儿女不孝,他们伤心透了”可知,原文两次使用“也许”,说明对死亡原因只是
44、猜测,不是确认。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D.“与感情真挚、蕴涵哲理的我与地坛截然不同”说法错误,两篇文章在内容等方面有相同之处,比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两篇文章中均有体现。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探究语言意蕴,不能停留在对语言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深入挖掘。划线句子根据前文情节,是他们在讨论两个老人去世的问题的时候,路问老孟“他们跳得一塌糊涂是吧老孟?”的一句答语。因此要深刻理解“跳”的含义,“跳舞”在此处的意思应是指经营自己的生命。老孟认为他们“在还有力气去死的时候,这两个傻瓜却想不跳了”,深刻含义应该是从对待生
45、命的角度分析,是两个人还有能力通过克服困境去将生命走下去的时候,却结束了生命,老孟认为两者是“傻瓜”,说明老孟认为老孟认为两位老人没有用尽全力与困境抗争就放弃生命,这种做法是愚蠢的。这句话也体现了老孟的人生观,那就是能拥有生命的时候,要学会克服遇到的任何困难,坚强地面对困难,走出困境,要珍惜生命。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探究语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情节结构、人物、主旨、效果等角度展开探究。从内容角度:两个鬼魂的对话中,得出“活着才能继续谈下去,活着才能知道一切呀”这样的深刻道理,无论何种的争辩,都要以“活着”为前提才能分出胜负,所以从两个鬼魂的对话中,得出了“活着”的价值,
46、也可以启示人们思考“活着”的意义,这是扩充了小说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从情节结构角度:因为我听到的鬼魂的对话并把这怪事跟几个朋友讲了,才有下文几个人对两个去世老人“为什么要死”“是否有鬼魂”的讨论,从结构角度,应该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从效果角度:从两个思魂的对话,引出几个朋友的讨论和思索,进而得出人生的思考,这种构思别具匠心,可以增加了文章的魔幻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0D 11C 12B 13(1)我听说粮草少而士兵精锐,对速战有利;粮食多士兵多,适宜打持久战。(2)贼军在南岸望见火光直下,互相拥挤着争抢过桥,但不一会儿桥被烧断,掉进水里淹死的很多。 14示例一:这一评论是说李苗因为心存仁义
47、而勇敢无畏。李苗对孝庄帝有尽忠之“仁义”,所以勇于请战,试图化解都城被围的窘境。示例二:这一评论是说李苗因为心存仁义而勇敢无畏。李苗对人民有卫国之“仁义”,所以让尔朱世隆改变了纵容士兵焚烧都邑的做法,保全了京师。【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现在天下长久太平,人们已不通晓用兵打仗,追逐利益不会犹豫和等待,逃祸兆难不相互照顾礼让,将军没有法令制约,士卒没有专门训练。用骄狂的将领领导怠惰的士兵,不考虑长久的计谋,只想凭诀窍来取胜,必然出现莫敖轻敌的心态,恐怕没有充国持重的规划。首先根据上下文,判断这句话是说李苗在上书中向朝廷陈说当前的形势,故“泰”应是指“太平”的意思,所以不应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