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17).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776610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选择一、选择 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2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液化 3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 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4 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

2、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 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5在刮北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则说明骑车人() A正在向北骑 B正在向南骑 C正在向东骑 D正在向西骑 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 6 秒,两车的 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 0.6 米处 B甲在乙前面 1.2 米处 C乙在甲前面 0.6 米处 D乙在甲前面 1.2 米处 7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

3、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9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 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0一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50cm 处移到 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1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 票上

4、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 10cm B小于 10cm C大于 20cm D在 10cm 和 20cm 之间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13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14“五一”联欢会期间,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了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5对于密度公式 的正确理解为() A某种物质的密度 跟其质量 m 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

5、质量 m 跟其体积 V 成正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 跟其体积 V 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二、填空二、填空 16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 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17在教室内,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投影在银幕上的影像,是由于银幕发生了光的反射。同时我 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声音的不同。 18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19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 A 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形成 的。若在 A 处用激光手电对

6、准虚像 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 白色鹅卵石上。 20在图中,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21透过装水的圆形玻璃杯看到的手指是的像(填“放大”、“缩小”、“等大”),这是因为装 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可看成。 22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 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 2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错将物体放在右盘中,若左盘所加砝码为 52g,同时将游 码移到 0.4g 处,天平平衡,此物体的质量为。 24体积相

7、等的冰和水,其质量之比是,密度之比是,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其体积之比为,(冰 0.910 3千克/米3) 三、作图三、作图 25如图所示,是由发光点 S 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找出 S 点的位置。 26作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保留作图痕迹) 27将一矩形玻璃砖从中间斜切后,向左右沿水平直线拉开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一条光从左侧 面垂直射入,画出这条光线从右侧玻璃砖射出的折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8射到凸透镜的人射光线如图所示,F 为焦点,试画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四、实验 29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斜面的作用是; (2)金属片的

8、作用是;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 t12.6S V128.85cm/s 2 S275 t22.5S V2cm/s 3 S375 t32.4s V3cm/s 30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 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 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 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 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 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是(选

9、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 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 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你至少写出两条注意事项。 ; 。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 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 50cm 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 20cm 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2)重新调整后

10、,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 75cm 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 10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 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32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上,若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 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液体质量。往烧杯中倒入液体,称出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 70g,把杯中一 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 如图甲所

11、示; 再称烧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时, 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 这时应移动使天平平衡。 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倒入量筒内液体的质 量为 g,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 cm 3。 (3)该液体的密度是 g/cm 3,查密度表可知该液体可能是。 液 体 水银 纯水 酒精 汽油 植 物油 密 度 13.6 10 3 1.0 10 3 0.8 10 3 0.71 10 3 0.9 10 3 五、计算五、计算 33甲乙两车都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甲的速度大小为 20m/s,乙的速度大小为 15m/s。 (1)若甲乙的速度方向都向西,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12、?速度为多大? (2)若甲的速度方向向西,乙的速度方向向东,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哪个方向移动?速度为 多大? 34如图所示,一容积为 510 4m3 的瓶内盛有 0.4kg 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 0.01kg 的小石子投入到瓶中,当乌鸦投入了 25 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20182018- -20192019 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学年山东省德州十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一、选择 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A

13、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分析】轻敲和重击鼓面,振幅不同,可根据振幅与响度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解:轻敲鼓面和重击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而响度和振幅有关,故两次发出的声音的响 度不同; 故选:C。 【点评】应该掌握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别;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而“听声辨人”指的就是音色。 2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液化 【分析】 要判断

14、矿泉水瓶的外壁 “出汗” 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就需要先知道它是什么状态的, 它又是由哪种状态变化来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解:矿泉水瓶“出汗”指的是矿泉水瓶外壁上有水,水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我们要能够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 的物态变化现象。 3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 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15、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分析】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是超声 波。 【解答】解: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20000Hz,超过人 的听觉频率范围。 故选:C。 【点评】超声和次声人们都听不到,但是生活中确实存在。 4 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 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

16、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 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 形状无关。 5在刮北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则说明骑车人() A正在向北骑 B正在向南骑 C正在向东骑 D正在向西骑 【分析】根据风向是风的来向,没感到风说明人跟风同向,此时风是朝南吹的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已知在刮北风的日子里,一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也就是说风相对人是静止的;则说 明骑车人正在向南骑,与风速相同。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行分

17、析解答。 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 6 秒,两车的 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 0.6 米处 B甲在乙前面 1.2 米处 C乙在甲前面 0.6 米处 D乙在甲前面 1.2 米处 【分析】由 st 图象,过表示作时间 t 的点作横轴的垂线,垂线与图象的交点所对应的纵轴值, 是时间 t 所对应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速度。 由图象求出经过 6s 的路程,然后判断甲、乙两车的位置关系。 【解答】解:由图可知经过 6s,甲乙两车的路程分别是 s甲1.2m,s乙0.6m,则甲的速度:v甲 0.2m/s;v乙1m/s; 因为两车同时、同地、同

18、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ss甲s乙1.2m0.6m 0.6m 处,故只有选项 A 正确。 故选:A。 【点评】这是一道图象题,解题的关键是由图象求出两车 6s 内的路程,然后由两车的初始条件判 断两车的位置关系。 7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 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池塘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可使小猫通过水面成像, 并且它的像与

19、本身关于湖面对称, 通过观察, 只有选项 C 符合这一特点。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8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铜块化为铜水,这是熔化过程; 铜水凝结为铜像,这是凝固过程; 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

20、熔化和凝固现象,我们需要根据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来分析。 9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 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远视眼的晶状体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经眼镜成像在了视网膜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 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这样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 10一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

21、镜 50cm 处移到 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50cm 处时,此时 U2f,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2fVf 当移到 15cm 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综上分析可得,选项 B 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

2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物距 和像距。然后才能准确判断像的性质。 1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 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 10cm B小于 10cm C大于 20cm D在 10cm 和 20cm 之间 【分析】(1)首先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邮票和透镜的距离。 【解答】解:(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 这个亮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

23、 10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 10cm。 (2) 用凸透镜观察邮票, 要用凸透镜得到正立、 放大的虚像, 所以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小于 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没有直接给出凸透镜的焦距,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去推断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物距 和焦距的关系考查凸透镜成像应用。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事例有日食、月食及影子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时是光的反射现象。

24、 【解答】解:A、夜晚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B、当从岸上看池水时,看到的池水深度比实际要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是因为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 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 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 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3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

25、的()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分析】根据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去逐个分析即可。 【解答】解:A、“隔墙有耳”是指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墙)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掩耳盗铃”是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选 项涉及到的知识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回声现象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

26、掌握。 14“五一”联欢会期间,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了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分析】弦的长短、松紧、粗细都影响弦的振动快慢,影响振动频率,影响音调。 【解答】解:(1)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因此小王在演出前调 节了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音调。 (2)用力大小能改变弦偏离原位置的大小,能改变振幅,能改变响度。 (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和结构,改变松紧时,没有改变弦的材料和结构,没有改变音色。 故选:A。 【点评】弦乐、管乐、打击乐等等都用到声学的知识,应该明确各种乐器如何发声、如何改变音调、 响度的。 15对于密度公式 的正

27、确理解为() A某种物质的密度 跟其质量 m 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 m 跟其体积 V 成正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 跟其体积 V 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 只能求出物质的 密度而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 【解答】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 ,该公式表 达的意义是:对于同种物质而言,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跟着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总是成正比的, 所以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所以选项 AC 错误、BD 正确。 故选:BD。 【点评】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

28、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不能单纯的从数学的 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二、填空二、填空 16 雷雨交加的夜里, 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 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1700m (声 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分析】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传播的时间为 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速度,根据公式 SVt 可求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 【解答】解: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 SVt340m/s5s1700m。 故答案为:1700。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求距离的计算,关键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的传播时 间忽略不计,看到闪电后到听到

29、雷声这段时间就是雷声传播的时间。 17在教室内,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投影在银幕上的影像,是由于银幕发生了光的漫反射。同时 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当一束光射到凸凹不平的物体时,它的反射光线是射向不同的方向的,不是平行的,所以 我们才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同一个物体,而这种反射方式称为“漫反射”;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银幕上的影像,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是银幕发 生了漫反射现象; 不同的人的声带结构不同, 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人物;

30、故答案为:漫反射,音色。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漫反射和声音特征中的音色理解与应用,要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8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振动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 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人在水里游泳时拍打水面会引起水的振动而发声,而声音又可以在水中进行传播,所 以会把周围的鱼儿吓跑; 故答案为:振动,水。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19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 A 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

31、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折射 形成的。若在 A 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 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能(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 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路会发生改变,所以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由光的折射 形成的;从鹅卵石上反射的光线会进入眼睛,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 A 处的手电发出的光会照射到鹅 卵石上。 【解答】解:根据折射定律可得,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光的折射现象;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A 处的手电发出的光能射到河底的鹅卵石上; 故答案为:折射,能。 【点评】知道光路的可逆性,会熟练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现象。 20在图中,乙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

32、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 是凹透镜(选填“凸”或“凹”)。 【分析】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 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甲图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因此甲图表示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 正。 乙图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乙图表示近视眼,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乙;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远视眼成像原因和其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 21透过装水的圆形玻璃杯看到的手指是放大的像(填“放大”、“缩小”、“等大”),这是因 为装有水的

33、圆形玻璃杯可看成放大镜(或填“凸透镜”)。 【分析】当玻璃杯中装水时,透过玻璃杯的另一面看时,此时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 符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手贴着玻璃杯,即在其焦点之内,所以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 【解答】解:因为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放大镜,且手指在其焦点之内, 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答案为:放大,放大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2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 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

34、气液化形成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的。 【解答】解:露珠是液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冰花是固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2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错将物体放在右盘中,若左盘所加砝码为 52g,同时将游 码移到 0.4g 处,天平平衡,此物体的质量为 51.6g。 【分析】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无论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如何,一定是:左盘里物体的质量 右盘里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解答】解: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颠倒了,应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左盘中砝码的质量右盘中物

35、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52gm+0.4g, m51.6g。 故答案为:51.6g。 【点评】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 无论天平盘中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如何按照下面公式计算物体 质量,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4体积相等的冰和水,其质量之比是 9:10,密度之比是 9:10,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其体积之比 为 10:9,(冰0.910 3千克/米3) 【分析】先求出冰和水的密度之比,知道冰和水的体积相同,利用 mV 求质量之比; 知道冰和水的质量相同,利用 V求体积之比。 【解答】解: 冰和水的密度之比: 冰:水0.91

36、0 3kg/m3:1103kg/m39:10, 体积相等的冰和水,即 V冰:V水1:1, 由 得它们的质量之比: m冰:m水冰V冰:水V水冰:水9:10; 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即 m冰:m水1:1, 由 得其体积之比: V冰:V水:水:冰10:9。 故答案为:9:10;9:10;10:9。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三、作图三、作图 25如图所示,是由发光点 S 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找出 S 点的位置。 【分析】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 S 的位置,从发 光点到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 【解答】解

37、: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S,再作出 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S,即为 发光点的位置,从发光点 S 到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作图,关键是要确定出像点的位置。 26作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故作出 AB 的关于镜面的对称图形 AB 即可。 【解答】解: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图。 27将一矩形玻璃砖从中间斜切后,向左右沿水平直线拉开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一条光从左侧 面垂直射入,画出这条光线从右侧玻璃砖射出的折射光

38、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 传播方向不变,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右侧玻璃砖时,传播规律相同。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完成折射光路图时,一定首先明确光从哪种介质到哪种 介质。 28射到凸透镜的人射光线如图所示,F 为焦点,试画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分析】 在作凸透镜、 凹透镜的光路图时, 先确定所

39、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 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 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 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实验四、实验 29如图

40、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速度; (2)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或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 t12.6S V128.85cm/s 2 S275 t22.5S V230.00cm/s 3 S375 t32.4s V331.25cm/s 【分析】(1)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 (3)根据公式 v计算出 2、3 次的平均速度。 【解答

41、】解:(1)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丢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 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 的时间; (3)v230cm/s v331.25cm/s 故答案为:(1)使小车获得速度;(2)便于测量时间(或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3)30.00; 31.25。 【点评】本题考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等问题,在实验时不要只注重平均速度 的求法,同时也要掌握实验装置的设置和原理。 30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

42、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 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 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 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 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 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是冰(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 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52。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 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

43、意哪些问题呢? 请你至少写出两条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埋入碎冰、碎蜡中; 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 【分析】(1)甲图中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说明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应该是冰的熔化图象。 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 2,故可读出温度计示数。 (2)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吸收热量,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能从热 水中吸收热量,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 (3)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如何保证冰受热均匀;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要碰到容器底 和容器壁;熔点和气压的关系。 【解答】解: (1)图甲是晶体熔化图象,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2, 一

44、般情况下温度计都是从 0 开始读数,所以温度计读数是 52; 故答案为:冰;52。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即此时温度已经可以使冰和蜡熔化了,但将 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后却停止熔化,试管放回烧杯后又继续熔化,就说明熔化要吸收热量,没有吸收热 量就不能熔化。 (3)实验前,先用刨冰机或绞肉机将冰块打碎,以保证受热均匀。 将温度计插入碎冰中间, 不要碰到试管壁和底,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保证数据准确。 本实验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冰,要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冰受热均匀。 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 冰的熔点受杂质和大气压的影响,测出的熔点可能不是 0。 故答案为: (1

45、)冰;52。 (2)吸热。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埋入碎冰、碎蜡中;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合理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晶体非晶体的区别、温度计的读数,也考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中可以 出现的问题的预测能力。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 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 50cm 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 20cm 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光屏的 中心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 75cm 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

46、(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 10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 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照相机。 【分析】(1)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原因有:(1)可能是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不能成实像;(2) 可能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当物距处于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 2 倍焦距。 (3

47、)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透镜在 50cm 处,蜡烛放在 20cm 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30cm,大于 2 倍焦 距,能成实像,所以光屏承接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处。 (2)光屏在 75cm 处时,像距为 75cm50cm25cm,大于 2 倍焦距,所以此时物距处于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蜡烛在 10cm 处时,物距为 50cm10cm40cm,大于 2 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

48、为:(1)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放大;倒立;(3)缩小; 照相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注意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 要注意其应用。 32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若发现指针静 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液体质量。往烧杯中倒入液体,称出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 70g,把杯中一 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 如图甲所示; 再称烧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时, 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 这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倒入量筒内液体 的质量为 16g,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 20cm 3。 (3)该液体的密度是 0.8g/cm 3,查密度表可知该液体可能是酒精。 液 体 水银 纯水 酒精 汽油 植 物油 密 度 13.6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17).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