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1,2分)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 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答案答案 B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 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 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
2、距今约7 000年。半坡遗址位于陕西 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 000年。结合材料中的地点“北京”,可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本题 选B项。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能够制造打制石 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 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2.(2020福建,1,2分)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答案答
3、案 A 从材料中“粟”“谷”判断,这些都是原始农业出现的表现。当时尚未进入青铜时代;西周 时期实行分封制;冶铁技术在春秋时期出现。故选A。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神农氏即炎帝,炎黄所处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学会了炼铜,也是金石并用的时代。 青铜的冶炼技术复杂,需要加入锡、铅等金属形成合金,也较铜耐磨。就目前我国的考古成果来看,青铜 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兴盛于商周时期。铁农具在春秋末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3.(2020江苏南京,1,1分)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出现原始农 业,A、B两项不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C 项正确。半坡人主要种植粟,从事农业生产,D项不符合题意。 4.(2020重庆,1,1分)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 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青铜铭文是从商朝开始的,周代明显增 加,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我们了解远古人类主要是通过他们留下的遗迹遗物,A项正确。 5.(2020云南,1,2分)对远古传说时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尧 答案答案 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后,声望和势力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 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A。 6.(2020山西,1,2分)“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
6、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非一族形成”“诸族 错居”“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华夏民族是各族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的,故选D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发祥地、文明成就以及创立者,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0海南,1,3分)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答案 B 由地图
7、信息“牧野”“商”“周”及图例可知此战是周与商之间发生的牧野之战,故选B 项。阪泉之战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涿鹿之战发生在河北涿鹿境内,是炎黄部落 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役,排除C项;巨鹿之战发生在河北邢台境内,是项羽和秦军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 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决战。由于商纣王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在此战中,商 军纷纷倒戈,周武王的军队胜利。最后商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2.(2020江苏苏州,2,1分)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
8、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 ) A.宗亲 B.殷商贵族后代 C.功臣 D.周王母系亲戚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别图片并抓住图片中关键信息“成王弟 叔虞”“武王弟康叔”,从而判断出叔虞、康叔属于宗亲,故正确答案选择A。 3.(2020安徽,1,2分)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和学生的辨别能力。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 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9、、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 字叫金文;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后来,隶书开始出现;东汉时期出现楷书。汉字的 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故选B。我国文字有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汉 字是我国唯一文字的说法错误,排除A。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排除C。汉字的来源包括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排除D。 4.(2020广东,3,2分)下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 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0、。观察地图可知,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黄河 中下游地区,正确答案为C项。由图可知,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农牧分界线以南、长江以北,故A、D 两项错误;从地图上可以判断出汉水流域农业发达区分布很少,故B项错误。 5.(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1,1.5分)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 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学思结合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成就。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并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育的局面,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知之为知之”“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
11、是孔 子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孔子的教育成就 一是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二是主 张德育与智育并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材 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6.(2020福建,2,2分)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答案答案 B 法家主张“法治”、改革;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兵家主张练兵、 谋略。故选B。 7
12、.(2020内蒙古包头,11,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摘自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到图2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 因。(4分) 答案答案 (1)发展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原因: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 政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4分) 解析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 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
13、,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 一。秦之所以能攻灭六国,是因为各诸侯国人民都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 实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等。 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19山东青岛,1,1分)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 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答案答案
14、 C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故C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 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建造的房屋;骨耜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故A、B、D不符合题意,应排 除。 2.(2019河南,1,1分)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华夏音韵,源远流长 B.丝竹之音,绵绵不绝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D.钟磬之声,悠悠千年 答案答案 A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贾湖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 早的笛子;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编钟是古代大型打击乐器。三幅图共 同反映了华夏古老的音韵,A项正确。“丝”指弦乐器,“竹”
15、指管乐器,“丝竹”一般是指弦乐和管乐, 埙和编钟不属于丝竹之音,排除B项。西周铜编钟出土于西安,西安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钟、磬 是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打击乐器,骨笛和埙不属于打击乐器,排除D项。 3.(2017云南昆明,1,2分)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 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答案答案 D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传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 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故选D。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本题以史记中的记载为情境,考查中国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
16、,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夏本纪”“传说中的治水英雄”等信息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19江西,1,2分)礼记 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 “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 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答案 A 题干中“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即“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变化始于夏朝。 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 之世,所以正确答案为
17、A项。 2.(2019山东青岛,3,1分)“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 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答案答案 C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正确答案为C。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景德镇在北宋时兴起;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的货币。故A、B、D均不符合题 意。 3.(2019山东青岛,4,1分)“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 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
18、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答案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是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引发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 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引发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 主要原因,排除。 4.(2019安徽,1,2分)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 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答案 A 孔
19、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能够充分展示“仁”的就是“礼”和 “乐”。“仁”是礼乐的精神实质,礼乐是“仁”的表现形式。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家继承和发扬了 这一理念,所以题目中提到的主张是儒家学派的思想,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B项错误;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D项错误。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审题时,一定要看到“仁”和“礼” 这两个关键字,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的主张正是以“仁”为核心,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的 “仁”“礼”思想为儒家学派的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
20、而深远 的影响,由此可得出正确选项。 5.(2018江苏南京,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 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 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 指奴隶在井田
21、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 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 生活”得到了发展。(3分)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1分) 答案答案 (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3分)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
22、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3分)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3分)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1分)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列举表现,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小问抓住“精神生活”,回顾所学直 接作答。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归纳作答。如:具体数字青铜器数量多;有礼器、乐器、生 产工具和兵器等青铜器品种多;铸有精美的纹饰青铜工艺高超;族徽文字已有文字。第(3) 问,第一小问“变化”应答出“从什么到什么”,依据材料三很容易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三中 “分地则速,无所匿迟”可知,土地私有化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23、。第(4)问,材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 的生产生活状态、材料二反映了奴隶社会的史实、材料三体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史实, 据此概括即可。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0江苏苏州,1,1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 而得名。距今约7 0005 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 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遗
24、址位于云南,距今约 170万年;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20万年;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 000年,位于浙江余姚。 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陕西、河南、山西”,应排除。半坡遗址距今约6 000年,位于陕西西安,故 正确答案选择C项。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和地点信息来判断。联系所给遗址的时间和地点 信息进行分析。 2.(2019云南,1,2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所示为 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 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知识辨别能力。北
25、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的头 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经过识图可判断图片所示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 故选A项。 3.(2019江苏苏州,1,1分)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 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 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答案答案 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许倬云认为新、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 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其中,“生产食物来维持生
26、计”即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D。 4.(2019广东,1,3分)周易 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 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注意关键信息“舟楫之利”。舟楫泛指船只,选项中只有“船 形彩陶壶”能够印证“舟楫”,故选D项。 5.(2019广东深圳,1,2分)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答案答案
27、 B 我国原始农业主要种植粟和水稻等,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 这里出现原始农业,所以B正确。北京人采集狩猎体现了原始农业出现之前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排 除A。半坡人制作陶器是原始手工业的体现,所以排除C。相传黄帝造船只是手工技艺的体现,所以排除 D。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主要知识点是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 稻。在审题时紧紧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农业”,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与农业相关的史实即可。 6.(2018辽宁沈阳,1,2分)“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 栽培的
28、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 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 直接佐证( )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答案答案 A 本题以考古发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人工栽培的稻 谷遗存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 种植水稻这一农作物。故选A。 7.(2018山东青岛,1,1分)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 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过着定居生活 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会制造陶器 A. B.
29、 C. D. 答案答案 D 本题对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进行考查。据所学可知,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而水稻 是河姆渡居民的主要农作物,因此不属于二者的共同点。故答案为D。 8.(2017山东青岛,1,1分)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道: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 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会制造石器 会种植粟 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B. C. D.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题干材料
30、中“10万多件石器”对应的是“会制造石器”; “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对应的是“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答案为A。 9.(2016山东聊城,1,2分)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 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答案答案 D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演进”“主要因素”,依据所学可知,推动这种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之一,故正确选项为D。 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0广东,1,2分)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
31、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 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抓住题干中“河南安阳”“玉器”“新疆 和田玉”等关键信息,当时河南安阳属于中原地区,题干史实说明商朝时期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正 确答案为A。 2.(2020山东威海,1,1.5分)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 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 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32、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答案 C 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西周”“供奉”“做燕地的君侯”,联系所学可知,西周实行 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故选C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 末期的一种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从夏朝开始,是一 种王位、爵号和财产等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的制度,材料中周王命太保等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 并非世袭制,B项错误;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排除。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阅读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并抓住关键信息,同时熟悉选项中中国古代各种制度的含义和实 行时间是解
33、题的关键。 3.(2020山东聊城,2,2分)“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 的是( )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答案答案 D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意思是商汤、周武王没有教条地遵守古代统治策略,从而称王;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意思是夏桀和商纣守旧古法,因而灭亡。商鞅意在说明不能墨守成规,要顺 应时势变法图强,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2019山东青岛,2,1分)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 )氏。”材 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 A.
34、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材料中的“禹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 并结合所学可知,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D正确。 5.(2019山西,1,2分)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 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答案答案 B 题干信息说明答案源自图示内容。图示内容是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
35、造字方法,从中只可以得 到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的信息,所以B选项正确。A、C两个选项叙述的 是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记载内容,D选项所述内容是甲骨文的地位,都不能从图示中得出,所以A、C、D 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此类考题需要在审题时关注题干要求,答案来源只能是题干提供的材料或者图表,即使其他 选项本身表述是正确的,但是和题干提供的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也应当排除。 6.(2019福建,2,2分)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答案答案 A 读图可知,图中的“古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36、、假借等多种 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事物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故A项符合题意。小 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B项与题意不符;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西夏文也是仿汉字创 制的,C、D两项与题意不符。 7.(2019广东,2,3分)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度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 主持变法。读图可知,公元前4世纪中期,秦国取得对韩、魏两国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胜利,这反映出秦国 商鞅变法成效
37、显著,故A项符合题意。 8.(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3,2分)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 答案答案 C 都江堰的兴修,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C正确。灵渠位于广西;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至余杭(在今浙江杭州);三峡大坝位于湖北,故排除A、B、D。 9.(2019广东深圳,3,2分)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答案答案 C 材料中提到了各家学派的交流与论辩,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百
38、家争鸣”,所以选项C正 确。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探寻治国的理论,开设了“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 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这些学派之间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 正体现“百家争鸣”的典型。 10.(2019湖北黄冈,14,2分)二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 也”。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答案答案 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及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夫孝,德之 本也”。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强
39、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主张学会感恩、注重孝道,孝道贯 穿儒家思想的始终,故选D。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墨家思想提倡 “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A、B、C不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有教无类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尚贤);提倡节俭(
40、节用)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11.(2018安徽,1,2分)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 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答案答案 D 据题干“自周之衰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联 系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各家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 观点或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 解题技巧解题技
41、巧 本题以史学大家的论述设置情境,考查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要求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准 确的解读和概括。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解答就很容易了。 12.(2017山东潍坊,2,2分)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 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答案 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战国时期”“依法行事”“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 量”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韩非子提倡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 治,故正确答案为C。 13.(2018山东潍坊,
42、26,4分)(节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 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 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2分)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2分) 答案答案 答案要点: (1)史实: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答对一点得2分,共2分) 意义:国家和权力的象征。(2分)
43、解析解析 (1)第一小问,材料“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反映了分封制 的实行;“风气大开,思想活跃”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出现;“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反映了诸侯纷 争的现象。第二小问,材料“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表明鼎象征着国家和权 力。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0河南邓州一模,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事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冶炼技术的改进 B.生产水平的提高 C.犁耕技术的进步 D.手工业的大变革 答案答案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翻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铁农具的出 现使农业生产
44、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汉代的播种工具耧车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三幅图片中的事物都促 进了生产力的提高,B项正确。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不能体现冶炼技术的改进,排除A 项。三幅图片都未涉及“犁”,与犁耕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内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与手工业无关,排除D项。 2.(2020重庆预测卷,1)中国原始农业起源很早,下列能反映南方原始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古资料是( ) 答案答案 C 猪纹陶钵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典型的盛食器,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是我 国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C项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 址,半坡居民是黄河
45、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A、B两项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 的最重的青铜器,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属于手工业范畴,不属于农业,D项不符合题意。 3.(2020河南郑州中学一模,1)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答案答案 A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在涿鹿战胜蚩尤部落,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 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A。 4.(2019安徽滁州四模,1)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 古学者发现了一
46、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2019年)约6 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遗 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依据材料可知( ) A.半坡人已经开始农耕生活 B.河姆渡人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 C.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D.半坡人会烧制彩陶 答案答案 C 材料“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反映出半坡人已经学会建造房屋,有固定 的生活区,说明半坡人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故选C。 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0江苏南通如皋实验中学模拟,5)“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 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面
47、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答案 B 图中两件青铜器分别为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 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也是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精品。故选B。 2.(2020广东惠州六校一模,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道:“我的名字与战国 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 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答案答案 D 战国时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地处
48、最西的是秦国,地处最北的是 燕国。故选D。 3.(2020广东模拟,2)根据商鞅变法时期的法令,一个勤于耕作,生产出大量粮食和布帛的人可以获得的奖 励是( ) A.免除徭役 B.免除兵役 C.获得官爵 D.获得土地 答案答案 A 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 除徭役;统一度量衡”。故选A项。 4.(2020福建莆田中山中学阶段考试,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 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该“宗派”创始人的政治主张是 ( )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答案答案 C 根据关键词“思辨”“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宗派”是道家学派。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选C。以德治国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政治主张;以法治国是法 家代表人物韩非的政治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政治主张。故排除A、B、D。 5.(2019福建泉州泉港区月考,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由李冰主持建造 修建于西周时期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