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453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广东专用) 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 A组 20162020年广东中考题组 1.(2020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答案 (1)雁、霜 (2)写出了作者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 ,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作者既想念万里之

2、遥的家乡亲人,又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既渴望返回 家乡,又还未刻石燕然的无奈之情。 解析解析 (1)鉴赏古诗词时,应把握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所传达的意蕴。例如要表现春的生机,常写燕子、小草; 感慨时光流逝时,常写流水、落花。萧瑟的秋天里,词人要传达思乡之情,选择了大雁这一意象,是因为词人 的家在南方,而他此时正在边疆驻守,大雁飞去的方向正是家乡的方向。词人还选择了秋霜这一意象,因为 秋霜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正衬托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根据平时的积累与对全诗意境的理解 准确写出诗句的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理解词人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例如这首词中的“家万里”,表达了 作者对远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燕然未勒归无计”引用了窦宪功成后到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表达了 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2.(2019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答案 (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 无相识的熟人或

4、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 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解析 (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们的活动,以此来反衬诗人郁闷孤独的心境。诗人描 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打猎归来的动态场景。牧人欢快地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多么安逸的场景。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却只有怅惘和孤独。(2)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 而热闹的场景中抽离出来,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更加深了他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 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能够与其分担这份寂寥的人,只好遥追古时的伯夷、叔齐,想

5、要从 古代的隐士那里获得慰藉,并以唱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3.(2018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 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答案 (1)(示例1)顾:看。(示例2)济:渡过。(任选一个即可)(2)“像姜尚垂

6、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 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 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析 (1)借助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准确解释。(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 故: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任用, 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对自己能够从政仍有期待。 4.(2017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7、)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答案 (1)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任选一个即可)(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 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 人的乐观精神。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能力。本题中的两个词语,课下注解中都有,直接根据识记作 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初步欣赏的能力。这两句紧承“同是宦游人”而来,境界从 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诗人设想

8、别后场景: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 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意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 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5.(2016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9、 答案答案 (1)结庐:构筑房舍。日夕:傍晚。(任选一个即可)(2)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出 诗人闲适、悠然,喜悦、欣慰之情。 解析解析 (1)“结庐”“日夕”两个词语课下注解都有,可以根据识记在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直接作答。结, 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我把房子建在众人聚集的地方,可 从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鸟儿相伴 飞回远山的怀抱。(2)本题答题思路:用准确、通顺的语言翻译原诗,弄清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B组 2016202

10、0年全国中考题组 1.(2020云南,1314,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2分) (2)“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答案 (1)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 酬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2)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1分)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1分)

11、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整首词的情感的把握。作者被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时,在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 触景生情,不胜感慨。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2)可抓住“何处望神州”所在的位置和与后文衔接所表达的意思来分析。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辛 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 中原已非我有。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 天一问,悲壮深沉,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为

12、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2020陕西,2122,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答案答案 (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评分标准:答出“文静”“美好”“善良”,得1分;答出“劳作姿态优美”,

13、得1分。共2分。 (2)(示例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 (示例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评分标准:举例正确,得1分;分析恰切,得1分。共2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窈窕”的意思是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 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淑女”表现了女子的文静,美好,善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 芼之”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劳作时姿态的优美;这些都是君子“寤寐思服”的原因。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14、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这种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最为典型,在现代诗歌中也被广泛 应用,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亲山亲 水有亲人”,说“我”与延安父老乡亲是一家人。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豳风 七月中,“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 农夫”就是以赋的手法写农夫的辛苦劳作。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即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如小雅 鹤鸣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来比喻治 国要用贤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又叫起兴。如郑风 风雨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 夷”,前两句即起兴。 3.(2020四川南充,12,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 ”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 的氛围。(2分) (2)本词与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 同。(4分) 答案答案 (1)漏断(1分) 清冷、孤

16、寂(意近即可)(1分) (2)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 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1分)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1分)表现了作者随遇而 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1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意象是凝聚了作者情感的人、景、物,通读词的开头两句 可找出第三个意象“漏断”。结合本词的感情基调,同时联系词作内容可知,这三个意象共同表现的是作 者被贬时的清冷、孤寂。 (2)本题考查对词的情感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卜算子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借“孤鸿”这一形象 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高洁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17、而定风波是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 于简朴中见深意,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具体分析时,考生应结合词句的内 容、意象、写作背景及写作手法,进行综合分析。 4.(2019云南,1213,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 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

18、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答案 (1)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1分) (2)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1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1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古诗文句子的赏析一般从修辞和用词的角度入手。由诗句 中的“四面歌”“破楚”可联想到“四面楚歌”,由此可判断此处为“用典”,喻指四面受敌。然后联系 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答题模式 “运用了典故(修辞),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情感”拟写答案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作

19、者被誉为“鉴湖女侠”,作为一 个女性,她有着侠义的胆气,但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有许多抱负无法实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的意思是“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却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表达了 作者决心像男子一样投身革命、济世救国的情感。 5.(2018陕西,2122,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2分)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2分) 答案答案 (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20、霜叶)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 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解析解析 (1)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相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 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在本诗中,作者通过“寒山”“石径”“白 云”“人家”“枫林(霜叶)”等事物来抒发情感,这些事物就是本诗的“意象”。(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内容和分析作者精神情感的能力。从最后两句诗就可以知道,停下车子是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美

21、景。美 丽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更加漂亮。这与一般人悲秋的情感明显不同,体现了诗人内心豪爽向上的精神。 6.(2017河南,1819,4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 答案答案 (1)思念家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 (2)(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

22、、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 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解析解析 (1)先确定题材,这是一首写边塞的词,这类诗词往往表达思乡之情;然后抓住句中关键词“家” “归”确定写了思乡情;再综合其他信息,完整作答。“燕然勒功”是典故,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 山,刻石记功。“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功业未建,不会考虑归乡,表达的是对建立功业的渴望。(2)从写景 角度来说,视听结合;从景物特点来说,写出了黄昏边塞空旷凄清的特点;从结构作用来说,此句位于上阕末 尾,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20山东潍坊,1314,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

23、军 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 武威,今甘肃武威。碛(q )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 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2)请简要赏析

24、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3分) 答案答案 (1)B (2)(3分)字面意思:一声号角响起,军营的天就亮了。(1分)蕴含的深意: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敌军,(1 分)使西域重见光明,边地安定。(1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的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 在人烟断绝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 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广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 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的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2)最后一句“

25、角声一动胡天晓”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理解,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 是拂晓到来军营才吹号角,然而在诗人天真的心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 样),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 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敌军,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由此,这首诗升华到 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2.(2020江苏苏州,57,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咏 潮 宋米 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

26、远村。 注 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 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 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 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 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

27、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 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2)“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3分) (3)“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案答案 (1)C (2)(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 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3分。答喜欢“千 家吼”,分析合理,表述清晰者,正常赋分) (3)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2分

28、)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联是说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 是说人们根据潮水确定日期和时间。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本题时,要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其妙处。可从运用的手法及意象 入手分析。如选择“千雷震”,从手法上看,运用比喻修辞,说钱塘江潮声如雷鸣,表现钱塘潮由远而至的雄 壮景象,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强;从诗句的意象上说,潮水形状犹如天上的云,由“云”想到 “雷”,都属于天气现象,联想自然、贴切。如选择“千家吼”,从手法上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钱塘潮奔腾 而至时声音震天的气势;从诗句意象上说“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

29、大,比较呆板。 (3)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作答这类题,需要联系这个字所在诗句的内容,有时需要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分析。 3.(2020甘肃兰州A卷,67,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寒食: 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 (1)词作中,“一城”与“ ”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1分) (2)你

30、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答案 (1)千家 (2)从“新火试新茶”,感受到词人的情绪由苦闷转向自我排遣;从“诗酒趁年华”与“春未老”的呼应中, 进一步感受到词人想诗酒自娱、超然物外的豁达乐观。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阔大高远”。“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两句是写词人站在超然台上所见之景,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一城”和“千家”相结合, 意境阔大高远。 (2)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时所作,词人正值人生失意之时,但是苏轼一生 豪放旷达,常常借诗词、美食、美景等来排解心中

31、苦闷,从这首词中最后两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 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知,他借“新茶”“诗酒”来排遣心中苦闷。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借诗酒自娱 自乐、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注意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要透彻,做到言简意赅。 诗意解读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风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 春花开得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都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了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 采的新茶,作诗饮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4.(2020浙江金华,1314,4分)古诗阅读。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

32、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森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 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1分) (2)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一问一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答案 (1)苍苍秋雨晦 (2)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 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

33、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积雨晦空曲”,“积雨” 可见雨势厚重,“晦”是秋雨绵绵导致的天色昏暗的样子,这句描写了高峻险要的山峰中因厚重的雨势而 显得昏暗。其次理解王诗意境,找出同样表现秋雨绵绵、天空晦暗的句子。王维诗中的“苍苍秋雨晦” 描写了秋雨绵绵,天空晦暗的样子,表现了秋雨的厚重感,写出了秋雨带来的阴湿天气,向远处望去,一片苍 茫,晦暗不明。所以这两句诗相应和。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仔细阅读题目,由上题题干中“赠答诗”三个字,可知两 人之间交往甚密,感情很好。诗题中的“辋口”,就是王维隐居之所他的辋川别墅在终南山。裴迪问 “南山复何在?”表

34、达了他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而王维回应“心知白云外”,终南山在白云之上,在 他的心坎上,这就是他对出世隐居生活的向往,表明他和裴迪互相关心,志趣相投,他们都能够不为外物所 扰,向往归隐的生活,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5.(2020湖北黄冈,2527,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35、注 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觉:醒。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 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 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 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 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

36、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 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4分) (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案答案 (1)C (2)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 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 (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3)抒情方式:两诗

37、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整首诗 写早春之景之情,诗人的心情是激动愉悦的;再结合诗歌末句“近来乡梦不多成”近来没有思乡之梦 撩人愁思可知,作者并不是“因思念家乡”而多饮。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从诗歌所写的事物入手分析,莺、燕都是春天的使者,两种鸟都具有代表 性。从用词上分析,“几处”“谁家”等定语,点明莺、燕之少;“争暖树”“啄春泥”等动词短语,写出 早春乍暖还寒,燕子刚刚筑巢。形容词“早”“新”

38、则直接表明时间为早春。 (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最 爱”抒发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思想尽”写早春到来, 自己的烦恼尽消的喜悦之情。两诗尾联都直接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是直抒胸臆。 6.(2019四川成都B卷,12,4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寒 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 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分) (2)诗中 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雪花 B.梅花

39、 C.菊花 答案答案 (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虽写的是寒夜,但“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些词 语却给读者以温暖的感觉,渲染了友人围坐火炉畅叙友情的温馨氛围,所以说“寒夜无寒”。(2)本题考查 对古诗意境的把握能力。从“寒夜”来看,应该是冬季,所以应排除C项“菊花”;从全诗的意境和氛围来 看,全诗渲染的是一种友人相聚的温馨氛围,所以A项“雪花”不合意境,只有象征高洁的“梅花”与全诗 的意境和格调相符

40、。故选B。 7.(2019贵州贵阳,2122,7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 唐朝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岘xi 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鱼梁:襄阳 沔水中的沙洲。梦泽: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3分)( )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答案 (1)B (2)

41、“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 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能力。与诸子登岘山乃作者因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 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曹操的观沧海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 今的生命悲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不得志的悲愤之情。王安石的登 飞来峰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文天祥过零丁洋表 现

42、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所以答案选B。(2)本题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联系全诗,从作者情感角度比较“寒”和“黑”。“寒”除了指“冷”的 感觉以外,还有“心灰意冷”的深层意思。而“黑”除了写视觉形象外,也暗指社会的黑暗。不过本诗中 只是写自己的感受,没有深入写社会,所以作者要写“天寒梦泽深”。 8.(2019江西,67,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春 尽 唐韩 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 尽 宋郑 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

43、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

44、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答案答案 (1)A (2)B 解析解析 (1)这两首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表达家国之悲,而是表 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厌恶。(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反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相反的属性,用 一些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其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鲜明。 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并非反衬。 9.(2018福建,45

45、,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答案

46、(1)C (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诗歌背景可知,此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返回时所作,当 时的曹操是节节胜利,登山观海,心潮澎湃,观沧海的总体基调是雄浑壮阔的,所以C项“营造悲凉伤感 的意境”错误。(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几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日月星辰都出没在大 海之中,写出了大海博大壮阔的景象。 10.(2018江西,67,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

47、年 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 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 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

48、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答案 (1)D (2)D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词句“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桥下 “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2)本题考查对 词句的赏析能力。“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附录 古代诗歌赏析.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