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460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421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1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1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1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1页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广东专用)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 A组 20162020年广东中考题组 类型一 散文阅读 一、(2020深圳,1418,14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燕子筑窝 春天里,我家来了一对燕子,妈妈说,它们是夫妻,要在我家过日子,养孩子。 堂屋里的屋梁上,已有两个燕窝,住着两对燕子,它们是去年就住下的老夫妻了,一到春天,它们又从南方 返回来了。我当时不太懂南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远去南方。爹爹说,南方暖和,北方冷,燕子冬 天去南方过冬,到春天又返回我们这里。 爹爹说,来我们家的燕子,无论新的老的,都是我们的亲戚,我们要爱惜。 新来的这对燕子,发现堂屋已有燕子居住,就在门外的屋檐

2、下筑窝。 它们一趟趟从田野里衔来湿泥,泥里还带着一些枯叶和细碎草秸。爹爹说,泥里带点草秸,才容易黏合,修 的房子才凝固得结实。娃娃你看,燕子没上过学没念过书,都这么聪明,你们学生娃可要好好学习哦。 它们的工程进行得很不容易,因为没有施工图,常常要返工。有时,好像是地基铺得太宽,不符合紧凑、安 全和保暖原理,它们就收紧了地基的尺寸重新施工,原来的地基就作废了;有时,好像房屋的弧度过于穹曲, 不够流畅,不方便出入,不利于通风,也不符合建筑美学和以后新生儿的护理学,它们就倒悬着或斜倚着身 子,伏在建筑工地上,一口口地啄啊掰啊抹啊,就像我们伏在课桌上一笔一画修改作业。 连续好多天,燕子夫妻白天抓紧施工

3、,晚上却不见了,它们晚上住哪里呢? 其实,堂屋的屋梁上,或我家的任何一间屋子,我们都是乐意接待它们过夜的。但是,燕子好像有自己的心 事和处事的伦理,它们不愿打扰另外两对年长的燕子,也不愿意改变主人家的生活秩序。它们好像遵守着 世代相传的道德禁忌:不能因为它们的到来,给春天添麻烦,给主人添麻烦。相反,它们要努力做到,因为它 们的到来,春天欢喜,主人也欢喜。 那么,它们晚上住哪里呢?春天的夜里,天气还是很冷的。 那天黄昏,天下着小雨,它们衔完最后一趟泥,向我们亲热地打了几声招呼,又飞走了。 我追着它们的身影,飞快地跑出去,跑向原野,我终于看见它们了。它们并肩依偎着歇在电线上,它们在 冰凉的却汹涌着

4、电流的电线上,在夜晚的寒风中,有时就在雨水里,它们紧挨着羽毛相互取暖,露天过夜。 吹拂着庄稼的夜风,狂野繁密的露珠和满天的星星,都见证了它们那清贫的生活、高贵的美德和坚贞的 爱情。 我急忙回到家里,在门前菜地里挖了些湿泥,准备搭起梯子,帮助燕子筑巢,让它们尽早住进新窝。 爹爹说:你娃真傻呀,燕子做的活你娃能做吗?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一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 修,蜂窝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揣着一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 图纸吗? 爹的话我信。爹会一些简单的木工,他知道心里有一张图纸是多么重要。 我觉得对不起燕子,在它们艰辛的时光,在这个泥泞的春天里,竟不能

5、为它们帮一点忙,为春天帮一点忙。 亲眼看着一趟趟衔泥忙碌的燕子,看着燕窝一点点渐渐成型,我心里满含着 和 ,也 满含着对这小小生灵的情感、智慧、技艺的猜想和崇拜。 它们的心里揣着怎样天长地久的心事? 它们那儒雅的燕尾服后面,揣着怎样的图纸? (文/李汉荣 选自散文集万物有情) 1.根据上下文在段空格处填出两个合适词语。(2分)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具体概括。(3分) 3.请赏析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 4.你从爸爸的话“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一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修,蜂窝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 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揣着一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图纸吗?”得到

6、什么启示?回 答至少2点。(3分) 5.燕子长久的心事是什么?(3分) 一、 1.答案答案 (示例)敬佩、同情、惭愧、心疼、骄傲、激动(任选两个)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找到文中对燕子的描写,并揣摩作者的情感。由第段 “它们的工程进行得很不容易”,可以看出“我”对燕子夫妻的关注,因它们的忙碌而心疼;第段, “我”看到燕子窝还没有建好,但燕子不愿给他人添麻烦而选择在寒冷的夜里露天过夜时,“我”有了一 种同情和敬佩之情;第段,从“我”想帮燕子建窝却帮不上忙可看出“我”的惭愧之情;第段,看 着燕窝逐渐建成,“我”为燕子们感到骄傲和激动。 2.答案答案 通过父亲说燕子是我们的亲戚

7、,要爱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人。通过父亲由燕子筑 窝的过程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有着自己的精神准则,是个懂得教育的人。通过父 亲说出燕子筑窝的原理,以及阻止“我”帮助燕子,可以看出父亲热爱生活,遵循自然规律,是一个勤劳、质 朴的人。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对父亲的描写,分析其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特点,然后用“事例+性格”的格式回答即可。 3.答案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燕子筑巢的场景比作学生伏在课桌上修改作业的场景。运用动作描写, “伏”“啄”“掰”“抹”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燕子筑巢时认真、专注、细心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对燕子的喜

8、爱与敬佩之情。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抓住语言特点,确定从哪一角度进行赏析。先从修辞角度进行 赏析,由“就像”及句子内容可判断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比喻的本体及喻体(本体是燕子筑 巢,喻体是伏在课桌上修改作业);然后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找到生动的动词。根 据以上分析,总结出句子突出了燕子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答案答案 应当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应随意干涉。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蓝图,自己的人生蓝图需要 由自己来规划。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中的关键词“祖传的图纸”,这是一个比喻,指 的是自然的规律、人

9、生蓝图等。然后把句子的含意用直白的语言“翻译”出来。如“人家燕子筑窝,心 里是揣着一张祖传的图纸的”,可理解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其规矩,不能破坏自然的规律”,也可理解 为“每个人都有其人生蓝图,人生蓝图需要自己来规划”;整合语言,把句意表达得更明确。另外要注意, 理解句意不能脱离文章的主题。 5.答案答案 燕子夫妇不管筑窝多艰难,都要为小燕子打造一个温暖的窝,在“我”家屋檐下过日子,养孩 子。燕子不愿打扰另外两对年长的燕子,也不愿意改变主人家的生活秩序。它们好像遵守着世代相传 的道德禁忌:不能因为它们的到来,给春天添麻烦,给主人添麻烦。它们要努力做到,因为它们的到来,春 天欢喜,主人也欢喜。

10、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要理解“长久的心事”的含义,“心事”在文中有愿望、目标、原 则等含义;而这个词语又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应通读全文,找出文中对燕子的描写,如 不怕艰辛坚持筑窝、不愿打扰其他燕子和主人家的生活、努力为他人作贡献。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 行整合,分条作答。 二、(2019广东,1518,17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炎炎夏日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

11、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 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 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 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 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 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 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

12、。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 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 “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 如此。 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 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 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 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

13、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 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 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 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 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 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

14、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 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 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 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 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 什么是真正的美。 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 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

15、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 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第三盏 女同学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 二、 1.答案答案

16、 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2分) 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写出“小油灯”给“我”的启迪。父亲对账时得知多了 钱说的“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启迪“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 事。被男生认为最丑的女同学默默地将自己的灯给“我”用,使“我”懂得真正的美无关外表。 2.答案答案 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 大、启迪之深。(1分)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可从

17、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第段属于中间段落,中间段 落在结构上一般起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第段写“我”有时看着城市迷人的灯光掉泪,第段 写掉泪的原因是“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之后几段开始回忆小油灯。由此可 以看出第段起到了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的回忆的作用,并且使城市迷人的灯光和后文的小油灯形 成对比。 3.答案答案 (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2分) (2)“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2分) 解析解析 题干明确要求赏析词语。解题时需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理

18、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及表达效 果。(1)“攥住”体现了母亲受伤后默默承受的坚韧。(2)“搂住”体现“我”看见母亲受伤后的心痛。 4.答案答案 “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1分)“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 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2分)“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 深怀念之情。(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可知,“灯如红豆”化用了“灯如红豆最相思”,富有 诗意。“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红豆”历来象征着相思,从文中可知,表达的是作者对往事的回 忆。 三、(2019广州,1822,22分)阅读下面文

19、字,回答问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 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 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概 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 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

20、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 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 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 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 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 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

21、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 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地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 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 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 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 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

22、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 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 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这里不只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 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地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 合一般地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 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

23、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 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 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 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 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 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 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滋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假

24、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 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 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地生动而空 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有删改) 窗户的朝向 给人带来的感受 南窗 光朗、温暖,给人以清居的享受 东窗 西窗 宁静、舒适,让人感到惬意 北窗 1.作者笔下不同朝向的窗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4分) 2.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里的每一个角落

25、都布置好了。请问作者是如何布置他书房的窗子的?结合文本简 要回答。(5分) 3.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2)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 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4.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墨写了南窗、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作家彭定安说,本文作者对窗子的认识“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而不是纯实际的和实用的”。你 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三、 1.答案答

26、案 清新,有朝气,使人精神清振 清淡而隐约的光,使人愉悦自如 解析解析 由文章第段“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 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可以概括为“清新,有朝气,使人精神清振”;由文章第段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 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滋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可以概括为 “清淡而隐约的光,使人愉悦自如”。 2.答案答案 作者最喜欢北窗,所以在书房的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墙上有石斑,与窗子的距离适中,墙边种 一排疏竹。 解析解

27、析 从文中第段“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可知, 这是作者想象中的窗子,概括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苍蝇微尘赋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书房的宁静安逸。(2)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加细致地写出了北窗外疏竹在不同情况下的情态,各有妙处。同时也使文章语 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了作者对北窗外疏竹的喜爱。 解析解析 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1)由“带些倦意”,可知使用了拟人手法,将苍蝇、微尘赋 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书房的宁静安逸。(2)用“有风”“有月”“有雨”“有雪”领起的四 个分句构成排比句,

28、写出了疏竹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疏竹的喜爱。 4.答案答案 为下文写北窗作铺垫,将三窗与北窗作对比,更突出作者对北窗的喜爱。 解析解析 文章第段“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第段“东窗在初红里迎 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 新”,第段“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分 别写出了南窗、东窗、西窗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写北窗作铺垫,与第段“然而我独喜欢北窗” 和之后写北窗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北窗的喜爱。 5.答案答案 同意,作者在

29、文中将窗赋予人的情感,同时在第段中指出窗的光度影响态度,从而上升到人的行 为与个性,北窗的粉墙、疏竹正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与境界。 解析解析 由文章第段“这里不只是光度的问题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指出窗的光度 影响态度,从而上升到人的行为与个性,第段“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和 第段“即使无月无风那般的生动而空灵”可知,作者对窗子的认识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 四、(2019深圳,1418,15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 “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

30、还没往楼上搬呢。” 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自行 车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上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 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七五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 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 布鞋,鞋底上钉着经得起千锤

31、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 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我 觉得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帮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 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难道让小阿姨带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 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 足、风光。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它还驮过中了

32、“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黄鹤渺然去,空留 旧时骑。 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打 的”。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因为,那里面有母亲。 比如一九六七年买的那台红旗582电子管收音机。 那时我们家穷得连台收音机也没有,女儿又极爱音乐,哪家邻居开了收音机,女儿就蹲在人家窗下蹭听。 每每看见丁点儿大的女儿,在人家窗下缩成一个小球的样子,妈就心疼得不行。心一横,就将八十多元以备 急需的家底全部抛出,买了这台收音机。如今它早已听不成声,灯也灭了,电子管也坏了,一个旋钮也掉了

33、 可我为什么还留着它?不过是留着妈对我们的爱。 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特别是她亲手熨过还没来得及穿 的几件衣服,我一直原样挂在衣橱里,每每打开衣橱,一件件抚摸起来的时候,还能真切地感应到妈的信息 还有两个记电话、地址、事件用的旧杂记本,翻到一九九年十月十六日,可以看到:领母亲工资。 翻到十月十七日可以看到:母亲。牙。说的是那天我应该带母亲去试她新镶的牙。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怎样坐在牙科大夫的椅子上,我怎样小心翼翼地将她那 副旧牙包进干净的手帕,免得弄脏了它,妈再戴的时候染上什么病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那一页上写着:下午1:30,

34、妈妈CT。 又在某页可以看到:301,博爱康复中心(永定门外)。这是准备联系给妈做核磁共振的两家医院。 泌乳素瘤,伽马射线,天坛医院,下面是几个大夫的名字,这里装着我和命运争夺妈的最后日子 某一页上又写着:北京铁路分局,丰台铁路中心医院,神经科主任马士程,3251127,100071;铁路总医院外 四区,周东,3244047。这已经是妈的后事了 看着这些破碎的、让我不忍释手的文字,谁还能像母亲那样,让我梦魂牵绕? 今年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前,忘记向小阿姨交代好好保养这辆自行车。小阿姨家境比较富裕,时常丢 弃我家中的旧物,这样老的一辆自行车自然不在她眼里。出国两个多月期间,它便一直被丢在车棚里,

35、这一 来,所有镀镍部位,都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看上去真像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了,让我心疼不已。可我怎能怪 她,只能客气地暗示:“去年我骑它的时候,还没生一点锈呢,是不是?” 经此一挫,我明白了,不会说“不”,是不行的;不好意思“要求”,也是不行的。修炼到会说“不”,只能 算是修炼了一半,一定要修炼到好意思“要求”才行。于是我让小阿姨买来润滑油,将自行车身仔细擦了 一遍,并从楼下车棚搬至我的楼道。今天更对她说:“我们家保留一些破旧的东西你不要奇怪,也不要随便 乱扔,我既然保留它们,一定有我的道理。” (文/张洁 选自张洁文集 有删改) 1.请给文章取一个标题。(2分) 答: 2.请说说以下的写法有

36、什么表达效果。(3分) 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 3.文中插入了“旧杂记本”有什么好处?(3分) 4.文章第段画线句有什么言外之意?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想法?你能从中读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可我怎能怪她,只能客气地暗示:“去年我骑它的时候,还没生一点锈呢,是不是?” 5.假如你是保姆,对张洁提出的保留家中旧物的要求,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一张留言条,不少于20字。(3 分) 四、 1.答案答案 (示例)不忍舍弃 解析解析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 心事件、作者情感)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

37、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也可以 到文章中去提炼,抓文章的开头、结尾、中心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 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回答本题时应围绕“不忍舍弃旧物”“保留母亲的旧物”等关键 点来拟写。 2.答案答案 运用细节描写,列举一系列母亲的用品,强调作者对于母亲曾用物品的珍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思念之情。 解析解析 回答本题,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题干说“以下的写 法”,分析句子,“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列举了珍藏的 母亲的旧物,从描写的角度看,运用的

38、是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遗留下来的旧物的珍 视;最后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3.答案答案 文中插入“旧杂记本”这一个片段,对前文作者写保留母亲生前留下的东西进行补充说明。“旧 杂记本”中的点点滴滴很琐碎,但是却能让作者感觉到母亲的气息。这一片段进一步刻画了作者对母亲 的思念及深爱之情。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叙述方法作用的能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 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要从内 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往往有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情感、丰富人

39、物形象、对事件进 行解释说明的作用。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上下勾连,使文章浑然一体等。文中第段插叙 领母亲的工资,说明母亲已经年迈;段插叙为母亲镶牙之事,表现了母亲已步入暮年以及“我”对母 亲的关爱;第段插叙为妈妈做CT,表现了对母亲的孝心;段插叙了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这些 “旧杂记本”的内容,主要交代了母亲与“我”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我”照料母亲的一些琐事,表现了 “我”对母亲的爱和思念。根据以上分析加以概括即可。 4.答案答案 言外之意:这辆自行车原本不该如此,现在因为被小阿姨舍弃,真的生锈旧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对小阿姨心怀一丝责备,对于自行车有着无限的心疼。可以看出“我”是

40、一个念旧、好脾气、温柔的 人。 解析解析 “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语句“可我怎能怪她,只能客气地暗示:去 年我骑它的时候,还没生一点锈呢,是不是?”,结合第段中的“经此一挫,我明白了,不会说不,是 不行的;不好意思要求,也是不行的”可知,这句话的真实意思(言外之意)是:这辆自行车是因为小阿姨 没有好好保养而被弄得锈迹斑斑,成了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而“可我怎能怪她”,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 变成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后的心疼和对小阿姨无法说出口的责怪。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念 旧”思想,性格比较“温和”的人。 5.答案答案 (示例)我明白了,实在抱歉,以后处理家中杂物时,

41、我会先通知您一声。 解析解析 文中说保姆“家境比较富裕,时常丢弃我家中的旧物”,然而,“我”是一个怀旧之人,且这些“老物 件”凝聚着母爱和“我”对母亲的思念。所以,留言条首先要对自己丢弃人家家中的旧物的行为表达歉 意,然后交代以后再处理老旧物件时,要通知主人,征求意见,做到妥善处理。意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五、(2018广东,1518,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 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

42、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 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 笔随意驰。 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 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 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 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 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

43、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 吧。 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 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 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 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 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

44、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 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 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 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 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

45、 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 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 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 手冲我比画:“八十八啦!” 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 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 样的老人并不多。 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

46、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 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 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2.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4.第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五、 1.答案答案 好奇 尴尬 惊叹 羡慕 解析解析 理清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阶段,找到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在第段“偶

47、遇老太太”时“我 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对她目光的各种猜测,体现出了“我”的“好奇”。第段 老太太问“我”是否在画她。“我很尴尬,赶紧坦白”体现出“我”的“尴尬”。第段老太太画花,我 看到她“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体现出“我”的“惊 叹”。第段当“我”得知她的年龄后,“我”是“羡慕”的。 答题技巧答题技巧 找到相关词句,寻找“明示”或“暗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2.答案答案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 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和句段的作用。

48、二者合而为一。第段是环境描写,“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 色的藤萝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和下文老太太的 乐观形成鲜明对比。在结构上,此段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3.答案答案 (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2)“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解析解析 题干明确要求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时要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 思及其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可知,(1)句老太太发现了“我”在看她,“瞄”体现了老太太的俏皮。(2)句 老太太“扫”了“我”的画一眼,“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 我也会画画。”,体现了她的自信。 4.答案答案 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 的、热爱生活的心。 解析解析 标题里也有“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