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6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476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352 大小:3.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6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2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6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2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6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2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6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2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6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福建专用) 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 A组 福建中考题组 一、一、(2020福建,10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拜谒李时珍 陈世旭 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蕲春,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莲叶上溅着 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

2、累月氤 氲着浓浓的药香。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中堂黑色的 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这清癯与忧戚似 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 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仿佛踏进的是 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 古炉香烟静如海。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 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

3、。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 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 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盼着望闻问切的祥符。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 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怀抱仁 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 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

4、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 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 上积蓄着力量。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苦行者的智 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 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 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

5、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 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 蕲春: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私淑弟子: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 B.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C.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

6、人场景。 D.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2.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赏析加点词语)(2分) (2)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赏析句子)(3分) 4.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请简要概括。(3分)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一、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A项,阅读标题和文章可知,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李时 珍,重点烘托的人物

7、是李时珍,而不是表叔。 2.答案 有助于李时珍形象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衬托李时珍形象的高大; 体现李时珍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传承。(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我的表叔”在文中属于次要人物,他对主要人物李时珍的作用, 可通过对“我的表叔”的描写语句和文章主旨来判断。文章的主旨是赞扬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他身上体 现出的民族精神。首段写“遥望神圣”,第五段写“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紧接着第六段写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且“我的表叔”的店堂挂着李时珍的画像,两个人的神情等方面 颇相似。可见,“我的表叔”的形象有助于李时珍形象的具体化。还可

8、以衬托李时珍形象的高大。再者, “我的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也体现了李时珍的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传承。 3.答案 (1)“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2)“高”突出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李时珍 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赏析能力。首先分析“枯瘦”的本义,“枯瘦”指“干瘪、消瘦”;接着 分析它在文中的语境义,联系上下文可知,曾经瘟疫弥漫村庄,村庄被疾病和死亡笼罩着,该词不仅赋予村庄 以人的情态,也写出村庄的萧条和毫无生机。根据以上

9、分析整合答案即可。(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 力。这句话中用了“高”和“低”两个字,对比鲜明,两者看似矛盾,实则不然。“高”是指人物品格的高 大,突出李时珍的伟大医者形象,“低”是指李时珍的姿态低。可据此分析作答。 4.答案 山野采药;编纂本草纲目;为百姓治病。(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需要概括李时珍“为百姓守候一生”的相关事件。题目 给出提示“回到故土”,文章第九段提到李时珍“回到久别的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因此,应从第九 段开始找相关语句。由“配伍草根、花朵背岀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可概括出山野采 药;由“于是穷搜博采本草纲目”可概括出编纂本草纲目

10、;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可概括为 “为百姓治病”。 5.答案 要点: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 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段落含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三处关键文字的深层意思:本草纲目 是永远的经典,指他的医学成就巨大;符号,指伟大的医者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的魂魄, 指他的生平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奉献、担当、心忧百姓等)。 二、二、(2019福建,10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火车上的见闻 许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

11、浑身竟有些燥热。 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 进。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一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 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摇欲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 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 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

12、,还在赶 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 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 的人还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 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 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个 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

13、的工人。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二点, 只能等。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累是 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 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 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好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 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

14、门 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面对我这个素 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晚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 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随 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涌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5、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车站进站口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达主旨。 2.“男青年”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加点词语)(3分) (2)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赏析句子)(2分) 5.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义。(6分) 二

16、、二、 1.答案 B 车站进站口之所以秩序井然,不仅仅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由原文第一段中的 “电子屏幕清晰地如此疏导,秩序井然”可知,还包括“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 个口进”。 2.答案 吃苦耐劳;好学能干;服务态度好;关心亲人,重视亲情;爱乡恋乡。(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男青年”吃苦耐劳,好学能干,服务态度好,手机里存了密密麻 麻的菜谱,有时候因为顾客聊天,会营业到晚上十一二点;“男青年”关心姐姐,重视亲情,爱乡恋乡,他和妻 子的理想就是趁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钱后回老家开餐馆。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分析人物形象的步骤 第一步,审

17、清题干。题干一般为“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或只要求概括人物形象。 第二步,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描写、情节发展等关键语句等。 第三步,具体概括。分析概括时要从多方面入手,不可笼统含糊,要保证人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有理有据。 第四步,标清序号,使条理清晰。 3.答案 “我”起线索作用,串联起一件件事;以第一人称叙事,能真实地展现社会风貌。(意思答对即 可) 解析 “我”在文中起线索的作用,本文通过“我”在火车上的所见所闻,将大学生志愿者的周到服务、 壮小伙的热心帮忙、男青年的吃苦耐劳及爱乡恋乡、女列车员的勤快、老车长的尽职尽责等一个个人 物、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

18、楚、层次清晰。另外,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便 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答案 (1)“抢”字形象地写出票源紧、下手快的特点,表达出“我”内心的急切。 (2)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列车员在寒风中工作的辛苦,暗含“我”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赏析符合语 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字词、语句的能力。(1)先解释“抢”字在句中的意思,再写表达的情感。(2)通过对 女列车员发丝这一细节的描写,形象地体现了女列车员工作的艰辛,也饱含了“我”内心对普通劳动者的 赞美之情。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1)赏析词语。要赏析的词语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或者是带有修饰作用的

19、词 语,它们常常解释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答题时,可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语境,揣摩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 答题思路:判断词性词语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作用(体现的人物形象、品质)。 答题思路: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作用表达的情感。 (2)赏析句子。看题干,明确题干是否要求从某个角度赏析,若有要求,则答案必须从规定的角度分析;若无 要求,可以从修辞角度、描写角度、用词角度等方面分析。 答题思路: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表达了。 5.答案 要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现人性的“温暖”。 事例:壮小伙帮“我”托行李;小夫妻为姐姐赶不上火车而着急

20、;“我”为别人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 帮女列车员提垃圾;“我”称赞女列车员。 要点:贴心周到的管理和服务,体现社会的“温暖”。 事例:进站口“前置”;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车次;志愿者耐心提供问答服务;小夫妻耐心为顾客服务;女列 车员不辞辛苦打扫卫生;老车长叮嘱列车员认真值夜班;列车员尽心尽责守护乘客。(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要理解“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义,应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这里的“温 暖”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体现人性的“温暖”,如壮小伙帮“我” 托行李箱、“我”为别人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帮女列车员提垃圾等。第二个层面是从社会的角

21、度,看出社会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给人以温暖,如车站进站口前的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大学生志 愿者为返乡的人们提供热心服务、女列车员不辞辛苦地打扫卫生等。答题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概括即 可。 三、三、(2018福建,10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 九不收的地方。 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 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

22、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 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果树都是很理想的。 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 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 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 景。 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 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 比

23、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 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 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 意?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 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 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24、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 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 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 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 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工

25、程师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 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 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段王总工程师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

26、.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 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 (3分) (2)赏析加点词语: (3分) 4.第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6分) 三、三、 1.答案 D

27、“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与原文不符。原文叙事成分较少, 大部分都是在描写黄河口土质的情况。语言特点也不是“朴素”,而是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 谐、富有哲理。 2.答案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回答段落的作用题,通常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第 段“原本我以为”紧承上段中的“旧的皇历”,内容上强调了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而实际 上下文所写的黄河口土质却是肥沃、清香的,这形成了对比,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欲扬先抑 欲

28、扬先抑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指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 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运用欲扬先抑要注意三点:(1)明确抑扬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或者抑扬交错,总有一 个主次之分,写作时要把重心放在抑或扬的行文意图上,不可平均用力;(2)应有较强的“落差”,抑要抑得 足,扬要扬得高,只有抑够,才能扬高;(3)要找出抑与扬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先抑还是先扬,“抑”与“扬”都 是现象,因此必须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相通的桥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扬或由扬到抑的艺术转化。 3.答案 (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

29、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 “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 (2)(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 机。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及句子的能力。其中赏析句子的切入点有三个:语言表达、内容情感和写作方 法。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就可以选择从最容易赏析的角度入手。而常用的角度就是是否运用修辞、 有无特殊句式、有无精妙词语等。(1)题画线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擎”是双手往上托举的 意思,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同时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粱的壮硕,高粱穗的饱 满。(2)题赏析的是两个动

30、词,这两个动作,一起飞,一降落,“腾出”写出了鸟儿受到惊吓后急速飞出来的 情态,而“飘落”则写出了鸟儿落在谷穗上的轻盈之态,以鸟儿的动作来衬托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4.答案 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第段最后一句写道:“攥得好苦!”第段首句便是:“但不论 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这里就已经告诉我们“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而王总工程师 的语气是那么坚定、充满信心,是因为“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最后一段 “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即写出未来新洲的美好指日可

31、待。答案在文中的 第段,比较容易确定位置,比较难的是考生要自己去整合归纳。 5.答案 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 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找到写土“好沉”的句子:第段“捧起一抔土来, 觉得好沉重”,而王总工程师说“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第段有“更有历史的重负,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第段有“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 苦难和奋起的回声”。从这几处可以概括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汇集精华,二是凝结历史,三是精神动力。 四、四、(20

32、17福建,10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 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 防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

33、喘着气怎么也上 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 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 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 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 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 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

34、、乐守边 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 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 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 “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 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 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优秀班长,王克怀认识到

35、“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 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 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 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 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 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

36、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 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 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 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

37、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

38、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 要概括。(3分) 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四、四、 1.答案 C “妻子的事迹”是在第自然段,是略写。 2.答案 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 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解析 文章第段交代王克怀“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结束,前往哨所。一路坎坷,到达哨所后,那里艰苦

39、的环境让王克怀“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第段写新兵在那棵小白杨下接受革命传统教 育,王克怀“浑身充满了力量”。第段写考核时王克怀打出五十环的成绩,领导给他戴上大红花,他心怀 喜悦。解答此题要梳理第段到第段的内容,分析王克怀的心理变化。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 (1)检索文章中的时间标志词语或地点标志词语。 (2)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常常以“物”为线索。 (3)文章如写一个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把握文中反复出现的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 (5)画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 3.答案

40、(1)“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 人的感人形象。 (2)“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依据具体的语境赏析词语。(1)“才”“终于” 连用,与前一分句中的“一周”呼应,写出时间之久和过程的不易。同时,结合第段中描写前往哨所路上 的艰辛的语句分析,加点词表现了哨所边防军人坚忍顽强的性格特点。(2)“反复”一词写出验靶的次数 多,验靶的目的是确认王克怀的成绩,结合“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可知“反复”

41、说明王 克怀的成绩前所未有,让人难以相信。 4.答案 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表达效果的能力。文章第段写了王克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 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跟着爸爸出操并喊着“一二一”的口令。这些描写都是为了呼应本段的第一 句话“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另外,可以看 出来王克怀儿子的行为是王克怀父亲的话“部队锻炼人、出息人”的印证。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辨析文本内容的表达效果 (1)结构上的作用 在开头:设置悬念、做铺垫、引出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42、。 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 (2)内容上的作用 在开头:交代环境背景,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在中间: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突出人物形象。 在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5.答案 答题要点:指塔斯提哨所;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象征边防战 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标题的能力。文章先从赞颂小白杨的歌曲入手,进而在第段引出“北疆哨 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然后,作者介绍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的过程, 表现了以王克怀为代表的中国边防军人坚忍顽强的性格特点。

43、另外,本文还借物喻人,借“小白杨”与军 人的共同特点赞颂军人们“伟岸、质朴、纯洁、无私”的精神。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1)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理解标题中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3)分析标题所表现的文章中心。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考点一 散文散文 一、一、(2020浙江温州,4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9分) 子规的画 日夏目漱石 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 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 立刻把它送到裱

44、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 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 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者归拢到一块儿 拿去裱褙。 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释:“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画得 不好,须知乃病中所为。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 从这个注释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规在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他是 给这幅画题了一首短诗寄来熊本的: 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

45、君今在火国,不知何日归。 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的枝上, 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数叶子,才不过寥寥八九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围是用冷蓝色 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画得极其仔细, 一丝不苟。费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时挥洒自如的性情来讲, 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 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

46、他的俳句上已经熟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本领。 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朴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触到画 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看到这幅画时, 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又付出了那么 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绌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那掩抑不住的朴 拙。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耿和愚 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

47、毕竟由于他腕下缺乏挥洒自 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 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拙”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在我和他交往多年的任何时候,从未记 得他曾有过因“拙”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从他特地 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感受到了他的“拙”相。其结果,既令我哑然失笑,又教我感怀无量。对我来 说,这之中充满无限兴味值得琢磨。只是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如有可能,真想让子规为补偿 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

48、拙”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选自笑与泪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有删改) 注 子规: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学校念书时的同学,也是他的俳句老 师。火国:熊本的雅称。不折:人名。与下文的虚子,同为作者与子规的友人。 1.下列关于子规画作“关东菊”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此画构图简单,但颜色有些繁杂。 B.此画虽单调平凡,却流畅自然。 C.此画朴拙认真,但缺少美感。 D.此画虽画简单花草,却也遵循画理。 2.子规为何特地画了“关东菊”并寄送给“我”?阅读全文,加以分析。(5分) 3.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我”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他的“拙”。这样写对情感表达有何 作用?结合加点词,联系全文,加以阐述。(7分) 4.如果傅雷读过此文,你认为他会推荐给傅聪吗?结合阅读本文和傅雷家书的体会进行阐述。(5分) 一、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能力。A项,由第段“此画挂在墙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6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