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杂剧的名称,在北宋时就有了。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就有“般杂剧”的专业艺人,还有“小儿相扑杂剧”的表演者。依据耐得翁都城纪胜,虽然宋杂剧的初起已有了各种不同角色,担任各项表演,而且有了音乐伴奏,但表演的中心内容,仍是沿袭史记滑稽列传中所举优孟、优旃的故技以及新五代史伶官传中所列
2、敬新磨等的作风,所谓“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也就是“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遗意。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说到“向者汴京教坊大使孟角球曾做杂剧本子”。那么,北宋时,不但有了实际表演的杂剧,而且有了编好的脚本。可惜这些杂剧本子,现已只字不存了。据周密武林旧事卷十所载官本杂剧段数,至二百八十本之多。就它所存的名目来看,南宋官本杂剧使用大曲、法曲、诸官调、词曲调的共有一百五十多本,可见它的音乐关系与北宋专主滑稽者有所不同。但是,由说滑稽故事构成剧本的内容,由借用各种曲调构成唱词中的音乐,这正是发展成为元杂剧的必由道路。其间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因为史料不够,也就不容易弄得清楚。元杂剧有一定的体段和一定的曲调
3、,由宋大曲和诸宫调的叙事体,一变而为代言体,树立了戏剧的独立规模。杂剧的构成,有动作,有说白,有歌唱。这一切,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讲得相当详尽,这里就不多说了。元统治者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等,尤其贱视南人,把他们叫作“蛮子”,给以多方面的迫害。那些蒙古贵族不但高居统治地位,对人民极尽压迫榨取之能事,而且更有特殊势力,无恶不作。这就不免激起有心人的义愤,借着历史故事来暗讽“世务”,反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的种种现实。这就是元杂剧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汉人和南人受元统治者的歧视,他们中的知识分子除极少数因为善于逢迎爬上相当职位者外,一般都找不到出路。比如,那时曾就广大人民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关系,区分
4、为若干等级,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把知识分子放在极下贱的一级。所有聪明才智之士,抑郁无聊,就只好转移目标与勾栏中人打交道去,或者索性加入那些勾栏中人物所组织的“书会”,替他们编写剧本,作为谋生的一种方法。这样迫使中国历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士人,不得不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心理,学习群众语言,创作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借着勾栏中的艺人搬上舞台表演,用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我们只要查看一下元杂剧作家,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的,甚至连姓名都不为人们所知道,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创作的动机,也就可想而知了。(摘编自龙榆生论元杂剧)材料二: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
5、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有了质的变化。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翻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元初
6、,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水平跟着下降。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大多数文人和广大普通民众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文人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晋南地区现存的
7、舞台、壁画便是很好的证明。节日、庙会是农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这样就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此外,元朝疆域广大,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密切。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最兴盛的时期是在前期。在南方还是以诗词为主要文学样式的时候,北方就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杂剧作家,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剧本。录鬼簿所载“前辈名公才人”都是北方人。他们的作品大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下层被压迫者的形象,歌颂了他们勇敢不屈的反抗斗
8、争。在艺术方法上,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而少数优秀作品的现实主义又往往是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杂剧的语言是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写成的,并且吸收了民间文艺的营养,具有质朴自然、生动泼辣的特点。同时,元杂剧的创作和舞台演出结合得十分紧密,杂剧作家充分掌握了舞台艺术的特点,集中概括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构成了动人的戏剧冲突。元杂剧作家的这些成就,不仅直接丰富了当时的戏曲表演,而且影响了后来的戏曲创作。(摘编自网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杂剧的名称在我国出现得很早,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史记滑稽列传里就都出现了“杂剧”这一名称。B.虽然宋杂剧初起时已有担任各项表演
9、的角色,但其中心内容与史记滑稽列传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列差别不大。C.杂剧兴盛在元朝前期,并只出现于北方,当时北方就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杂剧作者,录鬼簿中有相关记载。D.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元杂剧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材料一强调的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材料二侧重群众的爱好。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杂剧发展到北宋,已经能实际表演,更有编好的脚本,这在梦粱录等中就有记载,只是这些脚本都没能保存下来。B.从周密的武林旧事所存的名目来看,南宋官本杂剧的音乐关系与北宋专主滑稽者有所不同,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C.元杂剧已有固定体段和曲调,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形成了戏剧的独立规
10、模,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已有解说。D.元朝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激起有心人的义愤,他们借古讽今,促使了元杂剧的蓬勃发展。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探寻元杂剧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以及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等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主要从元杂剧产生的原因以及元杂剧作家所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了论证。C.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与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元杂剧的繁荣原因等。D.材料一全文采用并列结构,分条陈述,环环相扣,全文结构严谨,缜密,逻辑性很强。4.如果给元杂剧下个定义,下列选项中最不宜放在定义里的一项是(3分)A.起源于北宋,盛行
11、于元代。B.有一定体段与曲调。C.翻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D.通过动作、说白与歌唱来表演。5.元杂剧为什么能蓬勃发展?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笨花(节选) 铁 凝今天厂里无人,院中只向喜一人。向喜正在看萝卜,有个人从天而降似的降落在他的萝卜地里。这人中等个儿,脸上还打着彩;上身光着膀子,下身却穿着一条红绸子彩裤,脚上是一双黑靸鞋。这人一看见站在萝卜地里的向喜,咕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喊起了救命。向喜一看此人面貌、穿着奇特,心想这里必有缘故,便一把将他拉起来,二人来到码粪干的秫秸厦子里。向喜问:“你是何人?
12、”“我是个耍杂技的,玉鼎班的。”来人说,“我们闯下了大祸!”来人说着就要往粪干里钻。也就在这时,又一个人跳进了向喜的萝卜地,是个日本兵。秫秸厦子里的向喜和来人都看见了那个日本兵,向喜对眼前的事已经判断出了个大概。他一弯腰,连推带搡把来人藏在了粪干里,粪干像一堵墙挡住了来人。向喜不紧不慢地从厦子里走出来,拿起扫帚就要扫他的院子。日本兵用半生的中国话问向喜:“你的什么的干活?”向喜指了指满院子湿的和干的大粪。日本兵问:“那个人到哪里去了?”向喜假装糊涂地说:“我的人,拉粪去了。”他指了指停在院子里的一辆粪车。日本兵听懂了向喜的话,可他觉得向喜是在支应他,他突然对向喜横眉立目地吼道:“八格牙路!”向
13、喜知道这是日本兵在骂他了。他不再和这个兵说话,拿起扫帚又开始扫院子。日本兵上前夺过了他的扫帚,要他继续回答问题。向喜明白日本兵是要他交出那个演员,便装得更加糊涂。日本兵见盘问向喜没有结果,就独自开始搜索。他跑进屋里搜查一阵,又从屋里跑出来观察院子。他终于注意起不远处那几排码放粪干的厦子。他猫着腰,如临大敌般地向厦子一步步逼近。向喜顺手抄起一把舀粪的铁勺跟了上来。日本兵搜完了一个厦子,又来到第二个厦子里。他的步子更加小心,也查看得更加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空隙。他竟走到了那演员的藏身之处。向喜举起了他那个舀粪的大铁勺。当日本兵就要动手扒开眼前的粪干时,向喜在后面抡圆粪勺朝日本兵头上狠击下去,日本兵歪
14、倒在粪干旁边。向喜冲他的脑袋再击一勺,瞬间血和粪汤糊住了日本兵的脑袋。玉鼎班的演员听见响声从粪干堆里站了出来,看看倒下的日本兵,看看手持粪勺的向喜,咕咚一声又跪倒在地上,大叫一声“掌柜的”说:“我可给你闯下大祸了!”向喜伸手拉起演员说:“快逃命吧。”演员想跑又指指地上的日本兵,向喜说:“来,让他进粪池!”向喜和演员把日本兵抬起来丢进粪池。向喜又让演员洗了脸,脱了绸裤、靸鞋,把自己一条紫花裤给演员穿上,送演员跳出院墙。当院子里复又空寂下来,向喜才把演员脱下的彩衣扔进粪池,便开始了他的等待。向喜从房中炕洞里找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来是一支手枪,德国造的狗牌撸子。枪很老了,这还是那年在汉口文昌门码头和孙
15、传芳告别时,孙传芳送他的。当时,因宜昌兵变,湖督王占元被免职,向喜的陆军十三混成旅番号被裁撤,他将离任赴保定,就保留了这支枪。向喜拆开枪的包布,随手拉动了几下枪栓,又把子弹夹插入枪膛,把枪插在了腰里。向喜收拾完枪,便有人进了院,是一伙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他们的脚踩在有粪和没粪的地方。向喜估计了一下数目,是一个小队。他按中国军队的编队换算,一个小队当是中国的一个排:三十号人左右吧。一小队日本兵把向喜围在当院,一个为首的向他发话,旁边跟着翻译。日本人开门见山地问那个日本兵的去向,并直接跟向喜要人。向喜平静地说没看见,日本人说,你没看见我们看见了,他是跑进了这个院子的。向喜说跑进来又跑出去了。日本人问
16、他从哪里跑出去的,向喜冲着萝卜地一指。日本人让向喜带他们去查看地形,向喜把萝卜地指给他们。几个日本兵开始在萝卜地里辨认足迹,他们认出了那个兵的足迹,萝卜地很湿。可萝卜地里只有冲着院内的足迹,却没有跑出去的。为首的日本人朝向喜逼过来,抽出了挎在身上的军刀。军刀举过了他自己的头顶,也举过了向喜的头顶。向喜本能地倒退了一步,举刀人则向前逼近一步。向喜再往后退一步,已退至粪池边。举刀人把刀举得更高了,当举刀人大吼着朝向喜砍来时,却在突然的一声枪响中倒在地上向喜向举刀人开了第一枪,接着他又开了第二枪。差不多是在又一个日本人倒下的同时,向喜冲自己的太阳穴开了第三枪,他倒在了粪池里。(有删改)注向喜北伐后退
17、职返回保定,到大粪厂当经理。指杂技班在演出时,箱子里变出来的人是穿黄军服的“仁丹胡”,日本人觉得这节目丑化了他们,于是对杂技班的人进行抓捕。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只有向喜一人在院子里,从而为下文写其独自面对和处理日本兵搜查玉鼎班的演员一事提供了背景。B.“对眼前的事已经判断出了个大概”的依据是前有演员突然到来和其所说的话,后有日本兵闯入,说明了向喜思维相当敏锐。C.文章详写了日本兵搜查演员十分仔细,一丝一毫也不放过,而略写向喜应对之事,用日本兵的紧张来反衬向喜的镇定从容。D.文章内容集中,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最后以向喜的三枪结尾,寓崇高于
18、悲壮中,令读者产生钦佩之情,强化了悲剧之美。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交代了杂技班演员的突然到来,“从天而降似的”表明向喜对此感到十分意外。B.句子中叙述日本兵追来,预示了双方冲突,气氛陡然紧张,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句子通过向喜让演员改变装束的描写,表现了向喜虽在紧张中但仍十分镇定的形象特点。D.句子既与向喜从军的经历相照应,又暗示了日本兵是在虚张声势,掩饰内心恐惧。8.文中插叙向喜之枪的来历有什么作用? 请加以分析。(5分)9.铁凝表示自己最欣赏笨花中一位农民出身的旧时军人向喜,曾说:“我想表现的不是乱世中的传奇人物,向喜也许只是乱世里的一粒尘土,但他
19、是珍贵的尘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进行阐释。(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问楛注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梏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
20、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
21、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注楛:粗劣。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必由其A道至B然后C接之D非E其F道则避之G故H礼恭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约而不速”与“约为婚姻”(鸿门宴)两句中的“约”意思不同。B.“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与“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方”意思不同。C.“跬”,即跨出一脚,
22、与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中的“跬”意思相同。D.“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与“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知”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与小人的学习有质的区别,前者入耳入心,内外融会贯通;后者入耳却不入心,流于表面。B.学习的捷径是亲近君子,向君子学习,礼乐有法度而不详细,诗书古老而不贴近实际。C.他人前来请教,君子要慎重地根据交谈的对象来进行回答,要做到不急不躁,不隐瞒也不盲从。D.君子做学问,只要能坚持诵读诗书,用心思考以融会贯通,就可以达到完备而纯正的为学标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
23、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4分)(2)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4分)14.不同于师说阐述了从师求教的道理,本文补充说明向人求教时需注意的事项,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概括所应注意的事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 轼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骏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注缑(gu)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痴(ch)牛马矣(i)女:牛郎织女。也常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客槎(ch
24、):槎,竹筏;客槎,指升天所乘之槎。典出晋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牛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子乔成仙前在缑山告别人间的情景,显示了他的超凡脱俗,词人流露出羡慕之情。B.词人以“痴牛骏女”反衬了仙人王子乔的超然,“声断月明”视听结合,别有韵味。C.“客槎海雨”借晋人遇仙的神话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银浪、泛舟而行,豪迈洒脱。D.“风雨何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送别自己后,自己不知“飘然何处”的深沉感慨。16.写送别和七夕的诗词众多,本词却因其不落俗套而为古人所赞赏,它有何独特之处? 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
25、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 ,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
26、写词人遥想金陵故国,表达物是人非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卫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卫星站之间的通信。它 ,视野开阔,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只要在它的覆盖范围内,不论距离的远近,都可以实现通信。但是,在卫星通信过程中,地面卫星接收站每年在春分和秋分前后的两次接收信号中断现象都会 ,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日凌中断通信”。什么是日凌呢? 据介绍,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穿过赤道
27、来到地球赤道上空,而通信卫星又多行走在赤道上空,这时,如果太阳、通信卫星和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恰巧聚集在一条直线上,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使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线上。由于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因此,对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 的噪声源,对其所接受的卫星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使接收链路严重恶化甚至中断,这种现象即称为卫星通信的“日凌现象”。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根据材料第二段内容,以“日凌现象是”开头写一个单句。(不超过90个字)(4分)20.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中“日凌中断通信”中的双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
28、项是(3分)A.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C.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D.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日晷上铭刻着“行胜于言”,这是清华人的理念,更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日晷 ,晷针垂直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道平面,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说文云“晷,日影也”。 日晷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在一天中,被太阳照
29、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 ,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二是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依据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并且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
30、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材料一:“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讲话都提及了“学”与“志”的关系,并对青少年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对此你有何感触? 请联系实际与自身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思
31、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考试参考答案1. B(A 项,出现了“杂剧”这一名称的是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并未提到史记滑稽列传中出现了“杂剧”这一名称。C 项,“并只出现于北方”于文无据。D项,“材料二侧重群众的爱好”说法错误,应是侧重当时的社会现实)2. B(“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说法错误,从“但是也就不容易弄得清楚”可知)3. D(材料一并没有运用并列结构)4. C(C项是元杂剧的历史成就,不宜放在定义里)5.激烈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要求有新的文学形式反映社会现实,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
32、的影响下应运而生;遭受统治者残酷迫害的文人与民间艺人的合作,促进了元杂剧的兴盛;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节日与庙会盛行使元杂剧的兴盛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元朝疆域广阔,国内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密切,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也对杂剧的兴盛产生了作用。(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6. C(C项“用日本兵的紧张来反衬向喜的镇定从容”分析错误。根据文中内容和主旨可知,应是突出气氛紧张,无“用日本兵的紧张来反衬向喜的镇定从容”之意)7. D(D项,“又暗示了日本兵是在虚张声势,掩饰内心恐惧”分析错误。根据后面向喜面对敌人所做的行为可知,这一说法不成立
33、)8.通过枪的来历简单交代了向喜的一些生平经历,从而丰富了向喜的人物形象。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有了这把枪,才会有后面向喜向敌人开枪和以枪自尽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既使结构更完整,又使故事叙述产生了波澜。(每点 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在选择主要人物上的方向与态度。“我想表现的不是乱世中的传奇人物”表明作者选择的主人公不是传奇人物,而是展现普通人在抗战中的人生经历及其优秀品质,真实接地气,角度独特。“向喜也许只是乱世里的一粒尘土”是指向喜只是抗战中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他是珍贵的尘土”是指向喜的优秀品质。向喜是一个普通旧时军人,但他深明
34、大义,坚毅勇敢,敢于牺牲,抗击侵略,保护良善,英勇不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向喜是普通百姓的代表,小说讴歌其精神,实际上就是讴歌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所具有的抗战精神,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 BDG(原文标点: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11. D(“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中的“知”是“明白、知晓”的意思,“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通“智”)12. D(“只要能坚持诵读诗书,用心思考以融会贯通,就可以达到完备而纯正的为学标准”概述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35、”可知,要达到完备纯正的为学目标,除了要坚持诵读诗书,用心思考以融会贯通,还要把良师益友当作自己的榜样,设身处地去做,去除有害的东西,培养有益的学问,等等)13.(1)因此,这样的人权力不会压迫他,人多势众却不能改变他,天下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动摇他。(得分点:“倾”“移”“荡”各1分,句意1分)(2)天空显示它的光明,大地显示它的广阔,君子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美与纯正。(得分点:“见”“贵”“全”各1分,句意1分)14.忌以不合礼法的粗犷恶劣之事请教他人;态度要谦虚顺从,要真诚不蛮横;要按照道的标准来求教,符合礼仪之道。(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君子的学习,要把学到的听在耳朵里,牢记心里
36、,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体现在一举一动上。尽管是极细微的言行,都能够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把学到的听进耳朵里,又从嘴巴里说出来。嘴巴和耳朵之间,只有四寸的距离,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而完善起来呢?学习的捷径是亲近君子。礼乐有法度而不详细,诗书古老而不贴近实际,春秋简单而不易理解。当人们向君子学习的时候,君子的学说就获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传播。因此说,学习的捷径是接近君子。如果有人问不合礼法的粗犷恶劣之事,就不要回答;如果有人告诉你粗犷恶劣之事,不要详细追问;如果有人谈论粗犷恶劣之事,不要去听;如果这个人态度非常蛮横,不要和他辩论。因此说对方必须是按照道的标准来求教,这样我们才能
37、接待他;如果他的说法或者做法不符合礼义之道我们就要避开他。因此求教的人只有恭敬有礼,我们才能够和他谈论道的宗旨;他的言辞和悦平顺,我们才能够和他谈论道的内容;请教的人只有流露出谦虚顺从的神情,我们才能够和他谈论道的最为精深的意蕴。因此,跟不值得与之交谈的人谈了,称为急躁;跟值得交谈的人却不交谈,称为隐瞒;不观察对方的脸色就交谈,称为盲目。 因此,君子不能急躁、不能隐瞒、不能盲目,要慎重地根据交谈的对象来谈话。诗经说:“不急躁不怠慢,是天子赞美的好品质。”这句话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射箭一百次其中有一次没有射中,就不能叫善于射箭。驾车行走千里,只要半步不到,就不能称为善于驾车。对于天下各种事物不
38、能融会贯通,对于仁义不能全部彻底,就不能称为善于学习。所谓学习,就是应该一心一意地维持到底。一会儿这样学,一会儿那样学,这只是街头巷尾的平常人。学习善的少,不善的多,就是桀、纣、盗跖一样的人。学习达到全部彻底,才称得上是好的学习的人。君子明白,做学问不完备、不纯正,是不能够被称作完美的,所以,要不断地诵读诗书,用心思考来融会贯通,把良师益友当作自己的榜样,设身处地去做,去除有害的东西,培养有益的学问,对于不是这样的事物,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听,嘴里不去说,内心不去思考。等到非常爱好学习时,就像眼睛喜爱看五色,耳朵喜爱听五声,嘴巴喜爱吃五味,内心追求占有天下那样。因此,这样的人权力不会压迫他,人
39、多势众却不能改变他,天下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动摇他。活着是这样,死后也是如此,这就称为有好的品德和操守了。具备了这样品德的人才能坚定不移;能够坚定不移,才能够应对自如。既能坚定不移,又能应对自如,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人了。天空显示它的光明,大地显示它的广阔,君子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美与纯正。15. D(“词人对友人送别自己后,自己不知飘然何处的深沉感慨”错误,题目是“七夕送陈令举”,可见要离去的是朋友陈令举,词人感慨的是朋友即将离去,不知他将“飘然何处”)16.写送别的作品一般都是表达离愁别绪,多缠绵悱恻,而苏轼却飘逸超旷,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摆脱不了爱情题
40、材,呈现的往往是柔靡的风格,而本词却有天风海雨之势,豪气纵横。(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17.(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18.居高临下 如期而至(或如约而至、如约而来) 震耳欲聋(每处1分)19.日凌现象是每年春分、秋分前后,由于太阳、通信卫星及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恰巧聚集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电磁辐射对卫星信号造成强烈干扰从而使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的现象。(4分,意思对即可)20. A(A 项和“日凌中断通信”中的双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引用,D项表
41、示强调)21.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 影子的方向在改变(每处 2 分,符合语境即可)22.答案示例: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每处2分,共两处错误,其他修改,符合要求即可)23.【写作提示】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针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思考,并联系实际与自身展开写作。材料一强调立志坚定才能着力学问,青少年的志向应当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立志成才,立志报国。材料二主要讲“学”与“志”的关系:有志向方能成就学习,有勤奋、有恒心、肯钻研的学习才能实现志向,成为大才。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把“学”与“志”的关系作为立意切入
42、点,可围绕“立何志”“如何学”“志何成”展开写作。参考立意:少年当存鸿鹄志,学以立身报家国;立志当坚,为学尚勤;立青云之志,为不懈之学;以学为矢,投志之的;等等。【题意评分解说】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一类文5460分A.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立意准确。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4853分A.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立意准确。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三类文4247分A.能扣住材料,立意符合材料。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和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
43、性一般。C.文体特征较鲜明。基本符合题意四类文3641分A.没有扣住材料写作,有自己的一些感悟,但立意不够准确。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偏离题意五类文35 分及以下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 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补充说明】(一)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二)字数等扣分600字或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00字或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或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