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重庆市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 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卷 阅读题(共 73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
2、成 13 题。 公元前 11 世纪,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王朝。两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摄政。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商亡于“失德”的结论。鉴于此,他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而要保证“德政”的实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风俗的转换要比政权的转换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如何移风易俗?儒家认为,应该“因俗制礼”,即尽可能利用既有风俗的形式和内 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精神,如此方可使人民喜闻乐见,被其所化。因此,周礼中的大司徒官政之法有几条很重要的原则:一是“辨
3、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这是为政者首先要分辨的;二是“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辩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藉此而施以“十二教”礼仪;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以此为基础,再在乡、州、党、族、闾、比等每 一级行政区内设置庠、序等教育机构,把儒家的理想和伦理道德化解在各种礼仪之中,如冠礼、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等等,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仪式中,接受礼的熏陶。 2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人的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残留着动物的习
4、性。人类要进步,就必须自觉地剔除违背文明的动物习性,这就需要礼。礼记曲礼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令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从这一点出发,就要求人们将带有动物性的风俗向文明时代的礼靠拢。比如到西周时, 尽管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但原始时代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对偶婚的残余依然存在。为了移易这类陋俗,儒家制定了婚礼,规定了婚配的手续和仪式,并对双方的血缘关系作了严格的限定。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的道理,将“不娶同姓”作为礼规定下来。 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
5、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的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来移风易俗, 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绵延两千余年。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 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1 下列关于
6、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 周公认为商纣灭亡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没 有实行 “ 德政 ” ,为避免重蹈其覆辙,他提出建立一套以 “ 礼 ” 为核心的社会制度。 B 周王朝所要实施的 “ 德政 ” ,是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和系统的行为规范,其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远远超过推翻商代政权。 C 儒家主张 “ 因俗制礼 ” ,即沿袭既有的风俗,让人民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其中的合理内容和新的精神,以达到教化目的。 D 周礼明确指出,大司徒官政之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调查清楚全国各地的地理特点、物产和生民的情况,以便充分掌握各地的风俗。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7、 ( 3 分) A 在 制礼的过程中,儒家讲究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传统,设立教育机构,因风俗而进行教化。 B 庠、序是国家在各级行政区内设立的教育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是把儒家的社会理想3 和伦理道德转化成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行为。 C 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因为人有语言,而是人心存礼仪,知道用礼仪的规范来摆脱动物的习性。 D 早在西周时,中国人就认识到同姓男女结合会带来生育的弊端,因此,儒家才专门制定了婚礼,对 “ 不娶同姓 ” 的婚配手续和形式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 从俗到礼是一场深刻而广阔的社会变革,儒家如果不把其思想巧妙
8、地融合在各地的风俗中,礼仪制度的建设就不可能实现。 B 周代社会的礼仪文明已传播四海,直至唐代都有外国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将礼仪制度引入本国推行。 C 在周代社会中,礼既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社会制度,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D 从周代开始,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较前代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以礼治国成为德政的明确标志和保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
9、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 ,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 5 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长
10、大后还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要搬家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4 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而是早早地等候在一个十字路口 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他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开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有用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
11、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 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 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
12、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
13、温暖的阳光?”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5 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 于 3 年前因病去世?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A 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钱看电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好学生。 B 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 “ 鲜艳的蝴蝶结 ”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