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科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重要知识点考点提纲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质量1.单位及其换算: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千克 ,符号是 kg .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克( mg )、克(g )、吨( t )。1 t = 1000 kg, 1 kg= 1000 g,1 g= 1000 mg.2.常见物体的质量:一个鸡蛋约 50 g,一个苹果约150 g,-名普通中学生约 50 kg,教室中空气质量300kg3.物体的质量不随 位置 , 形状 , 状态 和 温度 而改变。二、质量的测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
2、线处,这时天平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注意!开始称量物体后不能调节平衡螺母2.固体的质量直接测量;液体需要呈放在烧杯中测量,m液=m总-m烧杯3. 天平使用错误对结果的影响。(1) 砝码与物体放反-m物= m砝码-m游码 (2) 砝码生锈-测量结果偏小(3) 砝码缺失-测量结果偏大(4) 测量前未归游码-测量值偏大(5) 在盘中放沙子、托盘天平下粘橡皮泥 -测量为准确值三、体积1、体积的基本单位是 m3 .常用的单位还有是mL(毫升), 1 m
3、L= 1 cm3, 1 L= 1 dm3, 1 L= 1000 mL.2.体积的测量工具: 量筒 。(1 )一选:弄清量筒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选择合适的量筒.(2)二放:使用时要将量筒放在 水平 桌面上,向量筒中缓慢倒入液体.(3)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 最低处 (或凸液面的 最高处 相平.【拓展】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向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位置V1,再将固体用细线系住慢慢放入量筒并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位置V2,则固体的体积V= v2-v1 四、密度1.密度( 1 )公式:p= m/v (2) 基本单位:kg/m3.常用单位还有g/cm3 , 1 g/cm3=
4、103 kg/ m3 .( 4)物理意义: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 m3的纯水的质量是1.0103kg.【说明】对密度的理解:(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3)物质的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4)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密度的计算及其公式的应用由公式p=变形可得到V= m/p 和m= pv .已知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公式 V= m/p 可以计算出其体积;已知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 m= pv 可以计算出其质量.注意计算时单位需 统一 。五、密度的
5、应用1.密度与温度:物质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由于物体的质量不变,由 p= m/v 知定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时,密度 变小 ,温度降低时,密度 变大 。2.水的反常膨胀( 1 )如图,水在4时密度最_大_.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_小_;温度低于4 时,随着温度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 小 。(2)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3. 密度与物质的鉴别1.鉴别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2.鉴别方法:测量出物质的 质量 和 体积 ,根据公式 p= m/v 求出其密度,再查密
6、度表进行对照,即可以判断出物质的种类或材料的真伪。3.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三种方法六、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很小,其直径要以10-10m 为单位来量度,肉眼和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在放大率为1500万的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到分子: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都在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7、激烈)(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难被压缩,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难被拉伸,因为分子间存在的引力,把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足够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二、静电现象(1)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能吸引轻小物体(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其实质:_电子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闪电、脱毛衣
8、是的“啡啪”声及产生的闪光、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越梳越蓬松(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头发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随梳子飘动(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梳子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化纤衣服吸附灰尘,是因为化纤衣服因摩擦带上了电,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2)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带正_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_电的电子构成的。(3) 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4) 1932年,德国的查德威克发现
9、了中子(5) 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 夸克 的设想 四、字宙探秘(1)字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它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太阳只是银河系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前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长度单位,1光年(l.y)1i.y=9.461015m。(3)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4)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远离我们而去,即宇宙在膨胀。(5)“地心说”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的“地心说”;“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易错点1. 摩擦起电的认识: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说明越容易 得到 电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说明越容易 电子。毛皮与塑料棒摩擦,毛皮因为 失去 电子而带 正 电;塑料棒因为 得到 电子而带 负 电。2. 验电器原理:左图的原理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右图的原理是: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3.两小球吸引,若A小球带负电,则b小球带 正 或 不带 电。第八章力 一、 力(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注意】: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11、,只有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符号是 N 。(3) 常见力的大小: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 N;一名普通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 N。(4)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往往两者都有)(5) 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二、 弹力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产生弹力的条件:一是物体 相互接触 ,二是物体发生 弹性 形变。3.常见的弹力
12、: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三、 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 力 的大小.原理:在 弹性限度 内,弹簧 伸长量 与弹簧 所受的拉力 成正比。1. 使用方法【易错提醒】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的拉力大小,与吊环上的拉力无关。四、 重力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 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 G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正 比。公式: G=mg g 是比例常数,取9.8 N/kg,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表示的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物质所受的重力是10N 。【注意】g值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物体所处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13、2)方向:竖直向下。利用铅锤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水平仪检查台面是否水平等。(3)作用点: 重心 。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上.五、 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3.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易错提醒】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实际运动
14、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反,但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六、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实验原理: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拉力 大小。2、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 转换法 。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测量拉力间接得出滑动摩擦力。3、 实验过程:(1)如图,用弹簧测力计 水平 桌面上拉动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测出滑动摩擦力;(2)分别改变 压力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测出滑动摩擦力4、 实验数据5、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 压力 和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
15、关。接触面受到的 压力 越大,接触面越 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 大 。结论格式为:xxxx一定时,xx越大,xxx越大。七、 摩擦的利用和防止1.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八、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的。2、特点: 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且作用在 同一直线 上,作用在 两 个物体上。第十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一、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 静止 、 匀速直线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16、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并且在同一直线 ,二、牛顿第一定律1.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 在 伽俐略 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状态或_匀速直线运动 _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科学推理 而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 实验 直接验证。3.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不变 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3.惯性的大小
17、只与物体的 质量 大小有关, 质量 越大,惯性越大。4.表述方法:“由于惯性”“具有惯性”,不能说成“惯性力”“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等。5.利用物体的惯性:利用锤头的惯性将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靠自身的惯性提高成绩。.防止物体惯性带来的危害: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搭乘扶梯时需抓紧扶手。第十一章 压力、压强和浮力一、 压强1、压力定义: 垂直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压力的本质是 弹 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即物体间需相互接触并发生挤压.压力的方向 垂直 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3、压强定义:物体 压力 与 受力面积 之比。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4、
18、计算公式: P=F/s ,单位为 帕斯卡 。 F= Ps ;5、单位换算: 1 N/m2 =1pa 1cm2= 10-6 m2 1mm2= 10-9 m26、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大小 、 受力面积 7、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例如: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8、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压强公式: P=物gh 9、密度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面上,横切压强 减小 ;竖切压强
19、 不变 。10、实验要点:(1)试验方法: 转换法 、 控制变量法 (2)实验中通过观察 海面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3)不使用木板的原因:木板变形较小难以观察。(4)比较甲、乙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 乙、丙 两图的实验。(5)如果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小明发现切开后的两块砖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 注意事项: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20、。二、 液体压强1、产生: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液体所受的 重力 及液体具有 流动性 而产生的2、特点:液体对容器的 底 和 内壁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 液体深度 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相同时,液体的 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3、 公式: P=液gh 4、 连通器:下端 连通 上端 开口 的容器;特点是:装相同的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5、液体压强的几个概念:(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4)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6、压力压强变化( 必考 )(
21、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4)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三、 气体压强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 重力 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 流动性 ,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2.证明大气压存在: 马德堡半球 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3、精确测量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前为什么装满水银: 排尽管内空气 (2)影响实验结果的: 试管内进入气体(偏小)、实验地点 (3)对托里拆利实验没有影响:玻璃管是否倾斜;玻璃管的粗细、长度、上提;水银的多少。(4)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4.影响大气压的因素:(1)沸
22、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 ,气压增大时 升高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大 ,水的沸点 高 ,饭容易煮好。(2)流体压强和流速: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越小 :5、粗测大气压-针筒实验实验要点:(1)实验前要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部,目的是: (2) 当活塞匀速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3) 用刻度尺测量出 ,读出注射器容积v,则活塞面积为: (4) 最后计算出大气的数值为: 。(5) 计算出大气压比实际大气压大的原因: 。四、浮力1.浮力:一切 浸在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
23、它 向上托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悬浮。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五、浮力的计算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所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2.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3.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空心 ,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受到的浮力来实现升降。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