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五 承压水模拟演示一、实验目的1. 熟悉承压水有关的基本概念。2. 增强对承压水的补给、排泄和径流的感性认识。3. 练习运用达西定律的基本观点分析讨论水文地质问题。二、实验内容1. 分析讨论承压含水层补给与排泄的关系。2. 承压水开采时流网的变化。3. 观测天然条件下泉流量的衰减曲线。三、实验仪器和用品1. 承压水演示仪(如图 5-1)。该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1) 含水层:用均质石英砂模拟。(2) 隔水层:用隔水有机板模拟。(3) 断层泉:承压含水层主要通过泉排泄,在泉水排出口,用秒表和量筒测流量。(4) 模拟井(虚线部分为滤水部分):中间 b 井和开关连通,通过开关可以控制
2、b 井的抽(注)水。(5) 模拟河水位变动:承压含水层接受河流补给,通过调整稳水箱(升降阀)的高度控制补给承压含水层的河水水位。(6) 底板测压点:隔水底板安装测压点,测压点与测压管架连接,可以测得任一测压点的测压水头。图 5-1 承压水演示仪装置实体图2. 秒表。3. 量筒:500ml、50ml、25ml 各一个。4. 直尺(50cm)。5. 计算器等。6. 蠕动泵(用于模拟抽水)。四、实验步骤1. 熟悉承压水演示仪的装置与功能。2. 测绘测压水位线抬高稳水箱,使河水保持较高水位,以补给含水层,待测压水位稳定后,分别测定河水、a、b、c 三井和泉的水位,在实验五剖面图上绘制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
3、位线。分析自补给区到排泄区水力梯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3. 测绘平均水力梯度与泉流量关系曲线测定步骤 2 的泉流量、河水位(H1),泉点水位(H8),计算平均水力梯度( I ),记入实验五表。分两次降低稳水箱,调整河水位(但仍保持河水能补给含水层)。待测压水位稳定后,测定各点水头、计算平均水力梯度,同时测定相应的泉流量,记入实验五表。4b 井抽水,测定泉流量及 b 井抽水量为了保证 b 井抽水后,仍能测到各井水位,抽水前应抬高河水位(即抬高稳水箱)。待测压水位稳定后测定泉流量,记入实验五表。b 井抽水,待测压水位稳定后,测定各点水头,标在实验五平面图上,画出 b 井抽水时的承压含水
4、层平面示意流网;同时测定泉流量及 b 井抽水量并记入实验五表。5测绘泉流量随时间的衰减曲线停止 b 井抽水(关闭抽水井开关),待水位稳定后,停止河流补给(将供水箱降低至承压含水层底部),测量泉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按时间段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入实验五表。五、实验成果1. 提交实验报告表(实验五表)。2. 根据实验步骤 2 在实验五剖面图上绘制承压水测压水位线,分析承压含水层自补给区(河流)到排泄区(泉)测压水位线与过水断面的变化特征。3. 从实验步骤 4 的测定结果分析,抽水后泉流量的减量是否与 b 井抽水量相等?为什么?4. 绘制泉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实验五用图七、参考数据实验五 承压水模拟演
5、示实验记录表H1 H8 的距离(cm) 62项目步骤河水位H1/cm泉点水位H8/cm平均水力梯度 I泉流量/Ls-1井流量/Ls-1344.8029.600.24526.010-3/42.9029.010.22405.610-3/41.1028.800.19845.410-3/4抽水前45.3030.000.24686.210-3/抽水后45.2026.700.29844.710-33.410-35次数累计时间/s泉流量/Ls-1次数累计时间/s泉流量/Ls-115.151.5710-310360.453.110-4227.851.4110-311396.403.410-4350.101.3610-312429.352.310-4472.901.2910-313475.802.010-4597.651.1810-314585.159.010-56127.659.410-415707.858.010-57154.059.410-416830.357.010-58179.208.810-4171006.051.010-59311.904.010-4步骤 2 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线测压点河a 井b 井c 井泉水位(cm)46.737.835.134.321.5备注:实验数据为水文地质学基础MOOC 开课小组提供。实验报告日期; 报告人; 注册号(网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