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786101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 赏月是人类对于自然美的关注。通过赏月,我们人类的精神生活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古代诗人们留 下的大量关于中秋赏月的诗歌最真切地揭示了这一点。南朝诗人谢庄在其月赋一文中有“隔千里兮“隔千里兮 共明月”共明月”的诗句,千白年来,中国的古人中秋赏月,吟咏了大量的经典诗篇,传递着专属于中国人的文 化心理。 那么,中秋赏月,究竟有哪些不可不读的中秋诗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望月怀远望月怀远 张九龄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

2、佳期。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 中秋佳节,辽阔天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圆人难圆,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 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漫漫长夜里,积郁在心中的满满相思,如月影般摇漾不定,把蜡烛吹熄, 才会觉得盈盈的月光照得满窗满室,身边包围的都是滋润的月华;在月光中,披起衣服,或者静坐,或 者独行,凉意渐起,原来白露已经沾上衣襟。 中秋之际,“明月千里寄相思”,“不堪盈手赠”,诗人想伸手捧住明月,想把手中的月光送给心 中牵挂的友人,但月光似水,不能在手心留存片刻,那还能怎么办呢?不如回去,带着月光入梦吧。也 许在梦中,可以掬起一捧月光,交在友人的手心。也许梦里月色

3、,真切映照出那位充盈心间的挚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 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甫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欲数秋毫。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 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诗是诗人中秋节避乱蜀中之作,抒 发了节日期间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的基调是悲伤苍凉的。 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

4、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 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 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 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用转篷象征自己漂泊无依的情状,写 出了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借此表达了反对 战乱的思想。 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 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思是说

5、,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 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极其明亮。诗中的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 涯中的愁闷。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十三年(公元 818 年)。当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住 在浔阳。 同是中秋,同是明月,诗人

6、通过今昔对比,强烈表达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忧伤感情,抒发了物 是人非的感慨。诗人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在望月地点上,去年中秋节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杏园边欢度的, 今年中秋节却在被贬之地湓江度过。在过节情景上,去年的欢乐之景与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在情感基调上,昔之乐游与今之苦叹,昔之欢乐与今之愁苦形成对比。在这些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 居生涯中的愁闷,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 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

7、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 廷盛会欢饮图; 只有这样, 才能显出颔联的今年贬谪的 “湓浦沙头水馆前” 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 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诗人不厌其烦 地重复 “八月十五夜” , 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 也是惨痛的。 它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 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中对比的不仅是时间, 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 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 而是面对年年仰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颈联写望乡和见月。诗人的孤寂和凄苦,想通过望乡排

8、遣,其结果没有望到自己的故乡,反而强化 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诗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 显然这圆月在诗人眼里不圆,这种发问折射了诗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内在之情的孤寂凄苦。诗人 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不尽的凄 苦感。 尾联再现秋风月光。“昨风一吹无人会”,过去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厉秋风 的冷意,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限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 “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 意气

9、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 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里进一步强化了 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明月带来的凄苦怅惘失落之感。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苏轼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0、。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排挤,生活上也不称心。中秋之夜, 饮酒赏月。一轮明月,为大地洒满了清光。诗人沉浸在月光中,领悟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正如天上月亮的 阴晴圆缺一样自然而然,于是渐渐摆脱了个人心中的忧愁,整个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他不再抱怨个人 的种种不幸,反而为普天之下所有人祝福。 中秋月的美丽,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恩赐。沐浴在她的光辉之中,

11、我们的精神将得到一次彻底的 洗涤,我们的灵魂将因此而升华。正如南宋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所说:“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意思是说,在月光照耀下,整个宇宙和诗人的内心都变得清澈纯洁。红楼梦 第七十六回描写林黛玉、 史湘云中秋之夜在凹晶馆临水赏月, 对此更有精妙体会: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 池中一轮水月, 上下争辉, 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微风一过, 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 真令人神清气净。 ” 月光不仅使她们“神清气净”,还激发了她们的诗兴,以致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好 诗句。 嫦娥嫦娥 李商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长河渐落晓星沉。

12、 嫦娥应悔偷灵药,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 境, 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 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 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 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 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 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

13、这一派银河 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 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 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 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 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 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

14、邻?”在孤寂的主 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 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 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 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 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 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

15、忍受 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 泛的共鸣。 秋宵月下有怀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中秋佳节,明 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 如水的关怀,就如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

16、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 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 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 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 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 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

17、境下,一 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 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 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 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 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中秋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 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念奴娇念奴娇 中秋中秋 苏轼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 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

18、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 古往今来, 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 词的开头 “凭高眺远, 见长空万里, 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 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 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

19、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 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 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 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 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 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

20、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 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 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 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 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 不起舞了: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 “今 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 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 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 月亮才是他的知音。 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 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 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 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中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隔千里兮共明月-中秋诗词赏读.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