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核心素养目标] 表格式教案
- [核心素养目标]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1.2生物的特征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表格式)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2.2植物细胞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2.3 动物细胞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2.4细胞的生活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3.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3.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3.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1.3.4 单细胞生物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1.1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1.2种子植物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2.1 无脊椎动物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2.2 一 鱼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2.2 三 鸟和哺乳动物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2.2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3.1 微生物的分布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3.2 细菌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3.3 真菌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3.4 病毒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4.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 [核心素养目标]2.4.2 从种到界 教案(表格式)-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生物和细胞第一章第一章 认识生物认识生物第一节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题课题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授课人授课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生物知识。因此,本节课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生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生命观念:通过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科学思维:1.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周边环境中的常见生物,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探究活动。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态度责任: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观察法。2.认识并描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生物之间的异同。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课程课程导入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能区分哪个是韭菜,哪个是小麦吗?回答回答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代表学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新课新课观察思考: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观察思考: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教师先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1.确定观察目的: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比较不同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2.明确观察对象: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观察植物时,注意植物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在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3.做好观察记录4.交流观察结果提醒学生们,观察时要注意安全,分组进行;注意着装颜色,避免衣物的颜色过于鲜亮;要注意保持安静;拍摄时,尽量不使用闪光灯;不要破坏植物。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一边提问:学生们听从老师的安排,可以利用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展开展开1.你们观察的生物,如杨树和柳树,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从它们的树干、枝条、叶等的形状和颜色方面进行比较。如果开花了,同学们可以比较它们的花有何不同。同学们还可以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2.如果周围有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它的叶和花的形状、颜色。紫红色的结构是它的花瓣吗?3.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请举例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观察结果。4.请举例说明,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某种生物,同学们打算如何进行。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展示观察成果,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及其特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对学生的观察成果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科学方法:观察科学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总结:1.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工具,或利用各种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3.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4.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5.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提问题。6.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分享与交流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评价同学们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除此之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同学们能说出生物共同的特征吗?思维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猫的头部和兔的头部图片,让同学们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你们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回答回答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课堂小结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结合板书,梳理总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交流观察结果2.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观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回答,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展示韭菜、小麦、毛白杨的花、垂柳的花、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白头鹎的图片,让学生研究自己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生物和细胞第一章第一章 认识生物认识生物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课题课题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授课人授课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喜欢表达,渴望得到认同。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常识,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生命观念:1.认同生物具有生命特征。2.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推理的方法,分析生物之间的异同。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观察、分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态度责任: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生物的特征,形成乐于探索、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生物之间的异同。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课程课程导入导入多媒体播放机器人用乐器演奏的视频。教师问题导入:有的机器人还能做操、跳舞、踢足球,甚至与人交流。那么,机器人是生物吗?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生物的世界。回答回答不是。观察思考观察思考 生物区和非生物生物区和非生物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石花和钟乳石的图片,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新课新课展开展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所见,讨论: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区别?1.生石花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2.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具有一些共同点。(结合学生回答展开教学)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P12 的图 1-1 和图 1-2。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图 1-1 中的洋葱根尖细胞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根尖。人和动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图 1-2 中的肌肉细胞和其他细胞一起构成了手臂细胞。教师总结: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P12 的图 1-3 和图 1-4,思考:(1)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述: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将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3.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进行呼吸题。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分享与交流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深呼吸。吸气,呼气。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吸进体内的是什么气体,呼出体外的是什么气体?没错。在这一吸一呼间,我们就完成了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展示鲸鱼的呼吸图片,教材 P13 图 1-5)这是鲸鱼在进行呼吸。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换气。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刚刚我请 1 号同学起立、坐下。他迅速的作出了反应。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展示含羞草的应激反应动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生物?没错。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植物是不会动的。但是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当它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会下垂,小叶片闭合,就像害羞了一样,所以被称作含羞草。含羞草为什么要害羞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我们再看这一张图片。(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图片)向阳窗台上的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这是因为植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回答回答含羞草。物需要利用光能合成“食物”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弯向窗外生长,能够让它接受到更多的光照。(展示望梅止渴的图片)我们看到杨梅就会分泌唾液。像这样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这叫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植物在干什么?没错。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展示蜻蜓点水的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蜻蜓这是在干嘛?其实这是蜻蜓在产卵。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就是繁殖。教师总结: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 P14 图 1-10,同学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回答正确。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亲子间及子代间又存在差异,这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以上是我们教材上为大家列出的生物的主要特征。同学们在刚才的小组讨论中还提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是不是也是生物的特征。回答回答植物在生长。回答回答蜻蜓点水在产卵。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例如,生物还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教师提出问题:1.同学们是否也有这些特征?2.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想一想:它也有这些特征吗?3.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题。课堂小结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结合板书,梳理总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二节 生物的特征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能进行呼吸。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回答,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展示机器人演奏、生石花、钟乳石、洋葱根尖细胞、手臂肌肉细胞、小麦、含羞草、植物生长、蜻蜓点水等的图片,让学生研究自己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而是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及师生所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生物和细胞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细胞认识细胞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习使用显微镜课题课题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习使用显微镜授课人授课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接触过显微镜,对显微镜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较活跃,能够参与到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的讲解当中来。学生很期待实验课,在实验室要加强学生纪律的管理。虽然已经学过显微镜的使用,但相当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认同生物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科学思维:比较与归纳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能归纳出单目和双目显微镜的异同点。探究实践: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2.练习使用显微镜,尝试使用低倍物镜观察玻片标本。3.对比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的使用异同。4.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2.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导入导入导入:播放多媒体,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细胞类型。我们要看到上面奇妙的世界直接用眼睛可以吗?【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本课所学的内容-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新课新课展开展开教师准备两个放大镜,将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距离,用它们来观察物体。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教师总结:凸透镜组合可增加放大倍数,这是制作显微镜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师提出问题:从显微镜的外形推测,这两个放大镜分别对应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想要了解细胞的结构,我们能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自主预习】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17 页,自行预习 17-20 页的内容,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过程。阅读教材 P17 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1.显微镜都有哪些部件构成?这些部件各有什么作用?2.目镜、物镜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怎么计算的?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回答我能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像。回答(不能)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教材 P17 内容,交流讨论后作答。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单目显微镜目镜目镜物镜物镜教师总结:目镜、物镜所标字样表示它们的放大倍数。2.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展示)这是一台双目显微镜,我们来认识一下它的结构: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与讨论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结构的名称及功能。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巩固。实验探究: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阅读教材 P1819 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2、使用显微镜时,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3、对光完成的标志是什么?4、使用显微镜时,在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注视物镜?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有何特点?3.实验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使用过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复原。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对光调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调节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调焦观察调焦观察3.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回答回答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6.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对光调光1.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调焦观察3.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6.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4.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的差别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的差别【阅读、讨论】阅读课本 18-19 页,讨论单目显微镜和双目电光源显微镜使用的差别?【提示】从光源和移动粗细准焦螺旋上下升降两个学生边听课,边对照课本进行操作。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或跟身边的同学讨论。方面回答。5.数码液晶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20 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教师提问:1.转换高倍物镜后,你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2.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总结】1.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1)成像问题: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倒立的物像,即把原像上下、左右颠倒即可或将要观察的字母或数字等顺时针旋转 180。(2)移动玻片问题:物像的移动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向哪个方向,玻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物像问题:与低倍显微镜下相比,高倍显微镜下的物像更大、细胞数目更少、视野更暗。(4)使用单目显微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5)污点位置的确定: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为目镜、物镜和玻片。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如图: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学生边听课,边对照课本进行操作。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或跟身边的同学讨论。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总结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使用的差别。3.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回答回答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课堂小结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结合板书,梳理总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三、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三、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正确使用显微镜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急于尝试使用显微镜,导致教师难以教会学生一步一步正确使用显微镜。因此我先对几位组长进行训练,先让部分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然后再分组实验时,采取“兵教兵”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及时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本节课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知识点较多、考点较多,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知识点没有展开去讲,所以学生初学完后容易一知半解。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生物和细胞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细胞认识细胞第二节第二节 植物细胞植物细胞课题课题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授课人授课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会显微镜的使用,这为本课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本课制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标本,重在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步骤、严谨的实验态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了解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科学思维:1.比较与归纳: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能归纳出植物体细胞结构的特点。2.演绎与推理:观察部分植物细胞结构,推理得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探究实践: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态度责任:制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使用显微镜。3.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在显微镜的使用中,操作步骤及找到清晰完整的细胞并绘图,都有一定的难度。2.制作玻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很大训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课程课程导入导入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关于显微镜的使用的知识。【导入】康康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想看看真实的细胞是什么样的。他直接把植物的叶片放到载物台上,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却没有观察到细胞。他为什么没有观察到细胞?怎样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回答回答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课新课展开展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22-26,进行自主预习,并思考以下问题:1.玻片标本有哪些类型?2.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是如何制作的?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1.认识临时装片认识临时装片教师:多媒体播放不同类型的玻片标本,并讲解:按照实验材料的不同类型及材料处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常用的玻片标本分为三种类型。像用刀片和解剖刀切取叶片横切面的薄片而制成的南瓜茎横切的玻片标本,就属于切片。切片适用于固体实验材料的观察;而像人血涂片,却是一种以液体为实验材料的玻片标本;除了切片和涂片外,还有用镊子撕下或解剖针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而制成的蚕豆叶下表皮细胞装片。教师板书归纳玻片标本的类型:(1)按存放时间分为:永久玻片、临时玻片。(2)按对材料的处理分为:切片、涂片、装片。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观看视频。思考、分析、记录、理解。2.实验探究:制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探究:制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师:讲解并引入实验。(1)阐述目的要求:P23“实验”的目的要求。(2)介绍材料用具:让学生进行认识,清点材料用具,注意仪器使用的讲解。(3)介绍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教师先进行演示并讲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步骤:一、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将它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 12 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教师板书步骤:擦滴撕展盖染一吸。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技巧,引导学生对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思考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思考:1.为什么要擦拭干净?2.滴清水需要用到什么实验用具呢?学生仔细听课,做好笔记。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有问题可以提问或者与同学交流讨论。3.怎样使用滴管?滴水过少会出现什么情况?过多又会怎么样?4.为什么用镊子从洋葱叶内侧撕取?为什么要一小块,而且越薄越好?5.需要用到什么实验用具来控制实验材料的大小呢?用刀片切成什么样才好呢?6.为什么要展平?借助什么工具呢?7.盖盖玻片这一步需要注意什么呢?为什么要一边先接触,而不直接盖上去?为什么要缓缓地放下?8.用什么染色剂进行染色呢?要怎么染呢?(出示模拟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教具,并请学生演示)我们是给什么染上色?为什么要用碘液进行染色?9.为什么要从一侧吸引?可不可以不用吸水纸吸引而直接滴加?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二、尝试制作其他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二、尝试制作其他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24,结合上面学习的方法,制作彩椒外表皮细胞、黑藻叶片细胞、番茄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教师提问:在操作上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三、观察临时装片三、观察临时装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处理。四、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四、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其中一个细胞,画出观察到的各部分结构,周围的细胞勾出轮廓即可。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展示学生画的洋葱鳞片叶内细胞。教师出示植物细胞模型图,对比刚才画的生物图,还有那些结构?教师展示西瓜图片,花朵图片。让学生了解液泡里面有糖分、色素。4.科学方法:建构模型科学方法:建构模型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制作植物细胞模型。观察、描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对结果作出分析、评价。学生认真画图。学生介绍结构和画法。教师总结:模型是人们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如细胞模型等;也可以通过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数学公式等。课堂小结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结合板书,梳理总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植物细胞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时间安排欠合理: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对知识总结、比较的时间有些仓促,没有练习反馈的时间。2.虽然课堂环节较完善,也上出了预期的效果,对于知识的落实做得较好。但由于自己教学思想比较老化,存在课本内容挖掘不够深刻,课堂设计思路缺乏新意,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3.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既吸引学生有真正落实知识达到高效的目的?上课之余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涉猎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多听课、评课、磨课,对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必将大有裨益。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剖析自己的日常教育实际,才能不断超越地提升自己的境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生物和细胞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细胞认识细胞第三节第三节 动物细胞动物细胞课题课题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授课人授课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为本课的学习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了解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科学思维:1.比较与归纳-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动物细胞细胞的结构;能归纳出动植物体细胞结构的异同点。2.演绎与推理-观察部分动物细胞结构,推理得出动物体和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探究实践: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态度责任:认同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辩证观教育。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学会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动物细胞永久玻片标本,绘制动物细胞结构图。3.观察多种动物细胞,归纳动物细胞的结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归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课程课程导入导入上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知道了植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那么,动物细胞又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构呢?可以采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呢?另外,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之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带着思考进入新课。新课新课展开展开1.观察动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我们一般从动物遗留下来的或是脱落物上进行取材,其中口腔上皮细胞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取材。实验探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动物细胞实验探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动物细胞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一下动物细胞。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2728 的实验内容,了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观察人和动物的细胞结构。引导学生归纳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方法。方法步骤:方法步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教师总结:1.擦:用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滴生理盐水(目的:维持细胞形态)。学生阅读课本,总结、交流3.刮:刮口腔上皮,注意事项。4.涂: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中。5.盖:盖盖玻片时应注意防止气泡的产生。6.染:用碘液染色。7.吸:吸水纸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总结注意事项,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提问】【提问】做实验时视野中细胞有重叠,可能是哪些操作有问题?有很多黑色圆圈,可能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动物细胞永久玻片标本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动物细胞永久玻片标本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各自制作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再分发几种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玻片标本,轮流进行观察。绘图绘图教师指导学生依照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细胞结构简图,并尝试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提问】动物细胞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总结】绘图口诀:真实科学是根本,大小位置要得当,线要光滑点要圆,点有疏密明暗显,名称标注要齐全。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分享与交流分享与交流学生观察后分享讨论结果。学生认真绘图。进一步探究进一步探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其他动物细胞的图片,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并观察。观察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问题: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用清水行不行?2.你所观察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3.比较几种观察过的动物细胞,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2.动物细胞的结构2.动物细胞的结构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哺乳动物一些细胞的模式图。学生仔细观察后,教师提问:1.图中的动物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点?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2.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二者又有哪些共同之处?【总结】不同的动物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思考,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其他同学听取发言,并及时补充。回答回答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简单介绍各个的功能。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质:生命活动中心。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3.科学方法:归纳3.科学方法:归纳教师总结:归纳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时,根据对某类事物全部或部分对象的研究,发现它们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判断该类事物都具有这一属性。例如,观察发现很多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由此得出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流讨论。课堂小结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结合板书,梳理总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三节动物细胞1制作临时装片:擦滴刮涂盖染吸2.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归纳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虽然已经学习过使用显微镜的有关内容,也亲自操作过显微镜,但由于遗忘和不熟练,学生在观察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实验报告的作用在这里尤其突出。它的使用便于学生条文清晰地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所在,也便于教师、其他成功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成功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全体学生都顺利完成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课后把该实验报告上交,可以很好地让老师了解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生物和细胞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细胞认识细胞第四节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细胞的生活课题课题细胞的生活细胞的生活授课人授课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已掌握,但对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及细胞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却不尽了解。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细胞的能量转化在细胞质中实现;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科学思维:1.分析与综合观察多媒体视频,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2.演绎与推理观看小羊多莉的视频,推理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理解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各自的功能,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探究实践:将小麦种子充分燃烧,观察剩下的物质;探究蔗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点燃蜡烛后,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态度责任:初步形成“细胞是一个整体”的观念;通过对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及其功能的简明的系统学习,建立起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整体认识观。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2.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阶段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课程课程导入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人造皮肤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为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人造皮肤,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这节新课吧。新课新课展开展开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师提问:什么物质?教师演示蔗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教师总结: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散开来。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无机盐和有机物。教师提问:细胞需要的物质怎么进入细胞的呢?多媒体播放“菠菜在清水中浸泡,清水不变绿,被煮熟后清水变绿”和“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的视频,并提问:(1)菠菜在清水中不变绿,被煮熟后清水变绿,这是什么原因?(2)细胞膜怎样控制物质进出?学生根据视频及日常生活中自己听闻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回答。【总结】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有害的或者不需要的物质排出细胞,无用的物质阻挡在细胞之外。若细胞已死亡,则有用的、有害的物质均可随意进出细胞。教师过渡: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的来源,请同学们举些例子。教师讲解:能量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比如,汽油、柴油、食物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阳光的能量属于光能;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热能。教师多媒体播放“蜡烛燃烧”的实验,并提问: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吗?教师讲解:蜡烛燃烧时,蜡烛中的化学能就转变成光能和热能。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33-34,回答问题:1.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的作用是什么?2.动物有没有叶绿体?教师讲解: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靠燃料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教师接着提问:这些有机物中能量的源头是哪里呢?并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的动画,总结能量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是如何转换的。教师总结:1.植物中的叶绿体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化学能学生举例。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回答回答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储存在有机物中。2.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小羊多莉的身世”和“受精卵”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下,多莉的由来。并提出问题:1.多莉长得不像生它的 C 羊,也不像 A 羊,而与 B 羊十分相像,这表明了什么?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细胞核有什么功能?教师总结: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教师提问:细胞核为什么有这么重要的功能呢?板书板书细胞核中又一种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