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95998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0-2021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三 第第二二次月考次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试题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命题人:) 第卷第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 15 5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4 45 5 分分) 1.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越来越多的考古 发掘证明,从东北到华南的广大范围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都显露出文明的迹象。材料旨在强调( ) A.黄河并非我国文明的发祥地 B.考古发掘有助于修正错误认知 C.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D.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2.唐宪宗

2、元和八年(813 年),宰相李吉辅主持编撰元和郡县图志。当时唐朝陇右道被吐蕃占领,但 李吉辅仍将陇右道列于书的最后。李吉辅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B.发展了中国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C.意在打击地方藩镇势力 D.说明皇帝权力已被宰相架空 3.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 中国。表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 15701579 年 28.5 万两 15801589 年 88.9 万两 15901599 年 70.3 万两 16001609 年 104.1 万两 16101619 年 103.7 万两 A.农产品

3、商品化冲击了自然经济 B.中国传统手工业仍然具有活力 C.朝贡贸易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了国内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后,户部要求各省将钱粮“协拨”其他省份的时候,督抚往往会借口本省用度大,特殊 情况多,将钱款截留下来自己用。在战时,他们甚至将过境的协饷给截下来。这反映了清朝( ) A.财政体制面临崩溃 B.经济发展出现衰退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5.据上海通史记载,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 1919年,上海有各类 工厂 2291 家,工人达 18.148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 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

4、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 56 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 B.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D.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6.中央苏区时期,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工作人员努力开展节约运动,每天节省一铜元每天节省 五升米一分一分要节省等歌谣是苏区自觉行动起来的写照。这一运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国民革命的进行 B.支援革命战争 C.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 D.进行廉政建设 7.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爱泼斯坦(1944年访问延安)在突破封锁访延安一书中写道:“这里产生 了一种别处见不到的全新的中国人正直、不怕当权者、随时准备接受批评和新

5、思想、不顾讲客 气和面子的老规矩。”这折射出当时( ) A.美国开始支持中共抗日 B.延安建立了民主政权 C.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迅速 D.国共合作进一步巩固 8.1954 年 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 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 1184 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 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9.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

6、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开始的形势 B.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 C.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 10.1981年,芜湖日报发表了芜湖市个体商户年广久炒卖瓜子发家致富的报道货真价实的 “傻子瓜子”,社会上流行起顺口溜“傻子瓜子呆子报,呆子报道傻子笑,四项原则都不要,如此报纸 真胡闹”。这反映当时( )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B.企业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 C.经济体制改革亟须深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7、 11.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 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C.雅典民主实质是贵族统治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 12.成立于 1600 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 的投资, 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 A.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B.保证了王室的

8、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13.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户主(不论其价值多 少)和每年缴纳房租 10 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享有选举权这一规定( ) A.适应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B.取消了对选举的财产限制 C.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最终完善 D.消除了男女选举权利的差别 14.下图为 19271936年美苏两国粗钢产量柱状统计图(单位: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B.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成效显著 C.美国粗钢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苏联 D.美国以恢复重工业发展为首要

9、目标 15.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枋(be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 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 公元前 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 换。这反映出( )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二、二、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55 分)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刊税例木榜于各关, “并商要往来之孔道,遍行晓谕”,对“私行溢收”的官吏“依律治罪”,以促进全国各地商

10、品的流 通。康熙中期以后,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 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但是,商品经 济的发展又不能超越作为地主制经济补充的界限,否则就要危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清政府便 用榷关、牙行和行会制对民间商业进行控制。允许适当发展,又不允许超过限度,清前期的主要手工 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及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摘编自李绍强论清代主要手工业品与市场的关系 材料二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 “无业游民生计日结民不

11、聊生,人心思变”。为此,清政府从减免赋税方面对各地推广和改良手 工业的做法予以支持;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清朝中央和各省掀起了一股兴办工艺传习机构的热 潮。各省工艺局传习科目不是适合出口贸易的初加工手工业,就是具有本省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业, 其主旨在于传授谋生手段、化除“游民”,达到教养兼施的目的。1905 年 11 月,商部颁发出洋赛 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参加国际赛会,对参赛货物免去关税。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 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晚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近代手工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 的中间经济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转化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治本之方。

12、 摘编自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前期工商业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的社会成因。(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影响晚清手工业政策的时代因素,并简要评 价这种政策。(6分) 17.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战后所谓凡尔赛体系的与生俱来的致命弊端,概而言之即在于一方面激发了德国的复 仇心理,另一方面却加强了德国根本的地缘战略地位,并且赋予其潜在的战略优势。由于十月革命后, 苏俄(联)因西方主流国家的排斥以及自己的选择,独处于大国体系之外,先前

13、在东方钳制德国的有效 力量由此消退。在英国的盘算中,有如一个世纪前为制衡盟友俄国而让战败了的法国保持足够强大, 现在的国被当作潜在的主要战略力量,借此防止盟友法国称霸欧洲。 据时殷弘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等整理 材料二材料二 之所以说是冷战,是因为两国并没有直接交是通过军备竞赛、扩大世界影响力的方式 进行“暗战”。双方都选择在其他国家挑起战争,自己都背后使力的方式斗智斗狠。美苏之间之所 以没有直接交火,是担心核大战的爆发,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可能灭种。在冷战中,双方很多次将成千 上万的核弹头对准对方,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虽然这间接地促进了太空技术的发展,但 也让全人类在阴影下生

14、活。 摘编自姚尧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使德国在一战后获得“潜在的战略优势”地位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苏之间采取“冷战”形式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14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刚刚萌芽,资产阶级势单力薄,他们与王权相结合,与封建领主 作斗争,使王朝国家能在一定程度上向着民族国家方向迈进。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羽翼日 渐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 封建专制君主的批判,要求自由、平等、人权,用这些新的政治原

15、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民族国 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过革命,近代民族主义均表现出强烈的政治 意义,并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是一种现代化程度较高 的原生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的统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构建,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统一 和民族独立的两大使命。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和“中华民族”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宣传,激起每 个国人的国家认同与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概念既借鉴了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又保留了中国民族 融合、共存统一的传统;既为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维护提供了思

16、想基础,也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 投身国家建设提供了情感基础。随着传统专制体系的瓦解以及民族危机的加剧,救亡图存的民族主 义思潮逐步演变为主流思潮,领土认同、国民认同等也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国家认同图式的基本内 涵。 摘编自金素端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认同图式的历史审视 (1)概括材料中体现的近代西欧与中国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异同。(8分) (2)简析“中华民族”概念对中国历史的意义。(7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材料 19851997 年我国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85 64.9 32.1 3.0 1990 54.6 35.6

17、9.8 1995 34.0 36.6 29.4 1997 25.5 38.1 36.4 注: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港澳台及外商直接投资经济。 摘编自刘国光、董志凯新中国 50 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表格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 说明须史论结合)(14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 性,C 项符合题意;A 项明显不符合“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这一信息,排除;B项不符合 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是说明新石器时代遗存丰富

18、,并没有指出“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 端”,排除 D 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唐代国家统一观念考 查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虽然当时陇右道被吐薯 占领,但是宰相李吉辅在编撰元和郡县图志时并没有放弃对陇右道的相关记述,这体现了李吉 辅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故 A 项正确;元和郡县图志是地理学著作,并非正史,排除 B项; 吐蕃并非地方藩镇,排除 C项;题干中宰相李吉辅的做法对皇权无法产生威胁,排除 D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以明代开放海禁为切入点,考查明代对外贸易,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叙述与得出历史 结论的能力。开放海禁,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等,并不都是农产品,故 A项

19、错误;开放海 禁,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反映出中国传统手工业仍然具有活力,故 B项 正确;题干说的是民间与外国的自由贸易,不涉及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故 C项错误; D项题干 无法体现。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政治发展趋势,高考多以当时社会现象切入,设置新情境对其进行考查,意在 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 在财政方面没有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说明此时地方势力威胁到中央集权,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 深,D正确。材料只提到“协拨”钱粮问题,并不能由此得出清朝财政体制面临崩溃的结论,A错 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整体的发展

20、状况,B错误。由材料得不出 C中的结论。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工人总数增加,工人阶级力量壮大,这 为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中心在北京,排除 A项;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民族工业体系主要是指 重工业与轻工业的结构比例问题,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中央苏区时期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国民党军事上的“围剿”、经济上的封锁 使得苏区极为艰苦,为支持战争胜利,苏区人民开展节约运动,B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中的 时间不符;D项并非该运动开展的

21、主要目的。 7.答案:B 解析:高考注重考查中共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建设,意在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 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本题以 1944 年美国 时代杂志记者的访问切入,要求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准确认识延安民主政权的建立,培养考 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材料中的“不怕当权者”“随时准备接受批评”“不顾讲客气和面子的 老规矩”等体现了延安地区的民主与平等,从而折射出延安民主政权的建立,B 项正确。美国记者 的观点不代表美国政府的观点,不能说明美国支持中共抗日,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 的民主政治局面,并没有说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和

22、范围扩大,不能说明发展迅速,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关系,不能说明国共合作的巩固,D 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国家宣传宪法草案知识,便 于群众了解和遵守宪法,这有利于推动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建设,故选 D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与材料中宣传宪法草案的内容不符,排除 A项;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是指中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项;1949 年“共同纲领”中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 重要的政治制度,排除 C项。 9.答

23、案:D 解析:本题考查 1956年中共八大。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故选 D项。中共八大召开时,社会 主义改造即将完成,排除 A项。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并未片面强 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排除 B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排除 C项。 10.答案:D 解析:题干中芜湖日报发表了芜湖市个体商户发家致富的报道,说明政府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发 展,而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则进行反对抨击,联系时间“1981年”,可知当时陈旧的思想观念束缚人 们思想解放,亟须进一

24、步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因此C项正确;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反映一部分人反 对市场经济,A项错误;1981年尚未进行企业所有制改革,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年,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材料“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 “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表明当时雅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 定平衡,故选 D 项;材料未涉及普通民众对名利的态度,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雅典公民之间的财 富差距,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雅典民主的主体为贵族,排除 C 项。 12.答案:A 解析:“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

25、连其他责任”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护,这会激 发人们的投资热情,故选 A 项;材料主旨与王室的地位无关,排除 B 项;由材料不能推出确立了财 产私有原则,排除 C 项;“成立于 1600 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 司”说明其不是一个生产性质的工厂,排除 D 项。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 19 世纪英国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措施。1867 年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小资 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在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题干这一规定有利于小资 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这适应了当时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故 A项正确;“拥有单独 住宅”“每年缴纳房租

26、 10镑以上”说明对选举有一定的财产限制,排除 B 项;“最终完善”表述错 误,排除 C项;当时妇女仍然没有获得选举权,1928 年英国妇女才获得了同男子同样的选举权, 排除 D项。 14.答案:B 解析:19281936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基本实现 了工业化,材料中苏联粗钢产量持续增长正体现了上边所述,故选B项;苏俄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 开始实施,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明美国的粗钢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苏联,排除C项;19291936 年正值美国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时期,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封地虽交换,但没有变成私有土地

27、,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例子,仅能反映诸侯国交往的小 部分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反映的是对土地所有权的重视,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诸侯私自交换封地,违背了礼乐制的规定,这说明西周时期的礼法制度失去约束力,故D项正 确。 16.答案:(1)特点:注重规范市场秩序和税例(限制特权,促进商品流通);实行商专卖制,间接遥控;既加 强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又允许手工业适当发展。成因:市场秩序混乱,官员随意增税;社会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观念;君主专制强化。(任答 2 点即可)(6分) (2)因素:列强的经济

28、侵略;清末新政;实业救国思潮;革命运动的兴起;等。(任答 3点即可)评价:推动了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改良和传承);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扩大了对外贸易;是工业 文明冲击下稳定统治秩序的被动变革,未变革生产关系;无法实现手工业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6 分) 解析: 17.答案:(1)因素:一战中法国受到重创,实力削弱;英国采取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政策(英国采取大陆 均势政策);德国是一个具有众多人口和巨大经济潜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苏俄(联)对德国的牵制力消 退。(6分) (2)主要原因:对核武器毁灭性影响的恐惧;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影响:引发军备竞赛,使世界不得安宁, 造成国际局势紧

29、张;推动世界科技的进步;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互相借鉴经 验,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第三世界崛起。(8 分)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冷战、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意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概括与 论证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由于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因西方主流国家的排斥以及自己的选择,独处于大国体系 之外,先前在东方钳制德国的有效力量由此消退”,可得出苏俄(联)对德国的牵制力消退;根据材料“现 在德国被当作潜在的主要战略力量,借此防止盟友法国称霸欧洲”等,可得出英国采取扶持德国,抑制法 国的政策;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可知一战中法国受到重创,实力

30、削弱;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德国 是一个具有众多人口和巨大经济潜力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苏之间之所以没有直接交火,是担心核大战的爆发,因为这意味着人类 可能灭种”,可得出对核武器毁灭性影响的恐惧;结合所学可知,还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有关。第二小 问根据材料“通过军备竞赛、扩大世界影响力的方式进行暗战”“但也让全人类在阴影下生活”,可得 出引发军备竞赛,使世界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根据材料“这间接地促进了太空技术的发展”,可 得出推动世界科技的进步;根据材料“并没有直接交战”,联系所学,可得出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联系所学,还可以从推动世界整体发展,促进第三世界

31、崛起等视角回答。 18.答案:(1)同:资本主义发展;通过革命推翻王朝国家;以全民族的名义,努力构建统一的国家;形成了 新的政治原则和观念;民族主义思潮表现出政治诉求。 异:西方早期资产阶级与王权结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专制王权;西方侧重于反封建,中国侧重于民 族独立和救亡图存;西方以启蒙思想为指导,中国前期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后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中华民族概念既借鉴了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又保留了民族文化传统。(8分) (2)意义:强化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和包容性的文化观;形成了振兴中华的 价值观;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统一,促进了现代化进程。(7分) 解析:本题以近代

32、西欧与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过程切入,考查中西方民族国家的构建以及“中华民族” 概念,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意在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的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全民族的名义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 民族国家”“经过革命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义,并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 的统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出相同点。根据材料“与王权相结合”“对封建专制君主的批判”“自 由、平等、人权”“中国面临着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两大使命”“中华民族概念既借鉴了西方民族 主义思想,又保留了中国民族融合、共存统一的传统”等信息并结合

33、所学知识概括出不同点。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激起每个国人的国家认同与民族意识”“保留了中国民族融合、共存统一的传 统”“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投身国家建设提供了情感基础”“领土认同、国民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示例 1:看法:20世纪 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说明:表格中 1990 年后我国国 有经济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是因为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和国家进行国有 企业改革,这使得许多国有企业成为股份制企业,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34、表格中国有经 济成分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巨大变化,既反映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言之成理即可)(14 分) 示例 2:看法: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说明:非公有制经济是面向市场 进行经营生产的经济成分,表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的大幅上升,说明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加大。这是因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随着国有企 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也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言之成理即可)(“示例

35、”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明确主题,如由材料中 1990年 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变化得出主题“20世纪 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 度加大”,或者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得出主题“20 世纪 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 步建立”。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与看法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如表格中 1990 年后我国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大幅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 重大变化。结合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史实得出国有企业改革使得非公有制经 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或者结合 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得出 1992年后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之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 建立。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2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