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全解全析、答案、答题卡).rar

相关 举报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全解全析、答案、答题卡)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全解全析、答案、答题卡)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考试版A3).docx--点击预览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考试版A4).docx--点击预览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全解全析.docx--点击预览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答案.docx--点击预览
      •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答题卡).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历史历史(本试卷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是某朝代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填入处的应是()A战国修建都江堰 B秦朝修建长城C隋朝开通大运河D明朝修建北京城2“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灭群雄天下半。玄武乱生平内患,九年继位次贞观。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该诗提及的帝王()A建立唐朝平定全国B创立科举取士制度C使唐进入鼎盛时期D被尊奉为“天可汗”3下图为唐代童子步打球图(局部)。“步打球”活动娱乐性强,在唐代备受男女喜爱。有诗云:“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唐代童子步打球图(局部)A宫廷生活追求奢靡B娱乐活动丰富多彩C体育文化已占据主导D统治者重视体育事业4“新罗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 礼记等为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日本模仿唐代,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越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材料表明()A唐朝对外交流频繁B民族交融文化共享C中西文化双向互动D中国文化辐射传播5唐玄宗曾下令,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官学学习,但安史之乱后朝廷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兴办官学,很多学校有名无实,相反私学受业者成为朝廷取士的重要来源。据此可知,安史之乱()A扩大科举制选官范围B冲击文化与经济秩序C促进私学兴起与发展D推动唐王朝由盛转衰6“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治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下列选项中符合“病上加病”的是()A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地方势力过大,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解决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C魏晋南北朝以门第为标准选拔官员,隋朝创科举制D革除唐末武将专横跋扈,宋朝文臣统兵,统调分离7从南北朝“夏章夷服,其会如麻”,到唐朝“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再至宋代“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诗歌中的描写体现了()A礼法规范B民族交融C华夷有别D疆域拓展8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辽和北宋 B辽和南宋C西夏和北宋D金和南宋9截止 2024 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已扩展至 17 个省市区的 26 个地区。中国货币变革史,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情况。我国早期纸币的出现,反映的社会状况是()A人口不断增长B商品经济繁荣C民族交流交融D文化繁荣多样10下列朝代、建立者、都城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秦朝嬴政镐京B西汉刘邦洛阳C唐朝李世民长安D元朝忽必烈大都11下面两幅示意图可用来说明()A多元的中华文化B封建统治的没落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的发展趋势1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13“公元 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材料旨在强调宋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海外贸易的繁荣C科技成就的突出D娱乐活动的丰富14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15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盛唐气象B元朝的统治C明朝的对外关系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6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孔子整理编订文化典籍B 全唐诗辑录了近 5 万首诗歌C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D 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17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由此可见,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B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C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18清朝创新西藏管理模式,通过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和推行金瓶掣签 制度,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军事行政机构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这反映了清朝()A疆域面积的空前辽阔B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C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D统治制度的影响深远19如图是清人所绘耕织图册页中的一页。康熙皇帝看见后大为赞赏,下令官府工匠镂版印刷,广布天下。其意图是()耕织图(局部)A促进文化繁荣B推动中外交往C宣传重农思想D提升军事实力20手工业者、各类苦力贫民、游民隶役、商人作坊主甚至部分城市下层文人,对通俗娱乐的需求,包括对读物的需求日渐明显,推动明清小说逐渐走向繁荣。材料叙述的是明清小说发展的()A特点B目的C影响D原因第卷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21(8 分)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1 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1 分)材料二 宋朝很重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在北宋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政府在这些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市舶司岁入多达约 110 万缗。中国出口的物品有丝、绢、锦等纺织品以及陶瓷、金银产品等,输入的物品有珍宝、象牙、犀角、钻石等。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 140 多个。摘编自刘炜等主编中国文明传真第三卷(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2 分)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1 分)概括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1 分)说出郑和远航的意义。(2 分)22(8 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屹立在东方的泱泱大国,制度的创新、经济的繁荣等等,促进了古代中国的强盛。【盛世景象】材料一: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时的两个盛世局面。(2 分)【经济繁荣】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树根)。语曰:“苏湖熟,天下足。”(2)由材料二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1 分)这种变化结束于什么时期?(1 分)【制度创新】材料三:元朝的疆域汉、唐盛极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元史地理志(3)为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创立的制度是什么?(1 分)我们的家乡划绝大部分归到哪一行省管理?(1 分)(4)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对此你有何更好的建议?(2 分)23(16 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 2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趋势篇】材料一: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开启第三次大统一时代”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1 分)【边疆治理篇】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2)唐太宗“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1 分)据所学知识,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2 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元朝、清朝各举两例)(4 分)示例: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抗击侵略篇】材料三:图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图 2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4)写出图 1 和图 2 人物和他们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2 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2 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2 分)24(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 100 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的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下图为清朝军机处外景图。材料四 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如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一思考,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1 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上的“突破性进展”。(1 分)制度的突破性进展反过来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请再举一例史实予以说明。(2 分)(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1 分)它的设立反映了什么问题?(1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原因。(2 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认识。(2 分)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历史历史(本试卷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是某朝代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填入处的应是()A战国修建都江堰 B秦朝修建长城C隋朝开通大运河D明朝修建北京城2“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灭群雄天下半。玄武乱生平内患,九年继位次贞观。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该诗提及的帝王()A建立唐朝平定全国B创立科举取士制度C使唐进入鼎盛时期D被尊奉为“天可汗”3下图为唐代童子步打球图(局部)。“步打球”活动娱乐性强,在唐代备受男女喜爱。有诗云:“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唐代童子步打球图(局部)A宫廷生活追求奢靡B娱乐活动丰富多彩C体育文化已占据主导D统治者重视体育事业4“新罗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 礼记等为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日本模仿唐代,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越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材料表明()A唐朝对外交流频繁B民族交融文化共享C中西文化双向互动D中国文化辐射传播5唐玄宗曾下令,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官学学习,但安史之乱后朝廷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兴办官学,很多学校有名无实,相反私学受业者成为朝廷取士的重要来源。据此可知,安史之乱()A扩大科举制选官范围B冲击文化与经济秩序C促进私学兴起与发展D推动唐王朝由盛转衰6“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治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下列选项中符合“病上加病”的是()A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地方势力过大,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解决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C魏晋南北朝以门第为标准选拔官员,隋朝创科举制D革除唐末武将专横跋扈,宋朝文臣统兵,统调分离7从南北朝“夏章夷服,其会如麻”,到唐朝“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再至宋代“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诗歌中的描写体现了()A礼法规范B民族交融C华夷有别D疆域拓展8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辽和北宋 B辽和南宋C西夏和北宋D金和南宋9截止 2024 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已扩展至 17 个省市区的 26 个地区。中国货币变革史,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情况。我国早期纸币的出现,反映的社会状况是()A人口不断增长B商品经济繁荣C民族交流交融D文化繁荣多样10下列朝代、建立者、都城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秦朝嬴政镐京B西汉刘邦洛阳C唐朝李世民长安D元朝忽必烈大都11下面两幅示意图可用来说明()A多元的中华文化B封建统治的没落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的发展趋势12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13“公元 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材料旨在强调宋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海外贸易的繁荣C科技成就的突出D娱乐活动的丰富14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15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盛唐气象B元朝的统治C明朝的对外关系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6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孔子整理编订文化典籍B 全唐诗辑录了近 5 万首诗歌C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D 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17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由此可见,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B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C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18清朝创新西藏管理模式,通过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和推行金瓶掣签 制度,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军事行政机构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这反映了清朝()A疆域面积的空前辽阔B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C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D统治制度的影响深远19如图是清人所绘耕织图 册页中的一页。康熙皇帝看见后大为赞赏,下令官府工匠镂版印刷,广布天下。其意图是()耕织图(局部)A促进文化繁荣B推动中外交往C宣传重农思想D提升军事实力20手工业者、各类苦力贫民、游民隶役、商人作坊主甚至部分城市下层文人,对通俗娱乐的需求,包括对读物的需求日渐明显,推动明清小说逐渐走向繁荣。材料叙述的是明清小说发展的()A特点B目的C影响D原因第卷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21(8 分)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1 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1 分)材料二 宋朝很重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在北宋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政府在这些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市舶司岁入多达约 110 万缗。中国出口的物品有丝、绢、锦等纺织品以及陶瓷、金银产品等,输入的物品有珍宝、象牙、犀角、钻石等。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 140 多个。摘编自刘炜等主编中国文明传真第三卷(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2 分)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1 分)概括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1 分)说出郑和远航的意义。(2 分)22(8 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屹立在东方的泱泱大国,制度的创新、经济的繁荣等等,促进了古代中国的强盛。【盛世景象】材料一: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时的两个盛世局面。(2 分)【经济繁荣】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树根)。语曰:“苏湖熟,天下足。”(2)由材料二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1 分)这种变化结束于什么时期?(1 分)【制度创新】材料三:元朝的疆域汉、唐盛极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元史地理志(3)为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创立的制度是什么?(1 分)我们的家乡划绝大部分归到哪一行省管理?(1 分)(4)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对此你有何更好的建议?(2 分)23(16 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 2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趋势篇】材料一: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开启第三次大统一时代”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1 分)【边疆治理篇】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2)唐太宗“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1 分)据所学知识,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2 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元朝、清朝各举两例)(4 分)示例: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抗击侵略篇】材料三:图 1“封侯非我意,图 2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但愿海波平”驱除荷虏,一代英雄(4)写出图 1 和图 2 人物和他们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2 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2 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2 分)24(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 100 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的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下图为清朝军机处外景图。材料四 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如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一思考,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1 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上的“突破性进展”。(1 分)制度的突破性进展反过来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请再举一例史实予以说明。(2 分)(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1 分)它的设立反映了什么问题?(1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原因。(2 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认识。(2 分)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历史全解全析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是某朝代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填入处的应是()A战国修建都江堰 B秦朝修建长城C隋朝开通大运河D明朝修建北京城【答案】C【详解】分析题干知识结构示意图并结合选项设计可知,处应填入朝代,处应填入工程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 605 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据此可知,处应填写“隋朝”,处应填写“开通大运河”,C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与处不符,排除 A 项;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与处不符,排除 B 项;明朝之前的元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与处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灭群雄天下半。玄武乱生平内患,九年继位次贞观。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该诗提及的帝王()A建立唐朝平定全国B创立科举取士制度C使唐进入鼎盛时期D被尊奉为“天可汗”【答案】D【详解】据材料“九年继位次贞观”可知,该帝王是唐太宗,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D 项正确;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李渊,排除 A 项;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排除 B 项;唐玄宗使唐进入鼎盛时期,排除 C 项。故选 D 项。3下图为唐代童子步打球图(局部)。“步打球”活动娱乐性强,在唐代备受男女喜爱。有诗云:“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唐代童子步打球图(局部)A宫廷生活追求奢靡B娱乐活动丰富多彩C体育文化已占据主导D统治者重视体育事业【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步打球 活动娱乐性强,在唐代备受男女喜爱。有诗云: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等可知,唐代“步打球”作为娱乐活动项目,受到民间与宫廷的欢迎,这说明唐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B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步打球 活动深受喜爱,不能说明宫廷生活追求奢靡,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步打球”在唐代比较盛行,备受男女喜爱,但不能由此反映体育文化已占据主导,排除 C 项;由题干材料信息“童子步打球”“男女喜爱”“宫人步打球”等可知,“步打球”在民间和宫廷都比较盛行,这说明“步打球”是一项大众运动,但无法印证统治者重视体育事业,排除 D 项。故选 B 项。4“新罗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 礼记等为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日本模仿唐代,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越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材料表明()A唐朝对外交流频繁B民族交融文化共享C中西文化双向互动D中国文化辐射传播【答案】D【详解】根据“新罗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 礼记 等为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日本模仿唐代,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越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可知,中国周边的新罗、日本和越南等国受到中华文化辐射传播,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学习、模仿中华文化,D 项正确;唐朝对外交流频繁,但题干重在强调中国周边的新罗、越南、日本等国家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影响,排除 A 项;新罗、日本和越南不属于我国的民族,无法表明与民族交融相关的信息,排除 B 项;朝鲜、日本和越南不属于西方国家,且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学习西方文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唐玄宗曾下令,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官学学习,但安史之乱后朝廷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兴办官学,很多学校有名无实,相反私学受业者成为朝廷取士的重要来源。据此可知,安史之乱()A扩大科举制选官范围B冲击文化与经济秩序C促进私学兴起与发展D推动唐王朝由盛转衰【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唐玄宗曾下令,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官学学习,但安史之乱后朝廷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兴办官学,很多学校有名无实,相反私学受业者成为朝廷取士的重要来源”说明安史之乱导致经济衰落政府出现财政问题,无力承办官学,导致私学发展,表明安史之乱冲击文化与经济秩序,B 项真确;材料未涉及官员选拔人数的增多,排除 A 项;私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 C 项;材料涉及是安史之乱与科举考试之间的关系,而非安史之乱的影响,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治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下列选项中符合“病上加病”的是()A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地方势力过大,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解决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C魏晋南北朝以门第为标准选拔官员,隋朝创科举制D革除唐末武将专横跋扈,宋朝文臣统兵,统调分离【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为了革除唐末武将专横跋扈,实行文臣统兵,统调分离,造成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是“病上加病”,D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地方势力过大,秦朝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对分封制的纠正,不是“病上加病”,排除 A 项;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解决西汉面临的王国问题,是汉武帝对王国问题的纠正,不是“病上加病”,排除 B 项;魏晋南北朝以门第为标准选拔官员,隋朝创科举制,是隋朝对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纠正,不是“病上加病”,排除 C 项。故选 D 项。7从南北朝“夏章夷服,其会如麻”,到唐朝“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再至宋代“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诗歌中的描写体现了()A礼法规范B民族交融C华夷有别D疆域拓展【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夏章夷服,其会如麻”体现的是夏夷间的交流很多。“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体现的是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体现的是宋代边境的交易市场,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榷场商品交易,体现的是经济交流。这些都体现的是民族间的交融,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法的信息,无法得出礼法规范的结论,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民族间的交融,而不是民族间的差别,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疆域拓展的信息出现,材料强调的是民族间的交融,排除 D 项。故选 B 项。8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辽和北宋 B辽和南宋C西夏和北宋D金和南宋【答案】B【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 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朝,金先灭了辽,又于 1127 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由此可知,辽和南宋没有并立过,符合题意,选择 B 项;辽和北宋、西夏和北宋、金和南宋,都存在并立的现象,AC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9截止 2024 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已扩展至 17 个省市区的 26 个地区。中国货币变革史,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情况。我国早期纸币的出现,反映的社会状况是()A人口不断增长B商品经济繁荣C民族交流交融D文化繁荣多样【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而当时铁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加之携带铁钱不方便等因素,纸币产生,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早期纸币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繁荣有关,而人口增长、民族交融均与早期纸币出现无关,排除 AC 项;宋朝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宋代科技进步,文化多彩不能成为纸币产生和流通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0下列朝代、建立者、都城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秦朝嬴政镐京B西汉刘邦洛阳C唐朝李世民长安D元朝忽必烈大都【答案】D【详解】据题干“下列朝代、建立者、都城对应完全正确的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统元年(1260 年),忽必烈自立为“大蒙古国皇帝”,后于至元八年(1271 年)取儒士刘秉忠建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汉文国号为“大元”,改蒙古语国号“大蒙古国”为“大元大蒙古国”,定都于汉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D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都城在咸阳而非镐京,排除 A 项;结合所学可知,西汉的都城在长安而非洛阳,排除 B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非李世民,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1下面两幅示意图可用来说明()A多元的中华文化B封建统治的没落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的发展趋势【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第一幅示意图,北方十六国被北魏统一,北魏之后又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政权更迭;东晋之后,南方政权不断更迭,历经宋、齐、梁、陈,最终分裂的政权被隋朝统一,因此第一幅示意图反映的是隋朝的统一。观察第二幅示意图,图中并立的西夏、金与南宋最终被元朝所取代,因此第二幅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的统一。由此可知,两幅示意图均反映出分裂割据政权最终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D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隋、元的统一,政权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与文化无关,排除 A 项;隋、元仍是封建统治,封建统治得到发展而不是没落,排除 B 项;题干反映的是隋、元的统一,政权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与经济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2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出现,D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 B 项;材料里体现的是不同时期壁画的内容,而不是形式多样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3“公元 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材料旨在强调宋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海外贸易的繁荣C科技成就的突出D娱乐活动的丰富【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科技,说明宋代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成就,C 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强调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A 项;海外贸易强调进出口贸易增多,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娱乐活动丰富表现在勾栏瓦舍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4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秦朝的“焚书坑儒”还要严重,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D 项正确;实行八股取士的背景是经济:历史发展到明朝,封建制度已经走向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传统思想开始遭到冲击,为了继续维持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达到愚民目的,以维持统治;文化:宋朝儒学吸收道学和阴阳五行学发展为理学,理学强调死记硬背、三从四德,扼杀人性。八股取士的政策受到这个文化氛围的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A项;八股取士的目的是加强专制统治,巩固政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B 项;八股文取士主要考五经、四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5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盛唐气象B元朝的统治C明朝的对外关系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交往,戚继光抗倭体现了明朝反抗倭寇的侵扰,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反映了葡萄牙对中国的侵略,三者都与明朝的对外关系有关,C 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均发生在明朝时期,与唐朝、元朝、清朝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16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孔子整理编订文化典籍B 全唐诗辑录了近 5 万首诗歌C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D 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是基于历史史实基础上的分析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 项正确;孔子整理编订文化典籍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 A项;全唐诗辑录了近 5 万首诗歌,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 B 项;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是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全解全析、答案、答题卡).rar)为本站会员(disk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考试试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