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995610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第3单元植物的生活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一、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重点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以及叶片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叶片结构、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3.掌握叶片的结构,并理解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

2、叶片结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2.叶片的结构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教学难点】: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原理。2.理解并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于实际生活中。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现象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有待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

3、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实验教学法:通过叶片结构观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叶片的结构特点。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启发诱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六、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提问:绿色植物为什么能生长得如此茂盛?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从何而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 (二) 新课讲授1.光合作用的概念 (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

4、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强调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展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介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引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4)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检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1)引导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

5、碳 +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解释反应式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 (2)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化:从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1)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2)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三)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实质和意义。 强调光合作用对生物界和人类的重要性。 (四) 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答疑。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关于光合作用的课后习题。

6、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板书设计光合作用板书概念:(1)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2)原料:二氧化碳、水(3)产物:有机物、氧气(4)条件:光能、叶绿体(5)场所:叶绿体叶片的结构:(1)表皮:上表皮、下表皮(保护叶片)(2)叶肉: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多)、海绵层(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少)(3)叶脉:输导组织(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1)实质: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化学能)(2)意义:为生物界提供食物和能量;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法、讨论法等多

7、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和拓展。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课题:呼吸作用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北师大版(2024)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呼吸作用这篇课文包括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过程、实质、意义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还涉及到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在进行生命活动时,通过呼吸作用分

8、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性,同时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设计理念1. 实验探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呼吸作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结合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和过程。2. 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展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和相关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 联系生活实际:将呼吸作用的知识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

9、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描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2. 阐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3. 举例说明呼吸作用的意义。4. 说明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5. 了解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条件或产物,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异同

10、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 关注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欲望。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2.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3. 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难点1. 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 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及原理分析。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萌发的种子(如绿豆、黄豆等)、煮熟的种子、新鲜的植物叶

11、片(如菠菜叶)、澄清石灰水、带单孔塞的玻璃瓶、塑料吸管、蜡烛、火柴、保温杯、温度计、实验装置(如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耗氧气的装置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视频、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图片,如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植物和在黑暗中放置的植物。提问:“我们知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么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时候是如何维持生命活动的呢?它们也像动物一样需要呼吸吗?”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命活动除了光合作用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教师讲述:“事实上,植物和动物一样,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

12、呼吸作用是植物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它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呼吸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思考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方式,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二)呼吸作用的概念实验一: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教师展示实验装置:在一个带单孔塞的玻璃瓶中放入一些萌发的种子,用塑料吸管将瓶内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瓶塞外的一端用夹子夹住。另准备一个同样的装置,里面放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作为

13、对照。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然后打开夹子,轻轻挤压玻璃瓶,使瓶内的气体通过吸管进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有煮熟种子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为什么装有萌发种子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这说明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教师进一步提问:“煮熟的种子为什么没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的区别,从而理解呼吸作用需要活细胞的参与。学生回答后,

14、教师总结:煮熟的种子已经失去了生命活性,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而萌发的种子具有生命活力,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并产生二氧化碳。实验二: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教师展示另一个实验装置:将两个同样大小的保温杯分别装入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密封好。一段时间后,分别将一根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两个保温杯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中,蜡烛熄灭;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杯中,蜡烛继续燃烧。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为什么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中蜡烛熄灭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总结:蜡烛熄灭说明保温杯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了。这表明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教师追问:“从这个实验中

15、,我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与氧气的关系以及对环境中气体成分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会改变周围环境中气体的成分。教师讲解: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简单直观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氧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逐步揭示呼吸作用的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书写反

16、应式,让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三)呼吸作用的过程教师讲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绿色植物通常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还原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展示呼吸作用过程的示意图或动画视频,结合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有机物是如

17、何逐步被分解的?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和示意图,逐步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能量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帮助学生梳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释放的步骤。例如,学生可能会回答有机物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能量在各个阶段逐步释放。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线粒体在呼吸作用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能量释放的关键部位。组织学生讨论:“呼吸作用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角度进行思考。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

18、体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则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二氧化碳,二者共同维持了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平衡。设计意图:通过详细讲解呼吸作用的过程,结合示意图和动画视频,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清晰认识,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和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同时通过与光合作用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体内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9、。(四)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师讲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被逐步释放出来,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则转化为 ATP(三磷酸腺苷)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物质运输、植株生长等。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在能量转化方面的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如 ATP 中的化学能),就像一个能量转换站,为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所以说呼吸作用是植物体

20、内重要的能量转换器。举例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应用,如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需要能量,这些能量就来自于呼吸作用;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阶段需要能量,也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呼吸作用的实质,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在植物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即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能量释放。提问和举例说明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呼吸作用的实质,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生命活动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五)呼吸作用的意义教师讲解: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如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细胞

21、分裂、物质运输等过程都需要能量的支持。没有呼吸作用,植物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生命将无法延续。维持植物体内物质代谢的平衡:呼吸作用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还在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呼吸作用,植物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无机物可以重新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维持植物体内物质代谢的平衡。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呼吸作用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当植物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呼吸作用会加强,产生更多的能量和中间产物,用于合成一些抗病物质,如植保素等,提高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如果植物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会对植物产生什

22、么影响?”引导学生从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等方面思考呼吸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例如,学生可能会说植物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等。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调控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调控措施。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时间?”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时间,可以采取降低温度(如放在冰箱中)、降

23、低氧气浓度(如密封包装并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如使用保鲜膜等)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是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延长果蔬的保鲜期。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呼吸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能量供应、物质代谢和抗病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认识到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问和小组讨论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关注生活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六)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教师讲解:展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24、用的过程示意图,对比讲解两者的关系:区别: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地球上的碳 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者的相对平衡使得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

25、持相对稳定。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能进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就没有有机物和氧气的来源,呼吸作用将无法持续进行,因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有机物和氧气。这进一步说明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组织学生绘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图表,包括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方向、条件、场所等方面,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图表,并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图表绘制能力和

26、表达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讲解和展示示意图,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问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者的关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组织学生绘制关系图表并展示讲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图表绘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加深印象。(七)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实质、意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强调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它与光合作用相互协作,共同维持了

27、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平衡。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思考如何在生产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呼吸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你认为呼吸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还有哪些重要作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生物学知识的思考深度。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呼吸作用的全面理解和记忆。强调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和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问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

28、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呼吸作用知识。2.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3. 调查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实例(如食品保鲜、农业生产等方面),并分析其原理和作用,写一篇调查报告。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直观教学、对比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实质、意义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了合作学习能

29、力和思维能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呼吸作用过程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过程,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简化和形象化讲解,或者提供更多的类比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验教学环节,个别学生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今后应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指导。在时间把控上,小组讨论环节有时会占用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内容讲解有些仓促,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鼓励

30、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第3节吸收作用教学设计课题:吸收作用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北师大版(2024)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吸收作用是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四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中的内容。课文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过程、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吸收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机制,以及其对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性

31、,同时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设计理念1. 探究式学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图片、实物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现象。如展示植物根的结构图片、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动画等,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植物吸收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 理论联系实际:将植物吸收作用的知识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

32、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习效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说出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及过程。3. 描述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4. 举例说明吸收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植物吸收作用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3. 参与小组

33、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 认识到植物吸收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过程。3. 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二)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新鲜的萝卜条、浓盐水、清水、培养皿、镊子、刀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

34、吸水纸、带根的植物幼苗(如小麦、玉米等)、红墨水、放大镜、解剖针、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植物吸收作用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植物生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图片,如在肥沃湿润土壤中的植物和在干旱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物质,那么植物是如何从土壤中吸收这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呢?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吸收水分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方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教师讲述:“植物的吸收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吸收作用。

35、”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吸收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土壤环境中植物的生长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植物吸收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吸收作用与环境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实验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准备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 A、B。在 A 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在 B 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浓盐水。取两根新鲜的萝卜条,用刀片将它们切成大小相同的长条状,分别放入 A、B 两个培养皿中。一段时间后,引导学生观察萝卜条的变化。实验现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变得硬挺,体积略有增大;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36、体积明显减小。教师讲解:当萝卜条放在清水中时,细胞周围的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吸水,导致萝卜条变得硬挺,体积增大。这就像我们把干海绵放入水中,海绵会吸收水分而膨胀一样。当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时,细胞周围的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失水,导致萝卜条变得软缩,体积减小。如同用盐腌制蔬菜时,蔬菜会因为失水而变软。由此得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为什么在清水中萝卜条会吸水,而在浓盐水中会失水呢?”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吸水和失水与细胞液浓度和周围水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

37、进行点评和补充,进一步强调浓度差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把已经在浓盐水中变软的萝卜条再放入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和思考。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可以进行实验验证(将在浓盐水中变软的萝卜条取出,放入清水中,观察其变化),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解释:萝卜条会重新吸水变得硬挺,因为此时细胞周围的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又会吸水。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可逆的,并且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密切相关。拓展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如凉拌黄瓜时黄瓜会出水分,腌制咸

38、菜时咸菜会变蔫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类似现象,并尝试用所学原理进行解释。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直观的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从而直观地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验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拓展思考和小组讨论环节,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三)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过程教师讲解

39、: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展示根尖的结构图片,结合图片详细介绍根尖的各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细胞特点和功能。根毛细胞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当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毛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后,会依次经过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最终进入导管。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为什么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在吸收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结构图片,思考成熟区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成熟区

40、生有大量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同时根毛细胞具有适宜吸收的结构特点,所以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能够增大与土壤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教师拿出带根的植物幼苗,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根毛的形态和分布。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观察到的根毛是什么样的?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导学生描述根毛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根毛结构的认识。教师继续提问:“想象一下,根毛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相互作用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描述吸收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首先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然后根毛细

41、胞通过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吸收这些物质,进入根毛细胞后,再通过细胞间的传递,逐步运输到导管中。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展示根尖结构图片,让学生了解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及根尖的结构特点,明确成熟区和根毛在吸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师生互动环节中的提问、观察和想象描述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思考,更好地理解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教师讲解:植物通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中空的管道。展示导管的结

42、构图片和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管的形态结构。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进入导管,然后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等部位。在运输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动力主要来自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促使水分和无机盐在导管中向上运输,就像一个抽水机一样,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实验二:观察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教师准备一棵带根的植物幼苗(如芹菜),将其根部放入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植物幼苗,将其茎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切

43、面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可以看到茎的切面被染成了红色,说明红墨水(代表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部被吸收后,沿着茎向上运输到了各个部位。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为什么茎的切面会被染成红色?”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水分运输的途径和方式。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解释: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在植物体内运输,红墨水随着水分一起在导管中运输,所以茎的切面会被染成红色,这直观地展示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教师进一步提问:“蒸腾作用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没有蒸腾作用,植物还能正常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吗?”引导学生思考蒸腾作用与水分

44、运输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蒸腾作用是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没有蒸腾作用,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正常进行。组织学生讨论:“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如合理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采用保水措施(如覆盖地膜等)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图片和视频展示以及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和动力,明确导管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蒸腾作用与水分运输的关系。实验观察能够让

45、学生直观地看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情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师生互动环节中的提问、讨论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吸收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讲解:合理灌溉: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和土壤的含水量,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同时也防止灌溉不足影响植物生长。例如,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像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水分,而仙人掌等耐旱植物则需要较少的水分。了解植物的需水特点,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6、。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量,避免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污染和植物烧苗现象,施肥过少则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例如,对于叶菜类植物,可以适当多施氮肥,促进叶片生长;对于花果类植物,在开花结果期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开花结果。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方法和时间,如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中耕松土:通过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同时,松土还可以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减少水分的蒸发散失,保持土壤水分。例如,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定期进行中耕松土,能够改善土

47、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在你家里养花或种植蔬菜时,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些方面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在家庭种植中的经验和做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结合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讲解合理灌溉、施肥和中耕松土在家庭种植中的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例如,学生可能提到浇水的频率和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季节变化来调整浇水方式;对于施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使用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强调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教师展示一些农业生产中因不合理灌溉、施肥或管理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的图片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合理地应用吸收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吸收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环节中的提问、分享和案例分析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农业生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生物 > 北师大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共6节).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