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 课 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学习项目一中国音乐万花筒 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主备教师桑爱丽备课组成员谢超群、桑爱丽授课时间2024.09.23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审核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听赏苗族和彝族的民歌,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艺术表现:学生能够模仿并尝试演唱苗族和彝族的民歌,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创意实践: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表达对苗族和彝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文化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苗族和彝族民歌背后的文化意义,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苗族和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2. 能够准确模仿并演唱苗族和彝族的民歌。 难
2、点:1.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苗族和彝族民歌的演唱技巧。2. 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个人创意的音乐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苗族和彝族民歌音频资料、乐器(如笛子、鼓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2. 展示苗族和彝族的服饰图片,提问:“这些服饰属于哪些民族?他们的音乐风格有何特点?”3. 播放一段苗族民歌和彝族民歌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其风格。4.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情感和氛围?”5.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6. 分
3、发学习资料,包括苗族和彝族民歌的歌词和背景介绍。二、新课教学1. 详细讲解苗族民歌的特点,如“飞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2. 讲解彝族民歌的特点,如“跳月歌”的欢快节奏和舞蹈性。3. 通过多媒体展示,播放更多苗族和彝族民歌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4.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内容,探讨其文化内涵。5. 提问:“你们能从这些歌曲中感受到哪些民族文化的元素?”6. 总结苗族和彝族民歌的共同点和差异。三、互动讨论1. 分组讨论:“苗族和彝族民歌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有哪些例子?”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现代音乐作品,并讨论其创新之处。3. 提问:“你们认为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族音乐有哪些重要意义?”4. 鼓励
4、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5. 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6. 布置小组作业:搜集更多苗族和彝族民歌的资料,准备下次课的分享。四、实践操作1. 指导学生尝试演唱一段苗族或彝族民歌。2. 提供简单的乐器伴奏,如手鼓或口琴,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演奏。3. 观察学生的演唱和演奏,给予即时反馈和指导。4.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小段基于苗族或彝族音乐风格的旋律。5. 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6. 总结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不足,布置课后练习。五、总结反馈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2. 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哪些关于苗族和彝族民歌的知识?”3. 强调民族音乐的重
5、要性和学习意义。4.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5.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6.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苗族或彝族民歌的学习心得。六、拓展延伸1. 介绍其他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如藏族、蒙古族等。2. 播放一些其他民族音乐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民族的音乐有哪些共通之处?”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5. 总结不同民族音乐的共同点和差异。6. 布置拓展作业:搜集其他民族音乐的资料,准备下次课的分享。八、作业布置1. 搜集苗族和彝族民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2. 探讨影响民歌风格的因素,如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习俗等。3. 创作一段基于苗族或彝族民歌风格的短曲,并与同学分享。4. 分组探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并撰写简短报告。九、板书设计:中国音乐万花筒- 苗族民歌- 特点:节奏自由、飞歌- 示例:登高山,望远方- 彝族民歌- 特点:中速欢快、跳月歌- 示例:弥勒西山,阿细人- 影响因素- 地理环境- 历史背景- 民族习俗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