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文档编号:8002976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最早的稻麦二熟制出现于唐朝的南诏(即今云南),就当时而言,种植的区域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稻麦二熟制推广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南宋时期,小麦在南方的大规模种植与稻麦二熟制得到全面发展,缓解了人口增长与土地稀缺的矛盾,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宋王室的南迁直接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上到王权皇贵下到商家农户,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人开始大量种麦,人口的骤增,小麦供不应求,利益驱使南人也开始种麦,“一斛麦达万二千钱”。对于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宋朝多次颁布劝农种麦诏令。孝宗皇帝为

2、了彰显榜样的力量,不惜以一国之尊亲自在宫中种植二麦,作为天下表率。在惠农政策驱使下,加之地方官员的积极督导劝诱,稻麦二熟制于宋朝得到了普遍发展,以水稻为主的长江流域也开始了小麦的广泛种植。“刈麦种禾(稻),一岁再熟”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北宋时苏州稻麦的广泛种植。这种对于稻麦广泛种植吟诵式的记载,南宋时就更多了,如杨万里江山道中麦熟、范成大刈麦行、方岳农谣等。这种“四海无闲田”的现象,也是与宋朝的政策有关。农户种植小麦可以不必交租,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政府的这一规定,让农户的收益有所增加。国家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刺激了广大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地方官也大多能秉承朝廷的旨意,认真推广种麦。北麦南种

3、和二熟制大大提高了太湖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史载,北宋年间“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到了南宋年间,亩收三石已经是极为平常之事,更有“上色可收谷四石”的高产田出现,少数上田可达五石,所以在南宋时候出现了民谚“苏湖熟、天下足”。除了南方种麦、推广稻麦二熟制外,宋太宗时期,在与辽接壤的河北地方、灌溉便利的地带也开始尝试种植水稻,“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浸数里,颇似江南矣”。可以看出靠近塘泊池淀各州也相继种植水稻,种植范围颇为可观。为了抗旱、确保水稻收成,北宋真宗时期,积极改良稻种,特派使臣从福建地区征调占城稻种。因为占城稻种本身的高产优势,再加上宋政府自上

4、而下的大力推广,占城稻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而且占城稻在北宋国土内落地生根,又培育出了适合大江南北生长的各种成熟期稻种,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总之,宋朝因地制宜,实现了土地与人的持续发展。(摘编自宋朝农业土地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材料二:在宋朝,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种植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是引进了南方的水稻栽培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方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如旱地稻、早稻、秧田、田间管理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以小麦、黍子、粟、豆类等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稻、棉花、茶叶等为主。宋朝时期

5、,南方的种植业发展更为迅速,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茶叶和丝绸的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另外,在宋朝还出现了一些农业生产的新模式,如山区农业、园林农业和草地畜牧业等,这些新模式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机遇。例如,山区农业主要发展以梯田为主的水稻种植,有效地利用了山地资源,保证了当地人民的粮食安全。园林农业则是以花卉、果树、蔬菜等为主的多种植物混合种植,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丰富人们的膳食。草地畜牧业则是在较为荒凉的地区,通过放牧和人工灌溉,种植多年生的牧草,以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总的来说,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6、乡村文化的繁荣。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朝农具制造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生产出许多新型农具,如镰刀、犁、耙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宋朝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间新开河渠、修建水闸,修建了许多大小水库,加强了排灌、节水灌溉的技术手段,改善了水利设施,增加了农田面积,提高了耕地的产量和品质。宋朝政府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积极鼓励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政府出资设立种植实验场,编纂农业专著,培训农技人员,提供种子、肥料、农具等生产资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宋朝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

7、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摘编自宋朝农业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早出现于唐朝并在宋朝得到推广发展的稻麦二熟制,与北麦南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B宋朝出现山区农业、园林农业和草地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的新模式,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C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极大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D宋朝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的产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8、是()A北麦南种和二熟制推广提高了太湖地区粮食产量,河北等地种植水稻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持续发展。B宋朝种植业在发展规模空前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南方水稻栽培与种植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C山区农业和园林农业均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美化了环境,草地畜牧业通过放牧和人工灌溉,提高了牲畜的饲养效益。D宋朝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出许多新型的农具,建设了大小许多水库,加强了排灌、节水灌溉的技术手段。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宋代重视“厚农桑”,并设置“劝农使”,促进了当时丝织业的产品原料发展、细分市场发展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B北宋农民克服自然条件局限,在

9、山坡、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扩大耕地面积。C宋代雕版印刷术已成型,部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籍在官方允许下得以传播,从而促进了桑蚕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提高。D宋朝建立于动荡时期,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乱和社会动荡,朝廷更加注重发展文化和教育,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图1北宋真宗年间占城稻引进方向图2宋代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及推进A北宋时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迅速向全国推广,水稻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由此得到提升。B北宋在引进占城稻后,成功培育出多种适应性成熟期稻种,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宋代南方种植业兴盛,粮食作物如

10、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如茶叶亦蓬勃发展。D宋代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而棉花种植则由北往南逐步推进。5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给我一支枪茹志鹃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嗒嗒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支枪,哪怕是一支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

11、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给我一支枪!”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我一定要一支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我要一支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复的思潮。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

12、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檐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孩子趴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问道:“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支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支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

13、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给我一支枪!”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大嫂,你家大哥呢?”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支枪吗?我

14、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给我一支枪,或者让我上去缴一支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支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支。“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一支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

15、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支枪的。我有一支枪了,我到底有一支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

16、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支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

17、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支枪1962年1月5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的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让“我”多年后仍然不能忘怀。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当小义问起时,他的脸“慢慢红了”,说明还是有些委屈的。C文中多次写到左轮枪的子弹,并提到数量由“六颗”变为“五颗”,反映了“我”心境的改变,也顺势引出后文的故事。D鲁西南地区村外光秃秃的,四处没有庄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村边上拱起新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淡化情节,用简笔勾

18、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了多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B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气息。C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描写温馨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笔触细腻,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主题。D文章最后一段,小鲁身上仿佛背着一支枪,这把“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是战斗精神的延续,是革命精神的传承。8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其用意。9本文的叙事方式有什么特点?结合文本分析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好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

19、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楚灵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

20、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节选自荀子君道)材料二: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于口也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

21、、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节选自战国策赵策)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夫A谋人之主B伐人C之国D常苦出辞E断绝人之交F愿大王慎G无出于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文中指“爱护”,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相同。B所以,文中指“的原因”,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C是,文中指“这”,与成语“明辨是非”中的“是”意思不相同。D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政治主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22、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君主想要强大稳固,就要以人为本;想要上下一心,就要专心政事;想要治理好政事,就要任用善于治国的人。B荀子认为能遵循古代的政治原则,以史为鉴,就是善于治国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任不任用他们都对国家有很大的用处。C苏秦认为要保全赵国,赵王必须选对外交对象,与齐、秦为敌或者依靠任何一方都不行,因此应联合五国对抗秦国。D材料二能针对劝说对象的身份、地位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接受。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

23、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1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异同。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红楼梦中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问菊林黛玉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注】蛩:蟋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直切“问”字,所谓“讯秋情”即问讯菊花的情怀意向,将诗人自己的情怀赋予了菊花。B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菊花不与百花争艳、深秋开放的特点,十分切合小说中黛玉之性格。C颈联写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交代了菊花生活的环境,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寂

24、寞、相思之情。D尾联运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16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其性情与命运,请结合本诗并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人菊合一”的体现。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好的老师往往是循循善诱的,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谈话之前,便用“ , ”,温和而自谦,打消学生的顾虑。(2)在赤壁赋中,“客”感慨曹操“ , ”,这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表达的意思相似。(3)大自然是壮丽的诗,而秋天的树叶更是别具一格,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请你写出高中阶段学过的含有秋天树叶的诗句:

25、,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游神”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游神文化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最盛。到了游神的日子,(乙)村里村外、鞭炮齐鸣、万人空巷。神将是游神中颇为醒目的存在,(丙)“挺神将”迈着特有的步伐,忽左忽右,将塔骨的双臂有技巧地甩动,或灵活或庄重,将巡视村庄的“神明”演绎得 。(丁)游神活动中蕴含着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非遗元素,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有评论称之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延续至今的民间信俗有何内生动力?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瑞认为,归根结底是人们将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明的身上,神明信仰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26、。比如,(戊)妈祖文化蕴含的是海洋精神;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蕴含的是关爱妇孺的品德;而关老爷则是忠义的象征。如今,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活动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游神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人手中传达到年轻人手中,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闽、粤游子走出国门,使得游神文化也被带去海外,日益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引号的作用与丙处引号的作用相同。B乙处的两个顿号均应改为逗号。C丁处的“等”字后应加上省略号。D戊处的两个分号均应改为逗号。20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27、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要做的事很多, :一件是种树,另一件是读书。我国自古以来就鼓励种树、推崇读书,历朝历代对种树之书更是高看一眼。种树,舒展筋骨,愉悦身心;读书,俯仰天地,涵养性情。种树,是为了绿化大好山河、沐浴花香;读书可以浸润书香,培育自己的精神绿洲。不种树、土地会变为童山荒漠,变得单调枯燥,失去亮色;不读书,容易形成文化沙漠,姣好的面容亦因缺少气质而减分。种万棵树,让江山如此多娇,看绿水青山,分外妖娆;读万卷书,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输文采,不逊风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立身要正,否则容易长歪。发现倾向性问题,要“

28、扶”一把, 。掩上土要踏结实,这样才经得起风吹雨打。“立品如岩上松,必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检身若璞中玉,经磨数十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宝庙廊。”去种树吧,以后好在树下读书;去读书吧,书中记载着前人种树的故事和树下悟出的道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散句,请改成两组整句。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去读书吧,书中记载着前人种树的故事和树下悟出的道理。语言文字运用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以上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自身,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1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