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似曾相识燕归来似曾相识燕归来(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细评)(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细评) 作文题目: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 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 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 抄袭、套作。 写作指
2、导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探讨人品与文品关系的材料作文题,立意难度不大。材料比较契合考生的认知 水平,考生对此有话可说。你可以同意第一则材料的观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人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题目可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文载道,诗言志。诗文应当直抒胸臆,发自 肺腑,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二是文如其人,从作家的作品中可见其人品、志向、情趣。你也 可以同意第二则材料的观点。 参考立意:艺术家笔下的文雅并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可选择的素材很多,如沈从文、史铁生、三毛、张爱玲、摩西奶奶、柴田丰、村上春树、 顾城、伊丽莎白毕肖普、木心、余秀华、辛弃疾、纳兰容若等。正面的文如其人的例子: 柴田丰作品乐观
3、积极,正像她孩童一般的心境;三毛的作品灵性自由,无牵无挂,不受拘束,正 像她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向人们昭示了他坦然面对 生死,追问人生意义的生命历程。反面的例子,比如顾城、周作人、毛姆、巴尔扎克。 考场佳作考场佳作 似曾相识燕归来 现代刑侦理论中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 伪装,流淌在骨中的血液是 不变的,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没扶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 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的追忆似水年华相差颇多, 不论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
4、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 了文章的骨子里。 “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 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 。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 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 了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 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 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 字中
5、埋藏的个性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令我们玩味深思。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所谓的大 师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 只是表达方式,还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 就像伍尔芙自然流露的女权主义思想哪怕在墙上的斑点中也略有体现;而古斯塔 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即使在明快的“我注定了要做诗歌风琴的手摇柄,而你要为你爱的 生活而生”诗句中都能流露。当年法国一位著名批评家模仿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笔法挑战 意识流小说,大众仍能从一个个细微之处看出他的独有风格。毕竟,“似曾相识”不只是一个 普通的词语,它能让人们闻着气味,找到
6、当年给你以震撼的那只燕来,无论它是否回归,熟悉之 感早已汇入骨血,化为纯酿,让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纪伯伦曾写道:“死亡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农夫依然是农夫,林居者依旧 是林居者,而将歌声融入微风中的人,他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 ”作品就如同那个歌唱 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 。 名师名师点评点评 本文开篇从刑侦依笔迹辨人引出“文如其人” “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的 思想观点。 接着举了普鲁斯特的例子,指出他早年发表过的一些小说、 评论,与举世闻名的 追 忆似水年华语气和行文虽有不同,但“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 里”,其个性风格始终挥之不去。在此基础上归结:“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还包 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然后又谈到伍尔芙的 女权主义思想、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结尾再次强调:“作品就如同那个歌唱微 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 ” 本文素材丰富,论证严密,内容丰富,是一篇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