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动与静教材解读本节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教材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学习目标物理观念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机械运动,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动与静;能通过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学习目标科学思维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观点和结论进行推理和质疑,予以检验和修正。科学探究能运用参照物等概念,从物理学视角说明物体的动与静,能用所学知
2、识解释相关现象。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前沿科技成就,能从中挖掘分析素材,讨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重难点处理重点:机械运动。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建议通过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指导学生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教学建议教学中,提倡用多媒体,多视角向学生展示运动的世界。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能认识到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运动的描述。引导学生利
3、用身边的物品,相互展示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知识荟萃歌词、诗词、成语、谚语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5)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6)坐地日行八万里。(7)水落石出、水涨船高。(8)旭日东升。典案、导学设计 学点1运动的世界问题:观察教材P10图1-1、1-2和1-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健步如飞,说明了什么?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请举出一些有关运动的例子:汽车、火车、轮船
4、行驶等。学点2运动的描述阅读教材P10P11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诗人、音乐家、画家是如何赞美运动的?答案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写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的?(即物理学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答案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3)物理学中,什么叫机械运动?答案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学点3参照物与物体运动探究: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讨论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答案 李明是运动的,书
5、包是静止的。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呢?答案 自行车是运动的,小王也是运动的。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座椅呢?答案 汽车是运动的,座椅是静止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吗?(2)概念总结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3)分析“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答案 “小小竹排江中游”包含的科学道理: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在运动;“巍巍青山两岸走”包含的科学
6、道理:以竹排或江水为参照物,青山在运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答案 地面。阅读教材P12P13,如图1-1-1所示,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图1-1-1问题1:(1)描述一位乘电梯上升的乘客的运动,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如果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静止的。(2)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3)小东和妈妈乘自动扶梯下楼,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问题2: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答案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所选参照物而言的,选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往往不一样。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方便性: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选地球(面)为参照物。(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3)特殊性:除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以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