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文档编号:8038201 上传时间:2024-1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山水画的布局,自然风景占画面极大部分,即便画中有人物,也往往是山大而人小。相比之下,西方风景画虽然也有纯粹描绘自然的作品,但更多的风景画里有人,有人居住的房屋建筑,而且在画面布局上,这些都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有人认为,这表明东西方文化和艺术在观念上有重大区别。中国人有“天人合一”观念,人和自然完全融合,所以山水画表现纯粹的自然,人并不占据中心位置;而西方传统则从来以人为中心,所以西方风景画以人为主,不能摆脱人的自我而纯粹表现自然。从中西绘画作品的表面看来,这十分明显,但当

2、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值得再深入思考。对文学和艺术如何表现自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著名的“境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评论家曾以此来区分中国和西方的风景画,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无我”,西方的风景画“有我”。艺术中确实可以区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但这并不仅是东西方艺术的区别,在中国文学和艺术里有此区别,在西方文学和艺术里,也有此区别。更进一步考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实际情形,如果“有我”表现为想象和虚构,而“无我”表现为写实和逼真,那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西方绘画远比中国画写实,更注重形体的准确,也更追求色彩和质地的真

3、实感。如果说真实表现自然意味着“无我”的客观主义,那么西方风景画逼真再现自然,岂非更近于“无我之境”?与此相较,中国画很早就强调意、气、神,也就是人的主观意念,而不注重形似。据传沈括家里收藏了一幅王维所绘袁安卧雪图,画里有雪中芭蕉,完全不合常理,但他却说“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这就是说,自然中不可能有的事物,画家却可以通过想象虚构而“造理入神,迥得天意”。由此看来,中国画里的山水与其说是“无我”而纯粹表现自然,毋宁说是表现画家胸襟中的自然,因而是画家自我的外化和表现。其实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完全消除自我,而只是无分于外物和自我。东西方艺术在

4、表现形式上确实有很大差别,但就艺术展现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这一点看,两者并不截然对立。艺术创作无论如何离不开艺术家的想象创造,西方风景画往往有人物在其中,固然是“有我”,而中国山水画看起来山川大于人物,但那只是表面尺寸上的大小分别,绝不意味着中国山水画重山不重人,画家通过描绘山川来努力表现的,正是人的意念和想象。如果说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谓“天人合一”在艺术上的表现,那正好说明“天人合一”绝非“无我”,而是处处“有我”。总的来说,西方的风景画虽然大多写实,但人的活动却占据重要位置,明显表现出人的感受和情绪,可以说在写实逼真的“无我”之境中“有我”。中国山水画虽然看来山石大而人形小,但大多以抒写画家的

5、感受意念为主,所谓“为山川代言”,把人的意念思绪投射到自然山川之上,想象虚构,在看似“无我”之境中“有我”。东西方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确有重大而明显的区别,但就山水画和风景画都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我们可以说两者表现的都是人化的自然,都是自我在艺术中的表现。(摘编自张隆溪从中西文学艺术看人与自然之关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比中国山水画中自然风景占大部分,西方风景画中没有这种纯粹描绘自然的作品。B西方绘画追求色彩和质地的真实感的态度,决定了它比中国绘画更能逼真再现自然。C根据王国维境界说,“无我之境”是在艺术表现中完全消除自我,不分外物和自我。D由于东西方绘画艺

6、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作品画面中人的活动占据的位置有很大差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一些人认为东西方文化和艺术在观念上有重大区别的看法,提出了不同观点。B文章对王维所绘袁安卧雪图的讨论,是为了证明中国画里的山水是人化的自然。C文章用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东方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差异。D文章对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人物与自然关系的异同都有论及,体现出作者辩证的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从“天人合一”的关系看待绘画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体现出中国画对想象和虚构的重视。B以艺术展现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作为基点,能打破将东西方风

7、景画截然分为“有我”与“无我”的界限。C一幅美术作品对自然的表现并不仅仅是实际自然原有的状况,而是融入画家的感受和意念后的表现。D认识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中西方绘画作品中“有我”与“无我”的关系,有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

8、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

9、”“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儿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

10、元。他的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

11、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

12、我(的)鸡呢?我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

13、,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鸡呀!我笋壳鸡呀!我黑母鸡,我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鸡呀!”“我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4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从文中我们能

14、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到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契诃夫曾说:“态度越是客观,所产生的印象就越有力。”汪曾祺作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

15、,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

16、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17、。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作品简介材料一: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明末学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材料简介:试题材料由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因此对李陵事迹的记录较为分散,篇幅很长。为适应高考要求,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关性,在不影响文献原意、保证准确设问答题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节,个别用字、标点也根据不同的

18、版本做了优化处理。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是王夫之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有深度关联,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语言典雅规范,知识点全面、准确。更重要的是,材料话题、内容与教材课文苏武传高度关联。尽管材料二为议论文本,但并不妨碍考生读懂作答。6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涤E其污F而已缁之素G不可复白。7下列对材料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

19、,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

20、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10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四时读书乐春翁森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注】翁森:宋末元

21、初人,宋亡,他拒绝出仕,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先后达800余人。元废科举,学风日下,先生以儒学教化多里,历经多年,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舞雩(y):寺,古代求雨的祭礼。祭天求雨之处,有树有坛,雩祭时有歌舞,故称舞雩。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劝学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情并茂。全诗意境明丽清新、语言质朴无华,蕴含着无限书香雅趣。B首联诗人笔下的人物浴着风,嗅着花,时走时吟,兴致盎然。这情景与“风乎舞雩,咏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C颔联的“落花”是忧愁的代名词,诗人虽然认为读书快乐,但内心深处潜藏着感慨身世与担忧国事的不平之情。D尾联照应首联,使诗歌结构完整

22、。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而烘托出读书琅琅的欢乐场面。12本诗是如何表现读书之乐的?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2)宇宙已经存在了138亿年,而个体人类一生不过匆匆百年;如果太阳系的直径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地球只是一粒直径0.37毫米的尘埃,人的存在更微不足道。古今同理,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表达出同样的人生理解。(3)雨是复杂多变的意象,很多诗人从“雨”中获得灵感与情思,如“ , ”两句,借“雨”寄托了诗人的感情。14补写出下列句子

23、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报任安书中“ , ”两句阐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2)杜甫客至中“ , ”两句,质朴诚恳地表达了待客不周的歉意。(3)古诗文中出现的植物常和文人的志趣有关。归有光“ ”使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陶渊明的隐居环境虽“三径就荒”,但“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被异化成一种 的“人情礼”,发人深省。人情味是甜的。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如今,

24、礼尚往来成为人们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磨灭的人情。人情债却是苦的。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地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往来,使“人情漩涡”越漩越大、越漩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投我

25、以桃,报之以李B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C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D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8阅读诗歌中国梦的片段,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要求:语言生动,句式、修辞与上一段落保持一致。中国梦一百年前,中国梦是一条风雨飘摇的帆船,在自强不息的呐喊中求索摆脱屈辱的彼岸。今天,中国梦_,_。六、作文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的各种民俗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年俗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历史文化传承。从这种意义上讲,年俗的传承就是对群体智慧结晶的传承。2023年是中国的兔年,刚刚病愈的小李,认为春节期间和平时一样生活,也不打算走亲访友拜年;某学校要求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2023年春节意识,每天要合理安排,不要打破在校学习、生活的生物钟。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9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英语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