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doc

上传人(卖家):QXX 文档编号:806117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课题文言文二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6个字。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读懂课文,熟读成诵。 3.运用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4.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对一首歌、一幅画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读懂课文,熟读成诵;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借助语言 文字,引导学生对一首歌、一幅画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用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

2、教师) 2.搜集关于高山流水的资料,简单了解伯牙、锺子期;搜集关于斗牛图的资料,了解戴嵩。(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激趣引入,学习伯牙鼓琴(用时:5分钟)1.多媒体课件播放高山流水,鼓励介绍学生所了解的相关资料。2.设疑引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多好的知音啊!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1.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这首曲子的相关知识。2.齐读课题,鼓励学生质疑。1.学生在搜集资料时,要学会抓住重点来描述、交流。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0分钟)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朗读。 2.聚焦难读的句子,引导学

3、生有节奏地认读。屏幕出现: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破琴绝弦。(4)终身不复鼓琴。(5)善哉。3.指导写字。 4.借助学习单,检测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5.引导学生分层次吟诵,一吟节奏,二吟抑扬,三吟层次,四吟背诵。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屏幕出示句子,反复练习,关注节奏。 (1)开火车或比赛读句子。(2)连句成文,读准确。3.练习书空。 4.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课文意思。5.有层次吟诵,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1.朗读中,关注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可以通过语感,或者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来断

4、句。 2.在学习单中,要将本课涉及的字词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训练,夯实基础;通过选择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大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三、理清脉络,体味语言(用时:12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是怎样写伯牙鼓琴的?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呢? 2.引导学生联想: (1)读到“巍巍乎若太山”,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山? (2)读到“汤汤乎若流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3.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让他们成了知音?伯牙又为何破琴绝弦呢?4.指导吟诵。1.讨论,并抓住关键词句汇报。围绕“知音”来写,一边读一边画出能够体现出他们是知音的语句。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 3.汇报:伯牙与子期因为一首

5、曲子成了知音,彼此悦纳,这便是艺术的魅力。4.反复吟诵。1.教师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画 出关键词语,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联想画面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能帮助学生识记。3.引导学生交流对伯牙鼓琴的理解,从而懂得“知音”的含义,感受艺术的魅力。四、想象补白,总结概括(用时:3分钟)1.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琴。”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伯牙?2.布置课后练习: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代代相传。3.指导背诵全文。1.小组讨论,想象补白。2.读资料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3.背诵全文。教学中,为更深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可以运用补白的方式

6、。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激趣引入,学习书戴嵩画牛(用时:5分钟)1.讲故事牧童与斗牛图,鼓励学生说听故事感受。 2.对比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出示书戴嵩画牛与牧童与斗牛图,说一说哪篇文章更简练,令你更感兴趣。1.表达感受。 2.通过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教师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文章初步感知。二、学文言文,方法迁移(用时:10分钟)1.借助学习单,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认读。鼓励学生找到读的不流利的句子。3.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读文,熟读课文。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自学单。(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2)掌握“拊掌”“股”“乃”等

7、实词的意思,以及虚词“然之”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将句子读正确、流利。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迁移学习方法,建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讲解实词的意思时,可以对比其在不同的文言文中的意思,更利于掌握与识记。三、透过问题,抓住本质(用时:18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再次默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的话回答)2.教师引导评价:你觉得牧童说得对,还是戴嵩画得对呢?3.分小组开小小辩论会。4.鼓励正反两方给予结论,并说出理由。(用文中的话回答。)5.深入理解句子意思。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应的词句,并汇报。 2.各

8、抒己见,有理有据地说出理由。 (1)牧童说得有道理,因为牧童有实践的经验。(2)戴嵩,是一个画家,画画可以形似,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想象。3.成立辩论小组,牧童组,戴嵩组,进行辩论。4.汇报辩论结果。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5.交流明确:实践出真知。知识从何处来?从实践中习得。1.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讨论,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3.教师善于逐层揭示道理,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对比阅读,体会艺术之美(用 时:7分钟)1.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戴嵩是一个艺术家,即使如牧童所说,所有的斗牛都是夹着尾巴的,但戴嵩是否可以创造出翘着尾巴的斗牛呢? 2.透过斗牛图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恰恰是“传神”,而不仅仅是“形似”。你还知道哪些画家的画有这个特点,特别传神?3.对比阅读:这两则文言文,有何相同之处? 4.同学齐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来。1.在研究中发现:这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2.汇报:齐白石的虾、梵高的星空3.思考并汇报。 4.一首曲子让我懂得了“知音难觅”的道理,一幅画让我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两则文言文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艺术的魅力。1.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发现艺术之美。2.在读课文时,学会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2文言文二则》导学案-(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doc)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