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06234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1.抓住四条线索:(1)中国各朝代的民族政策及对外交往的相关史 实;(2)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国际法的产生、发展演 变;(3)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领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及 取得的巨大成就;(4)当代中国的外交。 2.明确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发展史实和对外交 往的情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国家交往过程 中,各民族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友好交往,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 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时间里采取的是对 外开放的政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便利 了

2、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3.近代西方的民族主义与国际法的发展:中世纪后期,随着王权的不 断加强,民族意识的不断高涨,欧洲各国逐步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 制,建立了民族国家。近代随着国家间交往的密切,国际法逐步形 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各种国际组织也纷纷建立。 4.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平 等和共同繁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中共十八大后趋于完善。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5.当代中国的外交:我国20世纪50年

3、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 加了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70年代恢复了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服务的方向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共十八大后,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第11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了解中国古代的 民族政策和边疆 管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历 程,以及中国古代 处理对外关系的 体制 (1)并通过史料分析秦汉至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 相关史实,认识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培养历史 解

4、释的能力 (2)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各个民族共 同努力的结果,培养家国情怀意识 (3)运用史料分析秦汉至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发展 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对外交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 的重要影响,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的民族关系 管理 机构 设 、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概况 秦朝北逐匈奴, ;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 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名师点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而采取了诸多措施,如修 筑长城,目的是阻止北方匈奴南下。但在修筑过程中,滥用民力,在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对秦始皇的措施应该一 分为二地评价。 典客 修筑长城 2

5、.汉朝的民族关系 北面 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 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数败之 后,西迁远方 西面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武威等“ ”,成为中原前 往西域的要道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东北 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和亲政策 河西四郡 知识延伸客观评价和亲政策 (1)在汉初国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不失为一 种明智选择。 (2)和亲实现了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解除了人民的征战之苦,加 强了民族交流。 (3)和亲政策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3.汉朝政府在边

6、疆推行屯戍政策 (1)向北方大量移民 。 (2)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屯田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管理 机构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 概况 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589年,百越首领冼夫 人被册封为 ,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 县令 隋朝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鸿胪寺 谯国夫人 2.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 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 西北边疆各族称唐

7、太宗为“天可汗”。 、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 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 (2)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 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 统于中央政府。 思维点拨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 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 合,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文成公主 (3)宋朝的民族关系 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 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 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

8、,各 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朝民族关系 背景 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统治者一方面“ ”,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 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概况 元朝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 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行汉法 2.明朝民族关系 管理 机构 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的 概况 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防范 蒙古骑兵入境,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 ”。在辽 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明

9、朝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 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卫所和土司官 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 朝廷征调军兵 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 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 济交流 提督四夷馆 九边 概念阐释土司制度: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的统治办法, 在那里设立宣慰司等各级行政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 司长官,允许其世袭。他们对辖区内的行政有自主权,但必须效忠 朝廷,按时向朝廷缴纳贡赋,调兵从征,职位的继承必须经过朝廷的 批准。 3.清朝民族关系 管理机构

10、设立 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概况 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平定漠西蒙古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 了西北边疆 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 ”和“ 班禅额尔德尼” 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 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 ”, 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理藩院 达赖喇嘛 改土归流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2.汉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1)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 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2)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 到 。

11、 (3)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一枚。 知识延伸汉代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 造了重要条件。要注意到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丝 绸之路干路的终点在欧洲的大秦,支路的终点在南亚和中亚。丝绸 之路的开通和发展都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 印度南部 3.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 背景 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陆路 交流 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管理与西域商人的往 来 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 阿拉伯地区 海路 交流 隋朝常骏从 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亦遣其子随 常骏来

12、到中国 日本向唐朝派 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 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宋朝海路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 出发经越南 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以及泉州到南海的航路 南海郡 遣唐使 广州 思维点拨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外文化采取 开放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色彩,使中国的封建文化 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1)元朝:13世纪,马可 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后来留下了著名 的 。 (2)明朝: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 贸易也屡禁不绝。 (3

13、)清朝 1689年,中俄订立 ,这是清朝政府签 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 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 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马可 波罗行纪 尼布楚条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古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古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 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 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 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 材料二 丝

14、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 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 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 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 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本题两则材料主要考查了唐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材 料一说明了唐代开明的政策和兼收并蓄的政策促进了丝绸之路的 繁荣;材料二强调唐代在西部边疆设置管理机构和唐朝文化的繁荣、 制度的先进等都是丝绸之路繁荣的重要保障。 互动探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 的原因。 提示

15、 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发展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朝政策开明,社会安定,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为丝路 的繁荣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唐朝西部疆域广阔,先后设机构管 辖,保护沿途商旅贸易往来,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朝文化繁 荣,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对很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汉朝以来形 成的良好基础;等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及启示 (1)发展概况 汉代: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 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 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 唐朝: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

16、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中 亚、波斯等地的外国商人足迹遍及各地,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两宋:北宋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 易和事务,征收商税;南宋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海外贸易的重要 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官方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 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 (2)启示 加强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 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 政治稳定、

17、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 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1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朝,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 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 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 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查历朝政治状况与丝绸之 路的关系,考查的是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答案

18、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虽然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但并未完全消亡,故A项错 误 B 宋朝重视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繁荣状态,明清时期实 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丝路日益衰落,这说明丝绸之 路的兴衰与统治政策有关,故B项错误 C 依据材料可知,丝路畅通的汉、隋、唐、元朝都是政治统一 的王朝,所以政治统一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 D 依据材料可知,元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兴起,所以不能说 明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

19、侵谋封境。” “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 王尧唐蕃会盟碑疏释 材料二 清人议论说,科尔沁“土谢图亲王、达尔汉亲王、卓哩克 图亲王、扎萨克图郡王,四爵俸币,视他部独增,非惟礼崇姻戚,抑以 其功冠焉”。 摘编自皇朝藩部要略 读史技巧本题两则材料考查的是古代的民族政策。材料一强调用 和亲的政策维系唐朝和吐蕃的良好关系;材料二说明清朝建立后采 取的是满蒙联姻的政策,形成君臣之间的政治结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互动探究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清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差 异。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唐、清民族政策的作用。 提示 唐:与吐蕃和亲,稳定边疆,与少数民族政权和平共处。清:满 蒙联姻,形

20、成君臣之间的政治结盟。 作用: 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清:巩固捍卫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与特点 (1)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 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 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 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 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交融趋势出现。 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 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的同时,也促

21、进了民族交融。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且出 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民族交融的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儒家大一统思想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民 族交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 民族间和战交错,友好交往是主流,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 族文化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政权并存,民族矛盾突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2汉末“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

22、之”;匈奴人刘渊以汉 朝宗室自居,又“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这反映了( ) A.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 B.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C.汉族对少数民族吸引力强大 D.民族交融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提升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匈奴人对汉文化的态度考查了先进文化在民族 交融中的作用,体现了对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答案 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 A 材料说明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影响大,但“大力推崇”过于夸 大,故A项错误 B 材料“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说明少数民族民众受汉族文化 的影响,而“刘渊以汉朝宗室自居史汉诸子,无 不综览

23、”说明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受汉族文化影响深,这些现象 说明汉族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 C 材料反映的是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故C项错误 D 民族交融不只是提升少数民族文化,故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汉书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据此推知典客的 主要职责是( ) A.代表国家出使属国 B.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接待与交往 C.代表皇帝与别国进行军事谈判 D.负责起草政令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归义”与出使矛盾,故A项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典客,秦 官,掌诸归义蛮夷”指的是典客专门管接待蛮夷归化事务,掌管王朝 对属国的接待与交往,故B项符合题意;

24、材料中没有涉及军事信息, 故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与起草政令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2.汉高祖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高祖强硬 B.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 C.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力强盛与否是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 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采取攻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汉高祖 也曾对匈奴采取过攻势,只是当时的国力决定了他最终只能采取和 亲政策,故态度不可能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和亲政策在汉武帝之 后

25、仍有使用,不再起作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匈奴势力是 在汉武帝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后才逐步衰落的,故D项是变化的结 果,而非原因,排除。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3.三国志卷三十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 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 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 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 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西域虽不能尽至”“无岁不奉朝贡”等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国家与中原的交往比较频繁,故选C项。 探究点一

26、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 突出体现这一民族观的事例是( ) A.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 B.发动“玄武门之变” C.在洛阳亲自召见玄奘 D.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民族政策,而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是具体表现。 答案为D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 关乎国家能否稳定与发展。下列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机构或官 职是( ) A.宋朝的“三司使” B.元朝的宣政院 C.元朝的宣慰司 D.清朝的“军机章京”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一个

27、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 政事务,故B项正确。A项,宋代“三司使”行使财政权,掌握盐铁、度 支、户部,排除A项。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 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排除C项。军机大臣下面有一些草 拟文稿的助理人员,即“军机章京”,因接近机要,也颇有权势,俗称“小 军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 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

28、导。出 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早在入 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增补修 订,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 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 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乾隆时颁行了回疆则例; 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 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受到乾隆 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

29、理民族关系措施的积极意 义。 参考答案 (1)措施:设立中央机构理藩院,直接归皇帝领导;强调民 族立法,利用法律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事务;民族立法兼顾了普 遍性和区域性。 (2)积极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促进边疆民族 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后世处理民族 关系提供了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 理的机构理藩院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得出设立中 央机构理藩院,直接归皇帝领导。根据材料“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 法工作”得出强调民族立法,利用法律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事务。 根据材料“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 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 得出民族立法兼顾了普遍性和区域性。第(2)问,根据材料“在统治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乾隆三十六 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中央集权的加强、边疆地区的开发、民族交 融的加强、对后世的借鉴等角度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人教版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