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文档编号:8062357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瓦当代表的当然是过去的岁月,它是宫殿中最不起眼的部件,使我兴味盎然的是

2、这些凝固的泥巴上边,附着工匠的浪漫和情趣,他们的地位卑微如蝼蚁,却也不放过这种表情达意的方寸之地。甲“长毋相忘”,多么好啊!瓦当上的文字,让人想起爱情、故友、青春、少年一枚瓦当大致的年份,通常会引导我们的思绪追溯那个年份的许多陈迹。平日,我们的思维在现实的琐屑中,纠缠着难以越出,以至变得多实惠少浪漫。瓦当的出现给人虚空和梦幻,特别是夜间在陌生的空间行走时,会被玄虚笼罩。如果一日间接近的古物太多,心灵就会倾斜未平,脑海中总是有不同时代的风来雨往,令人难以入梦。乙倾听来自久远时空的雪泥鸿爪和半夜惊魂,都会觉得出自家中瓦当、陶罐、青花瓶一类的腹中,是它们发出的古怪言语。在地下沉沉入睡,应是它们最合适

3、的居所,它们和地下的一切,共同构成那个世界寻常的一部分。在地下世界里没有贵贱之分,黑暗中不辨你我。我注意这种现象很久了,当年的帝王贵胄和山野草民,在地底都一般形骸,肉去骨存,都一样的难以入目。偶然地出土,打破了这种千年平衡,等级高下又重新复活于他们中间。丙那些考古的专家们煞有介事地推断分析,终于把官阶一一剔抉清楚,就像吃一条清蒸鳜鱼一般,最终要看到由上到下的鱼刺儿,这时就可以来细数了。(节选自朱以撒千年瓦当,有删改)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B以至C雪泥鸿爪D煞有介事2文段中甲、乙、丙句子,标点有误的一句是A甲B乙C丙2、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祇

4、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一座粲然。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D理解上人因惧内不娶、进而出家的行为。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 ,紧紧 中华儿女心弦。回望2019年,回归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意义之重大,留下了 的一笔,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每一件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几乎都有着波澜曲折的故事。A息息相关 牵动 淋漓尽致B

5、息息相关 牵动 浓墨重彩C休戚相关 牵挂 淋漓尽致D休戚相关 牵挂 浓墨重彩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船夫曲魏钢焰多喝了两杯辞岁酒,心头热烘烘的。我从房中走了出来,强劲的蒙古风,夹着塞外的雪花,向人裹来,多清爽啊!我踏着散碎的雪片信步走去。走过那一排排的猪舍,我听见了一场有趣的对话。“你没听说,那里是个重灾李书记原本要带你去,可一想,你年纪还小”“收起你的年纪小吧!哼!”“好小梅咧!要听.小场长词穷了,“就是怕你妈不同意,那儿吃食不强”“人,不是光为了吃喝才活在世上的!”没想到,我在塞外的一个农场,能听到这样动听的一段对话,听到这样亲切而动心的“诗”,很想找个人去倾吐这感情。推开房门一

6、看,李书记已经睡下了。我走过去,想叫醒“当啷!”我碰倒了他立在炕角的粪叉。听说有这么个故事。去年,他刚调到一个历来缺粮的落后队去,召集干部来开会。人们对他的狠劲、干劲、钻劲闻名已久,便带了干粮、笔记本、皮袄,准备狠狠开一天会。一进门,他脸色就沉了下来:“怎么, 都空着手来了?”干部们急忙掏出了材料和报告说:“还要啥材料、 数字,我们去取!”“我要你那数字做啥?是煮呀还是炖呀! 你们的粪叉咧?”干部们面面相觑。“粪都把人绊倒呀,为啥不拾?靠唾沫能打粮么? 同志啊!党派咱们到这儿来是干啥的?从明儿起,拿起粪叉来!”一年后,这个队有余粮了。这个在黄河畔当了十几年水手的人,明天,就要到一个落后的、几乎

7、是颗粒无收的地区去了。可是,他却扯着呼嚕,眼角旁的皱紋溢出笑意,睡得那么甜!那么踏实!风,越未越猛,它弯下腰,从高空向下俯冲。房里炉火正红,火焰像一面飘飘紅旗!炉腔里呼呼作响,似千军万马在呐喊;纸頂棚如鼓风的帆一收一张,哗啪作响。我觉得,脚下波浪滚滚,耳边是船夫的呐喊此刻,我清晰地感觉到有一支歌,像滚滚激流涌到喉啊,星海,这就是你的黄河船夫曲!那是一九四一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林子里黑压压、齐崭崭坐着几千战士,静悄悄地等着就要开始的演出。忽听得,背后有一阵急促的蹄声。回头望时,有三个人在林边的大路上勒住了马。带头的是一个瘦削的首长,他矫健地从马身上落下地面,和参

8、谋从草地上轻捷走来。“噢!是唱黄河的嘛?这倒要听听!”借着烟斗的火光,我看见,好一副浓黑的剑眉!“朋友,你到过黄河么”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亲切地发问了。指挥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只觉得,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下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大道上传来了脚步声,可以听出这是支有素养的战斗部队。“来了! ”首长欣然地说,“还真不慢,出发!”和参谋疾步向前走去。首长注视着一个个战士的面孔,突然,脸色沉了下来。“往哪儿躲?出来!”一个想躲在连长身后“混”过去的小号兵,被喊住了,

9、他狼狈地整了墊帽檐,慢吞吞撅嘴走过来。“这不是去逛会赶集,知道咱们去哪几么?”“知道!”小号兵抬起了头,一双圆圆的虎眼看着首长。“你呀!大娘知道你去么?”“她比你开通!”小号兵的嘴振得更高了。首长和周围的人笑了起来。“好嘛!你还有理了!”首长伸指笑点着小号兵说,“好, 好,算你能缠!过些时候再来,现在先回去。”小号兵像根钉子动也不动。“为啥还不走?”首长口气严峻了。号兵的小手紧捏鲜红的号穗,坚定地说:“部队离不开号! 号,也离不开部队。”首长全身震了一下,他眯缝起眼睛凝视着孩子的脸,半晌,说了句:“入列去吧!”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像是为这支队伍送行似的。事隔二十多年了。我不

10、止一次想起:如今,他们在哪儿?一九六年,我偶然在一张报纸上,见到了一则消息和照片。在东北某地,我部队在某将军率领下,与洪水奋战几昼夜,抢险堤,救群众照片并不清楚,将军又是个背影,但我一下就认出来了,就是他!“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六亿人民面对党,面对祖国,义无反顾地争着要最重的担子,最危险的任务!船夫曲,是一九二一年在浙江南湖的一只小船上,写下的第一个音符,听今日,六亿人民怎样唱起这英雄号子吧!一九六一年的第一个早展来了,白雪皑皑的沙原上,染上了橙色的霞光。李书记披着羊皮袄,立在路口,叫我们送行的人回去。那边,一个穿着枣红袄的女孩子,挑着包袱跑了过来。“啊呀!险乎把人跑死,我真怕你

11、你偷跑了!”她掀住李书记的袖子气喘吁吁地说。“这憨娃娃,你场长呢?”“没不了你的穆杜英!咱先走!”小梅扛起包袱就走。霞光从雪地上浮升起来。李书记,这个十几年的老水手和她,迎着一九六一年的太阳向前走去,迎着“黄河的怒涛”走去。在今天,有多少新水手走上甲板?船夫曲,开始了新的乐章!(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是光为了吃喝才活在世上的!”这句话具有让人心动的诗意美,可见小梅年纪不大,却能认识到精神与信仰远比物质重要。B作者由岁末塞外农场写到太行山的核桃林,由风雪之夜的声响想到黄河船夫曲由此及彼,由实而虚,联想丰富,笔法灵活。C本文写人物对话,语言简洁质

12、朴,鲜活真实,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写合唱场景,骈散结合,语言含蓄柔婉,具有极强的音乐感、抒情性。D本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写法自由多样,不拘一格,但文章始终涌动着作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激发的革命热情。2“船夫曲” 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3本文写了“李书记、小梅”与“首长、小号兵”两组人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金陵乌衣园宋吴潜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萧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

13、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1分析上片“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的作用。2简要概括诗人借“乌衣事”寄托的情感。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2)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3)使天下之人,_。独夫之心,_。(杜牧阿房宫赋)(4)哀吾生之须臾,_。挟飞仙以遨游,_。(苏轼赤壁赋)(5)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_,_。(长恨歌)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我们见证了艺术与世界从“不即不离”到“拉开距离”,再到“距离消蚀”的过程。在古典的

14、艺术话语体系中,如何借助线条、光影、色彩等手段,创造出如其所见、所知、所感的视觉真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所谓视觉真实,是指在接受者的观看模式中,造型艺术的符号与它所再现的世界之间具有“似真性”。之所以说“似真”,是因为艺术符号再现的不是实在的世界,而是表象的世界。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不即不离,既贴近生活,又融合了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艺术的世界虽是幻象,但具有接受效果上的真实感。说它是幻象,一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艺术效果取决于再现的媒介、对象与技艺;二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再现什么、如何再现,取决于艺术家观察自然的眼光或图式。说它是真实,一是

15、因为造型符号与所指涉的事物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指涉关系;二是因为它并不记录时空中偶然的事态或个别的事实,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因此,作为幻想的制造者,艺术家不仅呈现表象的世界,而且建构视觉的真实。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古典大师,用完美的技艺不仅把自然的微妙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赋予他所创造的形象以情感和生命。在古典的艺术世界,艺术家总是在所知与所见之间作出妥协和选择,从而使古典艺术处于相对和谐的境界。与古典的和谐不同,现代的艺术话语具有鲜明的断裂感。没有传统的延续和确定的规范,现代艺术转而强调“绝对的现代”,强调流动、变化和偶然,以及对艺术陈规的质疑。现代艺术家抛弃了对外部自然和现实

16、世界的真诚,转而痴迷于视觉印象的真实和转瞬即逝的美。尤其从塞尚、高更、梵高以来,在对视觉现象的重估中,他们抛弃了三维空间的幻觉,“越来越大胆地切断艺术中的再现因素,以便越来越坚定地在至为简洁、至为抽象的要素中,确立其表现形式的根本法则”。现代艺术以自我塑造为核心,它鼓励独立自主和表现的自由,给予自我探索以重要地位。一方面,它对艺术价值的评价是以个人兴趣为衡量尺度;另一方面,它又是反体制的、批判的。它以放荡不羁的形式表达了拒绝媚俗的精英意识,无形中拉大了精英与大众的距离。因而,现代艺术与大众格格不入,注定无法通俗。如果说现代艺术以艺术的自主性为前提,刻意拉大艺术与世界、精英与大众、雅与俗的距离,

17、 那么后现代艺术则产生了“距离的消蚀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性”。在艺术风格上,雅俗艺术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已经失去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艺术家们沉溺于折中主义与符号拼贴的混杂风格之中,现代美学一本正经的精英意识已经被戏谑的、嘲讽的审美立场所取代。在后现代艺术中,伴随着雅俗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风格艺术的混杂,各种距离感消失了。人们片面地强调直观性、轰动性、新奇和刺激,消解了时空感受的审美距离。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对过去符号的拼贴、挪用、解构与重组,来消解信息与娱乐、现实与影像、精英与大众、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差异性。因此,后现代艺术往往不像现代艺术

18、那样给人很强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它的批判性也相对减弱了。(摘编自周计武微博橙子辅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觉真实强调造型艺术符号与客观世界在表象上的相似性,强调把自然的微妙表现得淋漓尽致。B与强调偶然的现代艺术不同,古典艺术并不记录偶然和个别,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C现代艺术的精英意识被新的审美立场取代后,雅俗融合,风格混杂,出现了“距离的消蚀现象”。D后现代艺术采取折中主义,通过符号拼贴、重组等方式来获得同步感及煽动性、批判性等效果。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都强调艺术与世界的关系,说明现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

19、泉。B塞尚、高更以前的现代艺术家因依赖三维空间幻觉和再现因素,而使作品失去了批判性。C现代艺术割裂传统,丢掉规范而以自我塑造为核心,表达精英意识,必然使其远离大众。D在艺术风格上,古典艺术强调通俗,现代艺术强调高雅,而后现代艺术则强调雅俗融合。3根据原文,分别概括造成艺术与世界“不即不离”、“拉开距离”、“距离消蚀”的原因。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

20、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

21、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

22、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

23、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D民族英雄都

24、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

25、,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

26、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

27、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材料二: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

28、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

29、广泛应用的结果。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

30、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促垃圾减少。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材料三: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产品 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

31、多。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

32、;瑞士环保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1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B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C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D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

33、园使用。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C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D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3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A“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垃圾问题的警钟。B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因此纯棉衣物是最合零废弃理念的商品。C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果作

34、为论据证明。D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但实施困难。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鲁云谷传(明)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集。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云谷深于茶理,褉水雪芽,事事精办。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

35、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然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庚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

36、,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注)褉水雪芽:褉水,春水;雪芽,属绿茶,原系每年初春最后一场雪后采摘,因此而得名。劫剂:中医谓猛药。岐黄:借代医学。依回:犹豫不决的样子。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

37、竹肉:指伴奏和歌唱。遗蜕:婉指死去。苍头:仆人。室人:妻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极险极逆 逆:反常B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 负:凭借C仓皇走视,痴病植立 植立:呆呆地站着D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矫强:做作,勉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云谷深于茶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儿之成,则可待乎!C以今年庚戌三月之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 而后乃今将图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篇介绍鲁云谷的职业悬壶济世的医生,着重写他的居住环境装饰,以物喻人,从侧面烘托出他与众不同

38、的爱好与品性。B鲁云谷精通茶道,以茶会友,乐此不疲;医术独特,不走寻常路,往往能起死回生;从小多才多艺,擅长多种乐器,其洞箫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对手。C鲁云谷并非没有什么文化,而是集诗人、画家、隐士、侠士风范于一身,为人率真不矫情,尤其喜欢与性情中人结为朋友,甚至为了朋友,不惜与妻子翻脸。D张岱的这篇传记散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尤其擅长工笔描写;在选材构思上擅长以小见大;而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评论,都倾注了自己的深情。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以今年庚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

39、以入其胸次。(2)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方舆之内,山陬海噬,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章。即章矣,近之人习用之,以为泽居之鱼鳖、山居之麋鹿也;远之人逖闻之,以为逾汶之貉、逾淮之橘也,坐是,两者弗获相通也。余不佞,独持迂论,以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一。人人务相通,即世可无虑不足,民可无道殣。或嗤笑之,固陋之心终不能移。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耕获葘畬,时时利赖其用。以此持论颇益坚。岁戊申,江以南火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

40、,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哉橘逾淮弗为枳矣。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节选自徐光启甘薯疏序)注 方舆:大地。山陬(zu)海噬(sh):山角海滨。丽土之毛:附着于土地的植物。章:显露。逖(t)闻在远处听到。逾汶之貉、逾淮之橘:考工记总叙“橘逾淮而北为枳,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强调生物生存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佞:不才。自谦之词。道殣:饿死在道路上。耕获葘(z) 畬(y):耕耘收获。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1本文作者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县人,为_代科学家。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某些生物只能生长在某地的观念妨碍了生物品种的推广。B作者坚持认为

41、,绝大多数生物品种是可以互相交流、异地引种的。C作者有时候会嗤笑那些不懂得利用他方之产的固陋之士。D作者从客居莆田的徐生那里引入甘薯并种植成功。3第二段末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以此持论颇益坚”?4本文在记事说理中,反映了作者_的态度。5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_,_”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2)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_,_”两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3)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

42、_。”参考答案1、1C2A【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C项,“雪泥鸿爪”是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前面的“倾听”不能与“雪泥鸿爪”搭配。故选C。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A项,“多么好啊!瓦当上的文字,”中感叹号应该在句末,逗号和感叹号互换。故选A。【点睛】标点符号用法歌诀 :1、句号: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陈述句未要使用,祈使用它气舒

43、缓。2、问号: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只有反问是例外,其他一概不照顾。3、逗号: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主谓、动宾关系明,状语后边作停顿。4、顿号:句内词语若并列,停顿使用“瓜子点”,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能添。5、分号: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6、冒号: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一个句子用一个,套用来两个应避免。7、引号: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作标志,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8、括号:句内句外分两种,括号位置不相同,注释词语紧相连,释句放在句后边。9、破折号:解释、拖音、换话题,事项分承来排列,解

44、说若在句中间,可以前后都出现。10、省略号:省略号儿六圆点,句、问、叹号可留前,“等”或“等等”若使用,“六点”不能再出现。11、书名号:书报刊物文章名,使用标点“两头尖”,会议、节日、车船号,可用引号莫纠缠。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分析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提炼语意”是对所给材料信息要点进行筛选提取、概括归纳的一种考查形式。依据题干指向,对已经给出的信息进行筛选、理解、分层、概括、表达等。结合“众未及答”分析,A项,“替他们掩饰”分析不当。C项,“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分析错误。众人不一

45、定不敢娶妻。D项,“理解”分析错误。故选B。3、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第一处,“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祸福相连,强调人与人之间。联系上文是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关系密切,故选“息息相关

46、”。第二处,“牵动”是触动,“牵挂”是挂念。联系下文是触动中华儿女心弦,故选“牵动”。第三处,“浓墨重彩”是绘画或描述笔墨多,“淋漓尽致”是形容文章、谈话透彻充分。句中是形容“一笔”,笔是用来绘画或描述的,故选“浓墨重彩”。故选B。【点睛】词语(熟语)辨析题可以从词义辨析和语境辨析。词义辨析需要注意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谦敬错位。语境辨析要注意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自相矛盾、不合习惯,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综合判断。4、1C2船夫曲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使文章结构更物紧密;船夫曲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船夫曲的反复出现,渲染了革命热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两组人物相互衬托,展现出他们同样坚定的信念与奋发的精神;两组人物彼此呼应,体现了在不同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两组人物交错出现,使文章结构清晰且富于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