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文档编号:8066027 上传时间:2024-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哄(hng)抢 剔(t)除 枢(sh)纽 书声琅琅(lng)B抹(m)黑 栖(q)身 绷(bng)脸 绿(l)林起义C怂(sng)恿 祈(q)福 弄(nng)堂 敷衍塞(s)责D深谙(n) 吐(t)蕃 惊骇(hi) 搽(ch)

2、护手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辗转 顶礼膜拜 琐屑 黯然失色B笨拙 鸭雀无声 萦绕 举止泰然C婆娑 纵横绝荡 秀颀 待价而沽D袒露 红妆素裹 瞻仰 恭而有礼3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令郎不愧为“省十佳美德少年”,他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生活上中也友爱他人。B老奶奶,您这土鸡多少钱1千克?C恭喜您,您很荣幸地被邀请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都很替您高兴。D那天分别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真是久仰了。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们对这场演出如痴如醉,歌手的表演堪称天衣无缝。B企业家们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C小明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3、”,这个称号当之无愧。D小明在市里取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又在省里面得了大奖。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修茸 无可奈何 根深蒂固 和言悦色B诡谲 雕粱画栋 腐草为萤 藏污纳诟C燎原 面面斯觑 人情事故 为富不仁D震撼 画龙点睛 戛然而止 抑扬顿挫6从古至今,“情怀”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代诗人的情怀的了解,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小组以古诗词为对象开展研究,发现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表现古代诗人伟大的家国情怀的诗词,有同学收集了以下诗词,请仿照例句帮他概括这些诗词中包含的不同的家国情怀。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以

4、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体现了 的家国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体现了 的家国情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体现了 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国情怀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明节期间,全州各地群众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等主题活动,祭扫英烈墓、重温红色历史,以不同形式追思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守岛英雄”王继才说:“岛虽小,它是祖国的一部分,国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土。”他还说:“我的一生,上亏欠了父母,下亏欠妻子儿女,但是我对国家,是不能亏欠的。”32年来,

5、他用自己的守岛行动来证实当初的承诺,来表达自己对家庭与国家的情怀。读了以上资料,说一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对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作用?请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7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A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C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E.至石之半,渐激渐深,石必倒掷坎穴中。F.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_,塞上燕脂凝夜紫。(

6、李贺雁门太守行)晓镜但愁云鬓改,_。(李商隐无题)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拣尽寒枝不肯栖,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岑参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借“_,_”表现了诗人在重阳节因战乱无人来送酒助兴的凄清景况;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_,_”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8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

7、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 吴用为什么让卢俊义将“四句卦歌”写在墙上?请简述。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贼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列关于这首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词牌名,这是辛弃疾寄给他的朋友陈同甫的一首词。B开篇第一句,将“挑”与“看”两个动作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两个对仗极工、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

8、高昂的战斗情绪。D“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用得极好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2“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文:文饰。达:表达清楚。口与手者:口说和

9、手写,即指语言和文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求物之妙(_) 则人人知之矣(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3本文作者将孔子貌似矛盾的两句话相互联系,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关于写作的观点。并说说作者在文中提到杨雄的创作有何作用?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

10、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

11、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革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大喘气”的结果。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技还有个不利于“美客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

12、香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总之,种种自身的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1下列列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B荔枝売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物质会使荔枝颜色变深。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

13、的醇醛类物质。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B文章的第5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C文章第6段的画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最主要原因。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能

14、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鲜。据蔡裏的荔枝语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简,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存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12阅读语段,按要求答题。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

15、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这部书的作者是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费诗是怎样劝说关羽接受印绶的?3结合选文分析关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人有一妙联:“好(ho)读书时不好()读书,好(ho)读书时不好()读书。”至今读来仍受益匪浅。青少年时代读书学习好比平路行车,正处在最好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不但

16、脚下没有坎坷,肩上没有担子,而且社会和家庭还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一些少年学生对读书学习不甚喜欢,没有抓住时机努力学习,以致学业荒废,一事无成。到了中老年,有些人又往往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对获得知识产生如饥似渴之感。但这时读书学习,就好比负重登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无怪乎,学有所成的人一谈起读书就想到少年时光,就是那些事无所成的人也一再对少年时代的荒疏感到悔恨。因此,与其到了“好读书”时才对过去的道路“空悲切”,何不在“好读书”时好好下番功夫呢?1给文中加点的“好”注音。_ _2解释文中引用的对联的意思。上联:_下联:_3第2自然段中用“平路行车”作比、第3自然段中用“负重登山”作比,分

17、别阐明了什么样的道理?4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文中心论点。5请联系实际,针对现在有的同学不太重视学习、不珍惜学习机会发表一下你的看法。三、语言表述14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过上联: 四、写作15作文请以“不能再忽略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不得抄袭、套作;除诗歌、戏剧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A. 剔(t)t;B.绿(l)l;C.弄(nng)lng。2、A【解析】试题分析:A.正确

18、;B.鸭雀无声鸦雀无声;C.纵横绝荡纵横决荡;D.红妆素裹红装素裹。据此,答案为A。3、A【解析】B. 此处的“1千克”不合适,因为老奶奶常用的计量单位是“斤”。可以这样说:“老奶奶,您这土鸡多少钱1斤?”C. “荣幸”的主语有误。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应为“我们感到很荣幸能够邀请您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D.“久仰”应为“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4、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成语使用有误,“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与此

19、句中的“又在省里面得了大奖”的语境不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5、D【解析】A.修葺,和颜悦色。B.雕梁画栋,藏污纳垢。C.面面厮觑,人情世故。6、(1)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关心百姓疾苦 除弊革新,不惜生命(语意类似即可)(2)抓住勇于为国家奉献和牺牲的家国情怀。至于作用,围绕民族复兴,语句通畅,语意完整,语言表达顺畅即可。【解

20、析】(1)要求仿照例句概括诗词中包含的不同的家国情怀。要理解诗句大意并结合全文所抒发的情感来分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所以体现的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家国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体现的是关心百姓疾苦的家国情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体现的是除弊革新,不惜生命的家国情怀。(2)题干问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家国情怀与这种家国情怀对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作用。首先要读懂材料,分析

21、一下两则材料所讲的家国情怀是什么内容。材料一讲的是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追思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材料二讲的是“守岛英雄”王继才有关勇于为国家奉献的话。所以所答内容应该从勇于为国家奉献和牺牲的角度阐述家国情怀。而作用,要围绕着这种家国情怀对民族复兴的意义来谈。7、(1)BD (2)三年谪宦此栖迟 角声满天秋色里 夜吟应觉月光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 箫鼓追随春社近 寂寞沙洲冷 (3)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1)A“贻”改为“饴”;C.“灰尘”改为“尘灰”,顺序有误;E.语序不当,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F.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3)考查学生对

22、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谪、宦、栖、瀚、阑、箫、寂寞、冷、浊”的书写。8、吴用在卦歌中暗藏“卢俊义反”四字,欲陷卢俊义“谋反”之罪。【解析】结合平时的积累和题干要求,仔细阅读文本,概括分析即可。卢俊义,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因为宋江喜爱他的才华,想邀请他上山,便派军师吴用与李逵假装算命先生与哑道童混入卢府为其算命,吴用在卢俊义府上设计让卢俊义写下一首藏头反诗。吴用的四句卦歌其实是首藏头诗,四句诗的首字连在一起便暗藏“卢俊义反”的玄机。二、

23、阅读9、1D2不矛盾,这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沙场秋点兵”中的这个“秋”字用得好,既交代了出征的时间,又暗含是在“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表达的是一种豪壮,并不是“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故答案为D。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可怜白发生”一句正是这一情感抒发的集中体现,所以也是“壮”词,只不过是由开始的“雄壮、豪壮”变成了“悲壮”。

24、但表达的“爱国”情怀并没有改变。所以,“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并不矛盾。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0、1 探求; 尽 2扬雄喜欢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言词来文饰浅薄简单的道理。3能使言词清楚地表达出意思来就是有文采,就是好文章。对扬雄持否定态度,他是以辞害意,应该遵循言词能清楚的表达出意思才是好文章这一原则。(意思对即可)【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知”:尽。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

25、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好:喜欢。以:用。辞:指语言。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辞,达而已矣。”言词,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主张辞以达意为主,但又不能忽视文采。“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苏轼反对雕琢,反对故作艰深,对扬雄提出了批评。【点睛】译文:你给我看的书信以及诗、赋和各类文章,我已经反复熟读了。大体说来,作文应该像舒卷自如的云霞,自然流淌的溪水,原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只是常常在它应当飘行的时候就飘行

26、,常常在它不能不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条理自然,姿态富于变化。孔子说:“言词没有文采,就传播得不远。”又说:“言词,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说到言词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就怀疑这种说法是不重视文采,这种怀疑是很不对的。要把事物的精妙之处探求出来,就像要拴住风、捉住影子那样困难,能做到在心里透彻了解事物特点的人,大概在千万个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是要用口说和手写把事物表达清楚呢?能够做到这样,才能称为言辞表达出了意思。能使言词清楚地表达出意思来,他的文采就一辈子也用不尽了。扬雄喜欢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言词来文饰浅薄简单的道理,如果直接说出来,那人人都能明白。11、1A2C3竹筒水分充足,可

27、以为荔枝保湿,因而解决了荔枝水分容易从果皮中跑出去的问题;用泥或蜡密封竹筒可以避免空气流通,因而解决了荔枝“大喘气”造成的各种问题。【解析】1试题分析: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2试题分析:C“第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不利于美容养颜”,而不是“不易保存”的原因。3试题分析:结合材料的关键处,一放在水中,二用泥或蜡密封,然后结合本

28、文所讲的荔枝容易腐败的特点阐述即可。12、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2 用萧何、曹参的事例劝说关羽不应该计较爵位高低,而应该共同辅佐汉中王;将军与汉中王是结义兄弟,非他人可比。 3 孤高自赏、居功自傲、善听劝谏、知错能改。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如果是外国作家要重点识记国别。2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选文中费诗面对关羽的质问,用萧何、曹参的事例,运用类比的方法来劝说关羽不应该计较爵位高低,应该共同辅佐汉中王。3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

29、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孤高自赏,居功自傲。“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 善听劝谏,知错能改。13、1hoho2有读书的条件却不喜欢读书喜欢读书时却没有条件读书3青少年时代读书学习的条件优越,中老年时期读书学习存在许多困难。4应该在便于读书的青少年时代好好下一番功夫读书,免得老年时懊悔。5示例:学习在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解析】1

30、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仔细揣摩这一妙对的含义,根据含义,确定“好”的读音。注意“好”字是个多音字,ho与ho。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读全文。第二段介绍,有好的读书条件,却没有把握。第三段介绍,到了中老年,想读书时,却没有好的条件。第四段作总结。故上下联的含义分别是:有读书的条件却不喜欢读书喜欢读书时却没有条件读书。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平路行车”告诉青少年要趁着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的最佳时期读书;“负重登山”是在说明年龄大,读书不易。通过二者的对比,意在告诉青少年朋友,应该在便于读书的青少年时代好好下一番功夫读书,免得老年时懊悔。【点睛】

31、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4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仔细分析本文,最后一段,可知:青少年朋友,应该在便于读书的青少年时代好好下一番功夫读书,免得老年时懊悔。5本题是主观性试题,结合本文的观点,用本文的材料当作理由,劝说不爱学习的学生即可。注意语言简洁。三、语言表述14、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

32、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此题依据下联,可将上联改为: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点睛: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四、写作15、不能再忽略了我醒来时,妈妈已经走了,爸爸还在鼾中入睡。早晨的阳光从窗缝中挤起来,正好射在桌上那份早餐上。我用冰冷的手拿起早餐,面包上的余热温暖了我的手心。面包上的半场商标还没来得及撕干净,在微波炉的灸烤下已经糊在了面包上。微波炉的门半卡在那里,腾腾的气从里面溢出,今天的面包好像特别甘美,难道是这是母亲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爱浓缩而成的原故?走回房间

33、,地上还零零散落着些细线和一根太阳光下锃亮的针,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剪刀,剪刀也还没有完全合上,张开着一条可以剪开时间的缝隙。昨天我的衣服被课桌划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口子,而今天呢?已经被母亲用爱的外和时间的线缝得完好如初。精细的针线中一点看不出忽忙的影子。坐上椅子,拿起笔,昨晚乱成一堆的作业现在已经被分类整齐地摆好了,语文书被折的边角也都被仔细翻平。阳光从餐桌移到了书桌,照在了那一大叠整整齐齐犹如士兵般的作业本。它们发出了强大的爱的光辉。我十分纳闷,妈妈今早要赶去温州当评委,哪来这么多时间来打理好这些看似不关系要的琐事?再三琢磨,也只有一个字:爱。她的梳妆台上,化妆品横七竖八地倒着,用过的餐巾纸

34、随手放在床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本应倒反。天上飞过一群鸟儿,我现在才发现,笼罩了一周的雾霾散了。这不算是大爱,相对于那些光辉母亲义无反顾做出的感人事迹,简直微不足道,但没有小爱,怎能有大爱?没有小爱的一点一滴堆彻,哪能有大爱的光彩照人?这些爱能忽略吗?当然不能?一栋高耸入云的大厦,怎能失去一块砖一根钢筋的扶持?这时,我才发现门口挂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晚上见。【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不能再忽略了”。作文前,可以考虑这几个问题:谁忽略?忽略了什么?忽略有怎样的影响?忽略后的内心感受?如“我”忽略了刻苦,从而导致成绩差;“我”忽略了妈妈的感受,伤了她的心;“我”忽

35、略了好友对“我”的好,记住了他对“我”的坏,从而影响了友谊的发展;“我”忽略了老师的要求,导致作业没写,挨训当然,还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构思。如“我”忽略了好友出去玩的提议,一心学习,取得了好成绩;“我”忽略了好友的缺点,重视好友的优点,让友谊不断升温;老师故意忽略了我们的一些小缺点,积极引导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中,让我们不断进步还有,除了个人和他人的经历,我们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忽略”进行构思。当然,还可以采取反向构思,从“不再忽略”的角度构思。比如说,城市建设者不再忽略残疾人出门的愿望,在道路修筑、公共场所修建等方面,想方设法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充分保障残疾人出门的方便;“我”不再忽略父母对自己的爱,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已所能,回报父母的爱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重点要突出题目中的“再”字来作文。【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模拟试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