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及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
2、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
3、教师引导、点拨。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
4、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思考一个问题,词的上下阕在写法上(表达方式上)是否相同,各主要写什么?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 图。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板书:景情三、深入文本,具体赏析(一)赏析上阕1品读美句,感受把握思考:上阕写景。写景部分哪里写得好?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 图的?全诗的诗眼是什么?第一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
5、观、仰视、俯察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2炼字炼意,品味语言独立寒秋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推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的意态。(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眼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3想象联想,工笔描绘师: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美丽的花朵”,下
6、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景中。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在脑海里绘出秋色 图,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会,相互评点、欣赏。(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4古今秋思,对比赏析古代秋思句,学生搜索: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师: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你们知道这个差异的原因吗?学生猜测回答。如,生:他是伟人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生:他是革命家,革
7、命家永远是硬朗、向上的。5知人论世,把握情志师: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大都处在猜测的层面上,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应该注意追本溯源,知人论世。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毛泽东从小有什么样的志向。1910年秋,他在离开家乡韶山冲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的时候,面对新的环境,纵笔写就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910年告别父母外出求学时,他模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诗人西乡隆盛的诗作,写过一首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学生读这两首诗,谈自己的感受。明确:他从小胸怀大志,有必定成功的
8、信念,有主宰天下的豪情。他开阔的胸襟,不凡的气度,乐观的精神,雄伟的志向都融在他写的秋景里了。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6触景生情,抒发感慨眼前的烂漫秋景蕴含着作者的情怀也引起了他的共鸣,他迸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答案在哪里?明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下阕。(二)赏析下阕推荐一位同学读下阕。师:读完下阕,我的眼前清晰地浮现出两幅图画,一幅叫峥嵘岁月图,一幅是中流击水图。1赏析“峥嵘岁月图”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旧地重游
9、,往事历历,怎能不激起作者无限的感慨!想当年,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工作时,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创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深入工矿、农村,积极领导工农运动,那是怎样的岁月啊!“峥嵘岁月稠”,正是对昔日战斗生活的高度艺术概括。师:齐读“峥嵘岁月图”部分。讨论告诉我们这是一段怎样的峥嵘岁月。(读后)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明确:那是一群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方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橘子洲头,他们指点江山,慷慨陈词,他们以豪迈的气概,视军阀、官僚如粪土,作者在这里既是追忆往事,又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句作进一步的回答,正是这些有着“
10、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气概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终必定战胜和代替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2赏析“中流击水图”师:接着,作者继续以饱满有力的笔调状写胸中奔腾激荡的诗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大家反复地读这句词。师: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在盛夏水涨之时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作者写这些,除了有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呢?(再读,联系全词读,读全词。)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明确:这一句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其中
11、又暗含志向的远大,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力挽狂澜的壮举,好似听到了他们自豪的壮语!四、总览全词,进行小结学生仔细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上阕写充满朝气的万物。枫林如火,深寓他火热的革命家情怀;万类霜天竞自由,寄托着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下阕写充满朝气的人格主体。青春岁月,摆脱不了的回肠荡气;指点江山,从昨天延伸到今天的英雄本色。那时的中国,“百舸争流”,国民革命席卷南方,北方军阀的统治摇摇欲坠。面对奔腾不息的江水和争相前行的大小船只,诗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又平添出异样的严峻。是呵,就像辽阔的天空和水面,任人角逐,但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诗人的耳边,或许回荡着他五年前在湘江评论上敲响的黄
12、钟大吕:“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后来解释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说的是北伐以前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师:上阕有问,下阕有答,前呼后应,妙化无痕。同学们能不能从词的上阕和下阕里各抽取一个句子,组成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包含着作者的问,下联是作者的答。)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下联)横批:还看今朝诗言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都统一在作家诗人胸有天下,囊括四海的志向里,这就是景情志三者的统一。结束语:同学们,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欣赏它是一种寻觅与追逐。风景迷
13、人的阿尔卑斯山深谷中的路旁插着一个标语牌,提醒过路人,“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再次齐读全文,在豪迈的朗诵声中,慢慢走,欣赏吧!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比较阅读法教
14、学过程一、导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世界大战、俄 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
15、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 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 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 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欣赏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6、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二)整体感知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再读课文,深入鉴赏(一)写壮景,抒豪情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17、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2研习“中流击水”图(后三句)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二)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
18、比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沁园春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
19、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五)比较分析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思考: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
20、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五、拓展延伸朗诵诗人领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
21、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六、布置作业收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一类的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选定一首结合读诗词的方法再作分析,概括出该词的主旨。七、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词眼:看忆上阕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下阕忆:总领八句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上阕写景言志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下阕忆事抒情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经历: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
22、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作品: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评价: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二、创作背景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橘子洲,又名水陆洲,位于湖
23、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大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 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 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 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三、常识1概念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
24、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2分类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3词牌与词题词牌,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的词牌是“沁园春”,词题是“长沙”。“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