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度高三十一月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全球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已无处不见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互联网用户数量早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其中,未成年用户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未成年人正以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融入这场数字变革中。与此同时,触网的低龄化特征愈发突出。无处不在的全球互联与匿名开放的网络世界正在迅速瓦解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建立的保护屏障,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中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数字负能包括数字鸿沟、网络成瘾与网络伤害。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
2、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网络伤害则侧重强调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隐私与身心健康等巨大挑战,但无论政府还是学术界都较少关注网络伤害。一是因为未成年人面临的风险与伤害并不只是数字时代特有的现象,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因为网络世界中的伤害风险只是一种潜在可能,人们容易掉以轻心,致使日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伤害的机制措施。由于互联网能够突破线下社会的时空限制,大大增加了未成年人面临风险与伤害的概率,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构建的保护措施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在数字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网的未成年人能够远离网络风险与伤害,而本身在传统线下社会己
3、经处于困境的最为弱势的未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伤害。在数字时代,负能与赋能犹如硬币的两面。如果说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那数字赋能也无处不在,并且在持续、快速地改变世界。日前,互联网与数字工具正在重塑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助于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潜能与展示自我才能。同时,互联网与数字工具为帮助弱势的未成年人掌握传统线下社会的生活技能、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带来了新的可能。(摘编自张国胜、方紫意从负能到赋能: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治理逻辑)材料二:智能教育产品与服务是AI技术赋能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利益相关者围绕教育实际需求完成产品的研发,以智能设备、内容和解决方案等形式,打造覆盖教育全过程的服务链
4、条。AI技术还凭借其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课程和内容,增强学习体验并提高学习质量。其应用样态逐渐呈现常态化和多样化。但AI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安全威胁也不可忽视。正如尤瓦尔赫利拉所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AI系统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具有自主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它们承担了人类的部分决策功能,而这种决策受到诸多不可控因素的直接影响,不可避免地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带来风险。现阶段的未成年人还未能对自己的数字权利做出理性而成熟的决定,甚至无法意识到AI产品给其带来的安全威胁。可见,厘清AI技术给未成年人带来的风险是进行有效治理的首要前提
5、。在AI构筑的数字世界里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可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造成威胁。具体表现在:其一,AI产品可能存在漏洞,威胁未成年人的健康或生命安全。印度特伦甘纳邦在统考中采用智能分数录入系统,由于系统故障,部分参考学生被标记为缺考状态,导致多位考生自杀。其二,AI产品导致网络游戏成瘾、虚拟社交成瘾、网络欺凌等现象层见叠出,这种新型认知和社交模式会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进而诱发未成年人焦虑等心理问题。其三,基于AI技术的学习资源推荐系统过度迎合未成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形成“过滤气泡”,产生“茧房效应”,助长未成年人的惰性思维和不良习惯,造成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的封闭和僵化。AI技术给
6、未成年人的资产安全带来挑战。一方面,AI技术赋能新型诈骗,例如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影像诈骗不断涌现,未成年人相比成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其资金安全往往难以保障;另一方面,群智共享的AI时代鼓励未成年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但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又缺少相应的产权保护机制,这无疑给了社会教育机构和组织可乘之机。在数据、算法高度集成的AI时代,未成年学生使用AI产品过程中留下海量痕迹,大大增加了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权限划分和数据安全标准尚不明确,导致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数据存在被泄露、删除和修改的风险;二是个人隐私的安全边界越发模糊,智能系统和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从
7、原先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偏好等隐私,给学生带来隐私被侵犯的风险:三是在教育市场趋利模式支配下,学生的身份敏感信息和学习数据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被传播与贩卖,从而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和人格损害,甚至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教育安全问题。AI技术给未成年人也带来了社会安全风险。社会安全风险是指面向未成年人的AI产品的社会应用造成的风险。比如,AI算法难以有足够完备的数据适用于复杂多样的教育场景,由此形成的数据偏见给未成年人中的弱势或边缘化群体带来歧视风险,如英国艾伦图灵研究所指出,可能影响儿童群体的首要潜在危害是由AI驱动的歧视和不公平。(摘编自郭胜男等面向未成年人的AI安全风险:风险澄思、
8、根源透析与治理进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愈发突出的触网低龄化现象,网络世界的匿名开放,未成年人传统保护屏障的不适应性,让未成年人遭遇伤害的几率大大增加。B.互联网的发展,在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更多机会,使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潜力。C.AI技术有助于教育机构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质量,但也可能造成学生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的封闭与僵化。D.在AI技术为教育赋能时,社会教育机构的趋利性使未成年学生的知识产权、敏感信息、学习数据等面临着被侵占或贩卖的风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9、3分)A.互联网未成年用户数量占比较大,与未成年人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和互联网技术对全球社会活动全领域的快速渗透有关。B.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务院2023年发布了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材料一成文应在其发布之后。C.由于AI的算法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必须对A!的决策功能进行限定,尽量保证其合理性,同时也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D.如果试图提供一款优秀的AI教育产品,相关机构必须综合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者的意见进行考量,并提升技术的算法。3.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图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AI技术网络成瘾数字赋能网络伤害B.AI技术网络伤害数字鸿沟网络成瘾C
10、.数字赋能网络成瘾网络伤害数字鸿沟D.数字赋能数字鸿沟网络成瘾网络伤害4.在论述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风险时,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答:_。5能够指导社会治理的学术研究,往往具有现实针对性、理据充分性和措施可行性等特点,请据此对材料二进行评价。(6分)答: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山李锐远远处,山峰连着山峰,它们向上托举着,升,升,升,不知费了多大的劲,也不知受了多大的委屈,还是挣扎不过,只是默然地矗立着。崇山峻岭之中蜿蜒出一条清澈的小河,温柔着,劝说着,也许只有河流的温润才能理解大山的沉默。太阳很好,草很好,牛们也很好
11、。随着缓缓移动的脚步,和吃草时摆动的脖子,牛铃叮叮咚咚地响着,悠悠的,传得很远。牛群越放越大,可是放牛人越过越孤单:妈死了,老婆死了,后来,儿子半路上也死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和自己厮守着。可是,再后来,女儿也出嫁了。嫁女儿的时候他有些不舍,不舍可到底也嫁了。女儿一嫁,他的日子就好像是凝冻了一般:所剩下的只是放牛,只是独自一人每天呆呆地看着这些个山。猛地,有个东西白亮亮地刺进心里来:昨天晚上,队长来找他,说他老了,说放牛的活儿苦重,说村里只有牛信【注】挣的工分最多,说队里打算换一个牛信,问他愿意不愿意。“不愿意!想端我的饭碗子哩!”心里这么想,嘴里却没这么说,只是笑笑,只是说:“我还能行哩。”送走
12、队长,他提着马灯进了牛圈,看着反刍的牛们,两行老泪流下来,他问:“你们愿意吗?你们说我老吗?”牛们不说话,只把湿漉漉的眼睛恋恋地看着他。放牛人靠着一棵歪脖子的橡树坐下来,掏出烟荷包用烟袋锅挖了一阵,自制烟末随着喷出来的青烟,发出一股臭味,可放牛人却有滋有味地享受着,透过眼前的青烟若有所思地看着山脚下那个熟悉的小山庄,他和牛们就是从那儿走出来的,村西头那三间石顶石墙的房子就是他的家,他一个人的家,只要他不回家,房顶上的那个烟筒就冷冷清清地永远不会冒出烟来。有一缕烟从嘴角挤到眼眶中来,泪水热辣辣地淹没了村子和家,揉揉眼,他把视线移向别处,可不觉中又恋恋地转了回来。村子里,管成家的门口挂了一只面箩,
13、箩上缚着一条尺把长的红布条,鲜亮亮地透着刚得了儿子的喜气。黑小家年前死了老人,过年时用白纸写的对子还在乌黑的门框上贴着,字辨不出,纸还是白生生的。保成媳妇正朝院墙上搭被子,娃娃们又尿炕了。下地的人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走过村口的神树。鸡和狗的叫声像是隔了一层什么远远地传上来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都是看过无数遍的,可他觉得总没有把它们看透,自从女儿出了嫁,他就觉得这一切都和自己远远地隔了一层,倒是和牛们越来越亲近了。那头牤牛,就是儿子死的那一年出生的,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这牤牛的眼神像自己的儿子。河曲曲折折地绕着,不知道要流淌到什么地方。牛群在山坡上散散漫漫地走着,长长的尾巴在周身上下不时地甩打,轰
14、赶着围上来的虻蝇。长舌头在肥嫩的青草丛里卷来卷去,吃到酣畅处白白的口涎就顺着嘴角长长地垂下来,在明媚的阳光中拉出一道闪闪发光的弧线。或许是猛然间回忆起什么遥远的往事,它们就会中断了香甜的咀嚼从青草中抬起头来,黑而大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群山。放牛人自信地在橡树下坐着,在山坡上,在身边的这一群当中,他已经享受惯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尊严,他是它们的中心,它们是他的依靠,可是今天这自信中却夹进了一些惶恐:我真的就老得不中用了吗?工分多那是我雪里雨里挣下的,这也叫人眼红吗?嫌多,我宁愿减工分。可队长说话时的口气分明是冷冷的,是不容商量的。他只会笑笑,只能服从的,他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不服从。不由得,他又想起撒
15、手而去的老婆,半路而去的儿子,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嫁出去的女儿来。山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着,木然着,永远不会和昨天有什么不同,也永远不会和明天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人老了。放牛人细细地思量着:甩石头用的小锨已经磨得只剩下半个,若是换人,得叫队里到河底镇再去打一把新的来;下雨天上山穿的毛腿,已经防不住水了,若是换人,得叫队里再出羊毛,再纺线,重新织一副;水壶是自己预备的;再剩下的就是牛们了,跟人一样,各有各的脾气禀性,不在一块过日子谁也摸不清,心疼不心疼得看各人的良心这么想着,那惜别的凄凉又涌了上来,好像是自己要咽气了,好像自己在给儿女们一件一件地安排后事。不懂事的牛们安闲地吃着草,它们不知道,队长昨
16、晚上来过,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带它们上山的人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到那时就会是另外一个人,站在山坡上看山脚下的村子,看这些石顶石墙的房子,看这些扛锄下地的人们。他心里昏昏沉沉的,太阳很暖和,慢慢地,坐在橡树下的放牛人睡着了,一缕口水从嘴角上搭拉下来。恍惚之中,他看见自己回到了村西头那间冷清的石房里,石房里忽然热闹起来,牛们不离左右地簇拥着,口口声声叫他队长,他坐在炕头上颐指气使地分派着:牤牛你去泉上担水,黑眼窝给我烧汤做饭,长耳朵和独角去拉土垫圈。它们都是只会服从,只会笑,没有谁不听话的。他很满意,朗声问道:“我老吗?”“不老。不老。”牛们都说,都笑。可他还是老了。白胡子长了老长老长,想死,可
17、又没有病,就走到半山这棵歪脖子橡树底下,拴上一根牵牛用的麻绳,往脖子上一套,两脚悬空,死了。牛们都围上来哭,牤牛哭得最凶,他睁开眼劝牛们:“不用哭,我想死。这石顶石墙的房子我一个人住够了。山根底下这个村子我天天看,看透了。”牤牛说:“我跟你一块走!”牛们都围上来:“我们也跟你一块走!”半山里大家哭作一团,哭得肝肠寸断。他被哭得心软了:“我不死了,咱们还是都活着吧”哭着,说着,放牛人醒过来,伸手一摸,脸上湿湿的。黑眼窝下的那只牛犊子正凑在脸前头,伸着舌头舔他的脸。他不动,任那牛犊去舔。太阳很暖和。一九八八年(有删改)【注】牛信:放牛的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8、( )(3分)A.本文开头部分通过描写矗立的大山和蜿蜒的河流,暗示着放牛人无人理解的孤独与痛苦,只能与牛群为伴。B.队长劝说放牛人放弃繁重的放牛工作,队里打算再换一个牛信,这使本来就饱经苦难的放牛人内心充满苦痛和忧伤。C.放牛人靠着橡树,望向山脚,看着村西头自己的那三间石顶石墙的房子,想起昨日队长的到访,此刻泪水热辣辣地流出来,恋恋不舍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D.放牛人像往日一样自信地在橡树下坐着,可是今天的自信夹进了一些惶恐,这种惶恐正是放牛人卑微服从性格的体现。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屮的“刺”字写出了“队长换牛信”这件事对放牛人影响很大,也暗示了他对队
19、长的怨恨,因为放牛已然成为放牛人单调且孤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B句子运用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这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述一致。C句子巧用比喻,将牛嘴角的口涎比喻成闪闪发光的弧线,形象生动地写出牛在草地上吃草时的悠闲惬意。D句子属于环境描写,太阳的“暖和”与“心里昏沉沉”相对,反衬出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了人物命运的悲惨。8.文章结尾的梦境中,牛化成人围在放牛人身边,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二者的写法虽都荒诞离奇,但作者的写作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_。9.“看山中对人性的赞美隐藏于悲剧的人生底色之下,同时小说没有激烈的外在
20、矛盾冲突,而是在平衡稳定的小说秩序中流露出作者的悲悯和反思。”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_。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轡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
21、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轡,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轡如组,两骏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材料二: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反。少焉、颜阁入见、庄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然,臣遇之。其马必败。”庄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颜阖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曰:“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故乱国之使其民,不论人之性,不
22、反人之情,烦为教而过不识,数为令而非不从,巨为危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为继矣。以为继,知,则上又从而罪之,是以罪召罪。上下之相仇也,由是起矣。故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桀、纣之禁,不可胜数,故民因而身为戮,极也,不能用威适。子阳极也好严有过而折弓者恐必死遂应猁狗而弑子阳。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有删改)【注造父:西周著名御车者。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子阳极也A好严B有过C
23、而折D弓者E恐F必死G遂应猁狗H而弑子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听狱,审理案件,其中“听”与陈情表“听臣微志”中的“听”意思不同。B.薄,指轻视,和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薄”意思不同。C.过,指责难,和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中的“舞”用法并不相同。D.胜,指经得住、胜任,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中的“胜”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子以鲁公父氏审案问孔子,由此引发了关于治理百姓的问题,文子的观点与孔子完全相反,认为应当使用严刑峻法。B.孔子认为,以缰绳御马是上策,古代善于驾车的
24、人手握缰绳,马奔跑就像跳舞一样轻快,这是马鞭达不到的效果。C.东野稷向庄公展示自己的驾车技术,庄公认为其技术高超,便命他驾车一百圈,颜阖却从其行为中预判他终会失败。D.材料二认为桀、纣实行的禁令太多,他们不能适当地运用和发挥君主的威严,因此百姓反叛,他们自己招致灭亡。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4分)译文:_。(2)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4分)译文:_。14.两则材料各以御马说明了什么治理国家的道理?请简要概括。(5分)答: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苦雨
25、初霁李觏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注】林薄:茂密的丛林草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先写积阴为患,淫雨不断,使人唯恐沉绵阴雨不可摆脱,既照应题面的“苦”,又为下句的“惊”蓄势。B.次句中的“革”字既突出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也突出了诗人对“积阴为患”,必欲革之而后快的迫切心情。C.颔联紧承“惊”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造化之功,把天地造化写活,写出了雨过天晴后焕然一新的景象。D.尾联诗人寄语残云要懂得知足,不要靠着黄河汉水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破
26、坏这美好的晴光。16.久雨初霁是古人常作的应时写景题材,陆游也曾作临安春雨初霁一诗抒发情感。两首诗的颈联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但又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_”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弹奏的手法,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一句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司马光指责自己同百姓“征利”,他的回答是“_,_”。(3)小语在学习古诗文时发现,“沦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抒发离情别绪,等等,如“_,
27、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榫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可谓 A ,考古发现,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时期,就已出现了榫卯结构的木构件。而后几千年,榫卯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多个应用、发展高峰。在建筑领域,辽代的应县木塔是榫卯结构应用的典型案例。全塔主体由数万个木构件搭建而成,900多年来,历经多次地震却始终 B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榫卯结构的设计。在家具领域,明代榫卯家具把中国传统家具推向发展顶峰。在这一时期,匠人们不断提高榫卯制作技艺和应用,制作家具能够不用一钉一胶,实现构件合理连接,家具结构科学。从应县木塔到美观实用的家具,几
28、块普通的木头因榫卯变得如此牢靠,原因何在?专家认为,榫卯利用错位、限位、避让的设计理念,让构件柔性组合在一体,达到“牢而不固”的效果。错位,简单理解就是留间隙。很多人认为榫卯(甲),实则不然。榫与卯之间都存在一定间隙,有一定的灵活性。榫卯间隙让建筑连接的节点如同弹簧一样,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尽管看似因摇晃产生了结构变形,但只要不折榫、不拔榫,就能“晃而不散,摇而不倒”。限位,可以理解为(乙)。榫卯通过榫与卯形状的恰当组合、销和销孔的运用,限制了构件位置水平方向的移动。避让是指榫卯构件彼此避让,不在一个交点相遇,不影响家具的美观和坚实。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榫卯结构逐渐应用于不同材质,也形成了不
29、同结构形式。但无论是何种材质与形式,本质上都是“错位、限位、避让”理念的体现。榫卯结构在一凹一凸之间,看似矛盾实则互补对方之缺,可以达到巧妙的平衡,这其实就是中国“和”的思想体现。18.文中第三段中加点的“如同”,如果替换为“好像”,虽都能保持基本的比喻意义,但在表达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请简要比较。(5分)答:_。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A:_B:_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1)语句_,修改为:_。(2)语句_,修改为:_。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30、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甲乙22.文中画波浪线的“牢而不固”,有人说自相矛盾,有人说表述恰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答: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那么,仅仅靠“质疑”就能取得进步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度高三十一月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材料一指出,互联网与数字工具只是有助于未成年人最大化的发挥潜能)2.B(
31、材料一成文应在其发布之前)3.C(根据材料二,互联网下的 AI技术不一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反而有诸多潜在伤害.根据材料一,数字赋能可以给未成年人掌握传统线下社会的生活技能等带来可能,即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根据材料一,网络伤害侧重安全、隐私、健康风险.是否使用互联网会造成数字鸿沟)4.产生风险的主体不同:材料一侧重于阐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风险,材料二侧重于AI技术带来的风险;论述角度不同:材料一重在阐述风险的产生原因,材料二重在梳理风险的具体表现。(每点2分)5.本文针对AI技术正在给未成年人带来风险这一普遍现象展开分析,体现了现实针对性;本文多处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说理,体现了理据充分性;本
32、文未对这一现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具有措施可行性的特点。(每点2分)6.C(“有一缕烟从嘴角挤到眼眶中来,泪水热辣辣地淹没了村子和家”由此可知“此刻泪水热辣辣地流出来”不是因为“想起昨日队长的到访”)7.D(A项“暗示了他对队长的怨恨”错;B项“意境和情感表述一致”错,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陶渊明归隐的喜悦之情;C项“口涎”与“弧线”不构成比喻)8.看山中的梦境更侧重于人物心理呈现与转变.牛化成人的梦境描写是放牛人对现实的理想化呈现,侧面反映放牛人无法摆脱苦难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推动人物内心由凄凉转向释怀。促织中的异化隐喻文章主旨.蟋蟀价值连城,相比之下,人贱如草芥,魂化促织这种荒诞处理旨在批
33、判黑暗社会对人压迫的现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小说赞扬了放牛人虽饱受苦难仍葆有善良坚韧的美好品质.他即将离开牛群却依然操心着放牛的事情;在经历种种苦难后,虽内心凄惨,但最终仍选择坚强面对。淡化情节。小说主要通过对放牛人心理与大山环境的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直接的矛盾冲突。内心冲突的自生自灭使小说秩序趋于平衡稳定,(放牛人由“自信”到“惶恐”再到思量走后安排)放牛的内心冲突在自我接受中消解;(从痛苦寻死到“咱们还是都活着吧”)内心的矛盾在牛群抚慰下释怀。(实际上这片古老大地也正是在矛盾的自生自灭中维系着心理的平衡和秩序平衡)透过这种平衡,作者寄寓
34、了对世代扎根土地的农民生存和精神困境的悲悯,也反思了大山中人们自我催眠,逆来顺受的文化心理。(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EG11.D(两句意思不相同,经得住、胜任/尽。句意:加重负担而百姓不能胜任./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12.A(“文子的观点与孔子完全相反,认为应当使用严刑峻法”错误,文子只是提出“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对以礼治民提出疑问,但并非完全否定礼治,主张严刑峻法)13.(1)用礼来整治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用刑罚来制止犯罪,那么百姓就会畏惧。(句意2分,“齐”“耻”各1分)(2)东野稷凭借驾驶马车的技术得见鲁庄公,前
35、进后退都符合拉直的墨线,左右转弯都符合圆的标准。(句意2分,“御”“旋”各1分)14.材料一孔子通过对比用缰绳和用鞭子御马的结果,说明治理国家要重视礼法而非刑罚。材料二通过写东野稷累坏马的故事,说明治理国家的政令和刑罚不能过重。(5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到卫国去.卫国将军文子问孔子说:“我听说鲁国的公父氏不能审理案件,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我不知道他不能审理案件.公父氏审理案件,有罪的人畏惧,无罪的人羞耻。”文子说:“有罪的人畏惧,这是审理案件审察得清楚、用刑恰当;无罪的人羞耻,为什么呢?”孔子说:“用礼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用刑罚来制止犯罪,百姓就会
36、畏惧。”文子说:“现在用刑罚整治百姓,刑罚尚且不能制服犯罪,什么礼能用来整治百姓呢?”孔子说:“用礼来整治百姓,用驾车来打比方,礼法就像缰绳.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用驾车来打比方,刑罚就像鞭子。手握缰绳在这边驾驭,马却在那边跑动,这是善于驾驭马的人。如果不用缰绳而只使用鞭子,那么马就会迷失道路。”文子说:“从驾驭马来说,右手握住缰绳,左手挥动鞭子,不是更快吗?如果只是握住缰绳而不用鞭子,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孔子说:“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驭马的人,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丝带,两旁的马像跳舞一样轻快,不是靠鞭子的帮助。因此先王重视礼而轻视刑罚,所以百姓听从命令。现在废弃礼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凶暴。”材料
37、二:东野稷凭借驾驶马车的技术得见鲁庄公,前进后退都符合拉直的墨线,左右转弯都符合圆的标准.庄公说:“好。”认为东野稷驾车的技术高超,即使是造父也不能超过他。于是命令他驾车转一百圈再回来。过了一会儿,颜阖进宫拜见庄公,庄公说:“你遇到东野稷了吗?”颜阖回答说:“是的,我遇到了他。他的马肯定会失败。”庄公说:“为什么会失败呢?”过了一会儿,东野稷的马疲惫不堪地回来了。庄公召来颜阖问他说:“你怎么知道他会失败呢?”颜阖回答说:“他驾车时进退能够在一条直线上,左右转弯形成规整的弧形,即使是造父驾车,也不能超过他。刚才我遇到他,他还在不停地要求马,我因此知道他会失败。”所以混乱的国家役使自己的百姓,不了
38、解人的本性,不反求人的常情,频繁地制订教令,而对人们不能掌握却加以责备,屡次下达命令,而对人们不能听从却加以非难;制造巨大的危难,而对人们不敢迎难而上却加以治罪,把任务弄得十分繁重,而对人们不能胜任却加以惩罚。百姓前进就希望得到赏赐,后退就害怕受到惩处。当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时,就会做虚假的事了。做虚假的事,君主知道了,跟着又加以惩处,这样就是因为畏罪而获罪。君主和百姓相互仇恨,就由此产生了.所以礼仪繁琐就不庄重,事情繁琐就没有功效,政令苛刻就不被听从,禁令多了就行不通。夏桀、商纣的禁令多得数不胜数,所以百姓因此遭受杀戮,到了极点,他们不能恰当地运用君主的威严。子阳非常喜好严厉,有个在子阳面前弄
39、断了弓的人,担心自己一定会死,于是乘追赶疯狗之机杀死了子阳。周朝的鼎上铸有窃曲形的花纹,形状很长,上下都弯曲,以此表明过分到极点的害处。15.D(“靠着黄河汉水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错。“莫依河汉更油然”中的“河汉”指天上的银河)16.李诗用的是正衬(“以乐景衬乐情”)。(1分)颈联写出了雨后天晴,路上泥泞变少,车子跑得更加轻快欢畅以及树林中雨水被晒干,林中野果丰富,果味鲜美的景象。多角度描写,展现了久雨“初霁”后焕然一新的景象。(1分)每一个场景都令人心生欢喜,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愉悦和欣喜之情。(1分)陆诗用的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1分)面对明艳的春光,诗人无事而作
40、草书,晴窗下品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充满闲情逸趣.(1分)而实际上,这些生活细节只是诗人消磨时光的手段,反衬出诗人客居京华时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郁闷与惆怅、落寞与无聊。(1分)(每一点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解说1分,情感1分。第点中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极度喜悦之情均对。第点中若答“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不愿入京;不肯趋炎附势,急于回到山阴的心情”或“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等均对)17.(1)轻拢慢捻抹复挑 唯见江心秋月白(2)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3)示例: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41、18.虽然“好像”也常用于表示比喻,但它相对“如同”来说,有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或猜测意味。因此,在本文语境下,“好像”会让读者对榫卯间隙与弹簧之间的相似性产生一丝疑虑,不如“如同”那样肯定和直接。(每点2分)19.A:源远流长 B:稳若泰山(每空1分)20.(1)语句,修改为:匠人们不断提高榫卯制作技艺和应用水平(搭配不当.“提高”与“应用”搭配)。(2)语句,修改为:使(或“使得”)家具结构科学(偷换主语。整个句子的主语应为“匠人们”)(每处2分)21.甲:是严丝合缝的连接 乙:限制榫卯构件的位置移动(每处2分)22.观点一:表述恰当。“牢”体现了榫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不固”则强调了其灵活性,即通过间隙和柔性组合实现一定的形变能力.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榫卯结构的独特魅力。观点二:自相矛盾。“牢”意味着坚固、牢固,而“固”也有坚固之意,“牢而不固”在语义上相互冲突。通常我们理解的牢固是一种稳定不变的状态,既然已经很“牢”了,又说不“固”,让人难以理解其确切的含义,容易引起歧义。(3分。表明看法得1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合理得2分)23.参见2024年全国高考湖北省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