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专题议论文的文体架构考向分析议论文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议论文是考场中最为常见的文体,它最能够体现考生的素材处理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写好议论文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一、议论文的三个要素(一)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和旗帜,没有论点或论点含糊,论证也就失去方向,结果是不知所云。1论点的要求(1)正确论点根植了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正确的。(2)鲜明有明确的褒贬立场。(3)新颖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4)唯一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可以有几个分论
2、点。2论点的提出虽说中心论点可放在题目、开头、结尾或文中,但作为考场作文,论点应放在开头部分,开篇之后迅速入题,在200字以内将自己的观点亮明,这样可使阅卷老师在第一时间迅速直观地把握文章大意,对作文是否切题有一个总体印象。中心论点应该用肯定判断句表述,或者用具有判断意味的陈述句表述。如:“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亲身实践得到的结论才是真实可靠的”“拒绝平庸方能有所作为”。不能使用问句,也不用短语。如2021年全国甲卷优秀作文可为与有为的开头:当今社会竞争加剧,每个人身上的压力倍增,于是乎,“躺平”成了话语,“佛系”成了主义。仰望星空的眼神逐渐空洞,低头专注的仅仅是尺寸之间,这
3、些“万事不可为”之信念确乎不该是我们青年一辈所应有所该有的。请谨记,相信“可为”才能实现梦想,坚持“有为”才能书写华章。开头部分非常清楚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便于阅卷者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二)论据议论文的论点确立以后,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叫论据,只有举出足够的事实或说出正确的道理,才能证明论点的正确性。1论据的类型(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在运用事实论据时,常把对典型论据的剖析和概括性论据的列举结合起来,从而使论据材料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更具说服
4、力。(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是指为论证某个问题或者观点正确或错误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长期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2论据的要求(1)正确能紧扣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不能让论点和论据分离。若与论点无关,再生动的论据,也不能选用。(2)真实列举的事实、数据等要真实可靠,要经得起考验。要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只有论据确凿可靠,才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才能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3)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使
5、用论据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我姥姥说”“张三李四说”“有人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4)新颖选用能打动人且一般人不太熟知的事例作论据,不要总选大家熟悉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新颖与陈旧是相对而言的,要使所摆的论据新鲜一点,可以从三方面考虑:别人不常用的;新近发生的;旧论据新角度。(5)概括叙述论据时用较概括的语言,能把与论点有关的主要事例说清楚就行,不要对事例作详细叙述,尤其不能有细节描写,以免写成记叙文。3论据的使用使用论据不是把论据简单地罗列在论点后面,而是要对论据进行分析,和观点契合起来;作为论据的材料往往有多层内涵,要根据需要进行表述,即选好角度、侧重点;
6、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要简洁,一般情况下只要说清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结果即可,有时还可以更加灵活。(1)紧扣论点,合理剪裁一则事实材料不是单一的信息体,而是诸多信息的集合,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写出切合不同立意的议论文。但有些学生在选用事实论据时往往习惯于照搬照抄,让其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于文章中,结果自己选择的材料枝蔓丛生,无法和议论文的主题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此一来,文章不具备说服力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在具体写作中,我们要以立意为标尺、剪刀去丈量、裁剪事实材料,使之合乎行文要求,以实现其最大效力。(原稿)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依据现实来进行选择。
7、鲁迅先生痛心疾首于国人的麻木不仁,选择做一名文学斗士来医治国人的灵魂,他本可以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改稿)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依据现实来进行选择。鲁迅先生本可以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但他痛心疾首于国人麻木不仁的现实,认为医治国人的灵魂比医治国人的身体更重要,毅然弃医从文,发出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呼告,拯救了不少麻木不仁的心灵。这段文字的观点是“要依据现实来做出选择”。原稿事例侧重的是鲁迅先生本可以成为医术高明的医生,但他选择了文学。显然不能扣紧论点。(2)剔“肥”拣“瘦”,叙例精要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引述而不是描写,是择要交待,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
8、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引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比较新颖的论据应详尽点,家喻户晓的事例则尽可能概括。单个论据篇幅要短(少于150字)。如: 注重小细节,成就大梦想。李玉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每天不停地倾听、模仿、学习他人。这就是他的胜人之处,能够将小事情做到极致。李玉刚少年时家里很穷,很早便辍学去打工,由于对音乐的热爱,他选择在一家歌厅打工。每天听着歌手们的歌声,他也无比渴望去唱歌。所以他学习,注重歌曲的每一处音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在准备四美图这个节目时,他说:“我几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相关资料,包括
9、分析、鉴赏专家的不同观点,并考虑如何诠释它们。”(195字)对细节的注重,成就了他在舞台上完美的表现。 这个例子存在叙述过细、啰嗦赘余的问题,需要我们简明扼要,剔“肥”拣“瘦”。剔除不能突出论点的介绍,如“李玉刚少年时家里很穷,很早便辍学去打工”;剔除不能突出论点的对话或者不能突出论点的转述,如“他说”可以删除。 可作如下修改: 注重小细节,成就大梦想。少年时的李玉刚就怀揣着“歌者”的梦想在歌厅打工,他注重歌曲的每一处音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天不停地倾听、模仿、学习他人。(63字)对细节的注重,成就了他在舞台上完美的表现。 这样升格之后,剔除了繁杂的内容,论述语言更加简明扼要。(3)多向并举
10、,拓展广度对一篇充实的议论文而言,事实论据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材料,但在构建的过程中若只是一味地堆砌事实论据,而不讲求一定的方法技巧,则可能使文章出现“材料单一,枯燥无味,偏狭不周,漏洞百出”的硬伤。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材料的特点,如从时间上分,有古代事例,也有近现代、当代事例;从地域上分,有本国的事例,也有外国的事例;从性质上分,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从范围上分,有点上的事例,也有面上的事例。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以上区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组织,或做到古今结合,或做到中外并举,或做到正反相映,或做到点面互补。如:(古今结合)诸葛亮谨记刘备遗言,尽心辅佐刘禅。他明知敌强我弱,却义无反顾地六出
11、祁山,最终病故于阵前。他本可以弃政治、诺言而去,在山林中逍遥,然而,道德告诉他,只有“鞠躬尽瘁”,方能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当代的一名公交车司机黄志全,也在用生命实践着道德。在心脏病复发之时,他忍着剧痛,刹车、靠边、打开车门。车安全了,乘客安全了,行人安全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中外并举)马克思如果不用他毕生的精力矢志不渝地追求,大英图书馆地板上那两个深陷的脚印又怎能引导通向人类解放的道路?刘翔如果不用矫健的双腿奋力地奔跑,又怎能实现他为亚洲赢得第一枚跨栏金牌的价值?(正反相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文天祥和郑思肖宁死不屈的气节既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12、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最终名垂青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厚颜无耻的慈禧竟然为了一己之私欲而不惜抛弃国家的尊严,倾全国之财物去讨好各帝国,所以留下骂名也就不足为怪了。(点面互补)古有晏子使楚,楚国刻意刁难,开了个小门让晏子钻。晏子据理力争,说:“下等人出使下等国家,小国开小门。”他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负气回国,而是适时弯曲,据理力争,用言辞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与祖国的尊严。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刘备三顾茅庐,他们能屈能伸,屈为积蓄力量,伸为博取尊严。(4)叙议结合,深入分析 论据后要加上适当的“议”来分析,使论点与论据融为一体,而不是油水分离。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
13、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引用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运用论据时,要视野广阔,精心选材,细心加工,用厚重的责任意识和时代意识去挖掘论据背后的深层含意。叙议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先叙后议,边叙边议,先议后叙再议。如: “留学教父”俞敏洪同样是一位赢在“弯道”上的成功者。他的人生“弯道”,虽然没有速度的比拼,但同样需要敢于超越的勇气。当那个被同学们嘲笑发音不准的俞敏洪皱着眉低着头的时候,他正经受着挫折与痛苦的锤炼。然而,处在深不可测的谷底,他依然在心底刻下“危急之时正是转机之时”的信条,坚信着那句“不放弃,不抛弃”的诺言,苦学英语,
14、自我完善,最终完成了人生的超越,成功地创办了国内最权威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俞敏洪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弯道”上的超越,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赢在弯道片段) 这个片段采用了“先议后叙再议”的方式。作者先提出观点:俞敏洪同样是一位赢在“弯道”上的成功者,他的人生“弯道”同样需要敢于超越的勇气。接着叙述了他苦学英语,最终创办了“新东方”的事例。最后以俞敏洪的经历启示人们:要实现人生“弯道”上的超越,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 (5)舍旧求新,化熟为生旧素材,大多数同学看到的是人们都能看到的,或者是表面上的含意。如果从这个角度去作论据进行论述,必定是比较俗套的,没有多大新意。
15、而如果我们能从陈旧的素材中发现别人都没有看到的问题,旧素材就能翻出新见解,老树就能发出新芽,同样是可以运用的。如考场作文廉蔺嫌隙谁之过片段: 蔺相如大智大勇、胸怀宽广,廉颇知错能改、率直鲁莽;蔺相如如鲜花一朵,廉颇似绿叶一片,廉颇的狭隘自私映衬蔺相如的虚怀若谷。何以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廉颇、蔺相如嫌隙谁之过? 成就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的是“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谁的功劳大?“渑池之会”上,蔺相如智勇双全不卑不亢呵叱秦王,保全了赵王的面子,击碎了秦王胁迫赵王割地的美梦,挫败了秦国想在外交上挟持赵国的阴谋,抑制了秦国的嚣张气焰,功在赵国,享誉天下。蔺相如功大,但廉颇功更大。第一,廉颇在送赵王出境时,
16、提出了宁肯立太子为王也要维护赵国领土完整的策略,这个被赵王首肯的策略可谓是蔺相如在渑池会上行事的指导思想。廉颇是政策的制定者,蔺相如是政策的执行者。第二,蔺相如呵叱秦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其根本原因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统率赵国军队的正是“以勇气闻于诸侯”的“赵之良将”廉颇。秦赵渑池之会,人们看到的是在前台表演的蔺相如,忽视了在后台策划和导演的廉颇。蔺相如靠勇气表演,廉颇凭“经验”导演,分工不同,功劳相同。 可以说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一直以来,蔺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形象深入人心,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眼光独到,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分析,廉颇凭经验、策略比
17、蔺相如的功劳更大,却不为人们所首肯或发现。这样的分析又与文章的观点契合。可以说,作者从旧素材中看出新意来,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三)论证有了正确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还须借助一定的论证方法才能使论点得以阐明。由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构成了不同的事理,这就要求我们在论证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方法,以便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论证论点,使论点的正确性得到全面、充分和深刻的证明。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事例论证法(例证法)、引用论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喻证法)、正反对照法(对比法)、类比论证法(类比法)等。1举例论证法(例证法)举例论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包括
18、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运用例证法,需要注意以下五点:(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说,可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且按古今中外的顺序依次排列。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列举。(4)举出事例之后,要深入挖掘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揭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2022年新高考卷优秀作文夯实基础根基牢,循序渐进入佳境一文中写道: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渐臻妙手之境。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听从导师的教诲,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鸡蛋,打
19、下了良好而扎实的根基,在他以后的创作中,画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最终成了历史上的一代名家。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纸片上都写满了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是为了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然后随时可以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文学作品中。达芬奇和杰克伦敦以本手的功夫为基础,达到妙手之境。列举达芬奇和杰克伦敦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夯实基础,才成妙手之境”的观点。2引用论证法(引证法)引用论证法,即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或问题正确与否,适当地引用一些具有理性色彩的论据,这些论据可以是科学原理、理论、公理、定律等,也可以是名言警句、导师教导、经典著作中的论述等,还可以是生活中的
20、格言、谚语、俗语等。运用引证法,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志向高远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要简洁,不宜过多。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题,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化。(4)要有分析,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要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同时要联系观点,作出阐发。如果引用的是通俗语句,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词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等修辞手法,也要作一些阐述,使论据含意
21、更清楚地显现。引用论证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分析论点”。如2022年新高考卷优秀作文循序渐进为真谛,夯实基础谱新篇一文中写道:魏征曾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根本不固,焉得森茂喜人的参天之木?活水不来,焉得天光云影共徘徊?宋濂出身贫寒,一心向学。他亲手抄书执经叩问,积累知识之小流,以成江海,方成明代大儒。全红婵热爱跳水,百炼成钢。她不分日夜勤学苦练,积累技能之跬步,以至千里,终成奥运冠军。若他们缺乏循序渐进的积累,而是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日修建成罗马,哪来宋濂匠心独运的诗文,又哪来全红婵技惊四座的跳水?他们以本手的功夫为基础,方能臻妙手之境。这段文字首先引用魏征的文
22、字说明夯实基础的重要性;然后举出宋濂和全红婵的事例,分析他们是如何“以本手的功夫为基础,方能臻妙手之境”的。3对比论证法(对比法)对比论证法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突出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对比既可以是观点之间的对照,也可以是论据材料之间的对照。运用对比论证需要注意以下五点:(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2)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3)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
23、;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4)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5)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其中蕴含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如2022年高考模拟卷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一文中写道: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
24、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日本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25、!”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这一中心论点。4比喻论证法(喻证法)比喻论证法,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论证与被比喻事物相类似之理的方法。换言之,就是用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中所包含的道理作比方,来揭示或阐明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中所包含的道理。这一形象化的论证方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比喻论证,需要注意以下五点:(1)用来作比的事物必须可信,要选择人所共知的,要具体、浅显而新颖,通俗易懂。(2)要找准作比喻的事物和论证的道理之间的
26、相似点。本体与喻体既要有相似点,又不能是同类事物,否则便构不成比喻。(3)要生动、简明。不能让用来作比喻的事物掩盖要论证的道理或减弱论说力度。(4)要把比喻的内容和文章议论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能在比喻时抛开议论。(5)用成语、寓言、小故事来作比喻论证,要根据写作需要适当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便于读者明白深刻的道理。如2022年新高考卷优秀作文本立而妙生一文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果把学问、技艺上的成就创造比作一棵树、一条河,基础就是其“根本”“泉源”。打实基础就像种子破土之前,扎生根系,向大地吸取水分和营养。它是不断学习、蓄积、规范的过程。红楼梦中,香菱
27、学诗偏爱“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认为新奇有趣,而黛玉认为“断不可看这样的诗”,要先从王维的五律、杜甫的七律、李白的七绝各一二百首学起,以这三人做底子,进而再读陶渊明、谢灵运。为什么各要一二百首?非此,不足以懂诗情。为什么先学格律诗?非此,不足以入诗理。黛玉的指点启发我们,任何创造都不是空中起楼阁,它离不开丰厚的底蕴和对规范的熟知。这段话前半部分运用比喻论证法,论证了打实基础的重要性。5类比论证法(类比法)类比论证法,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自己创设的情境。运用类比论证,需
28、要注意以下四点:(1)运用类比时所选取的事物要同类,具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如不属于同一类事物,虽有相似点,也只可以用比喻,而不能用类比。(2)运用类比的事物必须是人们熟知的事物。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针见血。(3)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这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4)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如2022年高考模拟卷优秀作文抽丝剥茧,直击本质一文中写道:问题的本质,是矛盾的发源地。解决鼠患问题,不是将老鼠吃掉的粮食补满,也不是堵上老鼠洞,前者是被动接受后果,
29、后者是单纯从事物反面采取行动。发烧不仅要降温,更要找准病因,就是发现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现本质,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被表象迷惑,没有深入分析而做出的改变是错误的延续和扩大。20世纪初,苏联曾在世界上闪耀万丈光芒,国力的迅速发展,使苏联逐渐挺直了腰杆。但在斯大林模式僵化后,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对本国的困难状况有所了解,但改革都未抓住根本上的问题,从而导致了错误的扩大。虽然他们都不断地在苏联这架“飞机”上修修补补,但由于未能抓住本质,“飞机”的要害之处依然脆弱不堪,因此苏联的解体也就成了必然。这两段文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从各个层面搜集素材进行类比
30、。一是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比如解决鼠患和发烧的问题来源于生活,显示了考生平日良好的思考习惯。二是善于选用历史素材,比如苏联的素材,让读者认识到被表象迷惑的巨大的危害。二、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议论文的结构,实际就是作者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思路,而这一过程是跟人们认识一个新事物的一般规律相一致的。因此,选择、安排恰当的议论文的结构,对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总)本论(分)结论(总)。这是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结构。“引论”又称“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把所要议论的课题摆到读者面前。好的“引论”应简明、新颖。“本论”又称“正论
31、”,是分析问题,即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论述几个问题,也可以论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写本论应做到:紧承引论、力避重复。“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通常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但结论与结尾并不是一回事。结论大于结尾,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结论部分应做到干脆利索、形象含蓄。在本论部分,通常采用以下结构模式。考向(一)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是本论部分的常见模式。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分论点并列式模板,要求文章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
32、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模式图解典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刘基在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像松、楠、柏等可以做栋梁的树木,须三五十年才能长成;像柽、柳等树木,一种就活,却只能当柴烧。短期来看,栋梁材得利慢,木柴材得利快;长期来看,得木柴材的利是一,而得栋梁材的利是百。一个以种树为业的人,两种树全都栽种,世世代代享受好处,成为国内最富有的人。这人的邻居家境贫寒,非常羡慕,就效仿他,但种植松、楠、柏不到三年,不等成材就砍伐了它们,认为这样能常获利,但仅能供他吃一日两餐,没有剩余。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
33、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所给材料为一则寓言故事。读懂故事,明晓其寓意是解题的关键。故事中以种树为业的人既种木柴材,也种栋梁材,故能世代享受好处而富有。贫寒的邻居也学着种栋梁材,但获利心切,不等栋梁材长成就将其砍伐以求“常获利”,故只能得小利。贪小失大,使其不能致富。对贫者而言,仅种栋梁材不能解决迫切的生活所需,而种木柴材虽能解决眼下之需却又不能得到长久的富足。富者之所以世代享受好处,是因为其同时种植这两类树木,既解决了生活所需,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又能以此为基础投身于更长远的财富累积。立意时,可论述目光
34、“短浅”与“长远”的关系,也可论述“要全面地看待问题”的哲学道理。【参考立意】(1)做事情不能好高骛远;(2)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关系;(3)要全面地看问题。【例文展示】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世人皆知松、楠、柏等树木可为栋梁,种之可获利丰厚,但依旧有人种下松柏却只能勉强果腹,原因何在?因为他只看到了松柏稍有成长便可砍掉、卖掉的蝇头微利,却等不及松柏三五十年的漫长成长。贪小而失大,可谓短视。(结合材料分析)世间悲苦者大多类此,人生如逆旅,当你执着于眼前的一时风月美景时,往往会因流连其中而忘记了赶路,终究所行不远,无法到达自己心中的星辰大海。唯有舍弃眼下诱人心志的一朝风月,不拘小利,方可见人
35、生的万古长空。(点明主题)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舍弃的是小利,得到的是大利。(分论点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告诫我们:“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引用论证)捕鱼的细网不能进池塘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伐木要给树木留下成长的时间,这样你舍弃的只是眼下的小鱼和不成材的树木,却能得到吃不完的鱼鳖和用不完的材木。以小利换取大利,如此简单的道理,倘若我们还无法做出明确的取舍,可谓愚矣!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舍弃的是短视,得到的是格局。(分论点二)1949年,柳亚子给毛泽东写诗发牢骚,说自己打算隐居,毛泽东当即写诗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他投身
36、于新中国的建设。一句“风物长宜放眼量”,彰显出伟人高远的目光和不凡的格局,也启发柳亚子为新中国的建设积极奔走。(事例论证)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舍弃的是诱惑,得到的是人生的完满。(分论点三)人生在世,最大的障碍其实并非挫折磨难,而是让人迷醉的诱惑。传说有一只猴子于深山中观仙人下棋,学得非凡棋艺,下山挑战各路高手,无一败绩。但它最后却在一个棋艺一般的智者面前折戟,只因智者在棋盘边上摆了一盘水蜜桃。那水蜜桃散发出的诱人气息,让猴子在下棋过程中心神不定,最终败给智者。猴子不是输在能力,而是输在无法舍弃诱惑。诱惑乃加了蜂蜜的鸩酒,只有坚决地舍弃,才能得到人生的完满。面对利益,唯有舍弃小利,才可获得大
37、利;面对世界,唯有抛却短视,方可成就非凡的格局;面对人生,唯有抵制诱惑,才能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实现人生的圆满。惟愿我们能够时刻铭记:舍一朝风月,才可得万古长空。(结尾再次点题,收束全篇)【评点】文章标题中的“舍”与“得”相对,体现辩证思维,且全篇围绕标题进行多方面的论证,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文章以“总分总”结构展开,主体论证部分从面对利益、世界、人生三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且引用论证、事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并用,呈现出逻辑性强的表达能力。发展等级方面,文章标题化用“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富有文采,且文章论据充足,文句有表现力。考向(二)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是本论部分的常见模式。“层进”式结构,顾名思
38、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次序不能颠倒。运用层进式结构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模式图解典例 2 (2022全国甲卷)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见专题九“分点突破一”典例11。【例文展示】他山之石可借鉴,自出心裁别有机“翼然”二字仅着眼于桥上之亭,忽视了
39、亭子“压水而成”的特点,与其所处的景致不符;“泻玉”二字虽切合景致特点,却粗陋不雅,不适合用于省亲别墅;“沁芳”二字则着眼全局,不落俗套,蕴藉含蓄,契合题意。由此可见,“复制粘贴”不可取,借鉴模仿无新意,根据情境进行创新才能别有一番天地。不惟艺术,为人处世、国家发展亦是如此。(开篇引述材料内容,由艺术延伸到个人、国家)“直接移用”虽然便捷省力,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分论点一)古有晚清政府不结合国情盲目照搬他国经验进行改革,注定失败;今有越南一博主,从服饰到发型,再到视频取景和拍摄,都复制李子柒,却忽视了李子柒的视频中所流淌着的烟火气息和田园梦想,最后只能潦草收场。简单的复制,不仅不能带来预期的
40、效果,相反还会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般贻笑大方。“借鉴化用”虽然也可惟妙惟肖,但永远成不了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分论点二)满天星辰中,我们能记住的永远是独一无二的月亮。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他的画,只能是画匠,学到他作画的精髓并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才能成为大师。帝国主义列强肆虐中国之时,孙中山先生奔波万里,借鉴西方的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并决心走资本主义民主道路救中国。但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根本,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借鉴化用”虽也有可取之处,但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独一无二。(过渡句,引出分论点三)凭借20
41、21年春晚一举出圈的河南卫视,依托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核,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奏出了文化的强音,激起了文艺领域的“一池春水”。同样,在科技发展领域,从花费高昂费用的“直接引进”到亦步亦趋的“借鉴模仿”,再到今天的自主创新,中国立足国情,深入挖掘创新人才优势,从“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智造”。复制不可取,借鉴须有度,切合实际进行创新才是王道。(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独特情思,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悠然心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意境,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情怀哪一个不是在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体悟之后,才
42、把万种风情、千般情思凝聚笔端?他山之石,不过是工具;自出机杼,才会有别有意趣的收获。(回扣标题)【评点】文章紧扣材料观点进行立意,在对比中强调“根据情境进行创新”这一观点,立意精准。文中所举事例丰富多样,内容充实。文章开篇引述材料内容,分别对“翼然”“泻玉”“沁芳”进行分析,由艺术创作引申到为人处世和国家发展,自然点题;主体部分从三个分论点的角度进行论证,且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论证充分;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篇,首尾圆合。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文章列举大量事例进行论述,内容丰富;多处引用古代诗文名句,且语言多有诗意,富有文采。考向(三)对比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是本论部分的常见模式。分
43、论点对比就是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1)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的比较,叫作“横比”;(2)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的比较,叫做“纵比”。模式图解典例 3 (2022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
44、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材料意在让考生阐释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具有哲理意味,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围棋中,本手是最基本的下法,虽简单,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入门途径,是起步,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源。妙手是在本手的基础上的巧思妙想、灵活运用和高瞻远瞩,是创造,是探索,是提升,更是智慧。只有对本手掌握全面,理解深刻,才可能
45、出现妙手。俗手是没有本手做根基的无所适从,没有妙手做依托的盲目迷茫,既无技术含量,也无妙思可言,只会满盘皆输,是既无本手也无妙手的结果,是没有胜算可言的,是最不可取的。据此考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工作、做事甚至治国,可以由个人、国家延伸到社会层面。只有扎扎实实学好基本功,做好充分的准备,埋头做实事,干好基层的民生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不投机取巧,不偷工减料,不敷衍潦草,才能搞好学习,干好工作,做好事情,治好国家。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渐入佳境,灵活变通,妙手绘蓝图,巧手筑高楼。否则,便只能以俗手将一手好牌打烂,以败局收场。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从学习、工作、做事、治国中
46、选择一个方面阐释其中两者或三者的关系,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从个人到国家层面谈如何用好本手,避开俗手,达到妙手境界。较好的立意角度有夯实基础与发展提升、磨砺功夫与目标达成、基础与创造、守正与创新等。【参考立意】示例:(1)打好基础,筑牢根本。(2)夯实基础,欲速则不达。(3)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4)学好本手,不以俗手造败局。(5)用好本手,避开俗手,致妙手境界。【例文展示】筑牢基石,点亮青春熟悉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的下法有三种,即本手、妙手和俗手。本手是入门,是根基;妙手出人意料,棋高一着;俗手根基未稳,一着不慎,全局受损。由围棋之道延伸到我们的人生成长,不亦如此吗?(紧扣材料,由围棋智慧
47、推及人生道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脚踏实地,筑牢基石,才能有所创造,成就非凡人生。(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戒骄戒躁,筑牢人生基石。(分论点一)就下围棋来说,初学者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人生也是如此,要戒骄戒躁,夯实基础。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学习一门技术还是成就一门学问,入门须“正”。此“正”如围棋“本手”,需有扎实的基本功,切忌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未有根基未稳而能从容致远者。如果王羲之没有日复一日刻苦练字,打好书法的根基,哪有他后来精湛的书法技艺?厚积薄发,成就“妙手”。(分论点二)高妙的境界
48、,是人人向往的。懂得“本手”只是入门,要棋高一着,还需“妙手”加持。但是,手何以能妙?手并非天生而妙,之所以能妙,皆因“本手”的奠基作用。只有博学多闻,打好学识之基,才能妙笔生花;只有广积经验,打好技术之基,才有无数“中国奇迹”的诞生。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创新永远不是一个点上的事,而是一条纵贯始终的线。国画大师齐白石晚年五易画风,求新求变,不断突破,他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就是他早年间一点一滴积累的绘画技术。注重“妙手”,忽视“本手”,易沦为“俗手”。(分论点三)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注重“妙手”,而忽视了“本手”,最后多沦为“俗手”。深究其原因,多是好高骛远,寻求捷径的思想在作祟。有的人理想很丰满,但在平时不注重积累,不愿努力,妄想通过投机取巧获得成功,最终只会被现实“打回原形”;有的企业不是脚踏实地,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结果得不偿失,适得其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反面论证,指出应警惕沦为“俗手”)当今世界,风起云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