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15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一滴水中含有
2、1.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C等体积的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气体分子比固体分子大D等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我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下列特产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富官庄小米B王庄大樱桃C沙沟水库鲤鱼D崔家峪豆腐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5根据下面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B该实验可验证CO的氧化性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
3、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6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最可行的方案的是( )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7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冰块B洗洁精C面粉D蔗糖8“分裂”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塑料和棉花都属于合成材料B维生素和蛋白质都属于营养物质C干冰和冰都属于化合物D铁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须微量元素9明确宏观现象的
4、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变大C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中都存在H+10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AH2OBNa2CO3CCaODCaCO311下列离子组能在pH = 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Cu2+、SO42-、Cl-BK+、Na+、NO3-、C1-CCO32-、
5、OH-、Na+、C1-DFe2+、C1-、Na+、 SO42-12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PM1013如图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成酒B铁矿石冶炼成钢铁C海水晒盐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1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侯氏制碱 C蚕丝纺织 D制造火药15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B汽水的pH为34,它显碱性
6、CCO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D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结合下表给出的NaC1、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温度()020406080100KNO313.331.6 63.9 110169246NaCl35.7 36.0 36.6 37.338.439.8 (1)60时,NaCl的溶解度是_g:(2)20时,将10gKNO3溶解在50g水中,若将其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KNO3_g;(3)将180gKNO3和20gNaCl的混合物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再降温到20,有大
7、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 (填序号)。A析出的晶体一定有KNO3,可能有NaClB60时有部分KNO3与溶液共存C降温到20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D20时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g。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点(填“a”“b”或“c”)表示。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
8、。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甲丙C 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丙18(8分)钠及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元素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属于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c钠离子的符号为Na+d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钠与水反应生在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配制一瓶下图溶液需氯化钠 g;配置50g6%的氯化钠溶液,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溶液的质量分数 6%(填“”“”或“”)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9、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检验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钛和钛合金性能优良,广泛用于航空、造船和化学工业。工业上常用钠来制取钛,在高温时,钠与四氯化钛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若要用该方法制取2.4kg钛,理论上需要用钠的质量是多少?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
10、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不正确。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_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填名称)。_猜想三成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10+10+10)(6+9+10)=15,故说法正确;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说法
11、正确;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06)g:(109)g=4:1,故说法正确故选C2、C【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而造成体积变大,故正确;B一滴水中含有1.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故正确;C等体积的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比固体分子间隔大,故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等质量的糖在热水中
12、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B【解析】富含维生素的物质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等。【详解】A、富官庄小米,富含糖类; B、王庄大樱桃,富含维生素; C、沙沟水库鲤鱼,富含蛋白质; D、崔家峪豆腐,富含蛋白质。故选B。4、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曲线陡,说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
13、0g,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只有20g可以溶解,因此可形成70g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5、C【解析】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应该是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选项A不正确;B.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选项B不正确;C. 实验结
14、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选项C正确;D. 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选项D不正确。故选C。6、B【解析】根据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解答。【详解】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使再加入澄清石灰水也不会鉴别出空气和氮气,故A操作不可行;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生成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碳,剩下的是氮气,所以能够鉴别四种气体,故
15、B操作可行;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只能先区分出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氮气中不会有明显的不同,故不能区分,故C操作不可行;D、先加入澄清的水并振荡,只能先区分出二氧化碳,再用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铁丝能燃烧的是氧气,但不能区分氮气和空气,故D操作不可行。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氮气这四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7、D【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详解】A. 冰块和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能得到溶液,选项错误;B. 洗洁精不溶于水,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选项错误;C. 面粉
16、不溶于水,和水形成的是悬浊液,选项错误;D. 蔗糖易溶于水,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选D。8、A【解析】A、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棉花属于天然材料,错误;B、维生素和蛋白质都属于营养物质,正确;C、干冰和冰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正确;D、铁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常见的营养物质、化合物定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B【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由于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原子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C、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说明了相同物
17、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都存在H+,故D正确。故选B。10、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11、B【解析】pH=2的无色溶液,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H+,利用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分析大量共存。【详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铜离子溶液显蓝色,故A不
18、正确;B、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均为无色,故B正确;C、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共存,故C不正确;D、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亚铁离子存在的溶液显浅绿色,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铜离子存在的溶液显蓝色,亚铁离子存在的溶液显浅绿色,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12、A【解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选A。13、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
19、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详解】A、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B、铁矿石冶炼成钢铁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属于化学变化;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是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4、C【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侯氏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纯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纺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制造火药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0、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15、D【解析】汽水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喝汽水。故A错误。汽水的pH为34,它应该显酸性,故B错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故C错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37.3 5.8 BD 【解析】(1)根据表格可短路,在6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3g;(2)20时,KNO3的溶解度31.6g,在该温度下,50g水是最多可溶解15.8g硝酸钾。20时,将10gKNO3溶解在50g水中,若将其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KNO3的
21、质量=15.8g-10g=5.8g;(3)将180gKNO3跟20gNaCl的混台物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硝酸钾有剩余;再降温到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不会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不会有氯化钠的晶体析出,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析出的是硝酸钾的晶体;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钾。故选B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乙甲=丙 25 不饱和 b ABD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2)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丙物质20g,所以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25g水;(3
2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50g,所以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图中b点表示;(4)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B、降温后两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与降温前相等,由于没有明确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其中水的质量,错误;C、由于降温后甲有固体析出,而丙无固体析出,正确;D、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甲降温后是t1时的饱和溶液,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丙,错误。故选ABD。18、(1)d (2)2Na+
23、2H2O=2NaOH+H2 2NaHCO3Na2CO3+H2O + CO2(3)4.5g, (4)产生大量的气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产生了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酚酞,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钠(5)4.8kg【解析】试题分析:(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d错误;(2)根据描述,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钠和水,生成物是氢氧化钠和氢气表示为2Na+2H2O=2NaOH+H2;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水,2NaHCO3Na2CO3+H2O + CO2(3)根据标签信息,500ml氯化
24、钠注射液的质量=500ml1.0gml=500g,溶质的质量=500g0.9%=4.5g;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那么读数偏大,即所量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即溶剂的质量偏小,那么溶液的质量也会偏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4)过氧化钠部分变质,即含有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加入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氧气,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际是验证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可行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产生了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酚酞,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钠;(5)利用化学方程式,
25、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需要的钠的质量。设理论上需要用钠的质量为x,4Na+TiCl4=4NaCl+Ti92 48X 2.4kg9248 =x2.4kgX=4.8kg答:略考点:溶液的配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检验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Fe2O3+6HCl=2FeCl3+3H2O NaCl和Na2CO3(氯化钠和碳酸钠) 四 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稀盐酸(或稀硫酸) 产生气泡(合理即可) 【解析】(1)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稀盐酸是酸;C中发生的反应时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与水,方程式为Fe2O3+6HCl
26、=2FeCl3+3H2O作出猜想D与E混合有多种情况:1.盐酸多于碳酸钠多于氢氧化钙,此时溶液中溶质一定有NaCl。若盐酸过多,则盐酸会将碳酸钙反应生成CaCl2;2.碳酸钠过量,则溶液中溶质为NaCl、Na2CO3;3.氢氧化钙过量,则溶液中溶质为NaCl、Ca(OH)2。但根据猜想二和后续实验。氢氧化钙过量的情况不可能,因此只可能是碳酸钠过量的情况,则为NaCl和Na2CO3猜想四有明显的错误,酸和碱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溶液中。因此猜想四不正确。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猜想二不成立,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aCl2,根据实验操作是将碳酸钠滴加进溶液中,因此现象为“无明显现象”第二个实验的结论是猜想三成立,说明溶液中含有NaCl和Na2CO3,NaCl是不需要验证的,因此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就要求对Na2CO3进行检测。常用检测CO32-的方法是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有无气泡生成。因此实验操作中需滴加的试剂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实验现象为“有气体生成”故答案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Fe2O3+6HCl=2FeCl3+3H2O; NaCl和Na2CO3(氯化钠和碳酸钠;四;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