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与细胞膜膜面积比值变大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比值不变C用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时,由于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放射性与沉淀物放射性比值
2、变小D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由于样本过小,发病人数与调查人数比值变大2下表是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亲调查的家庭数子女子女总数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正常患病正常患病第一组正常正常9526013第二组正常患病401405第三组患病正常321025第四组患病患病603047合计227710630A研究课题是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B可基本判定此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C第1组母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D利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3人类某遗传病的染色体核(组)型如图所示。则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AXYBXXCXXYDXYY4现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
3、鱼种群数量变化,并建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种群的大于1,则可判断该种群以“J”型曲线增长B若种群的增长率小于1,则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C若种群增长符合“S”型曲线,则种群数量一定不会超过K值D若误将重捕个体中未标记个体记作标记个体,则估算的种群数量会偏小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加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主要场所C所有细胞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膜蛋白有关而与磷脂分子无关6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
4、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9-nCoV和SARS病毒都对肺部产生严重伤害,因为它们都只侵染肺部细胞B2019-n
5、CoV增殖过程需人体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D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RNA杂合双链7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B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大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流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10%D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8(10分)如图为某家族中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出人群中该病
6、的发病率BI-2、-6均为杂合子,且-4和-8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由-5和-6及-9个体,可推知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二、非选择题9(10分)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大型淡水湖泊中存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鱼虾大型鱼类”的捕食关系。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大型鱼类和大量生活生产污水入湖,造成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回答下列问题。(1)浮游动物属于第_营养级,其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_。(2)大量生活生产污水入湖,造成蓝藻大量繁殖的原因包括_(填序号)。污水中的有机物被蓝藻直接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物被蓝藻直接利用分解者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7、,被蓝藻利用蓝藻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自身利用(3)过度捕捞和大量污水入湖造成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原因是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_。(4)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该过程中大型鱼类的种群数量将以_型增长方式恢复。大型鱼类数量的恢复有助于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从种间关系分析,原因是_。10(14分)某多年生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B分别控制红色素和蓝色素合成,B基因的表达受到A基因抑制,存在AA时开红花,存在Aa时开粉红花,将纯合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全是粉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粉红花:蓝花:白花=4:8:1:1。回答
8、下列问题:(1)F1的基因型是_;F2中红花的基因型有_种。(2)分析F2的表现型和比例,推知致死的基因型为_。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该推论进行验证,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若用F1与某植株杂交进行验证,则可用于验证的植株基因型有_种。若用F1与蓝花植株杂交进行验证,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则实验结果为:_。(3)让F2中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4)请写出杂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的遗传图解_。11(14分)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达到防治目的,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 RT-PCR 技术以抗稻瘟病基因的 R
9、NA 为模板扩增出 cDNA。在 PCR 过程中,两个引物是_酶的结合位点;用 cDNA 单链与该抗性水稻植株的单链 DNA 进行分子杂交,可能出现游离的单链区,其原因是_。(2)利用 RT-PCR 技术扩增基因时,设计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的主要依据是_,为了便于扩增后的X 基因与质粒连接,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酶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3)基因工程中,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导入动物受精卵采用的方法是_。(4)若要检测抗稻瘟病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12我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下图
10、为研究人员探索1mmol/L NaHSO3溶液对乳熟期温室水稻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200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部位有_。(2)由图可知,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_(填“有”或“无”)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研究人员推测,1mmol/L 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如何用实验证明此可能性,请写出实验思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本题以“比值”为依据考查多种生物过程,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对涉及知识有整体把握与理解,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
11、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详解】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略有减小,细胞膜膜面积略有增加,故内质网膜面积与细胞膜膜面积比值变小,A错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为1:1,比值不变,B正确;用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时,保温时间过长会造成子代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导致上清液放射性与沉淀物放射性比值变大,C错误;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等于该遗传病的发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率,若样本过小,发病人数与调查人数比值可能偏大或偏小,D错误。【点睛】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该足够
12、大。2、B【解析】分析题表可知,父母正常的家庭中有患病的子女,故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父亲正常,母亲患病的家庭中,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均未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适合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B、根据第一组父母均正常的家庭中有儿子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再根据四组中后代的正常或患病性状均与性别有关,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均为正常可基本判定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正确;C、第一组中共9个家庭,无法确定每个家庭母亲的基因型是否均为杂合子,C错误;D、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
1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遗传病人群发病的数据不可靠,D错误;故选B。3、C【解析】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1-22对为常染色体,第23对为性染色体。【详解】根据分析结合图示可知,第23对为性染色体,图中性染色体比其他的同源染色体多一条,其性染色体组成为两条相对较长的为X染色体,一条相对较短的为Y染色体,故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C正确。故选C。4、D【解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
14、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可能会下降;而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可能会上升。【详解】A、若种群的大于1,该种群也不一定以“J”型曲线增长,因为“J”型曲线的应该大于1且一直保持不变,A错误;B、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若种群的增长率小于0时,则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而种群增长率大于0小于1时,种群数量会不断增加,B错误;C、若种群增长符合“S”型曲线,则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将在K值左右上下波动,即种群数量有可能会超过K值,C错误;D、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因此若误将重捕个体中未标记个体记作标记个体,则估算的种群数量会偏小,D正确。故选D
15、。5、A【解析】1、溶酶体水解酶是蛋白质是由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合成的。溶酶体水解酶是消化酶 应该算是消化类蛋白质 需要经过高尔基在加工,溶酶体内的酶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和修饰,最终由高尔基体以出芽方式形成囊泡,即为溶酶体。2、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统。3、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溶酶体内的酶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和修饰,最终由高尔基体以出芽方式形成囊泡,即为溶酶体,A正确;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6、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不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C错误;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膜蛋白有和磷脂分子均有关,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
17、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进行答题。【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A错误;B、2019-nCoV是RNA病毒,所以需要细胞提供4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错误;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C正确;D、由于在检测过程中运用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以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双链,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信息量较大,需要考生抓住有用的信息,结合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7、C【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
18、动物一般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当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般所处的营养级较高,其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获得的能量最少,是上一营养级的10%20%左右。一般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详解】A、题干信息描述,大型食肉动物迁入以后,植食性动物会出现被捕食和被驱赶的现象,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A正确;B、某些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被捕食和驱赶,可能有利于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生长,造成其环境容纳量增大,B正确;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C错误;D、该题中引入新的物种,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D正确;故选
19、C。8、C【解析】据图分析,5号和6号患病,而9号正常,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要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A错误;B、据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I-2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4、-5、-6均为杂合子,-8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B错误;C、由-5和-6及-9个体,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正确;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隐性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该病是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二 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流入下一
20、营养级 自我调节能力 次生 S 大型鱼类增多会使小型鱼虾数量减少,导致浮游动物增多,对浮游植物的捕食增多 【解析】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3.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
21、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鱼虾大型鱼类这条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其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小型鱼虾)、流向分解者。(2)蓝藻是自养生物,只能利用水中的无机物,不能利用有机物,因此污水中的有机物不能被蓝藻直接利用,错误;污水中的无机物可被蓝藻直接利用,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正确;分解者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蓝藻吸收利用,进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正确;蓝藻不是分解者,不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自身利用,错误。故选。(3)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的
22、强度超过这样限度时,如过度捕捞和大量污水入湖造成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4)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由于具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等条件,故该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该过程中大型鱼类的种群数量将以S型增长方式恢复。大型鱼类数量的恢复会使其直接食物小型鱼虾的数量减少,进而引起浮游动物因捕食者减少而数量增多,浮游动物数量的增多会捕食更多的浮游植物,进而降低了浮游植物的数量。【点睛】能利用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用捕食关系分析食物链中各种群的数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AaBb 3 aaBb 5 粉红花:蓝花=2:1 1/10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植物
23、花色中红花的基因型为AA_,粉红花基因型为Aa_,蓝花基因型aaB_,白花基因型为aabb;将纯合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全是粉红花,其自交后代出现了四种花色,说明F粉红花基因型为AaB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二代理论上红花(AA_):粉红花(Aa_):蓝花(aaB_):白花(aabb)=4: 8: 3: 1,而实际上的比例为4: 8: 1: 1,说明蓝花中有2份杂合子aaBb不能成活。【详解】(1)据分析可知,F粉红花基因型为AaBb,F中红花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AABB、AABb、AAbb。(2)以上分析可知,致死基因是aaBb。若用F1与某植株杂交进行验证致死基因型是a
24、aBb,只需选出的基因型与F1杂交的后代会出现aaBb即可,则这样的基因型有AaBB、AaBb、 Aabb、aaBB、aabb共5种。F1与蓝花植株(aaBB)杂交,理论上产生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但是aaBb致死,因此后代的表现型是粉红花:蓝花=2:1。(3)F中粉红花(1/4AaBB、1/2AaBb、1/4Aabb) 自交,后代中白花占(1/21/16+1/41/4) (1-1/22/16) =1/10。(4)杂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图解如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
25、,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子二代的表现型判断子一代和亲本的基因型,并能根据子二代特殊性状分离比判断不能成活的基因型种类。11、热稳定DNA聚合 DNA分子含有内含子非编码区等序列,mRNA分子中没有相应互补的碱基序列 X基因两端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 使X基因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减少自连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1、有关PCR技术的相关知识:(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过程:高温变性:DN
26、A解旋过程;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
27、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在PCR过程中,两个引物是热稳定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用cDNA单链与该抗性水稻植株的单链DNA进行分子杂交,由于DNA分子含有内含子、非编码区等序列,mRNA分子中没有相应互补的碱基序列,因此逆转录形成的cDNA中缺少该序列,所以出现游离的单链区。(2)用PCR技术扩增X基因时,设计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的主要依据是X基因两端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为了便
28、于扩增后的X基因与质粒连接,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酶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使X基因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减少酶切产物自身环化。(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将质粒上的T-DNA转移到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这也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4)若要检测抗稻瘟病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识记PCR技术的原理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
29、答题。12、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无 不同光照条件下,1mmol/L的NaHSO3溶液均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1mmol/L NaHSO3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解析】题图分析:图中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在增加,超过某一光照强度后,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此外还说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NaHSO3比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要高。【详解】(1)当光照强度为200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在光照为0时,两条曲线重合,说明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没有影响,从图中看出不同光照条件下,1mmol/L的NaHSO3溶液均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3)1mmol/L 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可以提取和分离色素进行鉴定,实验思路: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1mmol/L NaHSO3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点睛】本题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综合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的知识,分析图中曲线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实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