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达到较理想实验效果的是( )A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15%盐酸处理细胞B苏丹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洗去浮色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碘液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2发热是生物体应对感染
2、和损伤的防御机制,可以有效地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持机体稳态。研究表明当机体高热(38.5及以上)达到6小时,就可以有效诱导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一旦Hsp90被成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Hsp90的表达也可以维持大约48小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热持续维持38.5时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高热初期不适合立即使用退烧药,而高热6小时后再使用退烧药降温,对免疫细胞迁移的影响不大D免疫细胞的迁移运动是机体发挥免疫防卫的关键环节,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
3、挥重要作用3柳叶刀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与细胞因子风暴(简称CS)相关。病毒入侵机体后,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约15种细胞因子帮助抵御病毒,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CS)。由于肺部毛细血管极为丰富,故血管通透性增加后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除此以外CS还会引起多种器官的衰竭。以下有关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细胞因子风暴(CS)是一个负反馈调节过程B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肺部组织水肿C肺炎患者富含毛细血管的器官(如肾脏)也可能受CS损伤D服
4、用使免疫细胞增殖受阻的药物(如类固醇)可缓解患者的症状4餐后或一次性摄入较多的糖,血糖浓度的暂时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多种内分泌腺,最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稳态的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B胰岛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C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5某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适量的面粉揉成光滑面粉团后均等分装在2个洁净的塑料袋中,一组充满空气(甲组),一组则排净空气(乙组),扎紧袋口后放在相同且
5、适宜的环境中观察20-30mi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B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也会产生酒精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是因为温度可以直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消化酶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一定需要通过囊泡机制C过氧化氢酶催化效果不一定比 Fe3+催化效果好D过氧化氢酶与 Fe3+在催化等量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的氧气量相同7胃蛋白酶(pH1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只会消化外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白质,这归功于胃腔表面的胃黏液
6、碳酸氢盐屏障。下图是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和表示“促进”或“抑制”,则指的是促进作用,指的是抑制作用B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2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C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该过程会消耗能量D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8(10分)赤霉素能够促进大麦种子萌发与赤霉素诱导a-淀粉酶合成有关,而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与其调节基因转录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使淀粉酶的合成原料增加,合成速率加快B大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表达提高,呼吸作用增强CRNA合成抑制剂不影响赤霉素发挥作用D赤霉素自身的生物合
7、成不受基因组控制二、非选择题9(10分)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毛色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但哪种毛色为显性性状未知。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想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它的基因型。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工作,请设计合理的配种方案,并写出预期鉴定结果和结论。(1)配种方案:实验一:_。实验二:_。(2)预期鉴定结果和结论:_。10(14分)近几年冬季甲型、乙型流感频发,临床发现某药物疗效显著。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流感后,体内_ 、_(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体温升高。其中前者在某些
8、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_调节机制使体温恢复正常水平。(2)研究显示在口服该药物后,其活性代谢产物在肺、气管、支气管、肺泡、中耳等部位出现积聚的原因是_ 。(3)该药物被吸收后通过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而由尿液排出体外。此过程中,肾小管腔中的渗透压_, 尿量增加。(4)该药物能预防甲型、乙型流感,但不能取代流感疫苗的预防作用,原因是_。11(14分)器官移植技术能成功地替换身体中失去功能的器官,从而拯救和改善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器官移植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大进步。回答下列问题:(1)解决免疫排斥反应是人类器官移植的关键问题,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_(填“细胞”或
9、“体液”)免疫引起,导致移植器官细胞裂解死亡的直接原因是_。(2)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是_,为此,人们开始尝试异种移植。科学家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或去除_基因,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3)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将病人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_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从囊胚期的胚胎中分离_细胞得到核移植胚胎十细胞,通过诱导发育成器官,病人移植此器官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根本原因是_。12下图 1 为某雌性哺乳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 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10、)图 1 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_(填写序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图 1 中结构_(填结构名称)的化学组成最相似。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的结构有_(填写序号)。(2)图 1 中参与小窝蛋白形成的细胞器有 _(填写序号)。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图 1 细胞的 _中(填写序号)。(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1(82101 位氨基酸)和肽段 2(101126 位氨基酸
11、)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 3。据此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_。(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 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知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2、(3)盐酸(8%)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脂肪的鉴定: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3.还原糖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4.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详解】A、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8%盐酸处理细胞,A错误;B、苏丹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
13、,B错误;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斐林试剂,C错误;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察高中生物实验的具体操作,应注意区分相同试剂在不同实验中的用量。2、A【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2、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详解】A、在发热持续维持38.5时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B、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C、由题意知: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就可以有效诱导热休克
14、蛋白90(Hsp90)表达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一旦Hsp90被成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Hsp90的表达也可以维持大约48小时,因此高热6小时后再使用退烧药降温,对免疫细胞迁移的影响不大,C正确;D、由题意知: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A。3、A【解析】反馈调节是指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方式叫反馈调节,受病毒侵染的免疫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继续激活更多的免
15、疫细胞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这种调节方式叫正反馈调节。【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可知,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细胞因子风暴(CS)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A错误;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C、CS还会引起多种器官的衰竭可知肺炎患者富含毛细血管的器官(如肾脏)也可能受CS损伤,C正确;D、服用使免疫细胞增殖受阻的药物,使免疫细胞产生较少的细胞因子,有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D正确。故选A。4、B【解析】1、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分泌胰岛素,这
16、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接收到信息后,会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可见,这两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作用。【详解】A、血糖稳态的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B、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增加会加速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B错误;C、根据试题分析,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C正确;D、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使胰岛分泌胰岛素
17、,另一方面下丘脑接收到信息后,会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见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号分子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D正确。故选B。5、B【解析】A、甲组充满空气,因此其中的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能产生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A正确;B、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和乙相互对照,B错误;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中空气会被消耗完,酵母菌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C正确;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D正确。故选B。6、A【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
18、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是因为高温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A错误;B、消化酶是一种分泌蛋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需要囊泡的运输,B正确;C、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不一定比Fe3+的催化效果好,C正确;D、酶的效果是促进反应的进行,故等量的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的氧气量是相同的,D正确;故选A。7、D【解析】据图分析,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
19、泌胃蛋白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是在胃腔内进行,据此答题。【详解】A、过程促进了胃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过程是负反馈调节,胃蛋白酶过多时可抑制胃蛋白酶原的活化过程,因此为抑制作用,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胃蛋白酶在pH1.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而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2.0,从而可使胃蛋白酶失活,B正确;C、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质,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变成胃蛋白酶,D错误。故选D。8、B【解析】根据题目信息,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是与其调节基因
20、转录有关的,因此不会使淀粉酶的合成原料氨基酸增加,但抑制RNA合成将影响赤霉素发挥作用。大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表达提高,淀粉水解产生更多葡萄糖,呼吸作用增强。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受基因组控制。【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与其调节基因转录有关,即-淀粉酶合成基因转录形成信使RNA,A错误;B、大麦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表达提高,使得淀粉水解形成可溶性糖类,呼吸作用增强,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赤霉索诱导-淀粉酶合成与其调节基因转录有关,则RNA合成抑制剂抑制转录,进而影响赤霉素发挥作用,C错误;D、赤霉素自身的生物合成受基因组控制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
21、的作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赤霉素的作用,提取题干信息,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二、非选择题9、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交配 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 若实验一的子代出现白色小马,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也全为栗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 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有栗色和白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 【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题意分析,因为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而且要求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工作,因此需要让该匹公马与多匹母马进行杂交,以便获得
22、更多的后代,经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1)鉴于上述分析,可以这样设计:实验一: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交配; 实验二: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 (2)若实验一后代中有白色马出现,则说明栗色对白色为显性,且该栗色公马为杂合子,即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子代都全为栗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有栗色和白色,且栗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点睛】理解分离定律的本质以及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提取关键信息,并会用遗传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或神经体液) 其活性代谢产物
23、在体内通过体液途径运输 升高 该药物对流感的预防作用仅在用药时才具有;而接种流感疫苗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达到长期预防流感的效果 【解析】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为了预防疾病,我们常常注射疫苗,疫苗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疾病。【
24、详解】(1)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这在两种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使体温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各项指标是保持相对的稳定,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使其分泌的TRH和TSH的含量降低,进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同时在人体内有相应的神经-体液进行调节。(2)口服该药物,药物进入消化道被消化器官(小肠)吸收,其代谢的产物在体内通过体液途径运输至肺、气管、支气管、肺泡、中耳等部位,所以在这些部位出现聚集。(3)由于尿液中含有活性代谢产物,所以肾小管腔中的渗透压升高。(4)由于该药物对流感的预防作用仅在用药时才
25、具有;而接种流感疫苗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达到长期预防流感的效果,所以该药物不能取代疫苗。【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疫苗的作用机理等基础知识,难点解答(2)时可以将该物质和激素作用的特点进行类比,解答(4)需要结合药物和疫苗的作用机理。11、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器官短缺 抗原决定(答出与抗原有关即可得分) 去核卵母 内细胞团 核基因(或细胞核/核内遗传物质/染色体)来自病人自身 【解析】1、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
26、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免疫排斥和供体器官不足等,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增殖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详解】(1)临床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起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靶细胞裂解死亡的直接原因。(2)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是器官短缺。为此,人们开始尝试异种移植。用基因工程方法对动物器官进行改造时,需要向器官供体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该基
27、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3)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将病人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从囊胚期的胚胎中分离内细胞团细胞得到核移植的胚胎干细胞,通过诱导发育成器官。病人移植此器官后核基因(或细胞核/核内遗传物质/染色体)来自病人自身,由于不存在抗原,所以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相关应用;识记核移植技术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 核糖体 () 疏水性 小窝蛋白中间
28、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空间 【解析】分析图1可知: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仁、染色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膜、核膜和高尔基体。分析图2可知,小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析图3可知,肽段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肽段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2比,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故图1所示结构中
29、,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与图1中核糖体的化学组成最相似。核仁、核膜会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末期重建。(2)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称为细胞膜的上的小窝蛋白;该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窝分为三段,中间由疏水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位于细胞质基质中。(3)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与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4)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蛋白结构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小窝结合的胆固醇过少,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