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我国,德育原理的价值性首先就体现为其明显的( B )A.集体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C.立德树人性质 D.品德引领性质2.从德育本质的角度看,认为在德育中受教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指的是( B )A.德育是规范化教育 B.德育是社会化教育C.德育是个体性教育 D.德育综合性教育3.德育活动因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客观具有的作用指的是( A )A.德育功能 B.德育本质C.德育目的 D.德育效果4.人类德育起
2、源的物质基础是( D )A.人类已经从古猿进化为人类B.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C.人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劳动关系的交往关系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5.确定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A.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 B.教育思想和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水平C.制定者的某种思想认识或观念 D.社会发展状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6.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始了新-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确立的理念是( C )A.回归思想品德 B.回归思想政治C.回归生活世界 D.回归社会实践7.品德的形式结构的四个要素是( B )A.思想、政治、法律、道
3、德 B.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C.思想、政治、道德、心理 D.道德认识、情感、心理、实践8.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中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的代表人物是( A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C.班杜拉 D.埃里克森9.直接德育课程通常都是( D )A.德育活动 B.其他学科课程C.德育管理 D.国家德育课程10.传统德育过程模式与现代德育过程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B )A.实施过程的形式差异B.对于道德教育发生机制认识的根本性不同C.外在环境在学生道德成长中的地位D.成人权威在学生道德成长中的地位11.通过奖励和惩罚这两种积极和消极的强化方式去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D )A.讲授法
4、 B.激励法C.训练法 D.奖惩法12.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党,中国共产党委托直接领导少先队的是( B )A.中华全国总工会 B.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C.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D.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3.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B )A.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B.发现和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而采取的管理手段C.强调终结性评价D.强调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14.在德育体系中,作为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规范体系,是对德育资源内涵的道德价值的提炼和浓缩的要素是( C )A.德育目标 B.德育主体C.德育内容 D.德育资源15.既是德育资源最具有影响力的生命载体,同时也是德
5、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主体性途径,指的是( B )A.学生 B.教师C.家庭 D.社区16.在开发和利用国外德育资源时,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优势,要在保持自我文化主体性的同时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德育资源,这要求我们要有清醒的( B )A.文化自豪感 B.文化自觉C.文化优越感 D.文化自我17.按照影响效果性质的不同,德育环境可以分为( B )A.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B.正面德育环境与负面德育环境C.显性德育环境与隐性德育环境 D.校外德育环境与校内德育环境18.学校中对于个体道德发展及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具有影响作用的理念环境体系,是学校德育的( C )A.物质环境 B.制度
6、环境C.精神环境 D.人际环境19.既是德育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资源,也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选择,这指的是( D )A.德育目标 B.德育环境C.德育内容 D.德育模式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 C )A.道德认识能力的发展 B.道德选择能力的发展C.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D.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答: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德育功能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德育功能可以划分为个体性功能与社会性功能。(1分)(2)从作用的性质看,德育功能可以划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1
7、分)(3)从作用的显现形式看,德育功能可以划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1分)(4)本书从对象的角度将德育功能划分为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2 分)22.简述教师的德育素养结构及其形成途径。答:(1)教师德育素养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性体现,它包括教师的德育意识.(1分)德育知识(1分)德育能力。(1分)(2)教师德育素养的形成途径主要有培训、自修和实践,其中实践是教师提升德育修养的根本途径。(2分)23.简述榜样示范法的涵义及运用该德育方法要注意的问题。答:(1)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1分)(2)运用榜样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目的,选
8、好学习榜样;(1分)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仰之情;(1分)树立和宣传榜样要实事求是;(1分)引导学生用榜样行为来调节自身行为,提高修养。(1分)24.仪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道德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仪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确证。(1分)(2)仪式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主义。(1分)(3)仪式促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分)(4)仪式拓宽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1分)(5)仪式使学生形成与自然的亲近与友好关系。(1分)25.简述同辈群体及其对于学校德育的影响。答:(1)同辈群体是处于某-特定年龄阶段的人所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由共有的价值体系和特定的表达体系两个要素构成。(2分)(2)同辈群体对于
9、学校德育的影响:同辈群体特定的表达体系影响学校德育的形式与内容;(1分)同辈群体的互动方式、价值取向影响学校德育过程;(1分)同辈群体的价值体系影响学校德育的理念。(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什么是德育活动课程?结合实际事例,论述德育活动课程实施时应贯彻的原则。答:(1)德育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以增进学生的道德理智和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学生道德生活的课程类型。(2分)德育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其中实践性是德育活动课程区别于其他德育课程形态的根本特征。(2分)(2)德
10、育活动课程实施时应贯彻以下原则:教育性原则,德育活动课程要有价值导向和道德教育意义。(2分)主体性原则,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道德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发挥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2分)系统性原则,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展要有整体性和序列性。(2分)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展开,如没有结合的酌情扣分。27.联系学校德育实际,论述学生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答(1)学生品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和目标,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搜集到的品德信息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活动。(2 分)(2)学生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注重多元评价,摒弃片面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1 分
11、)避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标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相应的机会。(1分)强调综合评价,避免用认知评价取代学生品德的整体发展。(1分)必须突破已有德育评价认知化的倾向,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1分)突出过程评价,防止片面追求“科学化”的量化评价。(1分)需要突破终结性评价的传统,将量化评价与其他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1分)强化评价的教育性,淡化品德评价的评比和筛选功能。(1分)摒弃将德育评价作为区分学生道德三六九等的做法,回到德育育人的原点重新思考德育评价的功能及意义。(1分)要求联系德
12、育实际展开,如没有联系德育实际的酌情扣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28.案例材料2017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关于“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这- -德育目标作了这样的设置:(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慣。(二)学段目标小学低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小学中高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初中学段。教育和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規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高中学段。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问题:请运用德育目的确定的依
13、据和德育目标分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德育目标设置的看法。答:(1)确定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主要是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1分)德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品德,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尤其是品德发展水平。(1分)如果不考虑学生身心品德发展水平,制定出来的德育目的低于或高于学生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德育目的都是无效的。(2分)(2)德育目标的分层,主要是指同-德育目标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德育和不同年级的德育中有不同的要求。(2分)划分德育目标的层次并提出合理的目标要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是影响目标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2分)合理地依据品德的发展过程设计德育目标,能使目标在品德发展上更具有针对性,能更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品德不断向高层次发展。(2分)(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总体德育目标和学段目标体现了对确定德育目的依据和德育目标分层的准确把握。(2分)指南对“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德育目标,设置了在总体目标统领下的层次清晰而又连贯的学段目标,在不同学段有着明显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既体现学生的品德发展需要,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