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大家都来认识我2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事物特征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从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等方面进行自我介绍。2. 自我画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的形象。3. 自我表达: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提高自我表达能力。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四、教具与
2、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手工材料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游戏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2. 自我介绍:让学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引导他们从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等方面进行介绍。3. 自我画像: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的形象。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4. 自我表达: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6. 课堂小结:对本
3、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性。六、板书设计1. 大家都来认识我2. 课题:自我介绍、自我画像、自我表达3. 教学重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提高自我表达能力4. 教学难点:观察、分析、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的肖像画,要求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2. 用手工制作一个代表自己兴趣爱好或特长的作品。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
4、氛围。4.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能力。5. 不断反思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能力,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美、表现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表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习惯,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自我画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
5、自己的形象。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自我画像的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它直接关联到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培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自己的形象。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还需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和表达。因此,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掌握绘画技巧,并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包括脸型、眼睛、鼻子、嘴巴、发型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镜子观察
6、:让学生手持小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2. 同伴互助:学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的外貌特征,并进行描述。3. 照片参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学生的照片,通过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照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二、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的形象在学生观察了自己的外貌特征之后,教师需要教授他们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自己的形象。这一步骤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1. 线条练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练习用线条勾勒出脸部轮廓、五官等基本形状,让学生熟悉线条的使用。2. 颜色搭配: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颜色搭配原则,如冷暖色调的搭配、对比色的使用等,让学生学会如何用颜色表现自己的肤色、发色等。3
7、. 细节描绘: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的描绘,如眼睛的神态、头发的质感等,这些都是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部分。三、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示范和指导:1. 示范绘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展示自己的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2. 个别指导: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3. 作品评价:在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应组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可以在自我画像的环节中,不仅学会如何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自己的外貌特征,还可以在创
8、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和表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掌握绘画技巧,并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自我画像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还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我认知的挑战,比如对外貌的不满意或者对自己绘画能力的怀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外貌,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认识到美是多元的。同时,教师应该强调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意比结果更重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五、差异化教学策略由于学生的绘画基础
9、和观察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对于绘画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步骤说明,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绘画技巧。对于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细节描绘和创意表达。通过差异化教学,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画像的环节中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六、课堂氛围的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创作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创造一个鼓励探索和尝试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在创作过程中犯错误是可以接受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轻松的音乐、设置创作的时间限制、以及提供足够的绘画材料等方式来营造这样的氛围。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10、,比如通过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和创作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从同伴那里获得灵感和支持。七、评价与反馈在自我画像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评价和反馈环节。这个环节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更是对学生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的肯定。教师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也要对最终的作品给予客观的评价。在反馈时,教师应该采用积极的语言,强调学生的努力和创作中的亮点,同时也给予改进的建议。八、课后延伸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后延伸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尝试为自己或家人画一幅肖像画,或者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来创作自我画像,比如拼贴画或者雕塑。这样的延伸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绘画技能,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经验。通过以上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我们可以看到自我画像环节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绘画技能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达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授技能,更是引导者、鼓励者和评价者。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