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文档编号:8105346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组)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组去除顶芽,组去顶并在切口涂抹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中的第组实验可以省去B组和组对比说明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C组侧

2、芽生长长度较短的原因是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D本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2下列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的蛋白质不能进人宿主细胞BHIV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C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HIVD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32019年1月24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开启了克隆猴模型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春天”。科学家采集了一 只一岁半的、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生物节律基因)敲除猴A6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5只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下

3、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B5只克隆猕猴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C体细胞核移植需用取自新鲜卵巢的卵母细胞直接做受体细胞D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4CD20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正常或恶性B淋巴细胞表面的标志性抗原,该抗原在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并不表达。1997年,第一个针对B淋巴瘤治疗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上市,该抗体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来杀死肿瘤细胞:2002年,鼠源单克隆抗体替伊莫单抗上市,该抗体除了促进细胞凋亡外,还结合了相关的放射性药物,进一步增强了对B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效果;2017年,人源单克隆抗体奧美

4、珠单抗上市,该抗体免疫原性(自身作为异物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更低,治疗效果更明显。分析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妥昔单抗只对B淋巴瘤发挥作用B替伊莫单抗结合的放射性药物能与CD20特异性结合C鼠源抗体有可能作为抗原被人体免疫系统破坏D奥美珠单抗可以治疗各种癌症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中葡萄糖主要通过合成为糖原来降低血糖浓度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叶肉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边界一定是细胞膜6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50mg可溶性淀粉需溶于100

5、ml热水中,搅拌均匀待用B淀粉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固定化后可永久重复使用C实验中两次用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反应柱的目的一样D亲和层析洗脱液加指示剂呈红色,表明淀粉已水解成麦芽糖7小鼠 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了 含量 测定,结果如下图(精原细胞 含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量为 和 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C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D 含量由 到 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8(10分)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

6、叶外表皮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种溶液的浓度大于甲种溶液的浓度B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2min后开始进入细胞D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者对酱油酿造过程及酱油中的特征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发现整个发酵过程不适宜大肠杆菌生长,而影响酱油卫生指标的细菌主要有耐热的芽孢杆菌和耐盐菌。请回答:(1)获得酿造酱油中纯净的培养物的关键是_,这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消毒和灭菌的最主要区别是_。(2)对酱油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分离时,常采用_

7、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方可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统计结果一般用_来表示。(3)分离培养酱油中的耐盐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6.5%的NaCl溶液,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将培养皿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_。(4)检测酱油发酵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该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碳源外,还可以提供_等基本营养成分。检测大肠杆菌数量的具体操作:将已知体积的酱油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色,根据菌落的数目,计算出酱油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这种测定细菌的方法称为_。10(14分)浙江安吉的余村坚定践行从“靠山吃矿”走向“养山富山”的生态文明之路

8、,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典范。请回答下列问题:(1)余村三面青山环抱,竹海连绵,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余村践行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质上是群落_的过程,通过治理,矿山变为青山,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3)竹海中毛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前肢撑地,后腿蹬地,并露出锋利的门齿,发出警告声,借以躲避猎捕,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4)实践证明,余村人“养山富山”之路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理由是_。11(14

9、分)为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植物X的根系后,对植物X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该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如下曲线。(1)植物X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填物质)。用NaCl溶液处理后,推测该植物光合速率减弱的原因可能是_。(2)植物的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面增大,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升高时的光照强度。据图1推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植物X光饱和点将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在NaCl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

10、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12研究发现沙棘提取物具有抑菌和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沙棘提取物制备过程如下:沙棘果(叶)粉碎加有机溶剂搅拌收集滤液浓缩加溶剂萃取过滤浓缩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沙棘果(叶)的有效成分时,对沙棘果(叶)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_。粉碎后添加的有机溶剂不宜选用_(填“甲醇”或“乙醇”),原因是_。为了提升萃取效率需要加热,采用水浴加热而不是直接明火加热,原因是_。(2)研究者利用滤纸片法初步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将灭菌后的滤纸片分别放入准备好的提取物溶液及_(对照)中浸泡后,取出滤纸片并将其贴在涂布好菌液的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较_判断抑菌效果。(3)若要验证沙棘提

11、取物的浓度与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有关,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组保留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大,从而抑制侧芽生长;组去除顶芽,侧芽生长;组在去顶后人工涂抹AA,结果是侧芽长度小于组侧芽长度,说明顶芽对侧芽的作用与生长素有关,即抑制侧芽生长。【详解】A、组在去顶后人工涂抹AA,结果是侧芽长度小于组侧芽长度,说明顶芽对侧芽的作用与生长素有关,即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实验中组是必需有的,A错误;B、组保留顶芽,因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大,从而抑制侧

12、芽生长,B正确;C、组保留顶芽,因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大,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正确;D、本实验体现了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A【解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

13、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HIV病毒有包膜,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HIV的逆转录酶也能进入宿主细胞,A错误;B、HIV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其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C、HIV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HIV,C正确;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10年,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是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C【

14、解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但其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相似。【详解】A、动物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B、5只克隆猕猴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其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B正确;C、取自卵巢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M中期时,才可进行核移植,C错误;D、体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供体可不受年龄影响,且体细胞数量多,所以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

15、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D正确。故选C。4、C【解析】单克隆抗体的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详解】A、利妥昔单抗对正常或恶性B淋巴细胞均起作用,A错误;B、替伊莫单抗能与CD20特异性结合,放射性药物不能,B错误;C、鼠源抗体有可能作为抗原,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被人体免疫系统破坏,C正确;D、奥美珠单抗只能用于治疗B淋巴瘤,不能治疗其他癌症,D错误。故选C。5、D【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注意辨析全能性概念中的发育起点和发育终点。【详解】A、胰岛B细胞作为组织细胞,其葡萄糖主要通

16、过氧化分解来消耗,进而降低血糖浓度的,A错误;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故也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过程,B错误;C、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体现了细胞分化过程,没有显示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细胞膜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边界,植物叶肉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边界都一定是细胞膜,D正确。故选D。6、A【解析】固定化酶: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偶联法,教材实验中用的是吸附法。【详解】A、可溶性淀粉溶液的制备,取50m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mL热水中,搅拌均匀,A正确;B、酶

17、固定化后可以重复使用,但不能永久使用,B错误;C、第一次使用10倍柱蒸馏水洗涤是为了除去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第二次是为了洗去残留的反应物和产物,目的不一样,C错误;D、亲和层析洗脱液加指示剂呈红色,说明淀粉水解成糊精,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牢固掌握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18、: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DNA数目4n4n4n2n2n2n2nn【详解】A、DNA含量为2C的细胞对应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1C的细胞对应精子,A错误;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B错误;C、结果显示,Rictor基因敲除鼠中1C的细胞显著下降,说明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2C-C,即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C正确; D、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是DNA的复制,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

19、程中DNA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A错误;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直径不断减小,则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正确;甲溶液中2min后细胞已经开始吸收水分了,说明在这之前溶质分子已经开始进入细胞了,C错误;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是不相等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根据单位时间液泡直径下降的速率判断两种溶液的浓度大小。二、非选择题9、防止杂菌污染 灭菌能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而消毒不能

20、稀释涂布平板 菌落数 选择培养基 皿盖上冷凝形成的水珠污染培养基 氮源和无机盐 黑 滤膜法 【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详解】(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消毒和灭菌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无菌技术,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能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灭菌能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而消毒不能。(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稀释

21、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菌种计数,常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来表示活菌的数量。(3)加入6.5%NaCl的培养基能分离出耐盐菌,这种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将培养皿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滴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成分应包括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所以该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碳源外,还可以提供氮源和无机盐等基本营养成分。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使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便于对大肠杆菌计数,这种测定细菌的方法称为滤膜法。【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筛选和计数,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

22、的两种方法的用途;识记无菌技术的目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直接和间接 (次生)演替 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详解】(1)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属于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

23、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属于直接价值;(2)退矿还林属于群落此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毛竹属于生产者,它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表现出一系列行为,该实例涉及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养山富山”使生物多样性增加,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点睛】本题考查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结合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的

24、能力,需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刨除多于的修饰词语,找出问题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11、ATP(NADPH) 植物根部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或吸水受阻)导致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变小 此时光照强度较低,光照强度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不是NaCl溶液(或CO2)浓度 【解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

25、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再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照强度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在光饱和点以下,当光照强度降低时,光合作用也随之降低。【详解】(1)植物X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来自光反应的产物ATP(NADPH)。用NaCl溶液处理后,植物根部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或吸水受阻)导致植株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2)植物的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面增大,当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

26、,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升高时的光照强度。据图1推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最大光合速率变小,因此达到最大光合速率需要的光照强度也变小,故植物X光饱和点将变小。(3)光合速率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影响,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在NaCl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此时光照强度较低,光照强度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不是NaCl溶液(或CO2)浓度。【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及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植物X的根系后,对植物X光合速率的影响,要求对图形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12、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提高提取率 甲醇 甲醇毒性较大 避免引起

27、有机溶剂燃烧、爆炸 溶解提取液的溶剂(无菌水) 透明圈大小(抑菌圈大小,其他合理表述亦可) 取等量一定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置于标记好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沙棘提取液,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各试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解析】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需要蒸发出有机溶剂。萃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详解】(1)由于萃取的效果与原料颗粒的大小有关,所以对沙棘果(叶)进行粉碎处

28、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原料和有机物充分接触,以提高萃取率;甲醇比乙醇毒性更大,所以萃取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水浴加热能避免直接接触,防止有机溶剂遇明火燃烧甚至爆炸。(2)实验需要进行对照,才能比较出抑菌效果,所以对照组应将滤纸片在溶解提取液的溶剂(无菌水)中浸泡。若提取液中含抑菌物质,则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抑菌效果越好,抑菌圈越大,所以可通过抑菌圈的大小观察抑菌效果。(3)若要验证沙棘提取物的浓度与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有关,则实验中沙棘提取物的浓度为自变量,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因变量,故实验思路为:取等量一定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置于标记好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沙棘提取物,置于相同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各试管中亚硝酸盐含量。【点睛】本题以用溶剂法萃取沙棘果(叶)的有效成分为载体考查与萃取相关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用萃取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福建省莆田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