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早在1999年,余华就说过文学给予我们的是一个虚构的世界,网络则带给我们一个虚拟的世界,二者皆浩渺无垠。如果说传统小说是虚构的,那么网络小说就是虚拟的。网络小说虚拟了数不清的整体世界,这些世界却又缩向一个狭小的自我。在我看来,网络文学探求精品化的可能路径是知识化、技术化、经验化。随着信息媒介越来越发达,漫无节制的知识似乎逐渐变得低效。基于此种情形,小说家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将知识有机化,把五花八门的知识纳入一个最终的洞见之下。传统小说家多循此路径,如李洱的小说应物兄。二是将
2、知识集约化,由知识、技术本身来催生出小说的品质感,从而走向一种经验化的写作方式。这是许多网络小说家所采取的策略。在近年的网文创作中,考据流、技术流作品的涌现逐渐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考据流”,主要指的是某些历史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并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因为其叙事的中心是主角的曲折上升经历,目的则是满足读者将自身代入历史的愿望,而非还原历史或传递史识。但是,出于对品质感的追求,写作者往往在器物、服饰、礼仪、时间线、人物关系等细节上极尽考究之能事。“技术流”作品则主要可分“职业向”和“科幻向”两类。这些作品往往有其特定的读者群,因此作者需要在写作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充分结合。在理想的考据流、技术
3、流作品中,整体的虚拟感与细节的真实感可以达成微妙的和谐,二者甚至互为因果。随着小说艺术的不断发展,诸多可能皆被穷尽,以知识、技艺为主要元素的写作或将成为一种潮流。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大医破晓篇等小说提示我们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潮流中汇合成为可能。说到网络文学在文学生态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它有可能为传统文学提供文料、扩充境域。网络文学的发展也许会促使我们建立一种“大文学”的观念。此处所说的“大文学”,并不是指文学的包容度或多元性,而是指文学将溢出人文性、专业性的范畴,变为一种纯粹的经验载体,或回归其原始的状态。说到底,文学的本质诉求就是用恰当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容。考据流、技术流作品的大量出现恰恰是回
4、应了这一诉求。如果说在未来的大文学格局中,网络文学能够“反哺”传统文学的话,其突破口或即在此在一种更为质朴的文学形态中激发更多的可能性。(摘自何亦聪网络文学有无可能“反哺”传统文学)材料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文学的发展也变得丰富多样。而网络媒介的兴起,让网络文学成为了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有益的影响。首先,网络的出现使作家和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平分话语权,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的出现不仅更新并扩大了文学赖以存在和传播的物质媒介,并使文学创作者阵营扩大,作品数量激增,文学语言更加通俗、时尚、亲切,文学作品更加贴
5、近人们生活,使读者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更加亲切的人文气息。其次,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补。一是思想内容上的互补。传统文学在思想上大都表现为严谨的风格,对内容的审美趣味要求更加严格。在小说的形式方面,诸如修仙小说、玄幻小说、盗墓小说等等,正是网络文学茁壮发展、走向成熟的表现。二是表现形式上的互补。我们通常把纸媒为载体的传统文学看作是平面的,那么相对来说我们就可以把网络文学看作是立体的。这种互补表现为作者和读者互相感知、互相交流,二者相互交融,这就使得网络文学的表达更加深透有力;并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文学更加完善,同时也赋予其强大的立体表达功能。再次,网络文学以其形式的多
6、样化,不断地为新文学的发生创造了策源地,网络文学通过其独特的想象空间、独特的文字语言、独特的图文搭配源源不断地为文学提供了新元素,从而进一步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形式。事实证明,在网络文学走过的短短时间里,网络文学能够引发关注和讨论的最重要一点,在于它全新的写作方式,这正是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独特之处。关于文学发展与网络的关系社会上已经有了很多评论,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网络发展对于文学发展的利弊两方面。一方面,网络的大众化叙事,使得文学突破了原有的惯例、颠覆了传统的文学体制、革新了文学旧观念和传统作家身份,并且消解了传统刊物的权威性,也因此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文学“新
7、宠”;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也带来了其消极和异化的一面,比如网络媒介的技术化对于文学艺术性的消解,与此同时这些网络作品带来的是文学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缺失。(摘自于炎浅析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发展的优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小说虚拟了缩向狭小自我的整体世界,但是通过知识化、技术化、经验化等可能路径可以创作出精品化的作品。B某些历史题材作品,因为其叙事的中心是主角的曲折上升经历,能满足读者将自身代入历史的愿望,所以能算作历史小说。C网络文学以其语言更加通俗、时尚、亲切,更加贴近人们生活,使读者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更加亲切的人文气息。D网络文学以其形式的多样化,不断地为新文学
8、的发生创造了策源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形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未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可能在以知识、技艺为主要元素的写作潮流中汇合。C网络文学具有强大的立体表达功能,是因为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表现形式上的互补。D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带来的弊端之一是文学作品中艺术性的消解和审美性的缺失。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网络文学的优势”观点的一项是()A网文我不是村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担当。B网文大国重工聚焦机械产业工人托举起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奋斗
9、故事。C网文他从暖风来将视角投向了远在非洲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和“一带一路”建设。D网文我是穿越者最引人回味的地方,正是细腻的感情刻画和精彩的心理描写。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5结合材料,谈谈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春之歌(节选)杨沫林道静正在院子里生火,准备做饭。一抬头卢嘉川走进来了。她立时扔下手里的煤球和簸箕,不管木柴正在熊熊燃烧着,慌忙地要领老卢进屋去。“怎么?你还不放煤球?劈柴就要过劲啦。”卢嘉川含笑站在炉子边,拿起簸箕就把煤球添到炉口里。小炉子冒起了浓浓的黑烟。道静心里更加慌促她正为叫卢嘉川看见自己做这些琐细的家务劳动而感到羞怯,加上他竟这么熟练地
10、替她一做,她就更加觉得忐忑不安了。“卢兄,这么久不见你”道静兴奋地站在屋地上,东一句西一句语无伦次。卢嘉川搬把椅子坐在门边,看着道静微微一笑,说:“小林,这些日子生活得怎样?”道静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一种油然而生的尊敬与一种隐秘的相见的喜悦,使得她的眼睛明亮起来,她靠在桌子边,还带着刚才的羞怯、不安,小声说:“卢兄,这些天,我读了好多书,明白了好多事,我的精神变了。”她红着脸不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沉默了一下,看见卢嘉川并没有注意到她的慌乱和激动,才完全镇静下来,开始向他报告起她所读的书,这些书所给予她的影响,以及她心情上的变化来。她越说越高兴,刚才的慌乱和不安渐渐全部消失了,说:“卢兄,多
11、么奇怪呀!怎么这么快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好像年轻多啦。”“你现在并不老,怎么能够再年轻?”卢嘉川眯着眼睛看着道静。顽皮的微笑又浮在他的嘴角。“不,不是这样。”道静的神气非常庄严认真,“你不知道,我虽然只有二十岁,可是我过去的生活使我早就像个老太婆了。看什么都没意思,对什么都失望可是自从过年那天夜里认识了你们,你教我读了许多书,我就忽然变啦。”她正说到这儿,一扭头,发现余永泽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站到屋子当中。看见他愠怒地睨视着卢嘉川。还没容她开口,余永泽转过头来对道静皱着眉头说:“火炉早着荒了,你怎么还不做饭去?高谈阔论能当饭吃吗?”又没等道静开口,屋门在他身后砰地关上了。道静突然像霜打了的庄稼
12、软软地衰萎下来:“卢兄,替我想个办法吧!这生活实在太沉闷了”她抬起头来,眼睛忽然放射着一种异常热烈的光,“你介绍我参加红军,或者参加共产党,行吗?我想我是能够革命的!要不,去东北义勇军也行。”卢嘉川感到有些惊异:“为什么想去当红军?”“我不愿意我的一生就这么平庸地白白过去。黑暗的社会不叫我痛快地活,我宁可去死!”她红涨着脸,闪烁着乌黑的眼睛说下去,“自从看了你们给我的那些革命的书,明白了真理,我就决心为真理去死。我觉得人活着应当像那些英雄,像那些视死如归的人。卢兄,叫我到火热的战场上去吧,我再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小林,你过去和家庭斗争,不满意黑暗的社会,现在又想很快去革命、上战场,你这些想
13、法和做法恐怕还是为了你个人吧?你想想,你的动机是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呢,还是为满足你的幻想英雄式的幻想,为逃避你现在平凡的生活?”道静愣住了。卢嘉川的话多么犀利地道破了她心中的秘密啊!她不由得害羞起来,歪着脑袋半天才说:“卢兄,你说得很对。过去我只想当个好人不欺侮人,也不受人欺侮。也许这就叫作独善其身?但是我有一点儿还不明白:我常常省下自己的零用,给洋车夫、给乞丐,帮助穷人。你能说这也是为个人?”“我想,”卢嘉川点点头说,“对一个人行为的评价,不仅要看他的动机,更应当看他的结果。小林,你救济几个洋车夫或者几个乞丐,能叫千百个洋车夫和乞丐都有饭吃吗?这个除了能够满足你个人的好人欲望,对整个社会对全
14、体劳动人民又有什么好处呢?说到参加红军上疆场,这愿望是好的,可是也得看实际情况。革命工作是多种多样的,有火热的白刃战,也有不为人注意的平凡的斗争。像你做的这些做饭洗衣的琐碎事情,如果它是对人民对革命有利的、必须的,需要我们去做时,不一定非要上战场才算是革命。”道静笑了,心里忽然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欣喜。“卢兄,真感谢你!”她绯红的脸上浮跃着欢喜的笑容,美丽的眼睛睁得又大又亮。“怎么,中午了,饭熟了吗?”余永泽狸猫一样又偷偷地跳进来了。这回他把礼帽向床上一扔,一屁股坐在床上,瞪着道静不动了。道静的脸霎地变得灰白。她不愿当着卢嘉川的面去和他吵嘴。卢嘉川拿起帽子,先向余永泽微笑着点点头,又含着同样镇定
15、的笑容向道静说,“你们吃饭吧,我该走了”,便走向房门外。这天夜晚,道静晚饭没吃就睡下了。她心里被许多复杂的情绪、思路搅扰得很惶乱。时间很久了,她躺在枕上还没有睡着。“这,这就是那个我曾经热爱过的、倾心过的人吗?”余永泽早就知道林道静接近卢嘉川,今天,他俩那种亲密纵谈的情况,更加使他明白了道静变化的原因怎么办呢,余永泽最后决定给卢嘉川写封信:卢公足下: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彼此素无仇隙。乃不意足下竟借口宣传某种学说,而使余要道静被蛊惑、被役使。彼张口革命,闭口斗争,余幸福家庭惨遭破坏。而足下幸矣,乐矣,悠悠然、飘飘然逞其所欲矣!人,应当懂得做人的道德,不应以危言耸听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否则殊有背人
16、之良知德性也。余谨以此数言奉劝足下,是耶非耶?幸三思之。尚望明鉴。余永泽一九三三年三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林道静“感到羞怯”,一是因为她认为做琐细的家务劳动无益于革命,二是因为她做家务劳动却被她仰慕的卢嘉川看到。B“参加红军,或者参加共产党要不,去东北义勇军也行”,林道静选择上的不确定,表现出了她对于参加革命内心还存有疑虑和彷徨。C革命教育使林道静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她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但卢嘉川认为她的这种热望只是英雄式的幻想,她实际还是为了自己。D余永泽在给卢嘉川的信中认为其破坏了自己的幸福家庭,违背道德人性,这实际上显示出他思想的落后以及性格的狭
17、隘和虚伪。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中的“年轻”都是指精神状态上的,包含着林、卢二人见面后的喜悦。B句子从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展示了林道静和余永泽二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分歧。C从句子可以看出,林道静已经认识到革命者不应该仅仅追求“独善其身”。D句子处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林道静在思想与现实反差下的尴尬处境。8选文在刻画林道静与卢嘉川两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互相衬托的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9课文玩偶之家中,娜拉离开了海尔茂;而在选文之后的情节中,林道静也离开了余永泽。请结合课文和选文内容分析两人离开的原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盎者,楚人
18、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
19、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序号。如有A马惊B车败C陛下纵D自轻E奈高庙F太后G何H上I乃止。1
20、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郎,即省中之郎,是郎官的一种,为帝王近侍官。战国始设,西汉沿用。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C“好声矜贤”的“矜”,意思是夸耀;与“锄櫌棘矜”的“矜”用法不同。D“适所以祸之”的“适”,意思是“恰好”;与“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盎是楚地人,他在吕后执政时期曾经做过吕禄的门客;等到汉文帝即位时,他的哥哥袁哙任命他做中郎。B宦官赵同得到文帝的宠爱,经常谗害袁盎。袁盎为此深感忧虑,后来他采用侄儿袁种的计策羞辱了赵同。C袁盎认为只有尊卑有序,上
21、下才能和睦相处。他指出慎夫人失去尊卑次序,可能会有灾祸,慎夫人奖赏了他。D司马迁认为袁盎赶上文帝刚即位,遇到了适宜的时代;但是袁盎喜欢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败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2)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14易中天曾说过,袁盎是“真正的士”,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题所居韦庄故人相别尽朝天,苦竹江头独闭关。落日乱()萧帝寺,碧云归鸟谢家山。青州从事来偏熟,泉布先生老渐悭。不是对花长酩酊,永嘉时代不如闲。【注】萧帝:即南朝梁武帝也,其在位佞
22、事佛教,曾三次舍身入寺。青州从事:指好酒。语出世说新语术解泉布先生:谓钱币。永嘉:此处似指西晋孝怀帝(司马炽)时之年号(301313),当时曾发生永嘉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两句表现出诗人与友人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B颈联化用典故,表明自己终日酩酊、潦倒落魄的生活状态。C尾联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宁静闲适的心境。D诗中“关”“山”“闲”等字的韵脚相同,音调和谐优美。16颔联()处,有的版本为“蝉”字,有的版本为“禅”字,你更认同哪一版本,为什么?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诗歌中既表达作者对诸葛亮之死深感惋惜又暗含感时
23、忧国情怀的两句是“ , ”。(2)小刚参加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并成功上岸,在正式上岗前,小刚爷爷引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来警示小刚应保有忧患意识,切忌享乐安逸。(3)“黄鹤”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但它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古诗句中的“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
24、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_,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_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发现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
25、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_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的龙年春晚作为中国重要
26、的综艺节目,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春晚是文化传承的窗口,更是时代创新的舞台。今年的春晚发挥了多年来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元素,让人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国家发展的成就。这些节目让观众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领略到时代的创新。从节目内容来看,今年的春晚保持了多样化的特色,既有经典的歌舞表演、相声小品,也有现代的音乐、魔术、杂技等形式的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不断创新,通过现代编排和技术手段, A ,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例如,一些歌曲通过现代音乐的编排,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舞蹈表演则融入了高科技手段,带给观众前所未
27、有的视觉享受。这些节目让观众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领略到时代的创新。当然,春晚的演员阵容同样令人期待。每年春晚都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演艺界人士参与演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展示个人才华,为晚会增添了不少看点。同时, B ,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促进了艺术界的蓬勃发展。这种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演员阵容,使得春晚更加生动活泼、充满活力。21文中第一段共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可否认,热闹熙攘的道路,也许是一条性价比高、绝对错不了的道路;但拒绝相似的青春,也可以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