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界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C 抑制向光性D.促进侧芽生长2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验证酶的专一
2、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活性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3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不相符的是()A.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科学方法有假说一演绎法B.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4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
3、解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若A为下丘脑,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5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B.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近C.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D.不同种类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
4、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6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7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8(10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1mm1mm)的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A.1
5、.3106B.5.2108C.5.2107D.1.3107二、非选择题9(10分)早在数千年前,人类还不了解微生物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和制酱等,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已在食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1)在酿制葡萄酒时,发酵液中并不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原因是_。(2)家庭制作腐乳时豆腐上生长的毛霉一般来自_。(3)泡菜也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得的,该过程利用的微生物细胞结构与_(填“果酒”“果醋”或“腐乳”)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最接近。检测泡菜制作的好坏时,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若腌制时_(不少于两点)均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含量
6、增加。10(14分)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图一表示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过程,其中序号-表示细胞,字母a-h表示相关物质。图二是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细胞、结构和物质。(1)图一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填序号)。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填序号)。(2)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入侵破坏某种免疫细胞,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性,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及时的呈递给_,从而得以免疫逃逸在寄主细胞内快速增殖。(3)某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可能是_。(围绕一个原因回答)(4)情绪
7、是人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精神紧张、过度悲伤等条件下机体的抵抗力会降低;愉快的情绪能使免疫功能增强。由图二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_进行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有关_进行调节。免疫细胞能接受这二者的调控,是因为_。11(14分)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1)当图1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兴奋型递质,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
8、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_。(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_。(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一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可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_。12下图表示生物的育种过程,A 和 b 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
9、因,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原理是_,F2获得的优良品种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2)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_,过程培育出的新品种为_倍体,是否可育_(填“是”或“否”)。(3)用过程的方式处理萌发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禾苗,其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说明突变具有_的特点。(4)过程可用_酶切割DNA分子,该酶特点是_,作用于_键,将获得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并在菌体内表达,生产出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这一技术原理是哪种变异_还需要什么工具_,其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生物共用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
10、D【解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得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顶芽生长速度较快。【详解】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2、C【解析】1、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2、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如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3、要证明酶具有高效性,需要同无机催化剂进行对照。【详
11、解】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A错误;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加入催化剂的种类,B错误;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人为控制改变的量是实验温度,温度是自变量,C正确;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从酸性到碱性一系列的PH值,PH梯度越小,探究越准确,D错误。故选C。3、C【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
12、、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B、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出了DNA分子的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正确;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体中存在转化因子,C错误;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D正确。故选C。4、D【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血糖平衡的调节:当血糖降低时,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
13、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两种激素间是拮抗关系。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据分析可知,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A错误;B、据分析可知,若A代表脊髓(神经中枢),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均代表传出神经,B错误;C、据分析可知,若A为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
14、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不能代表产生渴觉,C错误;D、在抗原刺激下,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正确。故选D。5、D【解析】1、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不是胚胎学的证据,而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2、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
15、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计划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的渐进特征,并以此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3、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详解】.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A正确;B、DNA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故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
16、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高,B正确;C、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可为进化学提供证据,故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在分子水平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C正确;D、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D错误。故选D。6、D【解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详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精子进入输卵
17、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故选D。7、D【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
18、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综上分析,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性神经的作用。8、B【解析】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
19、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详解】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每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为13个,根据酵母菌种群密度计算公式:酵母菌种群密度=每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小方格的容积(1mm1mm0.1mm10-3)=10-4mL,即1310-4mL,而计数室中总共400个小方格,因此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1310-4 40010=5.2108。故选B。二、非选择题9、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仅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 .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果醋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过短等【解析】1、果酒制作
20、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2、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3、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518,有氧。4、泡菜制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室温,无氧。【详解】(1)在酿制葡萄酒时,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仅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故发酵液中并不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以抑制杂菌的生长。(2)家庭制作腐乳时豆腐上生长的毛霉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无需特意接种。(3)泡菜
21、也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得的,该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与果醋制作中利用的醋酸菌最接近。检测泡菜制作的好坏时,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若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过短等均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和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1) .、V、 .、(2)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
22、毒性T细胞(3)首次感染后产生的埃博拉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有限及存活时间有限;埃博拉病毒是单链RNA病毒,易变异,原有的抗体没有作用。(4) .神经递质 .激素 .细胞表面有相应的受体【解析】1、据图一分析,表示抗原呈递细胞,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表示记忆T细胞、V表示B细胞、表示记忆B细胞,表示浆细胞。2、根据图二分析,轴突末梢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受体;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说明免疫细胞受到神经和激素调节。【小问1详解】图一中除了抗原呈递细胞()和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外,其他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即
23、、V、都可以;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都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小问2详解】结合细胞免疫过程分析,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入侵破坏某种免疫细胞,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性,进而导致感染信息不能及时的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得以免疫逃逸在寄主细胞内快速增殖。【小问3详解】由于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易发生变异,导致原有的抗体没有作用,所以某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二中免疫细胞的表面既有激素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因此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
24、神经递质进行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有关激素进行调节。【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的名称,明确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1、(1) .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动作电位 (2)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少量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 (3)K+通道开放导致K+外流,Cl通道开放导致Cl内流 (4)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
25、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解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小问1详解】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即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此时突触小泡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小问2详解】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时,其所含的突触小泡可能会破裂,可释放少量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
26、化。【小问3详解】由图3可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负值增加,由题干信息“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K+外流和Cl内流引起。【小问4详解】为规避动作电位的延迟,可测量动作电位通过神经轴突上两点间的距离和时间,由此计算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即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点睛】本题以微电极测量电位为载体,考查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
27、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每一小问都涉及一些新情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水平,最后的实验设计更能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素养。12、(1) .基因重组 .1/3 (2)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四 .是 (3)低频性(发生频率低) (4) .限制性核酸内切(限制)酶 .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磷酸二酯键 .基因重组 .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一套遗传密码 (密码子)【解析】分析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表示诱变育种,原
28、理是基因突变;表示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小问1详解】根据图形分析已知表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F2获得的优良品种(A-bb)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比例为1/3。【小问2详解】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培育出的新品种为四倍体,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是可育的。【小问3详解】用过程的方式处理萌发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禾苗,其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小问4详解】过程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分子,该酶特点是只能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将获得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并在菌体内表达,生产出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这一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其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