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文档编号:8108072 上传时间:2024-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0年国际马拉松夏季竞速邀请赛在西安举行,参赛选手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不变B.

2、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显著升高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显著降低D.运动过程中,细胞内ATP的合成速度加快2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B.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近C.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D.不同种类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最可能是()A.肝

3、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农药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为防止菜青虫抗药性出现,可同时使用多种农药彻底消灭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有发生兴奋时,突触前膜才能分泌神经递质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电位表现为膜内电位变化由负变正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6关于群落的理解正确的是(

4、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结果是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也增加C.人类活动会干扰群落的演替速率,但不会改变演替方向D.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肺泡细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说明该病毒已经突破了_道非特异性免疫防线。(2)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有的体温会升高,其原因是机体的产热_散热导致的,此时机体通过_(途径)发送信息调节其加快散热过程使体温恢复正常。(3)在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体内,T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T细胞参

5、与的免疫反应有_ 、_(例举2例)。大部分患者康复后,其体内一段时间内有_存在,而未感染者体内无该物质。(4)目前普遍认为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_、_、_(例举3点)。8(10分)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痛、汗多、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登革热患者发烧是机体_的结果;出汗和腹泻会让机体失去较多的水分和无机盐。使机体作出一些反应以维持水盐平衡,在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作用有_(答出两点)。复合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大时,会导致机体表现为_现象。(2)登革热病毒

6、在免疫学上称为_;从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来讲,杀灭伊蚊属于切断_途径。(3)给患者注射_(填“抗体”“抗体”或“抗体和抗体”)有利于患者康复。一个浆细胞_(填“能”或“不能”)同时产生抗体和抗体。9(10分)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美貌与邪恶并存”的植物,它的生态入侵会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在营养极度贫瘠的环境中,根部微生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成功入侵有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丛枝菌根真菌(AMF)可定植在大部分陆生植物的根部,优先利用土壤中的NH4+与加拿大一枝黄花交换有机物,改善植物对氮的吸收水平,这说明与AMF形成的_关系是加拿大一枝黄花成功人侵的机制之一。(2)为了解极度贫瘠(用低浓度铵态

7、氨处理模拟,单位:mmolL-1)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生物控制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对照组处理10mmlL-1铵态氮):实验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氨缺乏环境下能成功入侵的机制是促进_(填“地上部分”或“地下部分”)的生长来扩大其吸收氮的面积,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3)为确定AMF在极度贫瘠的环境下是否也能助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科研人员在氮浓度为0.025mmolL-1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测得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速率(以生物量表示)如下表。研究结果表明,在极度缺氮环境下,AMF与加拿大一枝黄花之间存在_关系,而固氮菌的存在可为_提供氮营养而缓和该

8、关系,最终使得加拿大一枝黄花人侵成功。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成功会使当地物种丰富度下降,物种丰富度是指_。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成功后,人们可发现当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现象并不能称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由是_。组别生物量/g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对照组0.080.071AMF0.060.071AMF+固氮菌0.100.07210(10分)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来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野生菌株对玉米淀粉的分解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获得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配制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_;除碳源外,培养基中还应包括_等物质。用适当强度的紫外线

9、照射野生菌株,其目的是_。将经照射的野生菌株接种至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接种前培养基需灭菌,灭菌方法为_。将平板放在适宜条件的培养箱中培养,平板应_(填“正置”或“倒置”)。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的透明圈,_的菌落就为初选菌落。(2)选择出来的细菌经扩大培养后需要进行计数,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是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_;解释其原因:_。11(15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菱缩。回答下列问题:(1)用针刺激ALS患者的皮肤,患者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原因是_。(2)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是_。细胞外

10、兴奋性神经递质只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3)ALS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科学家发现ALS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过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答出两种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

11、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A错误;B、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直接分解,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分解,B错误;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血浆pH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运动过程中,由于细胞消耗的ATP增加,故细胞内ATP的合成速度加快,D正确。故选D。2、D【解析】1、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都有鳃裂和尾,只

12、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的鳃裂都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不是胚胎学的证据,而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2、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计划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的渐进特征,并以此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3、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详解】.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

13、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A正确;B、DNA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故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高,B正确;C、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可为进化学提供证据,故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在分子水平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C正确;D、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D错误。故选D。3、C【解析】此细胞含有5

14、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并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可以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详解】A、此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能是肝细胞,A错误;B、此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不是初级卵母细胞,B错误;C、此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并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D、卵细胞无染色单体,该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D错误。故选C。4、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5、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农药只能对抗药性进行定向选择,A错误;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不抗药的个体不断被淘汰,C正确;D、同时使用多种农药,菜青虫也会产生抗药性,也不能将菜青虫彻底消灭,D错误。故选C。5、D【解析】A、只有发生兴奋时,突触前膜才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导致Na+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

16、位,B正确;C、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正确;D、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因此细胞膜膜内外K+、Na+分布的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错误。故选D。6、D【解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动物是食物和栖息空间。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是群落,没有垂直结构,A错误;B、自然状态下

17、,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C、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和速度,C错误;D、次生演替由于保留原有土囊条件或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因此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原生演替的速度快,D正确。故选D。【点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 (1).2 (2).大于 (3).神经-体液 (4).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生产淋巴因子 (5).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 (6).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抗体) (7).神经-体液-免疫 (8).微量高效 (9).通过体液运输 (10).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8、:(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

19、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肺泡细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说明该病毒已经突破了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防线。(2)人体体温的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有的体温会升高,其原因是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导致的,此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调节其加快散热过程使体温恢复正常。(3)在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体内,T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体表现为在体液免疫中

20、,T细胞生产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大部分患者康复后,其体内一段时间内有抗体的存在,因而可以从康复者血清中获得抗体,而未感染者体内无该物质。(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体液调节的特点表现为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点睛】熟知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已经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病毒的相关知识是考试关注的热点问题8、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作为渗透压感受器;作为水盐调节神

21、经中枢;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组织水肿 .抗原 .传播 .抗体 .不能【解析】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其中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组织水肿;抗体与子代病毒中和后被清除。【详解】(1)正常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而登革热患者发烧说明产热量多,散热量少,因此其身体温度升高。在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以此调节尿量的增减;下丘脑还是水盐调节的神经中枢。复合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大后,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故发生组织水肿。(2)登革热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

22、所以杀灭伊蚊就是切断了传播途径。(3)据图分析可知,抗体能促进产生更多登革热病毒,会加重病症,而抗体可以中和清除病毒,利于患者康复,所以注射抗体。一个浆细胞不能同时产生抗体和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点睛】预防传染病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是消灭传染源,包括消毒、灭菌等措施;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包括对患者进行隔离、佩戴口罩、穿防护服等;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包括注射疫苗、增加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等。9、(1)互利共生(2)地下部分(3) .竞争 .加拿大一枝黄花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而当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只是种群水平【解析】固氮菌是细菌的一科。菌体杆状、卵

23、圆形或球形,能固定空中的氮素。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固氮菌擅长从空中取氮,它们能把空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氮气转化成氮肥,源源不断地供植物享用。【小问1详解】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为一枝黄花提供无机盐(NH4+),一枝黄花可以为AMF提供有机物,说明它们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小问2详解】结合柱状图可知,低浓度铵态氨处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影响较大,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氨缺乏环境下能成功入侵的机制是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小问3详解】结合表格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有AMF的一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对照组低,因此在极度缺氮环境下,AMF与加拿大一枝黄花之

24、间存在竞争关系;AMF+固氮菌这一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量高于对照组,说明固氨菌的存在可为加拿大一枝黄花提供氮营养而缓和该关系;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个种群,不是群落,因此大大小小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不能称为群落结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机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10、 (1).(玉米)淀粉 (2).氮源、水和无机盐 (3).诱导野生菌株发生基因突变 (4).高压蒸汽灭菌法 (5).倒置 (6).透明圈大 (7).需要 (8).需要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解析】1、微生物培养时所用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应包含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选择培养基

25、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通常通过氮源、碳源的添加达到选择效果,选择培养基中可以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或反应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找出目的菌菌落并挑选分解能力强的菌落的目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在灭菌后还应该以空白培养基作对照以判断是否灭菌完全。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

26、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该培养基是为了分离能高效分解淀粉的微生物,故碳源应该为(玉米)淀粉;除碳源外,还应当加入氮源、水和无机盐;紫外线照射可以诱导野生菌株发生基因突变,以获取所需菌种。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在培养箱中的平板应倒置,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淀粉遇碘变为蓝色,所以,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故应选择透明圈大的菌落作为初选菌落。(2)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能灭菌不合格,被杂菌污染,从而影响计数结果,因此,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要将空白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2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1、(1) .能 .痛觉的产生场所在大脑皮层,患者的大脑皮层未受损 (2) .反射弧 .信息交流 (3) .升高 .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抑制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阻止Na+内流【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

28、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小问1详解】该患者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反射活动完成结构基础是存在完整的反射弧。细胞外兴奋性神经递质只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如果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将升高,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原理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其可能机理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或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等。【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及传导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