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
2、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到aC.在图2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2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且两图中的突触前膜释放的均为兴奋性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分别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B.肾小管、
3、集合管通过主动运输对水分进行重吸收C.正常人体对水分的代谢表现为多饮多排,少饮少排D.下丘脑中存在感受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4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B.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W1D.图解不仅能体现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还能体现逐级递减的特点5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
4、供丰富原材料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一定是有利的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6在一些饼干等食品的包装袋上,经常会见到一些提示语,如“过敏原提示:本生产线还生产含有燕麦、鸡蛋、花生、牛奶、芝麻,大豆,海苔制品等产品”。下列有关过敏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人体产热量增加B.过敏原会减弱效应T细胞的作用,使人容易患病C.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病D.过敏原会引起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可能使人患病7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5、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细胞毒性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8(10分)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和密切接触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引起人体发热、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困难等症状,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时,皮肤、黏膜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免疫调节即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
6、机体抵抗该病毒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D.记忆细胞、B细胞都能识别该病毒抗原二、非选择题9(10分)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特征,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预测此后一段
7、时间,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3)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选填“增加”或“减小”或“先增后减” 或“先减后增”)。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_等。(4)藏羚羊是羌塘高原有蹄类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6月20日至7月10日小羊羔陆续出生,完成生产后雌性藏羚羊于7月上旬回迁,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3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
8、主要因素依次是_等3个因素。藏羚羊选择的产羔区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都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_。10(14分)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S型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2)若图甲中曲线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角度将会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将样液稀释102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约为数量约为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11(14分)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2)据图1分析可知,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
10、2,4D对落果的调控具有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3)结合图2分析,赤霉素和2,4D降低落果率的原理可能是_。(4)若要对采摘后的果实进行保存,请写出一种保存方法并说明原理:_。12如图为江西某生态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鹰占_个营养级,兔子和蚱蜢的关系是_。 (2)在该食物网中,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蚱蜢的数量在很短时间内将_。 (3)该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_和_的渠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该过程涉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及电位特点:静息电位是指未兴奋区域的电位
11、,由K外流引起的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指兴奋区域的电位,由Na内流引起的外负内正。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详解】A、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表现为静息电位,a、b处电极均接在膜外,均为正电位,两电极之间没有电势差,此时电流表测得为零电位,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B、刺激X,兴奋会以该点双向传导,兴奋由a传导向b时,a先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部位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而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因此膜内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为a到b(正电位到负电位),B错误;C、由于兴奋是由a传向b,a处先形成动作电位,因此两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形成t1t2的
12、曲线变化,当兴奋传导至ab之间时,a处恢复为静息电位,b处未兴奋,两电极之间没有电势差,形成t2t3的曲线变化,当兴奋传导至b处,b处形成膜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与a电极处形成电势差,从而产生t3t4的曲线变化,C正确;D、t1t2,t3t4分别是a、b处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均由Na内流造成,D错误。故选C。2、A【解析】分析题图:图甲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中共有3个突触,且均为轴突-树突型,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刺激b点,a、b、c、d点均兴奋,刺激c点,d点兴奋。【详解】A、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
13、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A正确;B、在突触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C、刺激图乙中b,兴奋可以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慢,因此a、d两点发生兴奋是不同步的,因此电流计会偏转两次,而刺激c点,只会引起d点兴奋,而a点不会产生兴奋,因此,此时灵敏电流计偏转1次,C错误;D、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因此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错误。故选A。3、B【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14、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目前发现的一个合成、分泌部位与释放部位不同的激素,即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正确;B、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重吸收水,B错误;C、正常人体对水分的代谢表现为多饮多排,少饮少排,以维持人体渗透压相对稳定,C正确;D、下丘脑中存在感受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能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进而主动饮水,D正确。故选B。4、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
15、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 A2+B2+C2+D2),A错误;B、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如一棵树和这棵树上的昆虫,B正确;C、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C正确;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
16、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图解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5、B【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A正确;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害虫生存的环境,B错误;C、杀虫剂对抗药基因起到选择作用,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种群基因
17、频率的变化标志着生物的进化,C正确;D、杀虫剂使得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而严寒使敏感型个体生存下来,表明杀虫剂和严寒可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B【点睛】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6、D【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诱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有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
18、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详解】A、过敏原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上,释放一些物质,引起炎症反应,不会使产热增加,A错误;B、过敏原会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使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引起炎症反应,使人容易患病,B错误;C、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过敏原是引起炎症反应,不会引发自身免疫病,C错误;D、过敏反应被认为是体液免疫过强所致,过敏原会引起异常的特异性免疫,D
19、正确。故选D。7、A【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故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该病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C、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与胰岛B细胞直接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D、抑制T细胞增殖可减少细胞毒性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减少胰岛B细胞死亡,从而使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加,故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治疗该病,D错误。故选A。8、B【解析】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
20、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2、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免疫细胞是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但是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效应B细胞(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只能合成和分泌抗体。【详解】A、皮肤、黏膜位于身体的表面,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B错误;
21、C、病毒侵染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在体液中的传播,通过细胞免疫使宿主细胞裂解,二者共同发挥作用,C正确;D、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 .数量 .标志重捕法(2) .衰退型 .丙(3) .增加 .迁入率和迁出率(4) .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 .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干扰较少,僻静安全【解析】题图分析:图1中、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图2中,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
22、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除题图中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小问1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小问2详解】分析柱形图1可知:图中、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故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小问3详解】由图2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
23、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据图2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R大于1,其数量变化最可能为增加。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除题图2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小问4详解】由图3中环境因子贡献值高低可看出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对产羔区的贡献值较大,故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都相对较差的区域,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干扰较少,僻静安全,故藏羚羊选择这样的区域为产羔区。10、 (1).资源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增加 (
24、2).ef (3).变大 (4).抽样检测 (5).1011 (6).偏大 (7).代谢废物大量积累【解析】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1)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
25、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2)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天敌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种群数量也会降低,因此,图甲曲线中,蛇在ef时间段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敌增加量变小,鼠种群数量下降速率将小一些,图中角变大。(3)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可绘制得到图乙所示曲线图。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将样液稀释102倍后,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425=1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100(0.110-3)
26、103102=1011个。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点睛】掌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等,知晓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清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11、(1)作为对照(2)协同(3)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降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从而使落果率降低。(4)方法:对采摘后的果实在零上低温、低氧、适宜湿度条件下保存。原理:在低温、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减弱,能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可防止由于水
27、分的蒸发,而导致果实干瘪,影响口感。【解析】通过分析图1可知,单独喷施赤霉素或2,4-D都能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率,如果混合使用,作用增强,落果率最低;由此看出,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通过分析图2可知,喷施赤霉素和2,4-D可降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如果混合使用,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最低。与喷施清水相比,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从而延缓果实脱落。【小问1详解】该实验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小问2详解】据图1分析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较,留树保鲜过程中分别喷施赤霉素和2,4D后,落果率明显降低,
28、如果混合使用,作用增强,落果率最低,说明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具有协同作用。【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较,留树保鲜过程中分别喷施赤霉素和2,4D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明显降低,而且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说明赤霉素和2,4D降低落果率的原理可能:通过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降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延缓果实脱落,从而使落果率降低。【小问4详解】可在零上低温、低氧和适宜湿度的条件下,对采摘后的果实进行保存,以延长果实保存时间。其原理是:在低温、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减弱,能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可防止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导致果实干
29、瘪,影响口感。【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从图表中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12、 (1).2(或二或两) (2).竞争 (3).增加 (4).物质循环 (5).能量流动【解析】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详解】(1)在此食物网中,鹰占2个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兔子和蚱蜢均以绿色植物为食,其种间关系为竞争。(2)在该食物网中,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减少,天敌减少,则蚱蜢的数量在很短时间内将增加。(3)该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点睛】本题以图示考查食物网、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识别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条数是理解种间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