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基础与应用实践》课件第7章 文件系统管理 .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8119781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50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ux系统基础与应用实践》课件第7章 文件系统管理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Linux系统基础与应用实践》课件第7章 文件系统管理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Linux系统基础与应用实践》课件第7章 文件系统管理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Linux系统基础与应用实践》课件第7章 文件系统管理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Linux系统基础与应用实践》课件第7章 文件系统管理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件系统管理07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杨浩与应用实践1学习目标1.熟悉linux系统分区类型、命名规则以及文件系统的分区格式。2.熟练掌握文件系统常用命令和挂载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3.熟练掌握光盘、U盘的挂载方法。4.熟练掌握添加新磁盘以及磁盘分区、格式化、磁盘挂载的基本方法。5.熟悉/etc/fstab文件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会对/etc/fstab文件的进行基本修复。6.了解swap分区的作用,学会为swap分区增加容量。本章学习目标27.2 linux系统分区和文件系统格式概述31分区类型 Linux系统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三种类型。主分区最多只能分4个,最后一个主分区作为扩展分区

2、,所以划分扩展分区后,主分区就减少为3个,扩展分区不能存储数据,也不能格式化,只能用于划分逻辑分区。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从扩展分区中划分出来的。IDE硬盘,最多支持59个Linux逻辑分区,SCSI硬盘最多支持11个Linux逻辑分区,SCSI硬盘的Linux分区示意图如图7.1所示。7.1.1 linux系统分区SCSI硬盘 主分区1主分区2主分区3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1逻辑分区11图 7-1 SCSI硬盘Linux系统分区示意图 7.1 linux系统分区和文件系统格式概述42分区的表示方法 每个分区都属于Linux系统设备,Linux系统把所有的设备都视为文件来管理,所以每个分区都有相应的文

3、件名。以SCSI硬盘为例,分区命名规则如右表所示:3Linux文件系统分区格式 Linux操作系统支持的系统分区格式有ext2、ext3、ext4等。CentOS 6.5使用ext4格式。7.1.1 linux系统分区分区设备名称文件名分区命名规则简要说明主分区1/dev/sda1所有的分区都存储在/dev目录下,以/dev/sda1分区为例,说明如下:“sd”表示SCSI硬盘,“a”表示第一块SCSI硬盘,数字1表示第一块SCSI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分区必须顺序编号,但数字“1、2、3、4”只能顺序分配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必须从5开始编号,也就是说第一块SCSI硬盘的逻辑分区的文件名一

4、定是sda5。主分区2/dev/sda2主分区3/dev/sda3扩展分区/dev/sda4逻辑分区1/dev/sda5/dev/sda6逻辑分区11/dev/sda7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51文件系统查看命令df df(report file system disk space usage)命令,用来统计系统分区的使用情况。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df 选项 挂载点 选项说明:-a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信息,包括特殊文件系统、如/proc、/sysfs 等,缺省情况下,只显示主分区、逻辑分区、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h 使用习惯单位显示分区大小-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m 以MB为单

5、位显示分区大小-k 以KB为单位显示分区大小7.2.1文件系统常用命令 例7.1 可用如下命令查看系统分区的使用情况,显示结果中用合适的单位显示分区空间大小:rootlocalhost/#df h 执行结果如下: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Mounted on/dev/sda5 17G 2.2G 14G 14%/tmpfs 499M 0 499M 0%/dev/shm/dev/sda1 194M 29M 155M 16%/boot/dev/sda2 2.0G 36M 1.8G 2%/home 结果分析:以第一个条目为例,第一个逻辑分区/dev/sda5的挂载点

6、是根目录(),分区大小为17G,已用2.2G,可用空间还有14G,已使用空间占总分区空间的比例为14%。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62文件大小统计命令du du(estimate file space usage)命令的完整目录是/usr/bin,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其功能是估算文件在的磁盘空间中的占用情况,通常用于目录。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du 选项 目录或文件名 选项说明-a 显示每个子文件的磁盘占用量,默认只统计子目录的磁盘占用量-h 使用习惯的单位显示磁盘占用量-s 统计总占用量,而不列出子目录和子文件的占用量7.2.1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 例7.2 可用如下命令查看目录

7、/etc所占分区总大小:rootlocalhost/#du-hs/etc 执行结果:28M /etc 结果分析:用“du sh/”命令统计的分区中被使用的磁盘空间要小于用“df-h”命令统计的被占用的磁盘空间,原因是:df命令从文件系统的角度进行统计,不仅统计文件占用的空间,还要统计被系统程序和命令占用的空间,还有些文件虽然删除了,但所占空间并没有释放,也要统计进去;而du命令是面向文件的,只统计文件和目录占用的空间。小知识:“ls”命令在查看文件或目录时,也统计文件或目录的大小,但是对于目录,该命令只统计该目录下子文件名和子目录所占空间大小,而不统计子文件内容所占的空间。7.2 文件系统常用

8、命令73文件系统检测修复命令fsck fsck(check and repair a Linux file system)命令的完整路径是/sbin,只有root用户有权限执行,其功能是检测和修复文件系统。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fsck选项 分区设备文件名 选项说明:-a 不用显示用户提示,自动修复文件系统-y 自动修复。和-a作用一样,只是有些文件系统只支持-y Linux在启动的时候,会自动修复文件系统,不需要手工执行该命令,也不建议执行该命令,除非非常必要!7.2.1文件系统常用命令 4显示磁盘状态命令dumpe2fs dumpe2fs(dump ext2/ext3/ex

9、t4 filesystem information)命令的完整路径是/sbin,只有root用户有权限执行,其功能是显示超级块和块组信息,包括分区大小、占用情况、I节点、挂载点等信息。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dumpe2fs 分区设备文件名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8 Linux系统中挂载点就是一个目录,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盘符。要访问设备文件,必须先在设备文件与挂载点之间建立联系,这个过程就是挂载。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为磁盘、光驱分配盘符,挂载是为设备文件分配一个目录。硬盘在使用前由系统自动挂载,光盘、U盘、移动硬盘的在使用前必须手动挂载。挂载后,通过访问挂载

10、点实现对存储设备的访问。7.2.2 挂载命令 mount命令的完整路径是/bin,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其后所跟选项或参数不同其功能也不同,下面分别介绍:1挂载查询 用于查询系统中已挂载的设备。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mount-l 选项说明:-l 用于显示卷标名称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9 例7.3 可用如下命令查看系统中已挂载的设备文件:rootlocalhost/#mount 显示如下结果:/dev/sda5 on/type ext4(rw)proc on/proc type proc(rw)sysfs on/sys type sysfs(rw)devpts on/dev/p

11、ts type devpts(rw,gid=5,mode=620)tmpfs on/dev/shm type tmpfs(rw)/dev/sda1 on/boot type ext4(rw)/dev/sda2 on/home type ext4(rw)可见,系统中已有7个设备文件被挂载到相应的挂载点(目录),如/dev/sda5分区的挂载点是根目录,分区格式是ext4,拥有读写权限。7.2.2 挂载命令2自动挂载 使系统根据/etc/fstab配置文件自动进行分区挂载。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mount a 命令解释:当设置为自动挂载时,Linux系统根据/etc/fstab配置

12、文件自动完成分区挂载。但是光盘、移动硬盘、U盘等都不能配置为自动挂载,因为每次开机时,我们不能保证光驱里就有光盘、或有U盘或移动硬盘等连接到系统,从而导致系统启动失败。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103手动挂载 手动挂载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挂载方式,系统根据用户当前设置的参数进行挂载。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mount-t 文件系统-l 卷标名-o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选项说明:-t 指定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可以是ext3、ext4等,如果挂载的是光驱,用 iso9660文件系统,默认值是ext4。-l 指定卷标。-o 特殊选项,可以是挂载的额外选项,多个额外选项之间用“,”分割,其的含

13、义如表7.2所示。7.2.2 挂载命令参数说明atime/noatime访问分区文件时,是否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默认为更新async/sync异步或同步,默认为异步Auto/noauto是否自动按照/etc/fstab文件内容挂载,默认为自动defaults定义默认值,相当于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这七个选项。exec/noexec是否允许在文件系统中执行可执行文件,默认是允许remount重新挂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以使所做的修改生效,一般用于指定修改特殊权限rw/ro文件系统挂载时,是否有读写权限,默认值是rwsuld/nosuld设定文件系统是否具

14、有SUID和SGID权限,默认具有该权限user/nouser是否允许普通用户挂载,默认不允许,只有root可以挂载分区usrquota启用文件系统支持用户磁盘限额,默认不支持grpquota启用文件系统支持用户组磁盘限额,默认不支持注:exec/noexec和remount两个参数较为常用。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11 例7.4 重新挂载/home 分区,使该分区不能执行可执行文件。第一步:在/home分区下创建一个可执行文件:rootlocalhost/#cd/homerootlocalhost home#vi remounttext.sh 输入如下文件内容:#!/bin/bashecho

15、 Linux is a great operating system!rootlocalhost home#chmod 755 remounttext.sh rootlocalhost home#./remounttext.sh Linux is a great operating system!#未重新挂载/home 分区前,文件可执行7.2.2 挂载命令 第二步:重新挂载/home分区,使其不能执行可执行文件:rootlocalhost home#mount-o remount,noexec/homerootlocalhost home#./remounttext.sh bash:./re

16、mounttext.sh:权限不够#重新挂载/home 分区后,文件不能执行了rootlocalhost home#mount-o remount,exec/home#重新用exec挂载/home分区rootlocalhost home#./remounttext.sh Linux is a great operating system!#remounttext.sh又可以执行了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121挂载光盘 在读取光盘镜像文件的时候,必须要对光盘进行挂载。挂载光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挂载点。其实就是建立一个空目录,一般把光盘挂载在/mnt目录下,这里我们在/mnt目录下再建

17、立子目录/cdrom作为光盘挂载点,执行如下命令:rootlocalhost#mkdir/mnt/cdrom 第二步:把光盘放入光驱。对于虚拟机,就是在虚拟机设置中,选中单选按钮“使用ISO映像文件(M)”,同时选中复选框“已连接”。第三步:挂载光盘。执行下列命令:rootlocalhost#mount t iso9660/dev/cdrom/mnt/cdrom/7.2.3 挂载光盘和U盘 或rootlocalhost#mount/dev/sr0/mnt/cdrom 在/dev目录下光盘有两个文件名一个是/dev/sr0,一个是/dev/cdrom,实际上,/dev/sr0是实际的光盘设备文件

18、名,/dev/cdrom是/sr0的软连接。所以将目录/mnt/cdrom 作为/dev/cdrom或者/dev/sr0的挂载点的效果是一样的。其中iso9660是光盘文件系统格式,是默认的,所以可以省略。这样就可以访问光盘了,如显示光盘内容(执行命令:ls l/mnt/cdrom)。第四步:卸载光盘命令。光盘使用完了需要弹出。执行如下命令rootlocalhost#umount/mnt/cdrom#把挂载点作为命令参数 或rootlocalhost#umount/dev/cdrom#把设备文件名作为命令参数 或rootlocalhost#umount/dev/sr0#把设备文件名作为命令参数

19、7.2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132挂载U盘 Linux系统中U盘的命名规则与硬盘相同:如果系统中有且只有一块硬盘,则U盘的设备文件名被识别为sdb,若系统中已有两块硬盘,则U盘被识别为sdc,以此类推。所以只要插入U盘,就可以检测到U盘的设备文件名,切记,事先要把光标置在虚拟机,否则U盘不会被虚拟机检测,而被Windows系统识别。现在开始挂载 第一步:把光标置在虚拟机内,插入U盘。第二步:查看U盘的设备文件名:rootlocalhost#fdisk l 7.2.3 挂载光盘和U盘 显示显示结果如下:结果如下: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s

20、db1 1 504 4042624 c W95 FAT32(LBA)第三步:创建挂载点。rootlocalhost#mkdir/mnt/sub 第三步:进行挂载。注意:U盘的文件系统格式一般是FAT32(vfat),需要手工指定文件系统格式,从第二步可知U盘的文件名为/dev/sdb1。rootlocalhost#mount t vfat/dev/sdb1/mnt/usb 第四步:卸载U盘rootlocalhost#umount/dev/sdb1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14 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如何向系统添加新硬盘,并对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和磁盘挂载。1添加新硬盘 就像为真实机添加新磁盘一

21、样,需要先给虚拟机断电,才能为虚拟机添加新的硬盘。把需要添加新硬盘的虚拟机断电单击“虚拟机”菜单选择“设置”菜单项单击“添加”按钮选择“硬盘”选择硬盘类型(这里选择SCSI硬盘)设置硬盘大小(这里设置为10GB)为硬盘命名(这里命名为“fdisktest”)单击“完成”按钮,这样就为虚拟机添加新硬盘了,但是该硬盘需要分区、格式化、挂载后才能使用。7.3.1 硬盘分区 2磁盘分区命令fdisk fdisk命令的完整目录是/sbin,只有root用户才有权限执行,其功能有:一是查看系统中磁盘及分区情况,二是进行磁盘分区。查看硬盘分区使用如下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fdisk 选项 选

22、项说明(常用的选项是l):l 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分区信息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15 例7.5 查看当前Linux系统中的磁盘数量及分区情况:rootlocalhost#fdisk-l 显示结果如下:Disk/dev/sda:21.5 GB,21474836480 bytes255 heads,63 sectors/track,2610 cylindersUnits=cylinders of 16065*512=8225280 bytesSector size(logical/physical):512 bytes/512 bytesI/O size(minimum/optimal):512

23、bytes/512 bytesDisk identifier:0 x000eff0e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sda1 *1 26 204800 83 LinuxPartition 1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7.3.1 硬盘分区/dev/sda2 26 281 2048000 83 LinuxPartition 2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dev/sda3 281 441 1288192 82 Linux swap/SolarisPartiti

24、on 3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dev/sda4 441 2611 17429504 5 Extended/dev/sda5 442 2611 17428480 83 LinuxDisk/dev/sdb:10.7 GB,10737418240 bytes255 heads,63 sectors/track,1305 cylindersUnits=cylinders of 16065*512=8225280 bytesSector size(logical/physical):512 bytes/512 bytesI/O size(minimum/

25、optimal):512 bytes/512 bytes 结果分析:可知,系统中有两块硬盘,第一块硬盘是/dev/sda,其容量是21.5GB,共有5个分区;第二块硬盘是/dev/sdb,是我们刚刚添加的名为fdisktest的硬盘,其容量是10.7 GB,目前未对该硬盘分区。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16 进行硬盘分区使用如下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fdisk 硬盘文件名 例7.6 可用如下命令对上述实验中添加的名为fdisktest的硬盘/dev/sdb进行分区:rootlocalhost#fdisk /dev/sdb#执行分区命令 在如下提示符中输入相应命令完成磁盘分区:C

26、ommand(m for help):n#输入指令n,新建分区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1-4)p#可以新建扩展分区和主分区。输入指令“p”新建主分区7.3.1 硬盘分区 Partition number(1-4):1#输入分区号“1”First cylinder(1-1305,default 1):#输入起始柱面,若与默认值相同,可省略Using default value 1Last cylinder,+cylinders or+sizeK,M,G(1-1305,default 1305):+2G#输入分区的最后一个柱面,或

27、者在第一个柱面后扩大多大空间,这里输入“+2G”,表示第一个分区大小为2GB Command(m for help):n#按类似方法新建第二个主分区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1-4)pPartition number(1-4):2#输入分区号“2”First cylinder(263-1305,default 263):#使用缺省起始柱面Using default value 263Last cylinder,+cylinders or+sizeK,M,G(263-1305,default 1305):+2G7.3 磁盘分区与自

28、动挂载17Command(m for help):n#按类似方法新建第一个扩展分区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1-4)e#输入指令e,新建扩展分区Partition number(1-4):3#输入扩展分区号“3”First cylinder(525-1305,default 525):#使用缺省起始柱面Using default value 525Last cylinder,+cylinders or+sizeK,M,G(525-1305,default 1305):Using default value 1305#使用缺省值,

29、表示把全部剩余空间分配给扩展分区7.3.1 硬盘分区 Command(m for help):n#按类似方法新建第一个逻辑分区Command action l logical(5 or over)p primary partition(1-4)l#有了扩展分区后就可以划分逻辑分区了,输入指令“l”建立逻辑分区First cylinder(525-1305,default 525):#使用缺省的起始柱面Using default value 525Last cylinder,+cylinders or+sizeK,M,G(525-1305,default 1305):+2G Command(m

30、for help):n#按类似方法新建第二个逻辑分区Using default value 1305#使用缺省值,把剩余空间全部分配给第二个逻辑分区Command(m for help):p#输入指令“p”,打印分区结果Disk/dev/sdb:10.7 GB,10737418240 bytes255 heads,63 sectors/track,1305 cylindersUnits=cylinders of 16065*512=8225280 bytesSector size(logical/physical):512 bytes/512 bytesI/O size(minimum/opt

31、imal):512 bytes/512 bytesDisk identifier:0 x4e37080e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18#以下是分区结果: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sdb1 1 262 2104483+83 Linux/dev/sdb2 263 524 2104515 83 Linux/dev/sdb3 525 1305 6273382+5 Extended/dev/sdb5 525 786 2104483+83 Linux/dev/sdb6 787 1305 4168836 83 Linux7.3.1 硬盘分区 Com

32、mand(m for help):w#保存分区结果,必须输入指令“w”保存后才能生效!有时,在保存分区结果并退出分区过程时,系统会提示重启系统后,才能继续。为了避免重启系统浪费时间,我们执行如下命令,以强制从分区表中读取分区信息:rootlocalhost#partprobe#强制从分区表中读取分区信息 分区结束,输入如下命令验证分区生效rootlocalhost#fdisk l#验证分区已生效 执行结果(略)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19 在上述分区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指令,每条指令的含义及功能详见表7.3。7.3.1 硬盘分区表7.3 分区过程中用到的相关指令的含义及功能指令名称含义及功能说明

33、a设置可引导标志b编辑bsd磁盘标签c设置DOS操作系统兼容标记d删除一个分区l显示已知的文件系统类型。82为Linux swap,83位Linux分区指令名称含义及功能说明m显示帮助菜单n新建分区o建立空白DOS分区表p显示分区列表q不保存退出s新建空白SUN磁盘标签t改变一个分区的系统IDu改变显示记录单位v验证分区表w保存退出x附加功能(仅专家)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203重新读取分区表命令partprobe partprobe命令的完整路径是/sbin,只有root用户有权限执行,其功能是强制读取分区表信息,而不需要重启系统。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partprobe

34、 该命令的具体使用方法参考例7.6。7.3.1 硬盘分区 4分区格式化 mkfs命令(build a linux filesystem)用于格式化系统分区。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mkfs 选项 磁盘分区文件名 主要选项说明:-t 指定文件系统格式,如ext3、ext4等。注意:这里指的是磁盘分区文件名,而不是磁盘文件名,另外,只有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才能被格式化,而扩展分区是不能被格式化的。下面举例说明该命令的使用方法:例7.6 可用如下命令对例7.5中的分区进行格式化(系统格式为ext4):rootlocalhost#mkfs t ext4/dev/sdb1 用类似的方法对其它3

35、个分区进行格式化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215创建磁盘挂载点并完成挂载 例7.7 对例7.5中的分区进行挂载:第一步:创建四个新目录,即四个挂载点:rootlocalhost#mkdir/myrootrootlocalhost#mkdir/myhomerootlocalhost#mkdir/mybookrootlocalhost#mkdir/myfile 第二步:挂载四个分区:rootlocalhost#mount/dev/sdb1/myrootrootlocalhost#mount/dev/sdb2/mybookrootlocalhost#mount/dev/sdb5/myhomeroot

36、localhost#mount/dev/sdb6/myfile7.3.1 硬盘分区 第三步:查看分区挂载信息:rootlocalhost#df h 执行结果: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Mounted on/dev/sda5 17G 2.2G 14G 14%/tmpfs 499M 0 499M 0%/dev/shm/dev/sda1 194M 29M 155M 16%/boot/dev/sda2 2.0G 36M 1.8G 2%/home/dev/sr0 4.2G 4.2G 0 100%/mnt/cdrom/dev/sdb1 2.0G 68M 1.9G 4%/

37、myroot/dev/sdb2 2.0G 68M 1.9G 4%/myhome/dev/sdb5 2.0G 68M 1.9G 4%/mybook/dev/sdb6 4.0G 72M 3.7G 2%/myfile 可以看出新添加的磁盘的四个分区已全部挂载,现在可以使用这些磁盘了。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225创建磁盘挂载点并完成挂载 综上所述,要利用一个新的磁盘,需要经过添加磁盘(断电添加)、磁盘分区(fdisk)、分区格式化(mkdir)、磁盘挂载(mount)等四个环节后才能正常使用。但是,这里所讲的磁盘挂载方式是暂时生效的,系统不保存相关信息,每次系统启动后,需要重新手工挂载才能使用,这

38、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要永久生效,就需要通过修改/etc/fstabl配置文件来实现磁盘自动挂载。7.3.1 硬盘分区7.3.2/etc/fstab文件 /etc/fstab文件是启动系统时所需的重要文件,其中记录着磁盘挂载的重要信息,系统启动时从中读取相关信息完成磁盘挂载,若所记录信息不正确,就会导致系统启动失败,所以在修改/etc/fstab文件内容时,需要格外谨慎。1磁盘自动挂载 我们只要将挂载信息写入/etc/fstab配置文件,就能在系统启动时实现磁盘自动挂载。那么如何将磁盘挂载信息写入该文件呢?我们执行如下命令,先来研究一下/etc/fstab文件结构和主要内容:rootlocalh

39、ost#cat/etc/fstab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23 执行结果如下:UUID=21ddb085-f7fe-4ce9-8933-e87a101a0294 /ext4 defaults 1 1UUID=c6765a19-0260-4ea5-ade2-5fb47b4b09fa /boot ext4 defaults 1 2UUID=52494eb9-662d-4c5d-bbe4-72c94b807f0d /home ext4 defaults 1 2UUID=5b5ee917-0e9b-429c-9fc9-ed34bce5415a swap swap defaults 0 0tmpfs

40、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7.3.2/etc/fstab文件 结果分析:/etc/fstab文件的主体部分由一条条的记录构成,每条记录由6个字段来描述。各字段的含义如下:第一个字段:分区设备文件名或UUID(硬盘通用唯一识别码)。第二个字段:挂载点。第三个字段:文件系统格式,如ext3、ext4等。第四个字段:挂载参数(default表示使用默认参数)。第五个字段:指定分区

41、是否被dump(备份命令)备份,“0”表示不备份,“1”表示每天备份,“2”表示不定期备份。每个分区的挂载点都有一个lost+found目录,用来保存分区备份信息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24 第六个字段:指定分区是否被fsck(文件系统修复命令)检测,“0”表示不检测,其它数字表示检测的优先级,哪个分区的优先级小就先检测哪个分区。所以我们主要将磁盘挂载信息按:“分区文件名或UUID 挂载点 文件系统格式 挂载参数 是否被dump命令备份 是否被fsck命令检测”格式写入/etc/fstab文件,就可以实现自动挂载。那么到底用分区文件名呢还是用UUID呢?UUID是系统为硬盘分配的通用唯一识别

42、码,即使分区设备文件名被修改了,相应的UUID不会改变,所以使用UUID会更加安全可靠。7.3.2/etc/fstab文件 执行dumpe2fs命令可以获得分区设备的UUID,如下面命令获得分区/dev/sdb1的UUID:rootlocalhost#dumpe2fs-h/dev/sdb1dumpe2fs 1.41.12(17-May-2010)Filesystem volume name:Last mounted on:Filesystem UUID:059ff912-c638-42bb-a7cb-e8f093c55cb8#这就是分区/dev/sdb1的UUID下面通过实例讲解磁盘自动挂载的

43、方法: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25 例7.9 将/dev/sdb1、/dev/sdb2、/dev/sdb5和/dev/sdb6四个分区的挂载信息写入/etc/fstab配置文件,使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执行如下命令:rootlocalhost#vim/etc/fstab 写入如下条目(这里使用分区文件设备名),保存退出:/dev/sdb1/myroot ext4 defaults 1 2/dev/sdb2/myhome ext4 defaults 1 2/dev/sdb5/mybook ext4 defaults 1 2/dev/sdb6/myfile ext4 defaults 1 27.3

44、.2/etc/fstab文件 为了避免系统重启失败,先不要急于重启系统,而应该先执行“mount-a”命令,如果不能正确执行,则说明/etc/fstab文件内容有错误,修改/etc/fstab文件内容,如果能正确执行则说明配置正确。用reboot命令重启系统,利用mount或df h 命令查看挂载结果:rootlocalhost#df h 执行结果: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Mounted on/dev/sda5 17G 2.2G 14G 14%/tmpfs 499M 0 499M 0%/dev/shm/dev/sda1 194M 29M 155M 16%/

45、boot/dev/sda2 2.0G 36M 1.8G 2%/home/dev/sdb1 2.0G 68M 1.9G 4%/myroot/dev/sdb2 2.0G 68M 1.9G 4%/myhome/dev/sdb5 2.0G 68M 1.9G 4%/mybook/dev/sdb6 4.0G 72M 3.7G 2%/myfile 可知,磁盘可以自动挂载了。7.3 磁盘分区与自动挂载262/etc/fstab文件修复 如果/etc/fstab配置文件的挂载条目写入错误或遭到破坏,系统有可能在开机自动挂载时候被挂掉!这时需要进行/etc/fstab文件修复。下面用实例说明文件修复过程:第一步:

46、设置错误(为了进行实验,专门设置的错误)。将挂载条目中的“/dev/sdb5”撰改为“/dev/sdb”,保存退出,重启(reboot)系统,会出现如图7-2所示的错误信息:第二步:按系统提示,在提示符下输入root密码,进行文件修复。这样,可以以root身份进入系统,但是,当执行“vim/etc/fstab”命令进行文件编辑时,提示该文件为只读文件,不能被修改,这是因为系统报错后,在重新挂载时只赋予了只读权限。7.3.2/etc/fstab文件 第三步:输入如下命令重新挂载整个根目录为“rw”权限。rootlocalhost#mount o remount,rw/第四步:重新执行“vim/e

47、tc/fstab”命令。修改错误条目:把“/dev/sdb”修改为:“/dev/sdb5”,保存退出,reboot系统,完成文件修复。注意:对于通过修复/etc/fstab来解决类似问题,并不是万能的!,如果root分区遭到类似攻击,那么系统就会彻底挂掉,连修复的机会都没有了。图 7-2 由于/etc/fstab配置信息错误,系统启动时报错 7.4 分配swap分区27 swap分区就是通常所说的交换分区,其作用是在系统物理内存不够用时,按照某种存储管理策略,把内存中的一部分程序或数据暂存到swap分区,这样,就从内存中释放出一部分空间,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当程序运行结束后,再将swap分

48、区中保存的程序或数据恢复到内存中。swap分区空间多大才算合适呢?分配的太多会浪费磁盘空间,太少,则会发生错误。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如果物理内存用尽,则系统运行速度回变慢,但仍能运行,但是如果swap分区用尽了,系统就会发生运行错误。通常情况下,swap空间应大于等于物理空间,最小不应小于64MB,具体分配时要根据服务器所运行的不同应用,为swap分区分配不同大小的磁盘空间。7.4 分配swap分区28 首先用free命令查看目前swap空间大小及使用情况。free命令用于查看内存和swap分区容量及使用情况。命令格式:rootlocalhost#free-b|-m|-g 选项说明:b、m和g

49、分别表示以B、MB或GB为存储单位查看内存和swap交换分区的容量。例7.9 查询本机内存、swap分区大小及使用情况,要求以MB为单位显示容量大小。执行如下命令:rootlocalhost#free m 显示结果为: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Mem:996 173 823 0 21 53-/+buffers/cache:98 898Swap:1257 0 1257 结果解释:内存(Mem)总大小为996MB,已用173MB,可用空间823MB,共享空间0MB,缓存大小为21MB,缓冲大小为53MB,swap总大小为1257MB,目前没有使用。c

50、ached(缓存):是指从内存中分割出来的一块专用存储区域,用于缓存从硬盘中读取出来的数据,这样当需要再次使用这些数据时,就不需要从硬盘中重复读取数据了,加速了读取速度。Buffer(缓冲):也是从内存中分割出来的一块专用存储区域,把需要写入硬盘的零散数据暂存在该区域,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集中写入硬盘,减少对硬盘的写入时间。7.4.1 查看swap分区7.4 分配swap分区29 配置swap分配也要经历分区、格式化、挂载三个步骤,举例:例7.10 为swap增加1GB大小的空间:第一步:执行如下命令,新建一个1GB大小的逻辑分区:rootlocalhost#fdisk/dev/sdb#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Linux系统基础与应用实践》课件第7章 文件系统管理 .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