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前导学案(含答案)(全册打包).rar

相关 举报
  • 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1.2运动的描述(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1.3运动的快慢(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1.4速度的测量(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2.2声音的特性(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2.3声的利用(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2.5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3.1温度(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3.2熔化和凝固(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3.3汽化和液化(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3.4升华和凝华(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4.1光的直线传播(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4.2光的反射(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4.3平面镜成像(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4.4光的折射(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4.5光的色散(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5.1透镜(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5.2生活中的透镜(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5.4眼睛和眼镜(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6.1质量(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6.2密度(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 6.4密度的应用(含答案)-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l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长度和时间。2.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4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了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知识集锦:知识集锦:知识点知识点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_,符号:_。常用单位:千米(km)、_(dm)、厘米(cm)、_(mm)、纳米(_)(2)换算关系:1 km=1 000 m,1 m=10 dm=cm=1 000 mm=106 m=nm知识点知识点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常用工具:刻度尺,其他工具: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方法:三看:测量前要看刻度尺的_、_。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1)会选:根据实际情况及测量要求选择_和_适当的刻度尺。(2)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且与尺面_,如图中的_。(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_值和_。知识点知识点 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_,符号_。常用单位:(h)、分钟(_)。换算关系:1 h=60 min=3 600 s,1 min=60 s(2)常用测量工具:机械停表和电子秒表(小盘单位是分钟,大盘单位是秒,读数时先读大盘,再读小盘)知识点知识点 4:误差:误差拓展提高(了解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拓展提高(了解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 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 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d=L/n。(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项目产生原因可否避免减小或避免的方法错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可避免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读数、记录结果时仔细、认真误差仪器不精密;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有偏差不可避免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求 。方法一(卡尺法):如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 d。根据公式 L=d 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 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 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 L=s/n,再利用 L=d 求出硬币的直径 d=s/n.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 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 L=d 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 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 d=L/求出硬币的直径。(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累积法)(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 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 l=L/n答案:答案:米 m 分米 毫米 nm 100 109 测量范围(量程)分度值 测量范围 分度值 紧靠(或贴近)平行 垂直 B 下一位 秒 s 小时 min 平均值自我检测:自我检测:1.宁夏西吉土豆淀粉含量高,深受人们喜爱。某初中生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A.1mmB.10cmC.50cmD.1m2.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19.1 mm、19.2 mm、21.1 mm、19.1 mm 和 19.3 mm。下列相关说法中()“21.1 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五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mm;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19.2 mm;求平均值记为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4.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5.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被测物体长度是_cm。6.如图,秒表的读数为_s。7.小萌用木直尺测量同一凳子的高度,一共测了 4 次,他这样做目的是_,测量记录分别是:45.1cm、45.2cm、47.1cm、45.0cm,则凳子最终高度为:_cm。8.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cm;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s。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图中土豆的长度略小于手掌的长度,约为 10cm,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2.答案:A解析:21.1 mm 与其他四次测量记录比较,差别很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故正确;从其他四个数据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9”对应的单位是 mm,故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故错误;该物体的长度为19.1mm 19.2 mm 19.1mm 19.3mm19.2 mml,故正确;求平均值记为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错误。综上分析可知 A 正确。3.答案:D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A 错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是错误,B 错误。认真测量,可以避免错误,但不能避免误差,C 错误。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D 正确。4.答案:B解析:A.图中,物体的一端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 A 错误;B.图中,物体的一端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故 B 正确;C.图中,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 C 错误;D.图中,刻度尺没有与被测长度平行,故 D 错误。故选 B。5.答案:1;2.42(2.402.45)解析:图中刻度尺上 1 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物体左侧与 2.00 cm 对齐,右侧与 4.42 cm 对齐,物体的长度为4.42 cm2.00 cm2.42 cm。6.答案:337.5解析:图中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 0.5min,指针在 56 之间,且偏向 6 位置,读作 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 0.1s,示数为 37.5s,则停表的读数是5min 37.5s=337.5s7.答案:取平均值减小误差;45.1解析: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根据测量数据可以知道,所用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为 1cm,47.1cm 与它数据相差较大,第三次测量值是错误的,不可取。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5.1cm45.2cm45.0cm45.1cm3L8.答案:1.30;337.5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1mm,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6.00cm 对齐,右侧在 7.30cm 处,所以物体的长度730cm6.00cm1.30cmL 在秒表的小表盘上,1min 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5min,秒针读数大于 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7.5s,故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合 337.5s。1.2 运动的描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运动的描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会判断哪些运动属于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选择的参照物。3、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识集锦:知识集锦:知识点知识点 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_随_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关键是看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没有_的变化,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知识点知识点 2:参照物: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_作为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原则: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任意性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被选择为参照物不唯一性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_的方便性对于地面_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可以不指明参照物;如果选取了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则一定要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排己性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因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发生变化的知识点知识点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_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指物体相对参照物的_没发生变化。实际上物体也是运动的,只是它与参照物的运动快慢及运动方向相同,绝对静止的物体是_的答案:答案:位置 时间 位置 标准物体 不同 静止 运动 位置 不存在自我检测:自我检测:1.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古诗词的魅力再次展现在国人面前,其中李白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引起了观众深刻的共鸣和感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参照物是()A.轻舟 B.山C.舟上的诗人D.水流2.近来,乘坐柳州水上公交成为外地游客必打卡项目,乘客在行驶的水上公交中欣赏缓缓移动的岸上美景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以下参照物中,可描述“岸上景物在移动”的是()A.水中桥梁 B.水上公交 C.地面 D.岸上楼房3.2024 年 4 月 26 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航天员们顺利会师的情境如题图所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C.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运动的D.以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4.从 2012 年 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 50”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5.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_(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战机是_(填“运动”或“静止”)的;由此可知: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_。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江里了,这个人急忙在船边刻下一个记号并说道:“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然后,便悠然地等着船靠岸。船靠岸停下来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江里去寻找剑。(1)这个楚国人是否能通过“刻舟”的方法求到剑?(2)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楚国人求到剑或求不到剑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述的是轻舟是运动的,研究对象是轻舟,不能再选轻舟为参照物,故 A 不符合题意;B.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述的是轻舟是运动的,而轻舟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所选的参照物是山,故 B 符合题意;C.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述的是轻舟是运动的,选舟上的诗人为参照物,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 C 不符合题意;D.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述的是轻舟是运动的,如果选水为参照物,无法判断舟相对于水的位置是不变的还是变化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2.答案:B解析:A.以水中桥梁为参照物,岸上景物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以水上公交为参照物,岸上景物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 B 符合题意;C.以地面为参照物,岸上景物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 C 不符合题意;D.以岸上楼房为参照物,岸上景物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3.答案:D解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后一起绕地球转动。故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之间相对静止,飞船、空间站以及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相对运动,故 ABC 错误,D正确。故选 D。4.答案:运动解析:由题,船与参照物钓鱼岛之间的位置在变化,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可知该船是“运动”的。5.答案:静止;运动;相对性解析: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和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称它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战机和地球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称它是运动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相对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答案:(1)这个楚国人不能通过“刻舟”的方法求到剑。(2)见解析解析:故事中的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这个楚国人不能通过“刻舟”而求到剑,这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3 运动的快慢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1.3 运动的快慢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会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知识集锦:知识集锦:知识点 1 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相同路程内比较_,_的物体运动得快。(2)相同时间内比较_,_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之比叫做速度。(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在匀速运动中,速度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tsv v _m/skm/hs _ m kmt _ s km变形式:vts,vst。【注意事项】(1)使用公式时,注意“同一性”和“同时性”,即式中的 v、s 和 t 对应的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段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2)单位换算:1 m/s=_km/h(3)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 v 是恒定的,与 s 和 t 无关,此时 s 和 t 成正比;不能根据tsv 得出 v 与 s 成正比或与 t 成反比。知识点 2 匀速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可分为_和直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_。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_且_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过程中沿直线,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每时每刻都不发生改变。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一种情况为例)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频闪实例s-t 图像相同时间,路程相同相同时间,路程不同v-t 图像速度 v 跟时间 t 无关时间 t 越长,速度 v 越大s 与 t 比值不变变化答案:答案:时间 时间短 路程 路程长 路程和时间 运动快慢 速度 路程 时间 3.6 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直线 速度自我检测:自我检测:1.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 6 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4 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 km/hB.4.8 km/h C.5 km/hD.6 km/h2.周日,小军和小丽相约练习骑自行车。在某段路面上,小军骑车,小丽慢跑,他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小军做匀速直线运动B.以道路上的路灯为参照物,小丽总是静止的C.第5s以后,两人运动方向相反D.0 5s内,小军骑行的路程小于10m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部分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m/s;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v甲乙_,当时间6st 时,两车相距_m。4.隆隆隆,骑马去海丰是一首海陆丰民谣、儿歌。当古人骑马看到路边的柳枝向后退去,是以_为参照物;陆丰到海丰的路程约为 36 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程,平均速度为 5m/s,合_km/h,则大约需要_h。5.一列长为 400m 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 1400m 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 90s。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1)该火车的运行速度是多少 km/h?(2)穿过隧道后,火车继续前进,面对前面的山崖鸣笛一声,2s 后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设总路程为 s,则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11122sstvv,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22222sstvv,则 小 红 通 过 全 程 的 平 均 速 度1 2121212222v vssvssttvvvv2 6 km/h4 km/h4.8 km/h6 km/h4 km/h。2.答案:D解析:A.由图像知,小军的骑车速度随着时间而增加,做加速运动,小丽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以道路上的路灯为参照物,小丽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 B 错误;C.第 5s 时,小军和小丽的速度都为 2m/s,第 5s 后,小军的速度大于 2m/s,但从图像中无法判断两者的运动方向,故 C 错误;D.05s 内,小丽通过的路程2m/s 5s10msvt而 05s 内,小军的速度比小丽的小,所以通过的路程比 10m 小,故 D 正确。故选 D。3.答案:6;3:2;12解析: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知,当24ms,时4st 甲,6st乙则甲的速度为24m6m/s4ssvt甲甲乙的速度为24m4m/s6ssvt乙乙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6m/s:4m/s3:2vv甲乙当时间为 6s 时,根据svt可得sss甲乙则两车相距6m/s 6s4m/s 6s12mssv tv t甲乙甲乙4.答案:古人;18;2解析:古人骑在前进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柳枝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柳枝是运动的,即看到柳枝纷纷向后退去。换算基础1m/s3.6km/h,平均速度为 5m/s,进行单位换算5m/s5 3.6km/h=18km/h 路程约为 36 km,速度18km/h,所需时间36km=2h18km/hstv5.答案:(1)72km/h;(2)320m解析:(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为11400m400m1800msLL隧道车则火车运行的速度为111800m=20m/s72km/h90ssvt甲(2)2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340m/s2s680msvt声声鸣笛后火车通过的路程为20m/s 6s40msvt车车则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11(680m+40m320m22sss声车)1.4 速度的测量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速度的测量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会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重点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重点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1s(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1t,将小车通过的路程1s和所用的时间1t填入表格中(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2s和所用的时间2t,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利用公式svt,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v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即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11svt,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22svt(5)整理器材5.数据分析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1ms 13st 1_m/sv 20.5ms 11.8st 2_m/sv 6.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 ,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答案:答案:tsv 刻度尺 机械停表 0.33 0.28 变速直线运动 不同 大自我检测: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 A 点静止下滑,经过 B 点到达 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 段距离为 4.0 dmB.AB 段平均速度为 0.2 cm/sC.小车从 A 点到 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小车过 A 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 AC 段平均速度将偏大2.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先用时 10 s 通过 40 m 的路程,再以 2 m/s 的速度运动 6 s,则该物体在前 1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在这 16s 内的平均速度为_。3.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如果小车到达金属片时没有及时停止计时,会使测量的平均速度偏_(选填“大”或“小”),因此斜面的坡度最好小一些,有助于准确记录小车运动的_。4.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 A 点向上运动,点 B、C、D 是每隔 2.5s 记录的气泡位置。气泡在 AD 段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在 BD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m/s。5.某同学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刻度尺、长木板、金属挡板、小木块。(1)该实验的原理是_;(2)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3)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大”或“小”)。如果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填“大”或“小”);(4)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5)经测量,10.9ms,20.4ms,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1s的平均速度是_m/s,在3s的平均速度是_m/s。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B 段距离为10.00 dm6.00 dm4.00 dmABs,A 错误;AB 段平均速度为4.00 dm2 dm/s20 cm/s2sABABABsvt,B 错误;小车从 A 点到 C 点做加速直线运动,C 错误;若小车过 A 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短,由svt得,测出 AC 段平均速度将偏大,D 正确。2.答案:4 m/s;3.25 m/s解析:该物体在前 10 s 内的平均速度11140 m4 m/s10ssvt,后 6 s 通过的路程22 22 m/s 6s12 msv t,则在这 16 s 内的平均速度40 m12 m3.25 m/s16ssvt总总。3.答案:小;时间解析:实验中,如果小车到达金属片时没有及时停止计时,测得的量程准确,时间偏大,由svt得,会使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小。因此斜面的坡度最好小一些,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小,运动的时间长,有助于准确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4.答案:变速;0.1解析:由图可知,气泡由 A 到 D,AB、BC、CD 的长度逐渐变大,但这三段用的时间相同,由此可以判断在 AD 段做变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60.0cm 10.0cm50.0cm0.50mBD 所用时间为2 2.5s5st BD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0.50m=0.1m/s5ssvt5.答案:(1);(2)秒表;(3)小;大;(4)不是;(5)0.3;0.5解析:(1)实验中以速度的公式svt作为实验的原理。(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3)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尽量小。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导致时间测量的偏小,由可知,速度偏大。(4)由图可知,上段时间长,路程小。而下段时间段路程长,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5)小车在1s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116:20:38 16:20:353st 则小车在1s的平均速度是1110.9m0.3m/s3ssvt在3s的路程为3120.9m0.4m0.5msss在3s的时间为316:20:38 16:20:371st 3s的平均速度是3330.5m0.5m/s1ssvtsvtsvt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体会归纳推理法的应用。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知识集锦:知识集锦: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1.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探究过程现象结论轻压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固体振动发声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指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气体振动发声用筷子搅动水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液体振动发声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3.声源物理学中把_的物体叫作声源。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二、声音的传播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条件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在空气中以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我们把它叫作_。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鼓左侧的空气,使其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疏,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知识点 3 声速1.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_用声速描述,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_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因素a.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_v液_v气。b.介质的温度:声速一般随介质温度的升高而_。2.回声(1)定义:人们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2)回声测距的原理: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为t回,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声,则所测的距离为_。(3)原声与回声间隔 0.1 s 时,人才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否则,原声与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人耳听声过程:空气振动_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答案:答案:振动 正在发声 介质 真空 波 声波 快慢 每秒 增大 反射 12sv t回声 大于 鼓膜振动自我检测: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中传播。2.夏日的午后,小霞和弟弟在公园里散步,草丛里蝈蝈的叫声清脆明亮。它的叫声是由翅膀_产生的,通过_传入人耳的(填介质名称)。3.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_,由此可以推理得出_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4.一列火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 570 m 处鸣笛后 3 s 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 340 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2)火车的速度;(3)若火车全长为 120 m,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穿过一平直的隧道,隧道长为 840 m,则该火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振动;真空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闹钟发出的响声是闹铃振动产生的。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测,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全部抽走,处于真空状态时,将听不到铃声,即真空不能传声。2.答案:振动;空气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蝈蝈的叫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蝈蝈的叫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3.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3)传声解析:(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空气的减少,听到的铃声会减弱;由此推理,若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水可以传播声音。4.答案:(1)1020 m(2)40 m/s(3)18 s解析:(1)声音传播的路程340 m/s 3s1020 msv t声声;(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路程22 570 m 1020 m120 msss声车,则火车的速度为120 m40 m/s3ssvt车车;(3)该 火 车 全 部 在 隧 道 里 的 路 程 等 于 隧 道 的 长 度 减 去 火 车 的 长 度,即840 m 120 m720 msss 隧道车,该火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为720 m18s40 m/sstv车。(6)声音的特性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6)声音的特性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能结合具体实例,区分音调与响度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进一步了解学习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探究方法。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知识集锦:知识集锦:知识点 1 音调和频率1.音调和频率(1)音调:人们把 称为音调。(2)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过程将一把钢尺平放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的约1 1 34 2 4、长伸出桌面,用力紧压桌面上的部分,并用手指拨动伸出桌面的部分,听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实验现象如表所示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的比例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低14快高12较慢较低34慢更低归纳总结比较三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声音的高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 ,音调就 (3)频率:物体振动的_与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频率。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_,频率越高表示物体振动得_。(4)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_。(5)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振动 ,频率 ,音调 ,听起来越清脆;振动 ,频率 ,音调 ,听起来越低沉。2.声音的分类分类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_Hz超声波高于_Hz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低于_Hz知识点 2 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 叫做响度。(2)振幅:物理学中,把振动的 叫做振幅。(3)影响响度的因素:响度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_;振幅越小,响度_。知识点 3 音色(1)概念:发声体发生声音的_(也叫音质和音品)。(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与发声体_有关,即发声体的 、等因素。答案:答案:声音的高低 越快 越高 次数 快慢 越快 Hz 越快 越高 越高 越慢 越低 越低 2020000 20000 20 强弱 幅度 越大 越小 特色 本身 材料 结构自我检测:自我检测:1.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2.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玻璃瓶,则音调最高的玻璃瓶是()A.甲B.乙C.丙D.丁3.如题图所示,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改变吉他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B.图乙中,敲击鼓面所用的力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C.图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D.图丁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4.如图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乙_不相同,甲和丙_不相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5.小美买了一个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于是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直管,先用同一刻度尺测出直管的长度和直径,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敲击发出声音,利用仪器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记录数据如表所示: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声强级/dB120.501.50213180231.002.001284100348.502.5065690(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2)三根管子中音调最低的是_号。(3)小美发现根据表中的数据无法总结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因为_。(4)要想完成实验需要再增加一根材料与管壁厚度相同的_(选填“A”或“B”)直管来做实验。A.长度为 20.50 cm,直径为 2.50 cmB.长度为 55.50cm,直径为 3.00 cm的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图书馆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声音的音量大小,即控制声音的响度,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2.答案:C解析:通过敲击玻璃瓶来进行演奏,声源是玻璃瓶和水。瓶中的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其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答案:B解析:A.图甲中,改变吉他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吉他弦振动的快慢,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 A 错误;B.乙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鼓面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B 正确;C.丁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振动时频率越低,拨动它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 C 错误;D.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杯子,由于水量不同,杯子和水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D 错误;4.答案:音色;响度解析:由图可知,甲和乙波形不同,因此甲和乙音色不相同。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波形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不同,即甲和丙振幅不同,因此甲和丙响度不同。5.答案:(1)1mm;(2)3;(3)没有控制变量;(4)A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由“20.50cm”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2)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表格数据可知,3 号管子的频率最小,音调最低。(3)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数据可知,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4)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与表中相同的金属管,表中长度有“20.50cm、直径有 2.50cm”,即要选 A 管,这样可以控制直径相同或长度相同。2.3 声的利用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2.3 声的利用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2.通过学习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知识集锦:知识集锦:知识点 1 声与信息(1)声可以传递信息,是指通过分析声或_能得到某些信息。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前导学案(含答案)(全册打包).rar)为本站会员(qxx12356)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