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3课时 平均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及相关内容。【素养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以及应用。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难点: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869814)59(本)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
2、步学习与平均数有关的知识,大家准备好了吗?二、探究新知1.利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免票线调整到1.3m?预设1: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儿童的身高也高了。预设2:被调查的儿童的平均身高可能高了。师:据调查,武汉市某校6岁男童的身高平均值为126.5cm,女童的身高平均值为124.0cm。你能根据这个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吗?预设:126.5cm1.265m,124.0cm1.24m,6岁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都超过了1.2m,所以免票线提升到1.3m是合理的。2.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师:这是“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请你们把书本上的统计表填
3、写完整,并排出名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选手1平均分:(92989496100)596(分)选手2平均分:(97991008495)595(分)选手3平均分:(9098878590)590(分)选手1是第一名,选手2是第二名,选手3是第三名。师: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预设1:有的评委打分太高或太低。预设2:去掉后再求平均就更有代表性了。师:请你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选手1平均分:(989496)396(分)选手2平均分:(979995)397
4、(分)选手3平均分:(908790)389(分)选手2是第一名,选手1是第二名,选手3是第三名。3.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师: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预设1: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预设2: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平均数真的很灵敏。 (只要学生描述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三、巩固运用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板书设计】平均数的再认识代表性 灵敏性【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四年级所学的平均数知识,然后提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免票身高,让学生结合实际解释“免票线”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接着,出示“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最后,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平均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发展统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