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8213963 上传时间:2025-01-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板块一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1.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现状,这一规律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和道路的多样性反映出来。受的影响,具有其特殊性,体现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多样性。总而言之,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2.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对比表格。【注意】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关系、产品分配”三个角度进行背诵。 奴隶社会“完全”,封建社会“不完全”,资本主义社会“完全”,剩余价值学说。 原始社会“平等互助”vs社会主义社会“互助合作”(社会分工带来的结果) 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3.上层建筑的差异: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为生活基本单位,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事务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

3、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对农民收取地租(剥削主要方式),君主专制。4.资本主义社会:(1)两个基本条件:大量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大量货币当做资本(殖民扩张)。(2)经济危机:特征: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弊端与命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4、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 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无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趋势。版块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发展历程:诞生条件:资本主义发展(根源)、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确立了

5、无产阶级的最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注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以失败告终)从一国到多国的伟大飞跃:二战后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意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弊端: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和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

6、科学的伟大飞跃。唯物史观(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4.评价与未来趋势: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挫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

7、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逆转;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板块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与实现民族复兴1.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主心骨、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农村

8、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基本

9、国情(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多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目的。(2)中国革命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两个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3)中国革命两个步骤:1949年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为目标)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反资本主义为目标)两者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

10、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者相互衔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3.过渡时期(1)总路线:一化三改。【注意】我国建国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四次生产关系改革,其中只有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2)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4.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中共八大最大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11、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2)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5.改革开放(1)阶段性事件:(2)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

12、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启示:实践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社会革命,强体魄于自我革命。 中国共

13、产党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3)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国家富强(实现基础)、民族复兴(核心内容)、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意义: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

14、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中国梦的特点/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注意】中国梦不是“世界人民的梦”。【注意

15、】青年角度(附有关青年的大题思考角度):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实践上: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脚踏实地,砥砺奋斗,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锤炼品德修为。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4)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伟大斗争。解决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发扬

16、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始终成为人民主心骨、坚强的领导核心。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封闭僵化,不改旗易帜,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常见设错点与历史节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949年新中国成立。(注意时间点:“执政”的材料必

17、须是1949以后)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我国迎来了(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已经完成“总体小康21世纪初”“全面小康2021年末”),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没有改变。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所有

18、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板块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实践探索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主题形成时间形成人主题内容意义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等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思想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

19、之基、力量之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大后胡景涛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核心内容:十个明确(核

20、心关键),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梁四柱”。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回答了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关系:“十个明确”是理论源头和旗帜方向,“十四个坚持”是实践层面的展开。【注意】关于“十个明确”的设错点:坚持和发展中国待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21、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钥匙,其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和国家的

22、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6.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条线索:线索一:过去+现在+未来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现实: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伟大工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践行初心使命。 国:坚持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与伟大事业的统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主要

23、矛盾) 思想: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 世界:为发展中国家取得现代化成果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未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学指引、有力武器、精神支撑)。线索二:理论(理论产生条件、性质)+实践(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取得成功)。必修2 经济与社会板块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1.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24、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2.以公有制为主体:(1)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设错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中地位平等(同等受法律保护,平等适用各种资源要素);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平等(以公有制为主体)。(2)表现:公有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量的优势和质的提高)。【注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正从“量的优势”转向“质的提高”。 公有经济是“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主导

25、地位”。(3)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4)形式(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注意】公有制的“形式”与“实现形式”不同,实现形式为股份制公司、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形式为上面三种。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类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港澳台地区在大陆投资参照外资。(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

26、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注意】考试如果涉及大题是“民营经济”“地摊经济”等,则要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以及“两个毫不动摇”写进去。(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毫不动摇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注意】提高国有经济的

27、控制力的两种方式:质的提高: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经济对市场资本的控制力。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减少同质性竞争、推进专业化整合)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公司+现代企业结构)。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

28、非公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由最大占比的资本性质(公有or非公有)决定。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承包权(农户)、经营权(具体经营者)三权分置。“土地流转”指土地经营权流转,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股份合作制: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实

29、现了劳动者劳动、土地与资本的联合,有助于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收入,促进共同富裕。3.毫不动摇支持、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政府支持: 政策支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营造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公开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注意】企业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指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融资主要指企业找中间机构寻求资金支持(如银行贷款)。 技术支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

30、平,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2)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3)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版块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价格、供求、竞争等。【基本传导链】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扩大竞争加剧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生产缩小竞争减少供过于求2.基本内容: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31、时间减少价值、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价格与需求呈反比,与供给呈正比;注意点移动与线移动)3.评价“市场调节”:(1)优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2)弊端: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

32、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盲目性(盲目跟风)、滞后性(时间滞后)等弊病。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3)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要性)(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政府+消费者+企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社会诚信建设,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执法,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政府:市场调节具有局限

33、性,具有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等弊端。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要实行市场监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消费者:消费者要明辨是非,辨别真伪,适度消费,维护自身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安全消费权。企业:企业要遵守法律,诚信经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注意】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不能干预市场,政府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干预,尽到市场监管职责。 “缩减负面清单”体现了政府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我国目前不存在取消市场准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不代表政府不能决定价格。e.g 煤炭的区间调控。 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要注意“市场监管”

34、与“宏观调控”是两种不同的材料,注意对应;“市场”与“政府”对应的材料也不同,如果材料在讲市场的弊端,那么选择就不能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相关选项。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单纯降低成本不能提高经济效益,核心手段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二)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35、,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3.履行经济职能的三大手段:经济手段: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战略性、客观性、指导性、间接性)。法律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查处、打击等(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相对稳定性、普遍适用性)。 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政策、规定(罚款)等(直接、迅速、强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附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我国当前属于通货紧缩,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从需求侧入手):积极的财政政策(主体:国务院财政部门):减少

36、税收、增发国债(扩大政府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支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主体: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逆回购【商业银行用债券抵押资金】。板块三 构建新发展格局1.创新(侧重点发展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的基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化制造业,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牢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基础/核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37、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注意】优化产业链/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微笑曲线(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销售)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基点。提高劳动生产率。【注意】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钱生物):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基础。虚拟经济(钱生钱):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过度发展会带来脱实向虚,泡沫经济。2.协调(侧重点发展不平衡):城市: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优化产业布局。 城乡:三农问题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区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38、,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社会流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意】做选择题一定要区分材料讲的是“乡村振兴”还是“区域协调发展”。3.绿色(侧重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注意】考试要根据材料内容区分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总需求(消费):消费、投资(内需)、出口(外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总供给(生产

39、):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粗放型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集约型增长)(2)优化经济结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由以发展中低端产业为主开始向培育发展中高端产业为主转变。【注意】优化产业结构不代表完全取代传统产业(3)转换增长动力:经济增长动力已经由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转向创新驱动。4.共享(侧重点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激发消费潜能,优化消费结构,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的可支

40、配收入。【注意】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目的),发展依靠人民(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趋向)。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基尼系数:用于衡量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越低,差距越小),一般在0.1至0.9之间,0.5为红线。5.开放(侧重点发展内外联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6.最终目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

41、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意】国民经济的循环为“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再生产”,如果这个循环在国内完成就叫“内循环”(内生动力),有一个环节在国外完成则为“外循环”(外生动力)。板块四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为主体(促进公平):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包括公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补贴(福利不是)。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不只有按

42、劳分配一种分配方式(如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分配,员工股权激励等方式)。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效率):(1)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会拉大收入差距):类别对应形式资本要素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土地要素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管理要素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劳动要素一般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信息要素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知识要素凭借相关知识获得的收入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

43、转移产生的价值(2)意义: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3.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单位为其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农民经营土地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4.如何完善收入分配?根本措

44、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总的要求: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针对个人收入占比低: 实现“两个同步”: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注意】“两个同步”聚焦初次分配领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劳动报酬) 初次分配: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再分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

45、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第三次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角度看: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消除贫困。(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将国民总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是最基本的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次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第三次分配: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

46、充。【注意】三次分配都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组成:社会保险(最主要的社会保障,五险一金)、社会救助(最古老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和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如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再分配 政府调节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维护公平(转移性收入)商业保险初次分配市场调节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生活需求提高效率(稳健投资、财产性收入)(3)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4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