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 2016-2017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本试卷包含两道大题。 第一大题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二大题为材料解析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1.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到: “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 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 出贡献的是 ( ) A.尧、舜 B.黄帝、炎帝 C.孔子 D.禹、启 2.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培育成功的 “ 籼型杂交水稻 ” 被称为 “
2、 东方魔稻 ” 。追根溯源,在下列远古人类中,曾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周武王灭商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4.西周 “ 国人暴动 ” 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5.“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 这里的 “ 典册 ” 中的文字应该是( ) 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小篆 6.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 A.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大盂铜鼎 7.2008 年的 “5.12”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
3、破坏,但一座有着 2000 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它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赵州桥 8.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 2 9.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 “ 商鞅变法 ” 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0.秦朝的建立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有( ) 结束诸
4、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统治久远。 A. B. C. D. 11.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大唐盛世 12.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匈奴 B.突厥 C.契丹 D.女真 1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 公元 9 年外戚王莽夺取汉政权,建立了(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新朝 15. 东汉中期以
5、后,交替专权的是( ) A.外戚和将军 B.外戚和宦官 C.将军和太守 D.宦官和御史 16.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17. 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能效抵抗 传染性病毒,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 “ 医圣 ” 的医学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唐本草 18.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 ) A.迎汉献帝到许昌,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与
6、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 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3 19.公元 3 世纪,中国被分裂为三个国家。三个国家位置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帝曰: “ 今欲断诸北语 ? 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 这一举措是( )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 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21.学习历史要善于 总结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分立 民族融合 B.国家产生 政权分立 C.国家产生 民族融合 D.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 22.下列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7、战争,它们 有 一个共同 特点就是以少胜多。请你选择正确的选项( ) 长平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A. B. C. D. 23.“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郦道元 24.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兰亭书法 B.阎立本画作 C.龙门石窟 D.赵州石拱桥 25.周杰伦唱到: “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 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 “ 天下第一行书 ” 美誉,它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苏轼
8、得分 评卷人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50 分 ) 4 26.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二:如图 (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 1 分) (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1 分)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1 分) ( 3)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 2 分) ( 4)他对教育教育主张有哪些?( 2 分) 27. 阅读材料后: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9、。 ” 请回答: (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 2 分)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2 分)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 分) (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2 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2分) ( 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2 分) (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分) 28.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5 皇帝说: “ 如果 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 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 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
10、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 请回答: 上文中 “ 皇帝 ” 指谁?( 1 分)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 分) 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2 分 ) 29.阅读下列材料: 主父偃说上曰: “? 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 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 于是上从其计。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 “ 上 ” 是指哪一个皇帝?( 1 分) (2) 该皇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分) (3) 根据材料概括该皇帝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2 分) 30. 如图
11、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 A 和 B 房屋样式的名称。( 4 分) ( 2)最早建造 A、 B 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4 分) (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6 31. 阅读材料 : 材料一:公等遇雨,皆 以失期,失期当斩。籍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材料二: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在太学里把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 作为教学内容,作为封建教育的传统课程。 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 分) ( 2) 材料二是汉武帝接 受哪位思想家 的
12、建议而采取的措施?( 2 分) ( 3) 汉初出现的繁荣景象,我们称之为什么?( 2 分) ( 4)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含义是什么?( 2 分) 7 答案 1.B 2.D 3.D 4.C 5.C 6.B 7.A 8.C 9.D 10.B 11.B 12.A 13.D 14.D 15.B 16.D 17.C 18.D 19.B 20.C 21.A 22.D 23.A 24.C 25.A 26.( 1)孔子 ( 2)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和荀子 ( 3)以德治国( 4) “ 有教无类 ” , “ 因材施教 ”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 习学过的知
13、识,以便 “ 温故而知新 ” ;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等 27.( 1)商鞅变法;公元前 365 年;秦孝公 ( 2)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4)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8. ( 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 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等。 29. ( 1)汉武帝 ( 2)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3)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皇权 30.( 1),图 A 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 B 属于干栏式房屋 ( 2)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 3)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故答案为: ( 1) A 是半穴居式; B 是干栏式 ( 2) A 是半坡氏族; B 是河姆渡氏族( 3)自然环境不同 31.( 1) 陈胜、吴广起义 。 8 ( 2) 董仲舒 。 ( 3)文景之治 。 ( 4)消除其它学派思想,只遵从儒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