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2017 学年度阜康市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考试时间: 60 钟;命题人: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 4 分,共计 68 分) 1 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元谋人遗 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 2013 年 1 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监测中心成立,
2、并开始对北京猿人洞进行“体检”,某同学在跟随专业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对北京人的生活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其中正确的是( )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3 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4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局面开始于( ) A、禹 B、启 C、汤 D、周武王 2 5甲骨文与下列哪个朝代有关( ) A半坡氏族公社时期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夏朝 D商朝 6我国最早的人类之所以说是
3、人,其主要依据是: ( ) A.史记上记载说明 B.考古发掘出的粗糙的石器工具 C.考古发现他们喜欢吃 烧熟的食物 D.他们长相和现代人完全一样 7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反映了:( ) A、中国人想象丰富 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8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 B 炎帝 C舜 D禹 9下列出土文物,最能直接说明河姆渡氏族已开始原始农业的是 10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11下列不属于中华
4、民族人文始祖贡献的是 A.教人农耕,开创原始农业 B.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C.制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D.划 “ 九州 ” ,铸 “ 九鼎 ” ,建立国家 3 12 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他所指“周之失,失之于制”的“制”指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文化专制 13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青铜工具的发明 与应用 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牛耕技术的运用 A B C D 14 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甲骨文 司母戊鼎 秦陵兵马俑 圆形方孔钱 A.
5、 B. C. D. 15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 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A. B. C. D. 16被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都城而灭亡的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西周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4 第 II 卷(非选择题) 每一大题 16 分,共计 32 分 评卷人 得分 二、问答题(题型注释) 18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9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 图中的人物是谁? ( 1 分 ) 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 1 分 )
6、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那部著作里? ( 1 分 ) ( 2) 他在思 想上有什么主张 ( 4 分 ) ( 3) 他的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 3 分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半坡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 6000 年以上。半坡遗址的房子有 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 2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
7、今约 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 , 小米粥、 钻木取火 、 弓箭 这些北京人都没有出现,故答案选 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3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 我们知道 :北京人 不会农业种植,半坡人种植粟,大汶口居民从事着以种植粟为主的原始农业 ,河姆渡人 种植水稻, 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4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的是王位世袭制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 公天下
8、”、“ 家天下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甲天下”。故答案为 B。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兴亡 5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准确识记 。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 D。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文字的演变 6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境
9、内的原始人类。通过考古,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 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碳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元谋人生活在距今 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7 D 【解 析】 试题分析: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形成 点评:学生要知道,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落走向联合,占
10、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8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 帝 是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五帝 之首。被尊为中华 “ 人文初祖 ” 。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 东夷 、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 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 9 B 【解析】 试题分析: 原始农业的特征是: 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
11、锄和棍棒等为主; 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 刀耕火种 ; 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 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四项中只有 B 项体现了用于农耕的石器工具。 考点: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故答案为 A。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11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
12、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 我们知道人文始祖指的是 黄帝和炎帝, 而 A、 B、 C 所述 都是黄帝和炎帝的贡献,建立国家的是大禹, 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12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他所指“周之失,失之于制”的“制”指的是西周分封制,故选 C。 13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农耕工具及牛耕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逐渐推广。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生 产的最早文字记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B 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灿烂的青铜文明手工业;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年代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14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 查的是商朝的历史。在商朝时期,出现了一种刻写在龟骨和兽壳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的资料。而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等。秦陵兵马俑是秦朝建立后的才出现的;圆形方孔钱则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 货币,他们与商朝的历史无关,可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