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 20172017- -20182018 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 1.以下四幅图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2.某地一大宅院门上的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 “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
2、搞生产”,横批是“多 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 世纪 50 年代末 B.20 世纪 60 年代末 C.20 世纪 70 年代末 D.20 世纪 70 年代初 3.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这些人物有( ) 王进喜 邱少云 雷锋 焦裕禄 黄继光 A. B. C. D. 4.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 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A.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 5.一位十分喜欢历史学科的同学在查阅中美两国发展关系的资
3、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 2 法, 他理解 “小球” 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 却不知道 “大球” 指什么。 请你为他指出 ( ) 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 A.19461956 年 B.19561966 年 C.19661976 年 D.19761986 年 7.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 “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应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4、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1956 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 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中,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人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说的对的,我们是要听的 9.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有( )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增长速度比重变化 行业 19531957 年 平均增长速度(%) 1953 年 农轻重比例 (%) 1957 年 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
5、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农业增长相对缓慢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 B. C. D.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1.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上来, 实行_的历史性 决策。横线处应填写( ) 3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实事求是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事求是 12.话剧中流砥柱周恩来正在话剧院演出,郑野同学迟到了,所以在和同学们谈论
6、剧情时, 老是把时间顺序搞乱,请帮他将以下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 周恩来逝世 九一三事件发生 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同其进行谈判 五一六通知公布 A. B. C. D. 13.1953 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 A.19491957 年 B.19491956 年 C.18401949 年 D.18401956 年 14.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更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5.196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7、的时候,我们就 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D.1972 年尼克松访华 16.据新华社记者黄毅杰报道: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城管大队已收的一亩零七厘五中稻田,获得亩产 十三万零四百三十四斤十两四钱的惊人纪录。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一情况应是哪一历史时期 的产物(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改革开放 D. “大跃进”运动 17.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更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
8、本制度 18.下图是中国 19571965 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4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大跃进” 运动、“一五”计划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不予变更 中央政府不派军队进驻西藏 A. B. C. D. 20.1956 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 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
9、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工作的过急过粗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 D.剪刀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 21.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2.我国的外交,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边倒”到 20 世纪 70 带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 90 年代的 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着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中国的对
10、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23.1978 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在 5 于(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4.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时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政权 25.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一 桥”指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宜昌长江大桥 D.黄埔大桥 26.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什来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11、, 周恩来上述发言是在 ( ) A.与印度代表谈判时 B.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 C.万隆会议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2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有( ) 大庆油田建设成功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建成 原子弹和导弹研制取得突破 兰新铁路建成,新疆第一次通火车 A. B. C. D. 28.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 向的大会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9.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12、时代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爆发 B.五四运动爆发 C.抗日战争胜利 D.新中国成立 30.中国共产党完成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其主要变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D.建立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3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依法办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 6 A.新中国成立时 B.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2.赵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的代表, 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 文件和决议,下
13、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议的包括( )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B. C. D. 3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里的 “转折” 主要是指 ( ) A.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农村改革转移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移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移到实行对外开放 35.“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话与下列 哪位英雄人物有关( ) A.王进喜 B.孔繁森 C.黄继光 D.邓稼先 36.泗阳县志记载,1951 年 5 月,泗阳地区抗美援朝动员大会有 163 人光荣入伍。回顾过去血 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