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 20162016- -20172017 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 60 分) 1正在开展历史专题图片展览,如图图片能选入“中国历史新纪元”板块的是( ) A淮海战役 B攻克南京 C向毛主席报 D开国大典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同时也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新中国 成立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学习文化赶先进,提高技术超英美 3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
2、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B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4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5 初二历史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时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纪念网站, 其中收录的英雄人 物不合适的是( )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雷锋 6“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
3、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此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2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解放西藏 7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 1950 年 6 月颁布了( ) 身份 占乡村人口比例 乡村土地的占有比例 地主与富农 不到 10% 7080% 贫农、雇农与中农 90% 2030%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8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运动在全国展开。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4、) A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9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0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11 建国初期的稳定物价之战、 土地改革运动、 抗美援朝运动这三大事件祈祷的共同作用是 ( ) A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B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新中国
5、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乐 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段史料描述的盛况是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开国大典 13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 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 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 年 B19461949 年 3 C19501952 年 D19531957 年 14、1950 年,土地改
6、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A.安徽 B.浙江 C. 西藏 D.甘肃 1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18421870 年 B 1911 1939 年 C19191947 年 D 1921 1949 年 16、1954 年 9 月,王爷爷到北京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该会议很可能是 A. 中共八大 B.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十四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解放(1949 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 9
7、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 1956 年, 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 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18、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 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 国必须优先发展( ) A. 交通运输业 B. 农业 C. 轻工业 D. 重工业 19、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 A. 人民的愿望 B. 党的领导 C. 人民的积极性 D. 客观经济
8、规律 20、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 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2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B. 大批干部被打倒 C. “二月逆流” D. 四五运动 4 22、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23、为战胜 19591961
9、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 协调与苏联政府的关系 D. 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4、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 A.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B.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5、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 5000 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 30 年全国固定资 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
10、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2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九一三事件 B. 四五运动 C. 粉碎四人帮 D. 邓小平复出 27、 2018 年“两会”期间, 李宪找到他出生那年他爸爸参加两会的老照片, 李宪现在的年龄是 ( ) A. 60 B. 64 C. 69 D. 70 28、1964 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 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 出现了一些失误?”这段话中的“失误”是指( )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九一三事件 D文化大革命 29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 这一时
11、期创立的( ) 5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30、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 括( ) A建设大庆油田 B研制原子弹 C治理兰考“三害” D培育杂交水稻 二、材料分析题(2 小题,共 40 分) 3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后,首都 30 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的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 面貌焕然一新。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23 分) 问题一:前阵子,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已分别于 2018 年 3
12、 月 5 日和 3 月 3 日在北京开幕。请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2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期以什么为代国歌?(2 分)国家主席是谁?(1 分)通过哪一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2 分)它的召开我国初步确立了什么制度?(2 分) 问题二:1951 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1 分)其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2 分) 请举出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当时派出的首席代表的名字(2 分) 问题三: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什么?(2 分) 该事件的起止时间?(2 分)该事件的意义?(2 分) 问题四: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是哪一年开始的
13、什么事件(2 分) 这一事件结束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1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是 20 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6 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 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材料四: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4、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 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问题一:你知道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吗?(2 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什么 方式完成的?(2 分) 问题二:材料二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2 分)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3 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图一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2 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分) 肥料堆积比山高,秋后变成金粮山肥料堆积比山高,秋后变成金粮山 作于作于 19581958 年年 19661966 年年 8 8 月上海红卫兵在南京路上张贴月上海红卫兵在南京路上张贴 大字报大字报 图一图一 图二图二 7 问题四:材料二中图二所示是哪一事件?(2 分)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