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课程纲要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一、一般项目 (一)课程名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二)课程类型: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四)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五)授课课时:16 课时 (六)授课教师: 二、具体内容二、具体内容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 领, 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 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 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2、思想立意思想立意 教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 进程、 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 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 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三学科依据三学科依据 2 一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 两个依据: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三个逻辑统一: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 四个维度: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 城的知识相融合。 教材特点教材特点
3、(一)贯穿价值观教育逻辑(一)贯穿价值观教育逻辑 本册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贯穿始终, 尽力避免向 学生进行简单灌输,而是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感 受和体验国家的建设成就、面临的现实挑战和采取的积极行动中不断体认“我” 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现实关联,逐步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 宏大愿景,将国家认同具体化为对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的认同,在理性辨析、主 动参与和代入体验中构建丰富完整的学习经历,搭建起价值观形成的思想“脚手 架”,完成成人社会教育意图与个人成长需求间的意义连接,从而推动和促进个 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育。 (二)、突出爱国主义为核
4、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二)、突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核心, 将培养爱国主义品质作为本册教材的思想 教育底色。 本册教材不仅专课讨论民族精神培育, 而且将爱国渗透在每一课的具体内容 中; 不仅对近代以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程分项展现和回顾,而且对当下国家发 展取得的历史进步给予充分观照,从而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不仅有先进 人物事迹的深度考察,也有对时代人物群像的扫描,而且对爱国事件多有分析、 解读; 不仅向学生讲述感天动地的爱国故事,而且引导学生对理性爱国进行深入 辨析。 教材通过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对国民身份形成自觉认同,不仅认同国家 发展的核心价值,而且认
5、同支撑国家发展的民族精神;不仅认同国家的历史和文 化传统,而且认同民族和国家的英雄榜样;不仅认同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而且认同对国家发展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三)、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 本册教材将“四个自信”的教育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将宏大抽象的意识形态 教育化作“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中国人”的具体教育命题。 3 进入新时代,培养“自信的中国人”无疑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必须承担的历 史任务。本册教材一方面积极回应时代召唤,将“四个自信”教育贯穿所有的课 题,另一方面将“四个自信”教育与中国梦的实现联系起来,与学生个人的中国 梦联系起来,将宏大抽象的教育主题
6、与学生个体经验联系起来,将意识形态教育 化作“成人”“成己”的教育命题,将祖国与时代进步和人的发展、国民培养联 系起来。 (四)关注成长需求和现实问题的思想对接(四)关注成长需求和现实问题的思想对接 本册教材编写适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窗口期”, 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 为教材编写提供了 广阔而深厚的背景支持,也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本册教材突出时代前沿课题, 在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基础 上,充分吸收和体现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做到引用观点新、选择材 料新、活动设计新,比如:法治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创新驱动、实
7、现中国梦等 学习主题的设计。 (三)(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课标:我与国家与社会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7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 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21 知道我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 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2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3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 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4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
8、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 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2.5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制度和政治制 度,知道我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6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7 了解文化的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 4 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三)法律与秩序 课程内容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3.3 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 的
9、义务 3.4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 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5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 民的义务。 2课程具体目标 3.详细的课程目标 (1)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建设富强中国的不懈追求,揭示“富强”作为国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建设富强中国的不懈追求,揭示“富强”作为国 家发展的价值追求的意义。家发展的价值追求的意义。 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揭示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揭示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
10、义,指出 社会主义改革以人民为中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改革以人民为中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点明创新的时代价值,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揭示创新与改革相点明创新的时代价值,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揭示创新与改革相 辅相成的关系,指明中国人民在创新创业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前景。坚辅相成的关系,指明中国人民在创新创业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前景。坚 信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中国才能走向富强。信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中国才能走向富强。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O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O 认同改
11、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认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O 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 担社会责任。 5 O 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并使之内化于心、外 于行 2.能力目标 O 能够从生产和生活两个角度,举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O 能够列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所制定的政策。 O 能够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举例说明为 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
12、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党和 政府作出的努力 能够辩证地分析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和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取得的成果和 面临的挑战,并能理性回应一些社会问题 O 能够分析相关资料,辩证看待物质富足与生活幸福之间的关系。 3.知识目标 O 知道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 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财 富创造的主体 O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 O 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战: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需 要适应新变化,必须以改革精神开启全面深化
13、改革的新征程 O 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O 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 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O 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O 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尊重创造。 2.能力目标 O 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 6 O 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O 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3.知识目标 O 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
14、处处有创新。 O 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重要性和举措。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 O 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O 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探索,认同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过 程。 O 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追求。 O 认同民主是具体的,能够根据本国的国情看待民主实现的方式 O 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生活,培育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 2.能力目标 O 能够区分中国古代民
15、主与现代民主的差异。 O 能够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典型事件,概括新型民主的本质。 O 能够尝试用协商民主的方式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 力。 3.知识目标 O 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O 知道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特点,知道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 式。 O 能够举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 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 7 O 确认平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守法负责是民主意识的表现。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O 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 O 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
1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O 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 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 2.能力目标 O 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O 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O 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 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 O 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然选择 O 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 准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O 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
17、家园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O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O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O 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O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力目标 O 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8 O 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作出符合文 化自觉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理性爱国 O 提高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3.知识目标 O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道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O 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知道中华传统美是中华文化的 精,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O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知道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内及其重要意义。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O 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基本 O 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 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O 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 O 认清
19、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现状和基本国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 生活理念 O 积极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有关知识。 O 能从人口发展规律和我国人口现状的角度,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与调 整,能阐明人口政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理。 O 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举例说 明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家园之福,懂得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必然选择 O 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既能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 挑战,又能阐明科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9 3.知识目标 O 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0、和呈现出的新特 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明确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理解人口 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完善。 O 了解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 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 本国策。 O 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的必要性。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O 增强爱国之情,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O 懂得维护民族团结
21、和国家统一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O 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团结友 爱、和睦使命。 O 理解并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的历史使命。 2.能力目标 O 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O 增强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O 能够初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认识 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O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特点 O 明白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2、O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 O 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O 明白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 心愿 O 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 O 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 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 与历史使命 O 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O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3、、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 信的中国人 O 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能力目标 O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和意义,培养用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 能力。培养信息搜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O 能辨别和判断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O 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制订圆梦计划,提高公共 参与能力 3.知识目标 O 知道中国梦的内涵。 0 了解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知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O
24、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O 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 O 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 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1 (四)(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教学中的重难点主要如下所示: 单元序号 单元名称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 新 1、 改革开放的作用 2、 中国腾飞的表现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4、 创新对国家的意义 5、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 为 什 么 要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2、 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3、 创新对国家的意义 4、 怎样建设
25、创新型国家 5、 万众创新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 治 1、 新型民主的特点 2、 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 民主生活 3、 民主监督的意义 4、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 求 5、 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6、 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 7、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8、 政府的作用 9、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0、 如何厉行法治 11、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 民主是有制度保障的 2、 民主决策的制度保障 3、 民主监督的意义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政府的作用 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6、如何厉行法治 7、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2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 园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 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内涵 2、理解文
26、化自信的意 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知 道中华传统美是中华文化的 精,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 行。 3、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 内,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 要价值。知道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内及其重要意义。 4、 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 状况,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 基本特点和呈现出的新特 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的意义,明确我国人口政策 调整的必要性。理解人口政 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 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 势的变化而不完善。 5、了解当前我国资源、 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 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 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 6、 理解人
27、与自然相互依 存、 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 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 的关系。 知道坚持绿色发展,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 要性。 1 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 文化自信的途径知道中华传 统美是中华文化的精,懂得美 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知 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内及其重要意义。 3、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的意义,明确我国人口政策 调整的必要性。 理解人口政策 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 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 变化而不完善。 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3
28、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和谐与梦 想想 1 1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 ,了解我国各民族了解我国各民族 的人口分布特点的人口分布特点 2 2 明白维护民族团结是明白维护民族团结是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 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 3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度 4 4 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 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团结是每个公
29、民的神圣职责 和光荣义务。和光荣义务。 5 5 明白维护国家统一反明白维护国家统一反 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 统统, ,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 愿愿 6 6 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 含义含义 7 7 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解决解决 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 愿愿, ,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 在。在。 1 1、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是每个公民
30、的神圣职责和光 荣义务。荣义务。 2 2、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 关系的政治基础关系的政治基础, ,解决台湾问解决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 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 ,是中华是中华 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建设富强中国的不懈追求,揭示“富强”作为国家 发展的价值追求的意义。 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揭示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社 会主义改革以人民为中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点明创新的时代价值,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揭示创新与改革相
31、辅 相成的关系,指明中国人民在创新创业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前景。坚信只 有坚持改革创新,中国才能走向富强。 14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揭示人民民主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指出发展人民民主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 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提出民主与法治建设中,人民是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 的推动者。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分析文明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内涵。 介绍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32、 分析新时代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和现实路径。 从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入手,提出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 就是造福人类。 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发展道路,共筑生态家园,建设美丽中 国。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提出和谐既是我们的民族理想,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共谋发展,共享繁荣。实现祖国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揭示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分析实现中国梦与做自信中国人的内在联系, 提出与祖国和时代共成长的现 实命题。 (五)(五)课程实施课程实施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33、可穿插运用下列方法: 朗读复述讲故事师生谈话合作探究等等。 15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收集和分析资料:就是提倡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拜访有关人士的 途径收集和分析资料,获取新知识。 自主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己自学课本,解决相关的问题。 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所不 能解决的问题。 探究学习: 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 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 课堂上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合教材,使用多媒体、网络、收音 机等多种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实施三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
34、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 线。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中的试卷化作业来体现,辅以课堂 调控、评价、激励、点拨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是指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到合作交 流、展示、评价、训练、检测,全过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 教师的引导下读、写、演、练,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 性,通过让学生全方位展示,给学生施加压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训练为 主线指每一节课根据本节内容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课堂训练和检测 (背诵, 能准确、 流畅有感情朗读,复述或利用导学测。教师检测学生、同桌互侧、组间互测;提 问、抢答、纸笔检测等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训练让学生理解所
35、学内容, 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对课堂上没掌握的内容由教师监督其当天完成。 如新授课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1.情景引入,出示目标 (2 分钟 ) 2.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0 分钟 ) 首先通览粗读当节课课本内容; 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重点的跳读并自主探 究答案, 如果是问题形式要在答案处写上小标题。 最后让学生合上课本独立答题, 根据各小组学情分题目到展板上做以检测自主学习效果 (不会的题目用红笔打上 红星号、拿不准的题目打上红问号)。 3.同伴互助,合作交流;( 10 分钟) 各小组的组长先带领本组成员统一答案, 教师要把基本概念中的重点有目的 的提出并设计好设问的方式让学生讨论,真正做到
36、理解记忆。以“兵教兵”的方 式解决红星号、红问号。本组经过讨论意见还不一致的问题、答案弄不准的问题 及不能解决的问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本组若有发现的新问题也可写在展板上。 教师深入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引导点拨。 4.展示解疑,点拨提升( 10 分钟) 16 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分别找学生回答, 教师可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 的提问方式,学生也可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教师提问 3 秒后学生没有回答, 赶紧换下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路一定要大力鼓励表扬,并对能提出有价值 的新问题、有创意的问题,问题矫正有深化,展示答案精彩的小组和解决此问题 的小组给予加分的奖励,并对提出问题和
37、解决问题的个人进行表扬鼓励。增强学 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可针对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以激起争 辩,激活思维。没有问题后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查缺补漏巩固记忆。最后 教师要对解同类题如何读题、审题及分析思路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小结。 5.巩固训练,当堂检测( 10 分钟)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达标题,题要由易到难, 题目内容上要与学习目 标较好地对应,体现落实性, 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的题目,教师 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抽各小组的 1 到 2 名学生在展板上做其中的部分题目, 完 成后学生相互批改。(台上组组有人写,题题有展示 层次有分明)教师点评。 6.交流纠错,盘点收获
38、(3 分钟) 学生对检测出错的问题交流后,找学生讲解归纳,教师点拨,学生总结本节 课所学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六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 1.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注重日常教师口头 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其次,引入加分竞争机 制,每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检测方式都给优秀小组加分,优秀个人加分。 争取每节课基础知识掌握达成度百分之百,能力目标达到百分之八十。 2.作业每次都分等级,按优良差批改,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 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 3.对于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
39、不仅有张贴、公示 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如演示实验、模拟制作、设计、课外实践,以此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如: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 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和表达能力(在各项活动中踊跃参 加以及取得名次加分)。 4.考试测试( 100 分):随堂检测(批阅有等级)、周清测试、月清测试、 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对于有进步的、考试名次靠前的有奖励),内容包括基础 知识、技能训练,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 积极性。 反馈和补救措施: 1.对于课堂完成效果不好的,利用课下进行监督、辅导并督促纠错。针对不 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还要进行
40、定期交流,及时了解教学漏洞以及学生的不足之处。 17 2.实行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对于当堂任务完成效果不好的当天督促完 成,对于当天任务未完成的,当周督促完成。个别完不成的可结合家长、老师课 下辅导使其督促完成。 形成一种比、学、敢、帮、超的良好氛围。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堂达标量化评价表 18 评价项目 及权重 评价要素 赋分 目标设计 (20 分) 1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目标 5 2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3 以学科知识为支撑,让品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铸 魂育人的目的 5 4 目标表述明确、具体、
41、可操作、可测量 5 评价任务 (10 分) 1 课堂评价任务设计依据目标进行,具有较强的检测、反馈和诊 断功能 5 2 课堂评价任务形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5 学习过程 (40 分) 1 创造性地使用好教科书,讲好中国故事,充分体现品德课应有 的教育价值及时代特点 5 2 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 循问题解决式的设计思路安排教学内容的层次 5 3 贯彻“三贴近”原则,在生活中、活动中、互动中进行品德教 育,体现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学科理念 5 4 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活动有序流畅;重视学生 体验践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
42、,活动设 计内容化的统一。 5 5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做到“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 意、有滋有味、有己有人” 5 6 合理运用反馈、评价机制,处理好课堂预测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5 7 以学生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学习的平台;学生主动 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体验探究实践活动 5 8 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及核心素养明 显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较高。 5 教学素养 (20 分) 1 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素养深厚,教学功底扎实,教学魅力无穷 4 2 教学准备充分,灵活驾驭完整、开放、互动、高效的课堂 4 3 爱岗敬业,行为规范,民主平等 4 19 4 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 4 5 较强的组织教学与即时评价能力 4 教学特色 (10 分) 1 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解深刻,教学模式与课型特点突出 5 2 对达标活动学习到位,有较为鲜明的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