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0426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 分析正确的是 A3 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图示的所有物质均为化合物 C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答案】D 【解析】在甲的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项错误;由

2、物质的组成可知,在乙的物质中有 单质,不全是化合物,B 项错误;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三个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离子 的数目均发生了改变,C 项错误;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是水分子,D 项正确。答案选 D。 2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水的净化 C燃料的燃烧 D风力发电 【答案】C 【解析】冰雪融化,水的净化,风力发电,均属于物理变化,A、B、D 项错误;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C 项正确。答案选 C。 3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样 B 加料 C 加热 D 熄灭 【答案】B 【解

3、析】取药品的时候,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A 项错误;向试管中加固体的时候,纸槽应该伸到试管 的底部, B 项正确;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时候,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底部, 从而引起试管炸裂,C 项错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D 项错误。答案选 B。 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 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 1/3;加热时没有 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

4、析】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引起试管炸裂;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使试管 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被 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会使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喷出,不会引起试管炸裂;预热后不用再不时 地上下移动试管,不会引起试管炸裂;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会使试管受热不 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答案选 C。 5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质子数=9, 核外电子数=10,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为阴离子, A 项正确;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 为原子,B 项错误;质

5、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C 项错误;质子数=12, 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 项错误。答案选 A。 6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 B6000L 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 40L 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A 【解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详解】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

6、,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A 项错误;6000L 氧气通过加压能装 入 40L 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B 项正确;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 1021 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 项正确;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是因为温度 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 项正确。答案选 A。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 个氯原子:Cl2 B3 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5 个铁离子:5F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2+ MgO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 应的数字,

7、则 2 个氯原子 2Cl,A 项错误;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 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3 个一氧化氮分子 3NO,B 项正确;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 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 带 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 则 5 个铁离子 5Fe3+, C 项错误;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 正负号在前, 数字在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2 MgO,D 项错误。答案选 B。 8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B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C由不同

8、元素组成的物质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答案】A 【解析】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 合物,A 项正确;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B 项错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氢气和氧气混合就属于混合物,C 项错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 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D 项错误。答案选 A。 【点睛】区分混合物、纯净物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应注意不要简单从元素上 来判断,如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纯净物(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 。 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

9、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答案】D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A 项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分子是保 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 项错误;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是原子的电子 数,C 项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了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 项正 确。答案选 D。 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 B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2.06 C氟、硫、氯三

10、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氟是 9 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氟原子的核外电子 数为 9,A 项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2.06,B 项正确;根据元素名称 可知,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 项正确;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二者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D 项错误。答案选 D。 11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碳、氯、钙、铜 B氢、汞、铁、银 C钠、镁、氧、氮 D锰、硫、锌、钡 【答案】A 【解析】氯、碳、钙、铜的元素符

11、号分别是 Cl、C、Ca、Cu,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全部相同,A 项正确; 氢、汞、铁、银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H、Hg、Fe、Ag,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全部相同,B 项错误;钠、镁、 氧、氮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Na、Mg、O、N,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全部相同,C 项错误;锰、硫、锌、钡 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Mn、S、Zn、Ba,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相同,D 项错误。答案选 A。 【点睛】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2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Ne Mg Mg2+ H2O2

12、 A都表示一个分子 B表示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C表示 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和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Ne 表示 1 个氖原子或氖气,Mg 表示 1 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 1 个过氧 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详解】Ne 表示 1 个氖原子或氖气,Mg 表示 1 个镁原子或金属镁,H2O2表示 1 个过氧化氢分子, A 项错误;表示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B 项正确;表示 1 个 H2O2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C 项错误;D、和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

13、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 项错误。答案选 B。 13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 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块状胆矾 B将蔗糖溶于水 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 D食盐溶于水 【答案】B 【解析】在研钵里用杵研磨块状胆矾,只能改变胆矾的形状,不能将其完全分散成分子,A 项错误;将蔗 糖溶于水,蔗糖分子会分散到水分子中去,B 项正确;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 形成乳浊液,C 项错误;食盐溶于水,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D 项错误。答案选 B。 14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HCl NaNO3 CuSO4 BNa2SO4 BaCl

14、2 NaOH CKNO3 NaCl CaCl2 DHCl Ca(OH)2 AgNO3 【答案】C 【解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 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 CuSO4溶于水呈蓝色,A 项错误;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 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 项错误;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C 项正确;HCl、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不能大量共存

15、,D 项错误。答案选 C。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5g 某物质溶解在 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 5% 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了 【答案】C 【解析】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如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溶质 质量分数可能不变,A 项错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 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达到了饱和状态,也是稀溶液,B 项错误;5g 某物质溶解在 95

16、g 水中, 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 5%, 如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是 5%, C 项正确;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 解其它物质,D 项错误。答案选 C。 16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C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 5g 的砝码有缺损,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15%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50mL 的量筒量取 42.5mL 蒸馏水 【答案】C

17、【解析】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A 项正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 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B 项正确;称量氯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实际 称取的氯化钠少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15%,C 项错误;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 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 42.5mL),应选用 50mL 的

18、量筒,D 项正确。答案选 C。 【点睛】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者俯视读数都会导致 实验误差,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二、非选择题:包括第 17 题题第第 21 题题 5 个大题,共个大题,共 52 分。分。 17 (6 分)某同学欲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量氯化钠_g,量取水时选择_(填“50mL”或“100mL”)的量筒。 (2)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5%,可能的原因是_。 A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B装瓶时

19、溶液洒落 C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D溶解时用的烧杯刚清洗过,内壁有水珠 【答案】5 100mL AC 【解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需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 5%5g,需要水的质量 为:100g5g95g,体积为 95mL,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一次量取,并且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 近,所以选择 100mL 的量筒; (2)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5%,A 项正确;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溶液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 项错误;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称量出的 氯化钠质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5%,C 项正

20、确;溶解时用的烧杯刚清洗过,内壁有水珠, 溶剂的质量增加,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5%,D 项错误。答案选 AC。 【点睛】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 关键。 18 (10 分)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 。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 (5)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 。 【答案】 (1)打破试管 (2)腐蚀标签 (3)污染别的试剂 (4)发生火

21、灾 (5)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解析】(1)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污染别的试剂; (4)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发生火灾。 19 (10 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 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右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_ ,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到”或 “失

22、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_决定的。 (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填微粒符号) 。 【答案】 (1)3 失去 (2)最外层电子数 (3)Na+ 、Cl- 【解析】 (1)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钠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 为最外层达 8 电子稳定结构。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 层达 8 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 8 电子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 质主要是由

23、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 (3)由图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 Na+和 Cl-。 20 (10 分)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 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是酚酞试液由无色变_。 实验(如图甲所示) :烧杯 B 中的现象是_ (2) 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 (如图乙所示) 作为对比实验。 这个实验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吗? ; 理由是_ (3)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小组同学为大家表演小魔术“

24、铁树开花”,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 图 1 中的浓氨水温度较高,图 2 中的浓氨水温度较低,而其他条件均相同。 过了一会儿,可以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细铁丝上面的棉团由白色变_ 【答案】 (1)红 酚酞试液变红 (2)不能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3)红 【解析】 (1)酚酞试液遇显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遇浓氨水变红色; 实验:氨分子从烧杯 A 扩散到烧杯中 B,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烧杯 B 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 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

25、动; (2)实验不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理由是: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 象; (3)氨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遇到脱脂棉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可 以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细铁丝上面的棉团由白色变红色;图 1 中的浓氨水温度较高,氨分子运动速率较快, 因此图 1 中的“铁树开花”速度远比图 2 中的“铁树开花”速度快。 21 (16 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 A 中仪器 a 的名称:_ (2)用 A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B、C 中的_;用这种方 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_。

26、 (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到_ (4)E 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 E 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 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填“a”或“b”)进入 (5)图 D 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 10 秒,引燃 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_(填序号) 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一体,实验更优化 (6)举重

27、运动员在举重前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擦手,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 MgCO3,请计算 MgCO3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_(精确到 0.1%) 【答案】 (1)酒精灯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处,木条立即复燃且燃烧 旺盛 (3)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b (5) (6)14.3% 【解析】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选择药品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分析收集装置和验满的方法;木炭在氧气中 燃烧的现象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氧气的密度分析进气口;装置的特点分析优点;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 答。 【详解】 (1)由于图示可知,图 A 中仪器 a 的名称:酒精灯; (

28、2)由 A 装置的特点可知,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要制取氧气,应用高锰酸钾,高 锰酸钾加热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B、C中的 C;由于氧气 能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处,木条立即复燃且燃烧旺盛; (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将 E 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 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b 进入; (5)图 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即 可产生氧气, 生成的氧气通过干燥剂后, 得到了干燥的氧气, 通入干燥氧气约 10 秒, 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 伸入塑料瓶内,塑料瓶不易炸裂。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 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一体,实验更优化,故选 ; (6)Mg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 24+12+163 100%=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鲁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