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点1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 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答案 B 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 率=Dd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
2、,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 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2=0.50,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9- (1-0.18)2=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基因同时存 在,故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18=0.8 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0.50,D正确。 1 2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2)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
3、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2.(2018海南单科,24,2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的辨析作答,主要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进化 与适应观、科学思维中归纳与概括和批判性思维等要素的考查。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 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正 确;物种乙的存在
4、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B错误;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 正确;由于甲以乙为食,甲会对乙进行选择,因此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D 正确。 3.(2018江苏单科,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答案 A 该题涉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物种概念,并与遗传学相联系,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进 化与适应观要素。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
5、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 种类型的突变均可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 原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等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 变,D错误。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时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 代、无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无作用、无遗传漂变等。 4.(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
6、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对自然选择相关内容的辨析作答,体现了对生命观念中进化与适应观的考 查。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 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 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子代,有的不能,如遗传漂变,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 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确。 5.(2017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
7、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答案 A 本题涉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考查了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种群中 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 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 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 生物结
8、构越简单、越低等,越新近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 6.(2016江苏单科,12,2分)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答案 C 本题通过对所给信息的解读,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综合考查了生命观念 中的进化与适应观。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选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
9、、D选项错误;据题图中信 息可知: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 并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位 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A选项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抗药靶位点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的结果,杀虫剂起选择 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可根据两种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 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7.(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 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
10、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 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答案 A 本题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遗传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联系与分析,综合考查了生 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 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正确;从题 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 产生生
11、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因此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错误;F区在引入 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错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注意剔除冗余信息,提炼关键信息“F区豹种群仅剩25只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此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8.(2020浙江7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D 遗传漂变是指在一个比较小的种群
12、中,一起偶然的事件往往可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 生较大变化,如自然灾害、没有获得交配的机会等,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 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只是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涉及可遗传变异,B错误;进化 体现在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上,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使得生物进化,C错误;遗传平衡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 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而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可以改变种群中的基 因频率,打破遗传平衡,D正确。 9.(2018浙江11月选考,17,2分)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
13、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 (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答案答案 D 金鱼草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 结果,B错误;粉红花的产生是因为C对c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C错误; 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352+40)/(35+25+40)2=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35+
14、25+40)=40%,D正 确。 10.(2015课标全国,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 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 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 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15、 解析解析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基因分离定律间的关系,通过基础判断形式考查了生命 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 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 相当于Aa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2)依据 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 (AA)致死现象。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为:A=1/3,a=2/3,故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
16、为:(21/32/3)(2/32/3)=11。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致死基因会导致异常分离比。若Aa自交后代隐性纯合致死,则AaAA=21(只有一 种表现型);若Aa自交后代显性纯合致死,则Aaaa=21;但若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自交时,只 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11。 考点考点2 2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018海南单科,18,2分)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 理的是(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
17、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答案答案 B 本题通过同一物种的判断方法,考查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进 化与适应观的考查。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 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 2.(2018课标全国,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 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
18、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 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 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 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解析解析 (1)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被捕食和捕食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根据“收割理 论”分析: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 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
19、的局面,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3)太阳能主要通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态系统,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满足生命活 动的需要。 A A组组 考点基础题组考点基础题组 考点考点1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20上海青浦一模,12)同胞种很难通过形态特征来区分,相互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研究发现 “欧洲疟蚊”有六个同胞种,则关于六个同胞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导致了生殖隔离 B.口器和腿长差距明显 C.属于遗传多样性 D.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答案 D 同胞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
20、A 错误;同胞种很难通过形态特征来区分,因此六个同胞种的口器和腿长差距不明显,B错误;“欧洲 疟蚊”的六个同胞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错误;六个同胞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2.(2020海南新高考线上诊断,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 C.同种生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答案 D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由于
21、突变或自然选择的存在,在自然条件下种 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进化,B正确;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型), 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C正确;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 变,如AAAaaa=121,与只有Aa相比,基因频率相同,D错误。 3.(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月考,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或a中的每对碱基都可能改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答案 D A、a为等位基因,其中的每对碱基都可能改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
22、性,A错误;基 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往往与性别相关联,但未必都 与性别决定有关,C错误;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考点考点2 2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020湖北黄冈第四次理综测试,5)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 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 B.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就能够保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C.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D.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
23、可能小于其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 答案答案 B 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较少,基因的突变或某基因型个体的迁入、迁出或 死亡都会造成该基因的频率发生较大改变,A正确;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 择、迁入、迁出等,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一般不改变基因频率,B错误;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 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某一物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能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 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海豚属于胎生哺乳动物,鱼类(鲨鱼)属于卵生动物,海豚与其他哺乳 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D正确。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生物进化在分子水平的证据 不同生物的DNA和蛋
24、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说明当今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 大小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2.(2020河北正定中学四检,3)猴面包树根系发达、树干粗壮高大,木质松如海绵。旱季时树叶完全 脱落,雨季大量吸水,迅速长叶开花结果,花在夜间开放,吸引果蝠等动物传粉。猴面包树的果实是 猴子等动物喜爱的食物,树干中的水分也可以被动物取用,使其获得“热带草原生命之树”的美 誉。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热带草原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猴面包树产生有利变异 B.落叶使猴面包树的水分散失减少,有利于其度过旱季 C.猴面包树的夜间开花是与果蝠等传粉动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D.猴子
25、等动物的取食行为可以帮助猴面包树传播种子 答案答案 A 猴面包树本来就存在不同的变异,热带草原的季节性变化对猴面包树的变异起着选择 作用,A错误;落叶使猴面包树的蒸腾作用降低,水分散失减少,有利于其度过旱季,B正确;猴面包树 的夜间开花是与果蝠等传粉动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猴子等消费者的取食行为可以帮助猴面 包树传播种子,D正确。 3.(2020海南调研,16)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图 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使用抗生素前,细菌中就含有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B.抗药性基因的传递是通过基因的表达完成的 C.使用抗生素将抗
26、药性个体选择下来,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 D.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答案答案 B 在抗生素的选择之前,细菌个体间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差异,A正确;不同细菌之间的抗 药性基因传递可依赖于基因重组,B错误;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不抗药的个体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 保存,C正确;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D正确。 B B组组 专题综合题组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20河北保定一模,1)某地区修建了一条人工河导致一片森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森林中的松鼠隔 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
27、。十年后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两个松鼠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B.两个松鼠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C.两个松鼠种群的数量不同 D.该森林的群落结构不发生改变 答案答案 D 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因此两个松鼠种群的 基因库有可能出现差异,A不符合题意;若两个松鼠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则两个种群之间不能 再进行基因交流,B不符合题意;一开始两松鼠种群的数量相等,经过十年的生物进化,两种群数量 不一定相等,C不符合题意;群落结构的形成是生物和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由于十年环境的变化, 该森林的群落结构可能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
28、成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 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 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2.(2020上海黄浦一模,18)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 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 B.可遗传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 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 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 答案答案 A 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因此甲岛
29、的鸟包括S、L两个鸟种群,A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 由于两岛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D正确。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渐变式产生新物种 3.(2020湖北黄冈中学一模,5)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 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 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 析,正确的是( ) A.土壤酸碱
30、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了明显差异且两者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该事例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答案答案 B 土壤酸碱度对个体产生的不同变异有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A错误;两种群已经进 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 位基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自然选择,C错误;突变和基 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D错误。 4.(2020
31、辽宁葫芦岛一模,5)大约在1 000年前,人类开始对生长繁殖速度慢、出肉率低、性情暴烈 的野猪进行人工驯化,并逐步将其培育为家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人工驯化的野猪种群中不会出现人类所需要的基因 B.家猪和野猪已经产生生殖隔离,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 C.在野猪的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到选择的是其基因型 D.长期人工驯化使野猪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答案 D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即使没有人工驯化野猪种群,也可能会出现人类所需要的基因, A错误;家猪和野猪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二者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在野猪的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 受到选择的是野猪的表现型,C错误;长期人工驯
32、化使野猪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正 确。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也不是说只有一个 方向。如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就向无翅和翅异常发达两个方向进化。 5.(2020福建三明期末,39)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 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
33、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答案答案 D 孔雀开屏传递的信息是行为信息,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的 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雌孔雀选择大尾屏个体交配,会使后代中大尾屏基因频率增 加,C错误;适应具有相对性,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对增加交配机会是 有利的,D正确。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判断信息种类的两种方法及辨析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6.(2020福建漳州一模,2改编)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揭示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都是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C.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
34、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答案 AB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并未从本质上解释遗传 和变异,A错误;细菌的抗药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抗药性的提升是长期滥用抗生素选择的结果,B错 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不一 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培育,D错误。 7.(2020山东青岛月考,15)长期服用青霉素的人体内会产生抗青霉素的细菌,a、b 表示该类型细菌 产生过程的两个阶段,表示死亡的个体,其余的正常生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 b 阶段选出的细菌
35、产生的后代,均具有抗青霉素的特性 B.上述实验过程中,青霉素抗性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青霉素的使用让 b 中细菌出现了抗药基因 D.青霉素抗性基因频率的持续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答案 ACD 与a阶段相比,b阶段死亡的个体数较少,说明经过b阶段选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大多 具有抗青霉素的特性,A错误;抗青霉素的细菌数量增多,青霉素抗性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增 大),B正确;细菌的遗传物质本来就发生了抗药性变异,经过ab阶段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性细 菌的比例增大,C错误;青霉素抗性基因频率的持续增加是青霉素选择的结果,D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
36、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能定向诱发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 的,而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使种群发生定向进化。 三、非选择题(共23分) 8.(2020重庆南开中学二模,32)(12分)某地区一群山鼠体色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受一对常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经调查发现,雌鼠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雄鼠基因型 频率AA(20%)、Aa(40%)、aa(40%)。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鼠中a的基因频率为 ,雄鼠中A的基因频率为 。假设该鼠群随机交配,子代 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2)该山鼠的尾有长尾和短尾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B/b
37、控制,一只黑色长尾雌鼠与一只黑色短尾雄 鼠进行交配,后代白色长尾雄鼠占1/16(假设后代足够多)。 若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父本的基因型为 ,后代雌鼠与雄鼠的b基因频率 (填“相同”或“不同”); 若B/b只位于X染色体,则母本的基因型为 ,后代雌鼠与雄鼠的b基因频率 (填 “相同”或“不同”)。 答案答案 (1)40% 40% 52% (2)AaXbYb 相同 AaXBXb 不同 解析解析 (1)雌鼠中,a的基因频率=10%+60%2=40%,A的基因频率=60%;雄鼠中,A的基因频率=20% +40%2=40%,则a的基因频率=60%;鼠群随机交配,子一代Aa基因型频率=60%
38、60% + 40%40%= 52%。(2)一只黑色长尾雌鼠与一只黑色短尾雄鼠进行交配,后代白色长尾雄鼠占1/16,说明两对性 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色短尾为隐性性状。若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黑色 长尾雌鼠的基因型为AaXBXb,黑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为AaXbYb,后代尾长基因型为XBXb、XbXb、 XBYb、XbYb,比例为1111,雌鼠、雄鼠b基因频率相同。若B/b只位于X染色体,黑色长尾雌鼠 的基因型为AaXBXb,黑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为AaXbY,后代尾长基因为XBXb、XbXb、XBY、XbY,比 例为1111,雌鼠中b基因频率为3/4,雄鼠b基因频率为1/4,
39、两者不同。 知识总结知识总结 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率;根据基因型频率可 以计算基因频率,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 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当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时,若 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 9.(2020河北衡水中学五调,32)(11分)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 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 量开始上升。
40、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 鹿群数量猛降。 (1)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 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草原上的雌鹿群 (填 “能”或“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 特征。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 。 (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 。 (4)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态资源的
41、启示是 。 答案答案 (1)不能 空间 (2)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 群的发展 (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 使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 (4)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 解析解析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草原上的雌鹿群只有雌性个体,没有雄性个体,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 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因此,美 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3)一
42、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 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4)捕食者往往捕食 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 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 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态资源的启示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1.(2020 5 3原创题)下面对种群基因频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改变草原上原有物种种群
43、的基因频率 B.对家养动物的人工选择育种,能够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假如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数量较少的初始 种群,则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一般来说,迁入新生境的种群数量越小,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越小 答案答案 B 有关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 限于个体水平,A错误;人们根据需要对家养动物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定向选择,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正确;由于分别迁移到两个岛屿上的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比较少,因此基因 频率可能存在着差别,C错误;迁入新生境的种群的个体数量少,意味
44、着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个体 具有某种基因,也许会由于这个(些)个体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因此, 种群数量越小,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越大,D错误。 试题命制说明试题命制说明 本题从种群基因频率这一概念入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围绕基因频率这一知识主线,设计了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对生活实例的分析等内容,体现 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进化与适应观和科学思维素养中归纳与概括要素的考查。 2.(2020 5 3原创题)生物的进化历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下列生命现象中描述有误的一 项是( ) A.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
45、于海洋 B.人鼠基因组序列有大概80%是相同的,说明人和鼠有共同的祖先 C.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体现了生命活动的统一性 D.自然演替不同于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总是朝着丰富度低与营养结构复杂的方向发展 答案答案 D 内环境中的液体成分属于盐溶液,渗透压也类似于海水,符合进化观点,A正确;遗传信息 的相似可反映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B正确;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体现生 命活动的统一性,C正确;自然演替的方向也可能朝着丰富度低与营养结构简单的方向发展,如自然 界中某地的荒漠化,D错误。 素养考核解读素养考核解读 通过分析与进化论相关内容的联系,考查学生对生物进
46、化的理解,试题的设计体现 了对生命观念中进化与适应观要素的考查。 3.(2020 5 3原创题)狮子鱼体表黄色,布有红色至棕色条纹,多分布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 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 000米以下的深海中发现一种通体透明的深海狮子鱼,它与近岸狮子鱼已 无法杂交。研究发现,该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相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深海狮子鱼与近岸狮子鱼存在生殖隔离 B.控制深海狮子鱼体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丢失 C.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的条件是进化形成深海狮子鱼的直接原因 D.深海狮子鱼的产生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答案答案 B 深海狮子鱼与近岸狮子鱼无法杂交,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深海狮子鱼已成为一个新物种, A正确;深海狮子鱼性状的改变是由控制狮子鱼体色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有可能是该基因发生了突 变,也有可能是其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丢失,B错误;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的条件对狮子鱼的变异进行 了选择,是形成深海狮子鱼的直接原因,C正确;深海狮子鱼的产生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 化,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