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5542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6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1 18401840年至年至190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018课标,28,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 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答案 D 19世纪70年代,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企图吞并琉球国。针对这一事件,一些中国地 方督抚向清政府建议,邀请西方各国驻日

2、公使,依照国际法与日本交涉,解决琉球事件。这说明他 们受到了西方外交观念和国际公法的影响,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 国驻日公使”体现的是中国借助西方势力维护权益,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排除 A项。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此时还存在朝贡关系,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地 方督抚的外交建议,且地方督抚无权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2017课标,29,4分)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 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 有351

3、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1904年,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及直隶的留日学生占全国留日 学生总数的85%以上,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占比较小。究其原因,长江流域、东南沿海 地区以及直隶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开放程度较高,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 个省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较低,故选A项。B、D两项与留日学生人数地区差异无直接关 系,故排除;20世纪初正处于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鼓

4、励留学的政策并未发生变化,故C项与史实不符。 3.(2020浙江7月选考,9,2分)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 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 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答案答案 D 由材料可知签署治外法权的条款,是清政府的权宜之计,他们错误地认为应该让“这些 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自己管理自己,这既显示了清政府的宽宏大量,又减轻了管

5、 辖洋人的任务,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包括司法主权在内的近代国家主权的认识十分浅薄,所以D正 确。材料未涉及朝贡体制,A错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后被逐步打破,而非清政府主动 抛弃,B错误;材料表明清政府仍未摆脱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C错误。 4.(2020江苏单科,7,3分)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 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 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奉天”“旅顺”“威海”“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可知

6、,该报道与甲午 中日战争中的日军占领旅顺和威海卫以及马关条约中割占辽东半岛的历史事实相符,故选C 项。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不包括日本,战争也都未波及东北地区,故A、B两项错误。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日本割地问题,故D项错误。 5.(2018天津文综,5,4分)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 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 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7、答案答案 A 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具结承诺不再夹带鸦片并且被发现夹带鸦片甘愿接受处理,这体 现出政府的禁烟态度坚决,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国政府对禁烟政策的态度,也不能说明鸦 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B、C两项错误;当时列强还未获得在华治外法权,D项错误。 6.(2018海南单科,7,2分)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 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 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答案答案 A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是处

8、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试题取自 “四书五经”。根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知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知太平天 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士人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故D项错误。 7.(2018北京文综,16,4分)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 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 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 果如

9、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答案答案 A 寓言故事中的狮、狼和狗代表西方列强,羊、兔子代表面临列强侵略威胁的中国等 国。1903年,正值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期,这则故事后的按语意在提醒中国人警惕被列强侵略瓜分 的危险,因此A项符合题意。这则故事后的按语抨击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揭示了列强侵凌弱国 的罪行,B、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关系,而非中国民众和清政府之间的 关系,由此排除D项。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抓住关键词巧解选择题 选择

10、题题干中的时间限制词、空间限制词或角度限制词等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要学会抓住关键 词。如本题中的“1903年”就是一个关键的时间限制词,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再联系题 干中的其他信息即可作出准确判断。 8.(2017天津文综,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 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 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答案 C 本题

11、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潮流。题干信息表明中国发展海军是应对西方侵略的被 动反应,以至于出现“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局面。这说明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呈现 被动和短视现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相左。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中西近代化的不同 世界各国的近代化包括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模式。西方国家普遍属于内源型近代化,具有主动 性、原发性的特征。而中国属于典型的外源型近代化,具有被动性、滞后性等特征。 9.(2016江苏单科,6,3分)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 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

12、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 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答案 D 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其受农民起义中“均贫 富”思想的影响,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土地分配原则,A项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 度规定,“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这是受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想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受“大同”思想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 的思想,并非太平天国运

13、动的思想来源,D项符合题意。 10.(2016江苏单科,9,3分)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

14、.30 答案答案 A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 表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A项正确;仅凭一段时间内,英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下 降,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 出为主,C项错误;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D项错误。 11.(2018课标,41,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二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

15、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 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答案答案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评分细则: 内忧外患。(3分)凡答出社会矛盾尖锐、各地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救亡图存、民族危机加深、中国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列强入侵等,皆可得3分。 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分)凡答出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代议制、

16、学习西方政治制 度等,皆可得3分。(答思想解放或民主共和思想不得分) 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分)凡答出清末新政、清政府改革政治制度、清末预备立宪等,皆 可得3分。答“维新变法”不得分,关联弱,但与清政府政治改革相联系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答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亦可得分,但本问总分不得超过9分。(有错别 字不得分) 解析解析 (2)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从材料二时间信息入手,联系清末社会特征、西学东渐、 政治变革等知识回答。 12.(2016课标,4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

17、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 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 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 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解析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阅读图文材料,任意提取一个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说明。分析 论证时要紧紧围

18、绕所提取的信息,不偏离主题,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3课标,29,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 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答案 C 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产物。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反映了清政府的外交从封建时 代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故选C项。仅靠设立领事馆无法反映A项,排除A项;B项中的“开 始出现制度性变化”与史实不符;材

19、料信息无法说明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排除D项。 2.(2011课标,29,4分)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 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 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答案 A 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组织和发动群众起义,反对孔孟儒家思想,在太平天国运动初 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20、其政权趋向封建化,其统治思想随之发生了变 化,重新尊孔,实质上说明了拜上帝教难以适应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封建化,故A项符合题意。 3.(2011课标,31,4分)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 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 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答案 B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时,地方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不

21、遵从清政府向列 强宣战的懿旨,私自与列强签订地方保护条款,实质上说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B项符合 题意。根据材料中“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可以排除A项;C项不符合“两不相扰”的信息;D项 不符合史实,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并未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4.(2017海南单科,7,2分)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 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 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答

22、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逐渐放弃了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这说明清朝 政府逐渐接受国际惯例,故选C项。材料信息仅涉及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 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判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天 朝观念已被摒弃,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中“1848年”的时间信息不 符,故D项错误。 5.(2017江苏单科,6,3分)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 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 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

23、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从材料信息看,耆英认为,官吏因“欺压良善”,而“自 命为能员”,这是不能抵御外寇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折射出清政府吏治败坏,故选D项。材料信 息未涉及贫富不均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莠民作乱,故B项错误;“民 性懦弱”是百姓不敢“闹事”的原因而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6.(2017海南单科,8,2分)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 家。这个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答案答案

24、 D 材料信息的“这个国家”在中国的“洋行”众多,其实质是在中国拥有最广阔的市 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且对华侵略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这个国 家”应该是英国,D项正确。日本、美国和德国对华侵略的时间较英国晚,在华的市场相对较小,排 除A、B、C三项。 7.(2015上海单科,19,2分)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 “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答案答案 D 将上海租界称为“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分别体现了对外国的鄙 视、西方的

25、冒险精神、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等价值判断。而将上海租界称为“外人居留地”,是 对当时现实的描述,不含有或褒或贬的价值判断,故D项符合题意。 8.(2015江苏单科,6,3分)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 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答案 D 从材料中“天京陷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 9.(2017江苏单科,22,1

26、2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 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 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 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 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 能自

27、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 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答案 (1)道路: 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 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 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 (2)略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日印三国面对西方侵略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及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 识。第(1

28、)问,据材料信息,迁移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印度所走的不同道路;结合19世纪中期工业革 命后西方列强的扩张指出共同背景。第(2)问,据材料及所学,按照小论文的格式,提出观点。结合 中国19世纪中期后的沉沦、抗争与探索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10.(2015江苏单科,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 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 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 能守,命卸巨

29、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 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 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 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 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 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 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

30、选编 请回答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 说明。(4分) 答案答案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 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

31、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 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解析解析 (1)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第二小问要从作战策略、军队斗志及指挥等 角度分析。(2)由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 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还要考虑到甲午战争对日本侵略野心的刺激作用。(3) 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进行分析,注意角度要全面。 考点考点2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2020课标,29,4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 “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

32、:“共和 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答案答案 B 由材料信息“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 织”,可知双方分歧的实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在组建共和政府上的主导权之争, 故选B项。由材料信息退位诏书稿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可知,袁世凯此时 赞同共和体制,双方一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是否进行社会革命问题,故C项错误。当时 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已同意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职位,故D项错误。 2.(2016课标,2

33、9,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 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答案 D 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这些新 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 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 命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不符合史实。 3.(2019天津文综,7,

34、4分)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 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 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答案 B 材料“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表明这场革命具有鲜明的革 命目标,B项正确。由材料中“湖北革命军”可知这场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错误;材料只是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对“这场革命”的报导, 无法反映这场革命获得国际舆论的

35、支持,C项错误;“反帝”与材料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 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的信息不符,D项错误。 4.(2018江苏单科,8,3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 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 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答案 B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商、民筹办铁路的历史事件。1911年,清政府宣 布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保路运

36、动,造成湖北防 务空虚,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清朝政府垮台。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故A项错误; 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D两项。 5.(2016课标,40,17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到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 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 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

37、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 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 200万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 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 率为2.59% 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 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

38、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 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答案答案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 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 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共17分) 解析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有关亚洲人口

39、迁移的信息,对比材料二中中国海外移民的几个阶 段归纳特点;对应相关历史阶段,迁移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特征分析归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 小问,回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华侨华人活动的历史事件说明其贡献。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3课标,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答案 B 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活动,A、D两项错误;C项是晚清时期中国屈辱历 史的体现,不符合题意。选B项。 2.(2019江

40、苏单科,8,3分)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 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 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日本侵华,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以近代上海报纸的记载为背景材料,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 材料中“大国民”说明此时已进入民国时期,“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说明当时中国 民众的民族主义日渐觉醒,同时

41、也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有较大的民族矛盾,据此判断此时期应是辛亥 革命后、抗战胜利前,故C项正确。18401911年属于清后期,与“日本人大呼”“大日本” “大国民”不符,A、B两项错误;19461949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与“倭奴是不拉的”不符,D项 错误。 3.(2016北京文综,17,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 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图1 图2 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

42、B. C. D. 答案答案 C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1月,武昌起义已经成功。广告专制与共和之 过渡不可能成为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错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错误; 图1反映的是一般意义的药物广告,图2则反映了商家借用当时政治局势的发展潮流“专制与共和 之过渡”宣传“人造自来血”补药的功能性变化,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民主共 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正确。故本题选C项。 4.(2015北京文综,16,4分)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 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

43、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 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未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更 没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由此可排除A、C两项;剪辫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D项。本题 正确选项为B项。 5.(2015北京文综,17,4分)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 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44、 D.中华民国初期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历史时期的能力。根据材料“某全国性咨询议政 机构获准成立”“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 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表现,故正确选项为C。洋务运动与戊戌变 法都没有设立“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可排除A、B;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说明当时 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可排除D。 6.(2015浙江文综,19,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 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

45、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答案 B 刘邦主张“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专制统治,孙中山主张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防止帝制的复辟。A项传统社会指封建社会,与题干不 符。C项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D项与题干主旨不 符。B项正确。 7.(2017天津文综,13,8分)(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 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

46、参酌 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 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6分) 答案答案 (1)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归 纳;第二小问,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

47、度分析;第三小问,注意设问要求是“直接原因”,结合当时 的国内形势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A A组组 考点基础题组考点基础题组 考点考点1 1 18401840年至年至190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020贵州贵阳一模,28)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 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定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 冲突和增加清政府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答案答案 D

48、 从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 权,也没有认识到“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缺乏近代外交观念,故 选D项。材料信息强调中国政府对近代外交懵懂无知,无意强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活动使中国失 去了外交上的主动,故C项错误。 2.(2020五省优创名校四联,28)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 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 映出( ) A.清政府舍弃传统华夷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新课标(老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