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四川省绵阳市 2015 年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地理答案 解析 第 卷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 A。 【提示】读图可得, A 图所示的是北极熊, B 图所示的是大象, C 图所示的是袋鼠, D 图所示的是企鹅。 【考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答案】 C 【解析】尼泊尔靠近喜马拉雅山区,该国家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选: C。 【提示】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
2、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3.【答案】 D 【解析】雪屋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吊脚楼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其中吊脚楼适宜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 故选: D。 【提示】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 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
3、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答案】 D 【解析】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如图)全国大约少生了约 3 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故选: D。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提示】根据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 13.7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5.【答案】 B 【
4、解析】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丹江口水库工程,中线沿途经过湖北省、河南省、跨过黄河河流,沿太行山麓,经过华北平原到达北京,大大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故选: B。 【提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考点】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6.【答案】 B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
5、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节约水资源。 故选: B。 【提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等。 【考点】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7.【答案】 A 【解析】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属于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故选: A。 【提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多分布在我国东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最终未流进海洋的河流,即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内流河。 【考点】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8.【答案】 A 【解析】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青藏地区
6、,糌粑是主 要用青稞面做成的。 故选: A。 【提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其主食是糌粑。 【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9.【答案】 C 【解析】山东省日照竹洞天风景区作为江北最大的毛竹林生长区,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来欣赏,题干中片片竹林美景分布在华北平原即黄土地。 故选: C。 【提示】白山黑水所示的是东北平原,黄土地是指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红土地是指江南丘陵,塞外江南是指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0.【答案】 C 【解析】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
7、“ 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 及 “ 一碗水,半碗泥 ” 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16 亿吨,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 35 千克。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 故选: C。 【提示】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千米,流域面积 75.24 万平方千米。 【考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11.【答案】 B 【解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 “ 三江 ” ,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该地区被称为 “ 中华水塔 ” ,它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根据题意。 故选: B。 【提示】
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 “ 三江 ” ,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该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考点】青海省 12.【答案】 D 【解析】空气质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根据表中的资料可知,校园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地点是图书馆,因此从运动与健康角度建议同学们课后最好去图书馆。 故选: D。 【提示】空气质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根据空气质量指数 API 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 050 为优; 51100 为良,101200 为轻度污染, 2013
9、00 为中度污染, 300 为重度污染。 【考点】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13.【答案】 D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 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读图可知,图中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故选: D。 【提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
10、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4.【答案】 C 【解析】地势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读图可知,该图山顶的海拔是2050 米,学校的海拔是 550 米,山顶的气温比学校气温低:( 2050m 550m) 100 0.6 9,因此老师提醒同学们周末春游时需加一件毛衣。 故选: C。 【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5.【答案】 A
11、 【解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冬季北方地区气温低,温室大棚可以弥补热量的不足,使冬季的北方也可以种植新鲜西红柿。 故选: A。 【提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考点】北方的自然地理特征 16.【答案】 B 【解析】借助发达的交通,人们往返不同城市之间,好比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这种效应叫做同城效应。形成上海与苏州 “ 同城效应 ” 的最主要条件是发达的 京沪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上海与苏州的交通更加快捷。依据题意。 故选: B
12、。 【提示】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 17.【答案】 C 【解析】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中东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 久,因此中东地区宗教、文化非常复杂,矛盾由来已久。 故选: C。 【提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
13、是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量大。 【考点】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生产 18.【答案】 B 【解析】读图可得,图所示的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故选: B。 【提示】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 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19.【答案】 D 【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29%,陆地面积 71%,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其中,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北极周围以海洋为主,南极周围以陆地为主。根据题意。 故选: D。 【提示】( 1)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 “ 极昼 ” 和 “ 极夜 ” 现象。 ( 2)人们常用 “